CN210608671U -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8671U CN210608671U CN201921538892.5U CN201921538892U CN210608671U CN 210608671 U CN210608671 U CN 210608671U CN 201921538892 U CN201921538892 U CN 201921538892U CN 210608671 U CN210608671 U CN 210608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power
- contact group
- connection point
- switch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电力辅助设备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和负极连接点的用电设备。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和电磁式开关。第一供电电源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一供电负极。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二供电负极。电磁式开关包括电磁线圈、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电磁线圈分别与第一供电正极和第一供电负极连接,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能够避免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从而降低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力技术领域,为了保证电力辅助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通常会采用双电源为电力辅助设备中的用电设备提供工作电能。目前,在对此类用电设备进行电源切换操作时,采取的切换方式通常是人工手动切换,而这种切换方式因存在切换效率低下、可靠性低下等弊端,会使得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问题的频率居高不下,最终增加了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以解决现有切换方式因存在切换效率低下、可靠性低下等弊端,会使得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问题的频率居高不下,最终增加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装置,应用于电力辅助设备,所述电力辅助设备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和负极连接点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和电磁式开关;
所述第一供电电源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一供电负极;
所述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二供电负极;
所述电磁式开关包括电磁线圈、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所述电磁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正极和所述第一供电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所述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应用于电力辅助设备,电力辅助设备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和负极连接点的用电设备,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和电磁式开关。第一供电电源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一供电负极。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二供电负极。电磁式开关包括电磁线圈、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电磁线圈分别与第一供电正极和第一供电负极连接,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如此,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充足时,电磁线圈通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闭合,第一常闭触点组断开,从而使得第一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整个电源切换过程具有切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避免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从而降低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式开关还包括第二常开触点组和第二常闭触点组;
所述第一供电负极通过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
所述第二供电负极通过所述第二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式开关还包括第二常开触点组和第二常闭触点组。第一供电负极通过第二常开触点组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第二供电负极通过第二常闭触点组连接至负极连接点。如此,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充足时,电磁线圈通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闭合,第一常闭触点组断开的同时,第二常开触点组也会同步闭合,第二常闭触点组也会同步断开,能够防止用电设备中电流对第二供电电源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闭合的同时,第二常开触点组也会同步断开,第二常闭触点组也会同步闭合,能够防止用电设备电流对第一供电电源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防反电路和第二防反电路;
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通过所述第一防反电路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通过所述第二防反电路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防反电路和第二防反电路。第一常开触点组通过第一防反电路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一常闭触点组通过第二防反电路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如此,当第一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时,基于第一防反电路的存在,能够避免用电设备中电流反向,对第一供电电源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当第二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时,基于第二防反电路的存在,能够避免用电设备中电流反向,对第二供电电源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防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如此,通过简单的二极管电路,即可实现第一防反电路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一防反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反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防反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如此,通过简单的二极管电路,即可实现第二防反电路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二防反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电流保护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和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均通过所述电流保护器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电流保护器,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均通过电流保护器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如此,当用电设备通电工作时,便能够通过电流保护器,实现对用电设备的过流保护,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所述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和第三供电负极;
所述第三供电正极与所述第二供电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供电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负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和第三供电负极。第三供电正极与第二供电正极连接,第三供电负极与第二供电负极连接。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和第三供电电源共同为用电设备供电,如此,即便在第二供电电源也出现供电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也能够通过第三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和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三供电负极;
所述第三供电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件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和第一开关件,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三供电负极。第三供电正极通过第一开关件连接至正极连接点。当第一供电电源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但当第二供电电源也出现供电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依然能够通过闭合第一开关件,使得第三供电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辅助设备,包括用电设备,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源切换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力辅助设备具有与上述电源切换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连接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和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多个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连接点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负极和所述二供电负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电设备包括多个,多个用电设备的正极连接点分别与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多个用电设备的负极连接点分别与第一供电负极和二供电负极连接,如此,即可避免多个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从而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引发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辅助设备的电路原理图。
图标:10-电力辅助设备;100-电源切换装置;110-第一供电电源;120-第二供电电源;130-电磁式开关;KM-电磁线圈;KM11-第一常开触点组;KM21-第一常闭触点组;KM12-第二常开触点组;KM22-第二常闭触点组;140-第一防反电路;D1-第一二极管;150-第二防反电路;D2-第二二极管;160-电流保护器;FU-熔断器;170-第三供电电源;180-第三防反电路;D3-第三二极管;190-第四防反电路;D4-第四二极管;S1-第一开关件;S2-第二开关件;200-用电设备;210-正极连接点;220-负极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切换装置100,应用于电力辅助设备,电力辅助设备可以是电厂水轮发电机辅助设备,其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和负极连接点的用电设备,而电源切换装置100则包括第一供电电源110、第二供电电源120和电磁式开关130。
第一供电电源110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一供电负极。第二供电电源120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二供电负极。电磁式开关130包括电磁线圈KM、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和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电磁线圈KM分别与第一供电正极和第一供电负极连接,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连接至正极连接点。
其中,第一供电电源110和第二供电电源120可以是额定电压为24V的充放电电源,其额定电压具体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式开关130可以是继电器,例如,RXM4AB2BD等RXM系列继电器,也可以为接触器,例如,CJX1-12/22Z、LC1D50ABD等接触器,实际实施时,可以根据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同样不作具体限制。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式开关130为RXM4AB2BD为例,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可以包括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可以包括其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充足时,电磁线圈KM通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闭合,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断开,从而使得第一供电电源110为用电设备供电,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120为用电设备供电,整个电源切换过程具有切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避免用电设备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从而降低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
请参阅图2,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式开关130还包括第二常开触点组KM12和第二常闭触点组KM22。其中,第一供电负极通过第二常开触点组KM12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第二供电负极通过第二常闭触点组KM22连接至负极连接点。同样,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式开关130为RXM4AB2BD为例,第二常开触点组KM12可以包括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二常闭触点组KM22可以包括其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充足时,电磁线圈KM通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闭合,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断开的同时,第二常开触点组KM12也会同步闭合,第二常闭触点组KM22也会同步断开,能够防止用电设备中电流对第二供电电源120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的同时,第二常开触点组KM12也会同步断开,第二常闭触点组KM22也会同步闭合,能够防止用电设备电流对第一供电电源110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3,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防反电路140和第二防反电路150。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通过第一防反电路140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通过第二防反电路150连接至正极连接点。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供电电源110为用电设备供电时,基于第一防反电路140的存在,能够避免用电设备中电流反向,对第一供电电源110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当第二供电电源120为用电设备供电,基于第二防反电路150的存在,能够避免用电设备中电流反向,对第二供电电源120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际实施时,为了有效降低第一防反电路140和第二防反电路150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防反电路140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第二防反电路150可以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正极连接点。
上述设置,基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通过简单的二极管电路,实现了第一防反电路140和第二防反电路150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一防反电路140和第二防反电路150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了电源切换装置100的设计成本。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100还包括电流保护器160,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和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均通过电流保护器160连接至正极连接点。电流保护器160用于在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流大于安全限定电流时,将用电设备的供电电路断开,以实现对用电设备的过流保护。
实际实施时,电流保护器160可以为熔断器FU,熔断器FU能够在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流超过熔断电流,也即,超过前述安全限定电流一段时间后,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具有导电性能的熔体熔化,从而使用电设备的供电电路断开。本申请实施例中,熔断器FU的熔断电流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当用电设备通电工作时,便能够通过电流保护器160,实现对用电设备的过流保护,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和图5,为了进一步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100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170。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供电电源170包括第三供电正极和第三供电负极,第三供电正极与第二供电正极连接,第三供电负极与第二供电负极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120和第三供电电源170共同为用电设备供电,如此,即便在第二供电电源120也出现供电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也能够通过第三供电电源170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上述设置,为防止第二供电电源120和第三供电电源170相互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防反电路180和第四防反电路190。第二供电电源120通过第三防反电路180与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连接,第三供电电源170通过第四防反电路190与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
同样,实际实施时,为了有效降低第三防反电路180和第四防反电路190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防反电路180可以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供电正极的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第四防反电路190可以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三供电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
上述设置,基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通过简单的二极管电路,实现了第三防反电路180和第四防反电路190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三防反电路180和第四防反电路190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电源切换装置100的设计成本。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源切换装置100在包括第三供电电源170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件S1,此时,第三供电电源170包括第三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的第三供电负极,而第三供电正极则通过第一开关件S1连接至正极连接点。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120为用电设备供电,但当第二供电电源120也出现供电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情况时,依然能够通过闭合第一开关件S1,使得第三供电电源170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用电设备中电流对第三供电电源170产生干扰,从而增强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供电负极也可以通过第二开关件S2连接至负极连接点。如此,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120为用电设备供电,但当第二供电电源120也出现供电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依然能够通过闭合第一开关件S1和第二开关件S2,使得第三供电电源170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电源切换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辅助设备10,包括用电设备200和上述电源切换装置100。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电设备200包括多个,多个用电设备200的正极连接点210分别与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和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连接,多个用电设备200的负极连接点220分别与第一供电负极和第二供电负极连接。示例性的,多个用电设备200可以包括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I/O接口、人机接口(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传感器,再或用于连接其他任意用电设备200的预留电源连接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设备包括多个时,电流保护器160也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电流保护器160与多个用电设备200一一对应。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切换装置100应用于电力辅助设备10,电力辅助设备10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210和负极连接点220的用电设备200,电源切换装置100包括第一供电电源110、第二供电电源120和电磁式开关130。第一供电电源110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220的第一供电负极。第二供电电源120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负极连接点220的第二供电负极。电磁式开关130包括电磁线圈KM、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和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电磁线圈KM分别与第一供电正极和第一供电负极连接,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连接至正极连接点210,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连接至正极连接点210。如此,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充足时,电磁线圈KM通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闭合,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断开,从而使得第一供电电源110为用电设备200供电,当第一供电电源110电量不足,或因其他故障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电磁线圈KM断电,使得第一常开触点组KM11断开,第一常闭触点组KM21闭合,从而使得第二供电电源120为用电设备200供电,整个电源切换过程具有切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避免用电设备200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从而降低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力辅助设备10具有与上述电源切换装置100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上的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电学上的电连接、通信连接,其中,通信连接又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此外,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力辅助设备,所述电力辅助设备包括具有正极连接点和负极连接点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和电磁式开关;
所述第一供电电源包括第一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一供电负极;
所述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二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二供电负极;
所述电磁式开关包括电磁线圈、第一常开触点组和第一常闭触点组,所述电磁线圈分别与第一供电正极和所述第一供电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所述第二供电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式开关还包括第二常开触点组和第二常闭触点组;
所述第一供电负极通过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组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
所述第二供电负极通过所述第二常闭触点组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防反电路和第二防反电路;
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通过所述第一防反电路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通过所述第二防反电路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反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电流保护器,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和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均通过所述电流保护器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所述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和第三供电负极;
所述第三供电正极与所述第二供电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供电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负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源和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三供电电源包括第三供电正极,以及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点的第三供电负极;
所述第三供电正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件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点。
9.一种电力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设备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连接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组和所述第一常闭触点组连接,多个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连接点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负极和所述二供电负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8892.5U CN210608671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8892.5U CN210608671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8671U true CN210608671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69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3889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8671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8671U (zh) |
-
2019
- 2019-09-17 CN CN201921538892.5U patent/CN2106086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33148B (zh) | 具有急停功能的光伏逆变器以及用于其的急停方法 | |
CN201877368U (zh) | 一种起动机电磁开关 | |
CN106300309A (zh) | 一种具有快速恢复能力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限流器 | |
CN201160223Y (zh) | 一种多个环网站系统 | |
CN210608671U (zh) | 电源切换装置及电力辅助设备 | |
CN101964278A (zh) | 一种起动机电磁开关 | |
CN202004461U (zh) | 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 |
CN209571876U (zh)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
CN203192723U (zh) | 断路器用欠压脱扣装置 | |
CN106328439B (zh) | 继电器模块 | |
CN107658970B (zh) | 一种用于消防设备电源的继电器保护电路 | |
CN107834695B (zh) | 一种具有继电器保护电路的消防设备电源 | |
CN103762716B (zh) | 一种自投自复的供电系统 | |
CN203553882U (zh) | 变压器低压脱扣自动重合闸装置 | |
CN206976250U (zh) | 一种弹簧操作机构开关防跳跃装置 | |
CN202094599U (zh) | 适于电磁脱扣电路的漏电保护器 | |
CN206250835U (zh) | 电压互感器电源设备及其电源备自投控制装置 | |
CN104993569A (zh) | 双余度起动电瓶 | |
CN208508533U (zh) | 一种控制回路供电电路 | |
CN207835041U (zh) | 电机控制器主动放电回路保护电路 | |
CN203455438U (zh) | 一种直流回路熔断器状态监视装置 | |
CN202019116U (zh) | 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2840673U (zh) | 一种双电源开关控制系统 | |
CN201868839U (zh) | 过电流保护电路 | |
CN207442421U (zh) | 一种微机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