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6366U -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6366U
CN210606366U CN201921710484.3U CN201921710484U CN210606366U CN 210606366 U CN210606366 U CN 210606366U CN 201921710484 U CN201921710484 U CN 201921710484U CN 210606366 U CN210606366 U CN 210606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ard
backplate
interface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04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04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6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6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6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中,显示主体包括显示模组、背板和后壳,背板上设置有带有插接口的控制板,插接口朝向背板的边缘,控制板上设置有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上对应插接口开设有第一避让口,第一避让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配合的螺纹孔,后壳上对应第一避让口开设有第二避让口。通过设置转接支架,转接支架直接与设置有插接口的控制板连接,可以降低螺纹孔的开设难度,同时转接支架也不易发生变形,使得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与螺纹孔能够保证良好的配合,进而保证电插头与插接口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电插头松动或脱落。

Description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在高端显示工程领域,大屏幕图像显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所带来的超大画面以及清晰、逼真的显示效果使得监控、安防、会议、模拟仿真等领域的工作质量得到大幅改善。由于单个屏体本身的尺寸限制,为了实现超大画面显示,需要将多个屏体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拼接屏幕,而相邻屏体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传输数据线实现,数据线的两端设有电插头,在屏体的背板上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电插口,电插头与电插口插接实现信号传输,电插头的两侧设置有紧固螺钉,屏体的后壳上设置有与紧固螺钉配合的螺纹孔,当电插头与电插口插接后,旋拧紧固螺钉至后壳上的螺纹孔内,可以将电插头锁紧在后壳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后壳通常是采用模具冲压成型的,冲压后再加工螺纹孔,螺纹孔的位置需要非常准确以对准背板上的电插口,这样增加了后壳的加工难度,且如果后壳在加工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会导致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无法旋拧在后壳的螺纹孔内,进而无法保证电插头与电插口的固定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控制板上设置的接线支架可以稳固地固定好电插头,有效防止电插头松动和脱落,加工和安装难度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包括显示模组、背板和后壳,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侧,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朝向所述背板的边缘,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上对应所述插接口开设有供电插头通过的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后壳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口开设有供所述电插头穿过的第二避让口。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二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口靠近所述第二避让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螺纹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板凸设在所述控制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板通过螺钉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面凸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柱。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面与所述控制板的端面抵接,所述控制板的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避让缺口内。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避让口为开设在所述第二板上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包括壳本体和挡板,所述壳本体内具有开口朝向所述背板的容纳槽,所述控制板和所述转接支架均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壳本体邻近于所述插接口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壳本体连接并封堵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避让口开设在所述挡板上。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和与所述主屏连接的副屏,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均包括所述的显示主体。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屏的转接支架邻近于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的拼接边,所述副屏的转接支架邻近于所述拼接边,且所述主屏的转接支架与所述副屏的转接支架正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转接支架,转接支架直接与设置有插接口的控制板连接,可以降低螺纹孔的开设难度,同时转接支架也不易发生变形,使得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与螺纹孔能够保证良好的配合,进而保证电插头与插接口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电插头松动或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部分后壳和脚架)。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后壳)。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立体示意图(未示出后壳)。
图7为图6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显示主体;
1、背板;11、背板本体;
2、后壳;21、壳本体;211、第一壳板;212、第二壳板;213、第三壳板;22、挡板;221、第一挡板;222、第二挡板;223、第三挡板;224、第四挡板; 225、第五挡板;226、第二折弯板;
3、控制板;31、插接口;32、避让缺口;
4、转接支架;41、第一避让口;42、螺纹孔;43、第一板;44、第二板; 45、第一固定柱;46、第二固定柱;
5、电插头;51、紧固螺钉;
6、数据线;
100、主屏;200、副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主体10主要用于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至少包括一个主屏100和一个副屏200,主屏 100和副屏200通过数据线6实现信号传输,数据线6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插头5,数据线6两端的电插头5分别与主屏100的显示主体10上的插接口31以及副屏200的显示主体10上的插接口31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7所示,显示主体10包括显示模组、背板1和后壳2,背板1设置在显示模组的背侧,后壳2设置在背板1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背板1上设置有控制板3,控制板3上设置有插接口31,插接口31朝向背板1 的边缘,控制板3上设置有转接支架4,转接支架4上对应插接口31开设有供电插头5通过的第一避让口41,第一避让口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电插头5上的紧固螺钉51配合的螺纹孔42,后壳2上对应第一避让口41开设有供电插头 5穿过的第二避让口。通过设置转接支架4,转接支架4直接与设置有插接口31 的控制板3连接,可以降低螺纹孔42的开设难度,同时转接支架4也不易发生变形,使得电插头5上的紧固螺钉51与螺纹孔42能够保证良好的配合,进而保证电插头5与插接口31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电插头5松动或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转接支架4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43和第二板44,第一板43与控制板3连接,第二板44间隔设置在插接口31靠近第二避让口的一侧,第一避让口41和螺纹孔42均设置在第二板44上。此转接支架4 可以利用第一板43与控制板3实现连接,而与第一板43垂直的第二板44则可以用于固定电插头5上的紧固螺钉51,转接支架4的结构简单,与控制板3的连接可靠,有效地降低了转接支架4的制造和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控制板3与背板1间隔设置,第一板43设置在控制板3靠近背板1的一侧,第二板44凸设在控制板3背离背板1的一侧。通过将第一板43 设置在控制板3靠近背板1的一侧,而插接口31是设置在控制板3远离背板1 的一侧,因此可以避免第一板43在与控制板3固定时对插接口31的位置进行干扰,而第二板44凸设在控制板3背离背板1的一侧,即凸设在控制板3设置有插接口31的一侧,可以为与插接口31插接配合的电插头5上紧固螺钉51提供有效的固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43通过螺钉与控制板3连接。螺钉连接的方式可以便于转接支架4拆装。具体地,第一板43靠近控制板3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固定柱46,第二固定柱46上开设有螺纹孔42,对应在控制板3上开设有固定孔,螺钉穿过固定孔旋拧在螺纹孔42内,以将第一板43固定在控制板3上。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柱46,可以为螺钉提供足够的长度的螺纹孔42,避免采用较厚的板材制作第一板43,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第一板43与控制板3之间连接可靠。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板43还可以通过卡扣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控制板 3上。
第二板44靠近插接口31的一侧面凸设有第一固定柱45,螺纹孔42贯穿第一固定柱45。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柱45,可以为紧固螺钉51提供足够长度的螺纹孔42,保证电插头5与第二板44之间的连接可靠,同时避免采用较厚的板材制作第二板44,降低了成本。
另外,第二板44靠近插接口31的一侧面与控制板3的端面抵接,控制板3 的端面对应第一固定柱45开设有避让缺口32,避让缺口32的开口朝向第二板 44,第一固定柱45设置在避让缺口32内。通过将第二板44与控制板3的端面抵接,可以在安装转接支架4时利用控制板3的端面对转接支架4的位置进行限定,降低转接支架4的安装难度;通过在控制板3的端面开设避让缺口32,便于避让凸出于第二板44的第一固定柱45。
第一避让口41和第二避让口可以为孔结构或者缺口结构,具体地,第一避让口41为开设在第二板44上的缺口,且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背板1的一侧,
第二避让口为开设在后壳2上的孔结构。通过将第一避让口41设置为缺口,且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背板1的一侧,可以便于电插头5的插接,同时可以降低转接支架4与控制板3的安装配合精度要求;通过将第二避让口设置为孔结构,可以避免破坏后壳2的结构完整性,保证后壳2的强度和美观。
后壳2包括壳本体21和挡板22,壳本体21内具有开口朝向背板1的容纳槽,控制板3和转接支架4均位于容纳槽内,壳本体21邻近于插接口3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挡板22分别与背板1和壳本体21连接并封堵通孔,第二避让口开设在挡板22上。
具体地,挡板2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挡板221和第二挡板222,第一挡板221贴合在背板1设有控制板3的表面,并通过螺钉与背板1连接,第二挡板222封堵此通孔,第二挡板222远离第一挡板2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挡板223,第三挡板223通过螺钉与壳本体21连接。
如图8所示(其他附图标记沿用附图1至7和图9),壳本体21包括与背板1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壳板211,第一壳板211的上下两端分别朝向背板1 延伸有第二壳板212和第三壳板213,第三挡板223通过螺钉与第一壳板211连接,第二挡板222的上下两端分别朝向壳本体21的内部弯折有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226,其中第一折弯板通过螺钉与第二壳板212连接,第二折弯板226 通过螺钉与第三壳板213连接。
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背板本体11的四侧边朝向背离后壳2的一侧弯折有第一背板折弯边,第一背板折弯边与背板本体11呈钝角设置,第一背板折弯边朝向远离背板本体11中心的一侧延伸有第二背板折弯边,第二背板折弯边与背板本体11平行,挡板22还包括第四挡板224和第五挡板225,第四挡板224 连接在第一挡板221远离第二挡板222的一端,且第四挡板224与第一背板折弯边平行并贴合,第五挡板225连接在第四挡板224远离第一挡板221的一端,第五挡板225与第二背板折弯边平行,且二者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100和与主屏100连接的副屏200,主屏100和副屏200均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的显示主体10,显示主体10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主屏100的转接支架4邻近于主屏100和副屏200的拼接边,副屏200的转接支架4邻近于拼接边,且主屏100的转接支架4与副屏200的转接支架4 正对。此设计可以避免数据线6绕线,同时也可以尽量缩短数据线6的长度。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主体,包括显示模组、背板和后壳,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侧,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朝向所述背板的边缘,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上对应所述插接口开设有供电插头通过的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电插头上的紧固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后壳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口开设有供所述电插头穿过的第二避让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二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口靠近所述第二避让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螺纹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板凸设在所述控制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通过螺钉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面凸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面与所述控制板的端面抵接,所述控制板的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避让缺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口为开设在所述第二板上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壳本体和挡板,所述壳本体内具有开口朝向所述背板的容纳槽,所述控制板和所述转接支架均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壳本体邻近于所述插接口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背板和所述壳本体连接并封堵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避让口开设在所述挡板上。
9.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和与所述主屏连接的副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屏的转接支架邻近于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的拼接边,所述副屏的转接支架邻近于所述拼接边,且所述主屏的转接支架与所述副屏的转接支架正对。
CN201921710484.3U 2019-10-11 2019-10-11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Active CN210606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484.3U CN21060636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484.3U CN21060636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6366U true CN21060636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0484.3U Active CN21060636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6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0369B1 (en) Terminal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the same
US8218305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11005199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050018391A1 (en) Portable computer
US6561847B1 (en) Integrated multimedia input/output port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606366U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N2655454Y (zh) 叠式多媒体数字传输连接器
US5562461A (e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CN20149878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8481835U (zh) 一种可拆式刷卡板组件
CN216014109U (zh) 边框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4411600U (zh) 一种usb插座
CN21746383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在显示屏背面的显示屏后盖
CN218413152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479311U (zh) 电子平板及智慧黑板
CN213243044U (zh) 一种可拆卸式连接器
CN216772304U (zh) 一种评价智能交互终端
CN210868399U (zh) 智能交互平板
CN219393779U (zh) 插头连接器和可插拔模块
CN218830943U (zh) 一种集成式控制面板
CN218004028U (zh) 一种主控盒及智能穿戴装置
CN212991207U (zh) 电池包壳体组件和电池包
CN217603738U (zh) 显示器安装结构
CN210806255U (zh) 组合式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