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1876U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71876U CN209571876U CN201821760254.3U CN201821760254U CN209571876U CN 209571876 U CN209571876 U CN 209571876U CN 201821760254 U CN201821760254 U CN 201821760254U CN 209571876 U CN209571876 U CN 2095718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input terminal
- output end
- accumulator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整流电路、后备电源管理电路、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第一储能电路、第二储能电路、第三储能电路、第四储能电路;隔离DC/DC模块、线性稳压电路;本实用新型在后备电源直流输出后级连接了一宽范围DC/DC稳压模块,稳定馈线终端的遥信和遥控模块的供电电压。同时,馈线终端的遥信和遥控模块有各自的储能电路,以防后备电源欠压、损坏状态下馈线终端工作不正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应用于10kV架空线路分段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主要有电磁型和弹簧操作机构。采用弹簧操作机构的开关因分合闸时耗能低,开关保持合闸时不依赖电能,无电磁型开关误动作问题,应用越来越广泛。
弹簧操作机构内存在两个控制回路:合闸控制回路及分闸控制回路。
若弹簧操作机构应用于电压时间型动作逻辑时,当控制开关的控制器后备电源处于欠压状态时,在开关两侧失压(交流电失压)后,电压时间型动作逻辑的“开关两侧失压延时分闸”功能起作用,但因驱动开关分闸控制回路的电能由后备电源提供,同时控制器的自动化投退硬压板可能因后备电源电压低而误认为自动化功能退出,在这种工况下存在开关拒动风险,导致故障隔离范围扩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所述馈线终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三继电器、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一光耦、第二光耦、控制电路板、遥信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后备电源管理电路、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第一储能电路、第二储能电路、第三储能电路、第四储能电路;隔离DC/DC模块、线性稳压电路;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遥信接口的供电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隔离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连接;
所述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合闸出口;
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分闸出口;
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储能回路出口。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容C、电阻R;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的一端、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后备电源直流输出后级连接了一宽范围DC/DC稳压模块,稳定馈线终端的遥信和遥控模块的供电电压。同时,馈线终端的遥信和遥控模块有各自的储能电路,以防后备电源欠压、损坏状态下馈线终端工作不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馈线终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三继电器、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一光耦、第二光耦、控制电路板、遥信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后备电源管理电路、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第一储能电路、第二储能电路、第三储能电路、第四储能电路;隔离DC/DC模块、线性稳压电路;
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遥信接口的供电接口连接;
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隔离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隔离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连接;
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合闸出口;
第二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分闸出口;
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储能回路出口。
如图2所示,储能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容C、电阻R;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的一端、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整流电路用于将220V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后备电源管理电路在交流电有压的时候给后备电源充电,当交流电失压时无缝切换至后备电源由后备电源供电为控制模块供电,宽范围DC/DC模块、隔离DC/DC模块用于保持电压稳定及隔离电压,线性稳压电路用于保持电压稳定;第一储能电路在交流电失压后为遥信接口电路提供电能,保证控制模块失压前开关遥信信号、馈线终端压板的正确性。第二储能电路在交流电失压后控制模块能正确发出开关分闸信号及存储闭锁信号。第三储能电路在交流电失压后为第二继电器提供驱动电能。第四储能电路在交流电失压后为开关分闸提供驱动分闸一次电能。
当馈线终端由交流电压供电时,由于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电压稳定,馈线终端的遥信接口、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板可以正常工作;当交流失压后,由于后备电源直流输出电压范围较宽,可能导致馈线终端的信接口、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板工作不正常,本实用新型在后备电源直流输出后级连接了宽范围DC/DC模块,稳定馈线终端的遥信接口、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板的供电电压。同时,馈线终端的遥信接口、第二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板有各自的储能电路,以防后备电源欠压、损坏状态下馈线终端工作不正常。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所述馈线终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三继电器、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第一光耦、第二光耦、控制电路板、遥信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后备电源管理电路、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隔离DC/DC模块、线性稳压电路、4条储能电路;所述4条储能电路分别为:第一储能电路、第二储能电路、第三储能电路、第四储能电路;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后备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后备电源、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遥信接口的供电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隔离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接口连接;
所述第四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馈线终端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合闸出口;
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分闸出口;
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作为储能回路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容C、电阻R;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宽范围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的一端、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60254.3U CN209571876U (zh) | 2018-10-29 | 2018-10-29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60254.3U CN209571876U (zh) | 2018-10-29 | 2018-10-29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71876U true CN209571876U (zh) | 2019-11-01 |
Family
ID=6832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60254.3U Active CN209571876U (zh) | 2018-10-29 | 2018-10-29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718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1478A (zh) * | 2019-11-19 | 2020-05-0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结构站所终端通信方法 |
CN112083784A (zh) * | 2020-07-23 | 2020-12-15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配电终端掉电时序电路 |
-
2018
- 2018-10-29 CN CN201821760254.3U patent/CN2095718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1478A (zh) * | 2019-11-19 | 2020-05-0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结构站所终端通信方法 |
CN111091478B (zh) * | 2019-11-19 | 2022-07-05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结构站所终端通信方法 |
CN112083784A (zh) * | 2020-07-23 | 2020-12-15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配电终端掉电时序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26132U (zh) | 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 | |
CN111614150B (zh) | 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 | |
CN102148529A (zh) |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571876U (zh) | 一种馈线终端电源管理系统 | |
CN201994717U (zh) |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 | |
CN107845519B (zh)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532226A (zh) | 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电力操作电源 | |
CN111613481B (zh) | 基于双储能电容的抗晃电智能控制器 | |
CN203368014U (zh) | 软启动保护装置及包含其的压缩机诊断保护装置 | |
CN102769340B (zh) | 一种接触器线包的供电电路 | |
CN101707450A (zh) | 太阳能控制器 | |
CN112072741A (zh) |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一键启动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 |
CN203774862U (zh) |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供电电路 | |
CN103715759A (zh) | 用于690v it系统中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选电、互锁装置 | |
CN103578803A (zh) | 双向永磁机构驱动控制装置 | |
CN203537054U (zh) | 一种单相不间断电源的双输入切换装置 | |
CN203787352U (zh) |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14590546U (zh) | 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多模组合取电供能模块 | |
CN206673583U (zh) | 一种储能系统的预励磁回路 | |
CN105871056A (zh) | 一种电源系统自动切换电路 | |
CN106410804B (zh) | 一种柱上断路器成套操作电源系统 | |
CN101562093A (zh) | 接触器断电自动断开的方法及电路 | |
CN202997690U (zh) | Ups装置 | |
CN207766148U (zh) | 一种无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管理电路 | |
CN201616659U (zh) | 多模冗余灭磁保护回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