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9552U - 风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99552U CN210599552U CN201920603897.5U CN201920603897U CN210599552U CN 210599552 U CN210599552 U CN 210599552U CN 201920603897 U CN201920603897 U CN 201920603897U CN 210599552 U CN210599552 U CN 210599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wheel
- wind
- axial
- wheel structure
- ai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轮结构,风轮结构包括:风轮本体,风轮本体具有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风轮本体的轴向第一端敞开并形成风轮进风口,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形成有风轮出风口,从风轮进风口进入到风轮本体内的气体在风轮本体的旋转作用下从外周侧的风轮出风口吹出,并且风轮本体构造为自轴向第一端向轴向第二端收窄或变宽。由此,本申请的风轮结构能够增大送风装置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设备的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从而可以降低风轮结构的装配精度,进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送风装置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送风装置应用于诸如塔扇、吊扇、台扇等送风设备上,送风装置一般包括轴流风扇、贯流风轮以及离心风轮等,每种送风装置的送风原理以及送风特性各不相同,互有优缺点,此外也有利用混流原理的无叶风扇,但是这种风扇风压小,风速低,要想达到较高的风压和风速,只能提升电机的转速,例如将驱动电机的转速提升至7000rpm甚至更高,对于高速电机而言,不仅成本高,而且噪声大,同时对于送风装置动平衡要求以及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等均需达到较高水平,这进一步增大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轮结构,使得改善具有该风轮结构的送风装置的风压和风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轮结构包括:风轮本体,所述风轮本体具有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所述风轮本体的所述轴向第一端敞开并形成风轮进风口,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形成有风轮出风口,从所述风轮进风口进入到所述风轮本体内的气体在所述风轮本体的旋转作用下从外周侧的所述风轮出风口吹出,并且所述风轮本体构造为自所述轴向第一端向所述轴向第二端收窄或变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轮结构,能够增大送风装置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设备的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从而可以降低风轮结构的装配精度,进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送风装置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风轮叶片之间形成所述风轮出风口,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风轮结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风轮结构构造为所述轴向第一端径向尺寸较大而所述轴向第二端径向尺寸较小的圆台形风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风轮叶片之间形成所述风轮出风口,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风轮结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风轮结构构造为所述轴向第一端径向尺寸较小而所述轴向第二端径向尺寸较大的圆台形风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结构包括:端板、端环和多个风轮叶片,所述端板和所述端环在所述轴向上间隔开,所述风轮叶片连接在所述端板和所述端环之间,所述端环内形成所述风轮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封闭所述风轮本体的所述轴向第二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叶片沿所述风轮结构的径向向内延伸超出所述端环的内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一外段端面和第一内段端面,所述第一外段端面与所述端环的朝向所述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内段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内段凸部,所述第一内段凸部沿所述径向凸出所述端环的内周面且所述第一内段凸部与所述端环的内周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二外段端面和第二内段端面,所述第二内段端面与所述端板的朝向所述端环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外段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外段凸部,所述第二外段凸部沿所述径向凸出所述端板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二外段凸部与所述端板的外周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环上设置有多个插槽,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电机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风轮结构为圆柱形风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导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风轮结构为圆台形风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导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风轮叶片与端环的配合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风轮叶片与端板的配合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导流叶片与风轮结构安装腔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送风装置10;
导流结构1;导流叶片11;风轮结构安装腔12;导流结构本体13;周壁14;挡边15;导流面16;
风轮结构2;风轮进风口21;
风轮叶片22;第一外段端面221;第一内段端面222;第一内段凸部223;第二外段端面224;第二内段端面225;第二外段凸部226;
端板23;端环24;风轮本体25;轴向第一端26;轴向第二端27;风轮出风口28;
进风侧5;出风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可以应用于送风设备上,送风设备的电机与送风装置10相连,电机可以带着送风装置10的风轮结构2转动以实现送风。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可以包括: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包括:导流结构本体1和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设置于导流结构本体1,导流结构本体1内具有风轮结构安装腔12,导流叶片11在导流结构1的径向上位于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外侧,导流叶片11设置成将从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外周侧吹出的至少一部分气体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引导后的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沿导流结构1的轴向吹出。
风轮结构2包括:风轮本体25,风轮本体25具有轴向第一端26和轴向第二端27,风轮本体25的轴向第一端26敞开并形成风轮进风口21,风轮本体25的外周侧形成有风轮出风口28,从风轮进风口21进入到风轮本体25内的气体在风轮本体25的旋转作用下从风轮本体25的外周侧的风轮出风口28吹出,并且风轮本体25构造为自轴向第一端26向轴向第二端27收窄或者变宽,需要解释的是,风轮本体25自轴向第一端26至轴向第二端27的方向上,风轮本体25的截面逐渐变小或者变大。风轮结构2相对导流结构1可旋转。风轮结构2设置成将进入到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通过一级引导形成一级气体,即通过一级引导,使得进入到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能够被加速向外甩出,形成“离心”效应,提升出风风压。导流结构1设置成将一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二级引导,从而可以使得通过二级引导形成的二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沿导流结构1的轴向吹出。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1的轴向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级气体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也可以理解为,气体进入风轮结构2内后,风轮结构2可以将气体引导成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然后一级气体经导流结构1二级引导后形成二级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风轮结构2的风轮进风口21形成在风轮结构2的轴向一端(即轴向第一端26),风轮结构2的轴向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例如:如图2所示,风轮进风口21可以形成在风轮结构2的下端(即轴向第一端26),气体沿风轮结构2的轴向通过风轮进风口21进入到风轮结构2内,如此设置能够使气体直接流入风轮结构2内,在气体流入风轮结构2内的过程中,气体未被阻挡,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增加进入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量,从而可以增加送风装置10的进风量。
其中,送风装置10工作时,首先气体沿风轮结构2的轴向方向进入风轮结构2内,增加送风装置10的进风量。然后在风轮结构2转动过程中,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通过一级引导后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一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吹至导流结构1处后,一级气体在导流结构1处聚集,能够使导流结构1处的一级气体的压力和速度变大。然后导流结构1会对一级气体进行二级引导,使二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沿导流结构1的轴向吹出,通过导流结构1对一级气体的二级引导,可以增大送风装置10的出风量。
由此,该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均增大,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使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达到工作要求,电机低速旋转可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另外,由于送风装置10的振动减小,可以降低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的装配精度,从而可以简化送风装置10的加工工艺,进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10的生产成本。
即,通过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配合,能够增大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设备的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的装配精度,进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10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轮本体25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22,相邻的两个风轮叶片22之间形成风轮出风口28,风轮叶片22的靠近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与风轮结构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风轮叶片22的远离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与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风轮结构2构造为轴向第一端26径向尺寸较大而轴向第二端27径向尺寸较小的圆台形风轮,如此设置能够增大风轮结构2的出风面积,单位时间内,可以增大风轮出风口28的出风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大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本体25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22,相邻的两个风轮叶片22之间形成风轮出风口28,风轮叶片22的靠近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与风轮结构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风轮叶片22的远离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与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风轮结构2构造为轴向第一端26径向尺寸较小而轴向第二端27径向尺寸较大的圆台形风轮,这样设置能够增大风轮结构2的出风面积,单位时间内,可以增大风轮出风口28的出风量,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结构2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导流结构1内,也就是说,风轮结构2可以一部分设置于导流结构1内,也可以全部设置于导流结构1内,导流结构1环绕风轮结构2,其中,由于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如此设置能够使导流结构1在风轮结构2的整个周向上围绕住风轮结构2,可以保证一级气体能够被吹至导流结构1处,从而可以保证导流结构1能够对一级气体进行二级引导,进而可以保证送风装置10具有增大风压、风速和出风量的工作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导流结构1可以具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设置成将一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二级引导后吹出。其中,一级气体被吹至导流叶片11后,一级气体在导流叶片11上处聚集,在导流叶片11导流的作用下,可以使导流叶片11上的高压气体引导成从导流结构1的轴向吹出,从而可以更好地增大送风装置10的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导流叶片11为多个并环绕风轮结构2设置,优选地,导流叶片11可以设置为5个,在导流结构1的周向方向上,5个导流叶片11均匀地布置在导流结构1上,如此设置能够使多个导流叶片11同时对从风轮结构2内吹出的风进行导流,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使更多的风从导流结构1的轴向吹出,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送风装置10的出风量。并且,也能够使从风轮结构2内吹出的风及时地从导流结构1吹出,可以防止大量的风在导流结构1与风轮结构2之间聚集,从而可以避免导流结构1与风轮结构2之间压力过大,进而可以防止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被压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导流叶片11为多个,多个导流叶片11围成风轮结构安装腔12,导流叶片11的宽度与风轮结构安装腔12匹配,风轮结构安装腔12与风轮结构2匹配。也可以理解为,送风装置10装配完成后,风轮结构2安装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这样设置能够减小风轮结构2和导流结构1的整体体积,且通过形状匹配、吻合,可以降低送风装置10的占用空间,同时保证送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风轮结构安装腔12可以设置为圆台形腔,风轮结构2可以设置为圆台形风轮,如此设置能够使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形状与风轮结构2的形状匹配,可以保证风轮结构2能够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从而可以使风轮结构2更好地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并且,也可以将从风轮结构2内吹出的风快速地流至导流叶片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风轮结构安装腔12为圆柱形腔,风轮结构2为圆柱形风轮,这样设置能够使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形状与风轮结构2的形状相同,可以保证风轮结构2能够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从而可以使风轮结构2更好地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并且,也可以将从风轮结构2内吹出的风快速地流至导流叶片11,同时,也可以降低风轮结构2的制造难度,从而可以提升风轮结构2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流叶片11的宽度渐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导流叶片11的宽度逐渐变宽,风轮结构2为圆台形风轮,圆台形的风轮结构2的小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也就是说,导流叶片11围成的风轮结构安装腔12为圆台形安装腔,圆台形的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小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圆台形的风轮结构2的大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窄端,也就是说,圆台形的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大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窄端,图4中风轮结构2的下端匹配图5中导流叶片11的上端,图4中风轮结构2的上端匹配图5中导流叶片11的下端。如此设置能够使风轮结构2更好地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可以避免由于风轮结构2与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形状不匹配导致装配困难的情况发生,而且通过形状匹配,送风装置10的体积更小,风轮结构2和导流结构1配合更紧密,由此对送风装置10提升风压和送风量提升显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叶片11可以构造为等宽叶片,多个导流叶片11围成风轮结构安装腔12为圆柱形安装腔,风轮结构2可以构造为圆柱形风轮,如此设置能够使多个导流叶片11围成的风轮结构安装腔12为圆柱形腔,可以便于将圆柱形风轮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从而可以节省圆柱形风轮与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装配时间,进而可以提升送风装置1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叶片11的内缘与风轮结构2之间的间隙恒定,也可以理解为,导流叶片11的内缘与风轮结构安装腔12之间的间隙恒定,需要解释的是,导流叶片11的内缘是与风轮结构2的旋转轨迹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恒定,风轮结构2的旋转轨迹的外周面为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外周面,例如:圆柱形风轮的旋转轨迹的外周面为圆柱面,圆台形风轮的旋转轨迹的外周面为圆台面的侧面,风轮结构安装腔1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或圆台面的侧面。圆柱面、圆台面的侧面与导流叶片11的内缘之间的等效距离恒定。
这样设置能够使导流叶片11与风轮结构2间隔开,可以避免导流叶片11与风轮结构2互相产生干扰,从而可以保证风轮结构2正常转动,进而可以保证送风装置10的工作可靠性,并且,也能够避免风轮结构2转动过程中损坏导流叶片11,可以延长导流叶片11的使用寿命,同时恒定的间隙也提升了送风装置10的送风效率,使得从风轮结构2外周侧吹出的一级气体能够趋同地到达导流叶片11,并由导流叶片11进行二级引导,保证了风压和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导流结构1可以包括:导流结构本体13,导流叶片11设置于导流结构本体13的内壁面,如此设置能够使导流叶片11与风轮结构2相对,可以保证从风轮结构2内的风被吹至导流叶片11上,从而可以保证送风装置1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本体13可以包括:周壁14和挡边15。周壁14环绕风轮结构2布置,如图3和图5所示,挡边15可以设置在周壁14的下端,挡边15从周壁14的一端沿周壁14的径向向内延伸。导流叶片11的外缘与周壁14的内壁面固定,导流叶片11的一端与挡边15相连,导流叶片11的另一端向着远离挡边15的方向延伸,例如:如图3和图5所示,导流叶片11的下端与挡边15相连,导流叶片11的上端向着远离挡边15的方向延伸,当风轮结构2内的风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后,能够使气体沿着导流结构1的轴向方向流动,可以实现二级气体从导流结构1的轴向方向吹出的工作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边15遮挡导流叶片11与挡边15相连的一端,其中,实用新型人发现,当挡边15未遮挡导流叶片11与挡边15相连的一端,风轮结构2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后,在周壁14的径向方向上,会导致风轮结构2与挡边15之间的间隙变大,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吹出后,气体会从风轮结构2与挡边15之间的间隙流出送风装置10,导致送风装置10的风压减小。
因此,实用新型人发现,将挡边15遮挡导流叶片11与挡边15相连的一端,能够减小风轮结构2与挡边15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气体从风轮结构2与挡边15之间的间隙流出送风装置10,从而可以保证送风装置10内的风压。并且,也可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从风轮结构2与挡边15之间的间隙流入送风装置10,从而可以防止送风装置10内的风压和风速减小,进而可以更好地保证送风装置10内的风压和风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流叶片11的宽度渐变,风轮结构2为圆台形风轮,圆台形的风轮结构2的小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圆台形的风轮结构2的大径端匹配导流叶片11的较窄端,其中,导流叶片11的较窄端与挡边15相连,由于挡边15要遮挡住导流叶片11与挡边15相连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使挡边15的宽度不会过大,可以更容易将风轮结构2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并且,也能够节省制造挡边15的材料,可以降低挡边15的生产成本,也可以较小挡边15的重量,从而可以实现挡边15的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延伸至周壁14的远离挡边15的另一端端面,并且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向内突出挡边15的内缘。需要解释的是,如图5所示,导流叶片11的上端延伸至周壁14的上端,导流叶片11的上端可以与周壁14的上端平齐,并且,在周壁14的径向方向上,导流叶片11的上端向内突出挡边15的内缘,风轮结构2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后,能够使风轮结构2的小径端与导流叶片11的较宽端之间的间隙变大,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进一步增大导流结构1的出风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送风装置1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叶片11可以构造为等宽叶片,风轮结构2可以构造为圆柱形风轮,其中,在周壁14的径向方向上,导流叶片11的内缘与挡边15的内缘平齐,导流叶片11的远离挡边15的一端延伸至周壁14的远离挡边15的另一端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导流叶片11的上端延伸至周壁14的上端,导流叶片11的上端可以与周壁14的上端平齐,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导流结构1的制造难度,可以提升导流结构1的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制造导流结构1的模具开发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周壁14、挡边15和导流叶片11融合为一体,也就是说,周壁14、挡边15和导流叶片11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的结构强度大,这样设置能够提升导流结构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可以延长导流结构1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能够减少制造导流结构1的模具开发数量,可以降低导流结构1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叶片11可以具有弧形的导流面16,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吹出后,气体可以流至导流面16上,在导流面16的作用下,气体会快速地从导流结构1吹出,可以进一步提升从导流结构1吹出的风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风轮结构2具有风轮叶片22,风轮叶片22沿轴向延伸,从而可以使得风轮结构2构造为圆柱形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风轮结构2具有风轮叶片22,风轮叶片22的两端与风轮结构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等且风轮叶片22相对于风轮结构2的中心轴线倾斜地设置,例如,在风轮结构2的径向方向上,风轮叶片22的一端靠近中心轴线而另一端远离中心轴线,从而可以使得风轮结构2构造为圆台形风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结构2和导流结构1同轴地布置,也就是说,风轮结构2的中心轴线与导流结构1的中心轴线同轴,在风轮结构2转动过程中,这样设置提升风轮结构2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装置10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结构2可以具有风轮进风口21,风轮结构2装配在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后,挡边15环绕风轮进风口21,如此设置能够使风轮结构2与导流结构1可靠地装配在一起,可以使风轮结构2与导流结构1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使送风装置10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轮结构2可以包括:端板23、端环24和多个风轮叶片22,端板23和端环24在轴向上间隔开,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端板23和端环24间隔开布置,风轮叶片22连接在端板23和端环24之间,端环24内形成风轮进风口21,其中,气体从风轮进风口21进入风轮结构2内后,端板23能够挡住气体继续沿风轮结构2的轴向流动,可以保证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从而可以防止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直接沿风轮结构2的轴向吹出,进而可以保证使送风装置10内的气体压力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端板23封闭风轮本体25的轴向第二端27,其中,气体从风轮进风口21进入风轮结构2内后,可以防止气体从风轮本体25的轴向第二端27流出,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从风轮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使送风装置10内的气体压力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叶片22沿风轮结构2的径向向内延伸超出端环24的内周面,如此设置能够增大风轮叶片22在风轮结构2的径向方向宽度,可以提升风轮叶片22导流性能,从而可以将风轮结构2内的气体更好地导向导流叶片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风轮叶片22的靠近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一外段端面221和第一内段端面222,第一外段端面221与端环24的朝向端板23的表面固定,第一内段端面222上形成有第一内段凸部223,第一内段凸部223沿径向凸出端环24的内周面,而且第一内段凸部223与端环24的内周面固定。其中,由于端环24的表面积小,在端环24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这样设置能够增大风轮叶片22与端环24的接触面积,可以使风轮叶片22与端环24可靠地装配在一起,从而可以使风轮叶片22的位置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风轮叶片22的远离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二外段端面224和第二内段端面225,第二内段端面225与端板23的朝向端环24的表面固定,第二外段端面224上形成有第二外段凸部226,第二外段凸部226沿径向凸出端板23的外周面,而且第二外段凸部226与端板23的外周面固定。其中,在端板23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这样设置能够增大风轮叶片22与端板23的接触面积,可以使风轮叶片22与端板23可靠地装配在一起,从而可以使风轮叶片22的位置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环2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插槽,风轮叶片22的靠近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插接固定在插槽内,如此设置能够将风轮叶片22的靠近风轮进风口21的一端稳固地装配在插槽内,可以防止风轮叶片22与端环24分开,并且,也能够将风轮叶片22快速地装配在插槽内,可以提升端环24与风轮叶片22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端板23上可以设置有电机连接部,电机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机,如此设置能够将电机与端板23连接在一起,可以使电机带着风轮结构2一起转动。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以及设置在导流结构1的风轮结构安装腔12内的风轮结构2。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送风装置10具有一级导风结构2和二级导风结构1,一级导风结构2相对二级导风结构1可旋转,送风装置10具有进风侧5和出风侧6,一级导风结构2设置成对从进风侧5沿送风装置10的轴向进入到一级导风结构2内的气体通过一级引导形成一级气体并从一级导风结构2的外周侧吹出,二级导流结构1设置成将一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二级引导,从而可以使得通过二级引导形成的二级气体的至少一部分从出风侧6轴向地吹出。
其中,在一级导风结构2和二级导风结构1的共同作用下,该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均增大,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使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达到工作要求,电机低速旋转可以进一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另外,由于送风装置10的振动减小,可以进一步降低一级导风结构2和二级导风结构1的装配精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送风装置10的加工工艺,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装置10的生产成本。
换言之,在该一些实施例中,一级导风结构2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风轮结构2,二级导风结构1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在该一级导风结构2和二级导风结构1的实施例中,对于其它构造,则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结构特征及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包括:离心风轮2和导流罩1。离心风轮2具有多个风轮叶片22,多个风轮叶片22沿离心风轮2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离心风轮2的轴向一端敞开以形成风轮进风口21。导流罩1套设于离心风轮2,离心风轮2相对导流罩1可旋转,导流罩1具有导流叶片11,导流叶片11围绕离心风轮2设置,导流叶片11将从相邻两个风轮叶片22之间的间隙吹向多个风轮叶片22之外的气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引导,从而使得经过导流叶片11引导后的气体从导流罩1的导流罩1出风口轴向地吹出。
其中,在离心风轮2和导流罩1的共同作用下,该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均增大,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使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达到工作要求,电机低速旋转可以进一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另外,由于送风装置10的振动减小,可以进一步降低离心风轮2和导流罩1的装配精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送风装置10的加工工艺,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装置10的生产成本。
换言之,在该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轮2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风轮结构2,导流罩1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导流结构1,在该离心风轮2和导流罩1的实施例中,对于其它构造,则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结构特征及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可以包括塔扇、吊扇、台扇、无叶风扇、取暖器、净化器、吸尘器及电吹风,送风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送风装置10设置安装在送风设备上,该送风装置10能够增大送风装置10的风压、风速和出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送风设备的电机低速旋转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导流结构1和风轮结构2的装配精度,进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10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送风装置10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设备的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轮本体,所述风轮本体具有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所述风轮本体的所述轴向第一端敞开并形成风轮进风口,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形成有风轮出风口,从所述风轮进风口进入到所述风轮本体内的气体在所述风轮本体的旋转作用下从外周侧的所述风轮出风口吹出,并且所述风轮本体构造为自所述轴向第一端向所述轴向第二端收窄或变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风轮叶片之间形成所述风轮出风口,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风轮结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风轮结构构造为所述轴向第一端径向尺寸较大而所述轴向第二端径向尺寸较小的圆台形风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本体的外周侧具有多个风轮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风轮叶片之间形成所述风轮出风口,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风轮结构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风轮结构构造为所述轴向第一端径向尺寸较小而所述轴向第二端径向尺寸较大的圆台形风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结构包括:端板、端环和多个风轮叶片,所述端板和所述端环在所述轴向上间隔开,所述风轮叶片连接在所述端板和所述端环之间,所述端环内形成所述风轮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封闭所述风轮本体的所述轴向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叶片沿所述风轮结构的径向向内延伸超出所述端环的内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一外段端面和第一内段端面,所述第一外段端面与所述端环的朝向所述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内段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内段凸部,所述第一内段凸部沿所述径向凸出所述端环的内周面且所述第一内段凸部与所述端环的内周面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远离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端面分为第二外段端面和第二内段端面,所述第二内段端面与所述端板的朝向所述端环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外段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外段凸部,所述第二外段凸部沿所述径向凸出所述端板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二外段凸部与所述端板的外周面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环上设置有多个插槽,所述风轮叶片的靠近所述风轮进风口的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电机连接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03897.5U CN210599552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风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03897.5U CN210599552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风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99552U true CN210599552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68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03897.5U Active CN210599552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风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99552U (zh) |
-
2019
- 2019-04-28 CN CN201920603897.5U patent/CN2105995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89707U (zh) | 离心式鼓风机 | |
CN202926712U (zh) | 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 | |
KR20170022920A (ko) | 팬, 디퓨저, 및 이를 갖는 진공 청소기 | |
CN209959503U (zh) | 对角风扇 | |
CA2420709A1 (en) | Mixed flow an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for gas turbine engine | |
EP3133295B1 (en) | Diffuser, airflow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JPWO2014128939A1 (ja) | 遠心圧縮機 | |
CN209781249U (zh) | 对角风扇 | |
WO2018146753A1 (ja) | 遠心圧縮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
CN108060979B (zh) | 燃气轮机及其旋流装置 | |
CN210440276U (zh) | 用于离心风机的叶轮组件、离心风机、空调器及空气净化器 | |
CN108571466A (zh) | 轴流风扇 | |
CN114233680A (zh) | 组合式扇叶及组合出风装置 | |
CN106121746A (zh) | 用于轴流涡轮机械压缩机的复合分流器唇边 | |
US8834112B2 (en) | Centrifugal fan | |
CN210599552U (zh) | 风轮结构 | |
CN210623201U (zh) | 导流结构以及送风装置 | |
WO2023202327A1 (zh) | 组合式扇叶结构及出风装置 | |
WO2020250635A1 (ja) | 過給機 | |
JPH0921398A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209984154U (zh) | 一种高速吸尘器马达 | |
CN111852949B (zh) | 送风装置以及送风设备 | |
CN216812271U (zh) | 组合式扇叶及组合出风装置 | |
CN114718904A (zh) | 气动结构、压缩机、吸尘器 | |
JP5310404B2 (ja) | 多翼送風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