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917U -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917U
CN210602917U CN201921137839.4U CN201921137839U CN210602917U CN 210602917 U CN210602917 U CN 210602917U CN 201921137839 U CN201921137839 U CN 201921137839U CN 210602917 U CN210602917 U CN 210602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slurry
exchang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78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廷健
钟志良
陈晓雷
杨文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ong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Long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78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板式换热器,其两侧外护板内具有多层分隔设置的换热板,并形成依次间隔的介质通道和浆液通道,还包括:多个密封套,分别设置在各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及外侧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外护板之间,每个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板面抵接密封;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装于多层所述换热板及相应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所述密封套,并自两侧所述外护板伸出,以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应用本方案,能够在降低工艺成本及材料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浆液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脱硫过程中,浆液温度越低脱硫效率越高,为此采用换热器对浆液换热降温,以有效提高脱硫效率。现有的平板式换热器通常在换热板板面冲压形成多个凸点,并将水侧通道换热板之间相互接触的凸点焊接固定,形成水侧通道板之间的抗压结构,同时,相邻侧的浆液通道则由多个支撑架支撑。换热板边侧采用封条焊接封闭,形成浆液和冷却媒介相互隔开的多个流动通道,最外层的厚钢板通过两侧边的螺杆锁紧,承受内部强大压力。
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平板式换热器须采用大型压力机将换热板冲压成凹凸状,压力机设备资金投入巨大;另外,换热板之间的凸点焊接点数较多,焊接量大,无法全面保障焊接质量。此外,应用于大型换热器时必须使用较厚钢板作外壳,以满足内部压力的承载要求,材料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平板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式换热器,在有效控制工艺成本及材料成本的基础上,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良好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式换热器,其两侧外护板内具有多层分隔设置的换热板,并形成依次间隔的介质通道和浆液通道,还包括:多个密封套,分别设置在各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及外侧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外护板之间,每个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板面抵接密封;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装于多层所述换热板及相应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所述密封套,并自两侧所述外护板伸出,以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纹紧固件,通过螺母旋紧以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浆液通道上下两端形成浆液出口和浆液入口,所述介质通道的旁侧形成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
优选地,相邻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相对折弯封固连接,多个介质通道封条分别与形成相应所述介质通道的相邻所述换热板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以在上下两端形成所述浆液出口和浆液入口;多个浆液通道封条分别与形成相应所述浆液通道的相邻所述换热板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与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位置处,以在旁侧形成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介质入口相对设置在所述介质通道的上部,两个所述介质出口相对设置在所述介质通道的下部。
优选地,连通设置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连通设置于所述浆液入口和所述浆液出口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的厚度尺寸可调整,以分别调节所述介质通道和所述浆液通道的通流截面尺寸。
优选地,多个固定位置处在与所述换热板平行的投影面内均布设置。
优选地,多个固定位置处由上至下布置为多行,且相邻行间的所述固定位置处交错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平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具体地,在各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换热板之间及外侧换热板与外护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套,并利用紧固件依次穿装于换热板及相应适配于换热板的密封套,并自两侧外护板伸出后施加紧固作用力,以分别在相应固定位置处进行固定。如此设置,旋紧后各密封套与两侧换热板压抵形成有效支撑,由此确保介质通道和浆液通道的有效通流面积;同时,各密封套与两侧换热板压抵形成良好密封关系,使得介质流与浆液流得以被分隔独立,确保浆液有效降温。应用本方案,一方面,无需投入巨大的设备资金,可有效控制工艺成本;另一方面,内部工作压力由换热器整体进行承载,因此两侧外护板的厚度可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可控制;此外,本方案中换热板间的支撑固定关系采用相适配的密封套与紧固件实现,大大降低了焊接量,可完全规避点焊量过大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密封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由此在旋紧过程中可受压形变,能够有效兼顾良好支撑性能及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密封套的厚度尺寸可调整,以分别调节介质通道和浆液通道的通流截面尺寸,能够满足不同换热要求,同时针对易于堵塞的使用工况进行有效调整。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板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平板式换热器的板体适配关系侧向视图。
图中:
外护板1、换热板2、密封套3、紧固件4、介质通道封条5、浆液通道封条6;
浆液出口10、浆液入口20、介质入口30、介质出口40、介质通道50、浆液通道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1中所示平板式换热器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换热板之间的固定结构方案。应当理解,该换热器的换热板设置数量,及介质出入口和浆液出入口的设置位置、结构形式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并未构成对本申请核心方案的限制。
请参见图1,该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平板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
该平板式换热器的浆液出口10和浆液入口20相对于换热器本体上下相对设置,其介质入口30位于换热器本体上部旁侧、介质出口40位于换热器本体下部旁侧。也即,浆液流动路径为由下至上,换热介质流动路径为由上至下,浆液与换热介质相向流动,可有效提高两者之间换热效率。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具体示出了板体适配关系。
图中所示,该平板式换热器的两个外护板1位于多层换热板2的外侧,各板体采用多点固定,多层分隔设置的换热板2形成依次间隔的介质通道50和浆液通道60。其中,介质通道50连通于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浆液通道60连通于浆液出口10和浆液入口20。如图所示,热浆液从换热器的下部浆液入口20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器内部多层间隔的浆液通道60,热浆液通过换热板2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的介质通道50冷却,降温后的浆液从上部浆液出口10流出,浆液降低了温度;与此同时,冷却介质从换热器的上部侧面介质入口30进入换热器多层间隔的介质通道50,经过介质通道50往下流动,冷却介质通过换热板2吸收相邻浆液通道60浆液的热量,冷却介质吸热后由换热器下部侧面介质出口40流出。
其中,多个密封套3分别设置在各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换热板2之间,以及外侧换热板2与外护板1之间,每个密封套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板面(换热板3、外护板1)抵接密封;抵接后密封套3可与两侧换热板2形成有效支撑,由此确保介质通道50和浆液通道60的有效通流面积;同时,各密封套3与两侧换热板2压抵形成良好密封关系,使得介质流与浆液流得以被分隔独立。
其中,多个紧固件4分别穿装于多层换热板2及相应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换热板2之间密封套3,并自两侧外护板1伸出,从而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由此,在整体连接固定外,确保密封套3的支撑、密封作用得以有效保证。这里的“固定位置处”是指,各层板面之间施加紧固作用力的具体位置,显然,该连接关系采用多个“固定位置处”,能够确保在板面上形成均布作用力。
可以确定的是,应用本方案无需投入巨大的设备资金,同时,内部工作压力由紧固为一体的换热器进行整体承载,两侧外护板的厚度可以减小,具有工艺成本及材料成本可控制的优点。此外,本方案中换热板2间的支撑固定关系采用相适配的密封套3与紧固件4实现,可进一步降低焊接量,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地,应用本方案还可以针对密封套3的厚度尺寸进行调整,例如但不限于,设置不同厚度系列的密封套3,以分别调节介质通道50和浆液通道60的通流截面尺寸。可满足不同换热要求,针对易于堵塞的使用工况同样可以进行有效调整。
基于上述紧固及密封支撑作用,紧固件4和密封套3的截面形式可不作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相应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作为优选,密封套3采用圆环截面工艺性最佳。此外,密封套3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橡胶材料等,如此设置,在旋紧过程中可受压形变,也就是说,组装完成后的密封套3具有装配压缩量,能够有效兼顾良好支撑性能及密封性能。
为了更好的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上述紧固件4可以为螺纹紧固件,例如但不限于,螺栓或双头螺柱等,通过相适配的螺母旋紧即可在相应固定位置处可靠施加紧固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多个“固定位置处”在与换热板2平行的投影面内均布设置,以在板面上形成均布作用力。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多个固定位置处(紧固件4相应位置)由上至下布置为多行,且相邻行间的紧固件4(固定位置处)交错布置,可避免板面翘曲,最大限度地确保紧固作用力的均布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核心设计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分隔的介质通道50和浆液通道60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相应板沿直接焊接固定,或者,优选采用介质通道封条5和浆液通道封条6分别焊接于相应板沿旁侧。
具体如图2所示,相邻换热板2的上下两端相对折弯封固连接,优选采用焊接封固连接;多个介质通道封条5分别与形成相应介质通道50的相邻换热板2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换热板2的上下两端,以在上下两端形成浆液出口10和浆液入口20;多个浆液通道封条6分别与形成相应浆液通道60的相邻换热板2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与换热板2的上下两端之间具有预定距离L位置处,以在旁侧形成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当然,该预定距离L可控制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连通设置于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连通设置于浆液入口20和浆液出口10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共同组成换热器箱体。结合图1所示,这里的“方圆接口”是指,接口部件的与换热器本体上相应开口连接部为方形,接口部件的与外部管路的连接部为圆形。
优选地,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均为两个,两个介质入口30相对设置在介质通道50的上部,两个介质出口40相对设置在介质通道50的下部,也即,分别相对设置于介质通道50的旁侧。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浆液通道60上下两端形成浆液出口10和浆液入口20,介质通道50的旁侧形成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这里,浆液出口10、浆液入口20、介质入口30和介质出口40具体设置方位不局限于图中所示优选示例,只要能够满足介质流动路径与浆液流动路径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均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板式换热器,其两侧外护板内具有多层分隔设置的换热板,并形成依次间隔的介质通道和浆液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密封套,分别设置在各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及外侧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外护板之间,每个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板面抵接密封;
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装于多层所述换热板及相应固定位置处的相邻所述换热板之间所述密封套,并自两侧所述外护板伸出,以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纹紧固件,通过螺母旋紧以在相应固定位置处施加紧固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通道上下两端形成浆液出口和浆液入口,所述介质通道的旁侧形成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相对折弯封固连接,多个介质通道封条分别与形成相应所述介质通道的相邻所述换热板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以在上下两端形成所述浆液出口和浆液入口;多个浆液通道封条分别与形成相应所述浆液通道的相邻所述换热板的板沿封固连接,并延伸至与所述换热板的上下两端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位置处,以在旁侧形成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介质入口相对设置在所述介质通道的上部,两个所述介质出口相对设置在所述介质通道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通设置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连通设置于所述浆液入口和所述浆液出口的接口部件为方圆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厚度尺寸可调整,以分别调节所述介质通道和所述浆液通道的通流截面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固定位置处在与所述换热板平行的投影面内均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固定位置处由上至下布置为多行,且相邻行间的所述固定位置处交错布置。
CN201921137839.4U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10602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7839.4U CN210602917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7839.4U CN210602917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917U true CN21060291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7839.4U Active CN210602917U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2305A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010030043A1 (en) Brazed plate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metal gaske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4296586A (zh) 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CN110631406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
CN210602917U (zh) 一种平板式换热器
CN203687734U (zh) 流体通道横截面积不等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CA2330642A1 (en) Heat exchange assembly
CN102226655B (zh) 蜂窝束管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工艺
CN107966057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76737A (zh) 一种高压板式换热器
US11476514B2 (en) Integrated cool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assembly
CN204574893U (zh) 一种高压板式换热器
CN213932151U (zh) 防止负压时板片发生变形的板式热交换器
CN211782934U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CA2640009A1 (en) Radiator with radiating plate having high efficiency
WO2018046451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rough hole for fastening of hydro block
CN210718778U (zh) 热交换器芯体及燃气锅炉
CN2842346Y (zh) 板框式换热器
CN210802153U (zh) 三介质板式换热器
CN102384678A (zh) 一种点阵材料换热器
CN202101586U (zh) 带节流装置的板式换热器
CN220206458U (zh) 高效连接型换热器组合格栅板
CN217979940U (zh) 一种高性能板片的板式热交换器
CN106532097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连接件
CN109186294B (zh) 板片连通型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