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711U -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 Google Patents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711U
CN210591711U CN201921494775.3U CN201921494775U CN210591711U CN 210591711 U CN210591711 U CN 210591711U CN 201921494775 U CN201921494775 U CN 201921494775U CN 210591711 U CN210591711 U CN 210591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side wall
flexible side
plat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47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永华
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47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升顶式车厢包括厢体、顶盖、柔性侧围、板材及吸附件。厢体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顶盖覆设于厢体的开口端,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柔性侧围沿厢体开口的周向设置,且柔性侧围的两端分别与厢体开口的边缘及顶盖的边缘连接。板材包括转动板,当顶盖处于升顶状态时,转动板可转动至与柔性侧围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吸附件包括长条形的吸附主体,吸附主体安装于转动板朝向柔性侧围的边缘,并位于转动板与柔性侧围之间。吸附主体沿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吸附主体上开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背景技术
在房车的升顶式车厢中设置有卫生间。具体地,当升顶式车厢的顶盖处于降顶状态时,板材的转动板折叠,板材的底板、顶盖及厢体共同围设形成体积较小的卫生间。当顶盖处于升顶状态时,转动板可转动至与顶盖的内表面抵接,转动板、柔性侧围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可有效扩展卫生间的体积,以方便用户使用。然而,由于转动板与柔性侧围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导致卫生间内的异味容易从柔性侧围与转动板之间的间隙飘散至卫生间外,影响房车内部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转动板与柔性侧围密封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较佳的升顶式车厢。
一种升顶式车厢,包括:
厢体,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
顶盖,覆设于所述厢体的开口端,所述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
柔性侧围,沿所述厢体开口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柔性侧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厢体开口的边缘及所述顶盖的边缘连接;
板材,包括转动板,当所述顶盖处于所述升顶状态时,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至与所述柔性侧围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
吸附件,包括长条形的吸附主体,所述吸附主体安装于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边缘,并位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柔性侧围之间,所述吸附主体沿所述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吸附主体上开设有排气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件用于排出所述吸附主体与所述柔性侧围之间的气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件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还包括与所述排气孔对齐并连通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部分穿设并卡持于所述排气孔,所述排气管道远离所述排气件的一端穿设并卡持于所述安装套筒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主体具有朝向所述转动板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卡槽,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边缘与所述卡槽相卡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安装面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所述卡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及所述转动板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及所述转动板的所述限位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主体具有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凹陷形成吸附槽,所述吸附槽沿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吸附槽连通。
一种房车,包括如上述升顶式车厢。
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吸附主体设置于转动板朝向柔性侧围的边缘,并位于转动板与柔性侧围之间。当顶盖处于升顶状态时,转动板可转动至与柔性侧围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进而可有效扩展卫生间的容积。此时,排气孔与外接的排气件连通,以将位于吸附主体与柔性侧围之间的气体排出。进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柔性侧围可吸附于吸附主体朝向柔性侧围的一侧,以实现柔性侧围与吸附主体之间的密封。进而卫生间内的异味较难从柔性侧围与吸附主体之间的缝隙飘散至卫生间外,从而可有效提升房车内部的空气质量。由此可见,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顶式车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的顶盖处于升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升顶式车厢中的顶盖处于降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顶式车厢另一方位的顶盖处于升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顶盖处于降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顶式车厢去掉顶盖后处于升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升顶式车厢的顶盖处于降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升顶式车厢中吸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吸附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100。其中,房车包括升顶式车厢100。此外,为实现房车的基本功能,房车还需包括底盘、驱动系统、车头、车轮等部件。
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升顶式车厢100包括厢体161、顶盖162、柔性侧围110、板材120及吸附件130。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5,厢体一般由钣金材料制备而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厢体161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一般呈立方体形。
顶盖162覆设于厢体161的开口端。顶盖162可升降,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
升顶状态时,顶盖162悬浮于厢体161开口端的上方,从而有效地扩展了房车内的空间;降顶状态时,顶盖162覆设于厢体161开口端的边缘,房车的高度较小。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柔性侧围110呈圆筒状并沿厢体161开口的周向设置,且柔性侧围110的两端分别与开口的边缘及顶盖162边缘连接。
当顶盖162处于降顶状态时,柔性侧围110折叠收容于厢体161内。当顶盖162切换至升顶状态时,柔性侧围110则随着顶盖162的升高慢慢展开,从而密封顶盖162与厢体16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外界的尘土、碎屑进入厢体161,并保持厢体161的私密性。
板材120可以是金属板、木板或其他复合材料板。板材120的可以呈平板状,也可以呈弧形板状。板材120至少两个,板材120与厢体161的侧壁配合围成卫生间。其中一个板材120上设置有进出口及门体,以方便出入卫生间。
进一步的,板材120为多段式结构。具体的,板材120包括底板122及至少一个转动板121。具体地,一般厢体161为立方体形,因此,也一般将底板 122及转动板121设置为平板状,且为矩形。矩形的底板122收容于厢体161内,并与厢体161的厢体161的侧壁围设形成较为方正的卫生间,可提升对厢体161 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底板122与转动板12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底板122固定于厢体161的内部。转动板121即可转动至与底板122层叠,也可转动至与底板122垂直,还可转动至与底板122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板材120为两个,每个板材120包括一个底板122及一个转动板121。相邻的两个板材120的底板122之间呈角度设置,并与厢体161的侧壁围设形成卫生间。每个板材120上的转动板121设置于对应底板122的顶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板材120还可以为三个甚至更多个,每个板材120还可以包括两个甚至更多个转动板121。当每个板材120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动板121时,同一个板材120上相邻的两个转动板12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板材120内的多个转动板121依次并列设置于底板122的顶端。具体设置方式为,例如,假设每个板材120内为两个转动板121,则第一个转动板121设置于底板122的顶端,第二个转动板121位于第一个转动板121与底板122相对的一侧。
当顶盖162处于升顶状态时,转动板121可转动至与柔性侧围110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转动具体地为板材120上远离底板122的转动板121可转动至与顶盖162的内表面抵接。此时,两个板材120上高度相同的两个转动板121 之间的夹角等于两个板材120上的底板122之间的夹角。板材120上的转动板 121与柔性侧围110围设可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可有效扩展卫生间的空间,方便用户使用。具体地,扩展后的卫生间由板材120、厢体161的侧壁、柔性侧围110及顶盖162配合形成。
当顶盖162处于降顶状态时,多个板材120的转动板121相互折叠,柔性侧围110折叠收容于厢体161内,转动板12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无法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此时,卫生间仅由底板122、顶盖162及厢体161的侧壁围设形成。
在柔性侧围110与转动板121围设形成中空结构的过程中,柔性侧围110 与转动板121之间无法贴合,导致柔性侧围110与转动板121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扩展后的卫生间内的异味容易从柔性侧围110与转动板121之间的间隙飘散至扩展后的卫生间外,影响房车内部的空气质量。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吸附件130包括长条形的吸附主体131。具体地,吸附件130可以仅包括一个单独的吸附主体131。或者,吸附件130还可以包括除吸附主体131以外的其他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130还包括夹板132及安装套筒133。吸附主体131、夹板132及安装套筒133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开成型。夹板13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132及第二夹板132。
吸附主体131安装于转动板121朝向柔性侧围110的边缘,并位于转动板 12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吸附主体131沿该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吸附主体 13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具体地,第一端是指顶盖162处于升顶状态时吸附主体131的顶端。第二端是指顶盖162处于升顶状态时吸附主体131的底端。
吸附主体131上开设有排气孔1312。安装套筒133与排气孔1312对齐并连通。具体地,安装套筒133部分穿设并卡持于排气孔1312内。
吸附主体131安装于转动板121朝向柔性侧围110的边缘。具体地,转动板121包括相对的底侧及顶侧,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底侧与同一板材120 内的底板122或者转动板121连接。顶侧为转动板121远离同一板材120内上一个转动板121的一侧。第一侧朝向其他的板材120,第二侧靠近柔性侧围110。转动板121朝向柔性侧围110的边缘即为吸附主体131第二侧的边缘。若一个板材120内具有多个转动板121,则可在每个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均安装吸附主体131。当然,也可仅在部分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安装吸附主体 131。
若板材120为多个,多个板材120依次并列设置,则仅在位于两端的板材 120上的转动板121的第二侧的边缘安装吸附主体131。例如,假设板材120为两个,则在每个板材120的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安装吸附主体131。若板材 120为三个,则在位于两端的两个板材120上的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设置吸附主体131,即在第一个板材120及第三个板材120上的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设置吸附主体131,位于中间的板材120的转动板121上不设置吸附主体131。若板材120为四个,则在第一个及第四个板材120上的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设置吸附主体131,第二个及第三个板材120上均无需设置吸附主体131,并依次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主体131具有相对的吸附面1314及安装面1313。安装面1313朝向转动板121,吸附面1314朝向柔性侧围110。排气孔1312可以设置于安装面1313,并贯穿安装面1313及吸附面1314,也可以设置于吸附主体 131上连接安装面1313及吸附面1314的侧面,并贯穿至吸附面1314。但须保证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位于吸附面1314上。吸附面1314凹陷形成吸附槽 1316,吸附槽1316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气孔1312与吸附槽1316 连通。具体地,吸附槽1316延伸至吸附主体131相对的两端,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位于吸附槽1316的一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位于吸附主体131的第二端。安装套筒133也位于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1313上形成有卡槽1315,转动板121朝向柔性侧围 110的边缘与卡槽1315相卡持。
具体地,为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与卡槽1315相卡持。当吸附主体131 与转动板121进行安装时,直接将转动板121第二侧的边缘卡持于卡槽1315内,即可实现吸附主体131与转动板121的固定。当吸附主体131损坏且需要更换时,将吸附主体131从转动板121上拔出即可。通过在吸附主体131上设置卡槽1315,使得吸附主体131与转动板121的安装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卡槽1315的设置还无需使用额外的紧固件,因此,便于降低房车及升顶式车厢100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卡槽1315为长条形,并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方便与转动板121卡持。具体地,卡槽1315可以位于吸附主体131内,也可以延伸至吸附主体131的两端形成通槽。
具体地,卡槽13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槽1315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卡槽1315可以直接由安装面1313凹陷形成,也可以由设置于安装面1313上的其他构件与安装面1313围设形成。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130还包括夹板132。夹板132设置于吸附主体 131的安装面1313,夹板132的第一夹板1321及第二夹板1322相对且间隔设置,并与安装面1313共同围设形成卡槽1315。
通过夹板132与安装面1313围设形成卡槽1315的方式,使得吸附主体131 任意位置的厚度可保持不变,从而可维持吸附主体131较佳的机械强度,便于提高吸附主体13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夹板13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夹板132 为多个。多个夹板132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夹板1321及第二夹板1322均为长条形,并均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夹板1321 及第二夹板1322的长度均小于吸附主体131的长度。由于夹板132为多个,因此,形成的卡槽1315也为多个。多个卡槽1315沿吸附主体1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依次连通。
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并沿吸附主体1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 1321及第二夹板1322,一方面,可减少材料的使用,便于降低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10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多个夹板132形成多个卡槽1315,多个卡槽 1315可与吸附主体131的多个位置相卡持,使得吸附主体131与转动板121安装更牢固,防止吸附主体131从转动板121上脱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100还包括限位件(图未示)。第一夹板1321、第二夹板1322及转动板121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孔1323。限位件穿设于第一夹板1321、第二夹板1322及转动板121的限位孔1323。
具体地、限位件可以为螺钉、销轴或者其他限位件形成。限位孔1323的轴线与吸附主体131呈角度设置。通过设置限位件,可防止因卡槽1315与转动板 121之间配合松动而导致吸附主体131从转动板121上脱落,进而可加强吸附主体131与转动板121之间安装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使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对吸附主体131 与转动板121进行加固。例如,在转动板121、第一夹板1321及第二夹板1322 上均设置挂钉,使用柔性绳将第一夹板1321及第二夹板1322上的挂钉与转动板12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100还包括排气件140。排气件140设置于厢体 161上,即可位于厢体161的空间内,也可位于厢体161外。排气件140与排气孔1312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气件140设置于厢体161的空间内,因此,厢体161可对排气件140进行遮挡,以防止排气件140日晒雨淋而损坏。
排气件140具有进风口及排风口。进风口与排气孔1312连通,排风口与房车外界环境连通。
排气件140用于排除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的气体。
通过设置排气件140,排气件140启动,可将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 之间的气体排出,以在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形成真空环境或者近似真空的环境。继而,外界的气压大于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空间内的气压,并形成气压差,使得柔性侧围110可贴合于吸附主体131上。进而,可有效提升柔性侧围110与转动板121之间的密封性,使得扩展后的卫生间内的异味较难飘散至卫生间外,从而便于提升房车内部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吸附面1314凹陷形成吸附槽1316,吸附槽1316沿吸附主体131 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气孔1312与吸附槽1316连通。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位于吸附槽1316的一端。
排气件140启动,在吸附槽1316的作用下,吸附槽1316远离排气孔1312 开口的一端可在吸附槽1316的导向作用下,流向排气孔1312。进而,吸附槽 1316内形成真空环境或者近似真空的环境。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柔性侧围110 可紧密的贴合于吸附槽1316的槽口周围,以提升柔性侧围110与吸附面1314 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提高柔性侧围110与吸附件130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排气件140可以为排气扇、风机、电机或者其他排气件140。在本实施例中,排气件140为排气扇。
排气扇取材方便且价格低廉,便于降低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100的成本。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升顶式车厢100还包括排气管道150。排气件 140通过排气管道150与排气孔1312连通。
具体地,排气件140的进风口通过排气管道150与安装套筒133及排气孔 1312连通。因此,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的气体可沿排气管道150 排出至房车外。通过设置排气管道150,排气件140的进风口无需直接与排气孔 1312连通。进而,可提升排气件140的布置范围,使得排气件140的设置位置更灵活。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设置于吸附主体131的第二端,因此,排气管道150与排气孔1312及安装套筒133的一端亦位于吸附主体131 的第二端。由于排气件140设置于厢体161的空间内,当顶盖162处于升顶状态时,排气件140与吸附主体131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排气件140与吸附主体131 第一端的距离。如此,可减少排气管道150的长度设置,以防止顶盖162位于降低状态时排气管道150松弛而占用较大的厢体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道150远离排气件140的一端穿设并卡持于安装套筒133内,并与排气孔1312及吸附槽1316连通。
为减少材料的使用,一般将吸附主体131的厚度设置的较薄。此外,排气孔1312贯穿安装面1313及吸附面1314,以便于开设排气孔131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附主体131厚度较薄,再加上吸附面1314上开设有吸附槽1316,排气孔1312贯穿安装面1313及吸附面1314,且排气孔1312的一个开口位于吸附面1314上,由此可见,排气孔1312的深度是较浅的。若直接将排气管道150 的一端穿设并卡持于排气孔1312内,由于排气孔1312较浅,排气管道150与排气孔1312内壁的接触面积较小,有可能导致排气管道150从排气孔1312内脱出。而通过设置安装套筒133,安装套筒133的长度大于排气孔1312的深度,安装套筒133与排气管道150卡持,可增大排气管道150的卡合面积,使得排气管道150的安装更牢固。而且,排气管道150直接卡持于安装套筒133内的方式还使得安装套筒133的安装及拆卸较为简单。
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100,吸附主体131设置于转动板121朝向柔性侧围110的边缘,并位于转动板12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当顶盖162处于升顶状态时,转动板121可转动至与柔性侧围110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进而可有效扩展卫生间的容积。此时,排气孔1312与外接的排气件140连通,以将位于吸附主体131与柔性侧围110之间的气体排出。进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柔性侧围110可吸附于吸附主体131朝向柔性侧围110的一侧,以实现柔性侧围110 与吸附主体131之间的密封。进而卫生间内的异味较难从柔性侧围110与吸附主体131之间的缝隙飘散至卫生间外,从而可有效提升房车内部的空气质量。由此可见,上述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100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厢体,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
顶盖,覆设于所述厢体的开口端,所述顶盖具有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
柔性侧围,沿所述厢体开口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柔性侧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厢体开口的边缘及所述顶盖的边缘连接;
板材,包括转动板,当所述顶盖处于所述升顶状态时,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至与所述柔性侧围围设形成一中空结构;
吸附件,包括长条形的吸附主体,所述吸附主体安装于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边缘,并位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柔性侧围之间,所述吸附主体沿所述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吸附主体上开设有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件用于排出所述吸附主体与所述柔性侧围之间的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件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还包括与所述排气孔对齐并连通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部分穿设并卡持于所述排气孔,所述排气管道远离所述排气件的一端穿设并卡持于所述安装套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主体具有朝向所述转动板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卡槽,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边缘与所述卡槽相卡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安装面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所述卡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依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及所述转动板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及所述转动板的所述限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主体具有朝向所述柔性侧围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凹陷形成吸附槽,所述吸附槽沿所述吸附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吸附槽连通。
10.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顶式车厢。
CN201921494775.3U 2019-09-09 2019-09-09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Active CN210591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775.3U CN210591711U (zh) 2019-09-09 2019-09-09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775.3U CN210591711U (zh) 2019-09-09 2019-09-09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711U true CN210591711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4775.3U Active CN210591711U (zh) 2019-09-09 2019-09-09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2913A2 (en)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CN210591711U (zh)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CN204253568U (zh) 一种易于拆装的车内遮阳帘吸盘固定结构
CN102715869A (zh) 一种新型的吸尘器降噪音结构
CN209071904U (zh) 一种环保电气柜
CN103802636A (zh) 具有太阳能通风温控系统的汽车
CN202699036U (zh) 一种新型的低噪音吸尘器
CN203610407U (zh) 尾气收集装置
CN204693747U (zh) 空调器进风口盖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5591992U (zh) 一种海绵吸具结构
CN203543589U (zh) 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
CN202475110U (zh) 户外用立式制动电机风罩
CN208036125U (zh)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
CN206771685U (zh) 除湿机的三侧出风口结构
CN202254156U (zh) 空调器的换气风管结构
CN217994086U (zh) 遮阳帘总成及车辆
CN212881476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隔离系统
CN116849542B (zh) 一种阀门并联式吸尘器
CN111219833A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12525364U (zh) 一种实验室专用便于安装的通风罩
CN217028582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钢制洁净室室内单开门
CN212137528U (zh) 一种变频器的防尘外壳结构
CN221277869U (zh) 一种带有防蛇虫装置的柴油发电机进风系统
CN210584990U (zh) 一种单人单面无菌超净工作台
CN212390778U (zh) 一种防尘式硅胶加工用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