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3478U - 拉力器 - Google Patents

拉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3478U
CN210583478U CN201921487723.3U CN201921487723U CN210583478U CN 210583478 U CN210583478 U CN 210583478U CN 201921487723 U CN201921487723 U CN 201921487723U CN 210583478 U CN210583478 U CN 210583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unwrapping wire
cable
rotating shaft
p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77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跃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877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3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3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34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拉力器,属于健身器械领域。拉力器包括壳本体、配重机构及放线机构。壳本体内具有容纳腔,其一侧壳壁设握持部,其另一侧壳壁设与容纳腔连通的放线孔。配重机构包括转轴及配重块,转轴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内,配重块与转轴连接。放线机构包括放线座、涡卷弹性件及拉索,放线座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内并与转轴传动连接,涡卷弹性件的一端与壳本体的壳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放线座连接,拉索可滑动地穿设于放线孔且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外。拉索缠绕于放线座,用于拉索沿放线孔滑出容纳腔时带动放线座转动,使得拉索滑出放线孔时涡卷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驱动放线座反向转动并带动拉索缩回放线孔的趋势。结构紧凑,便于收纳和携带。

Description

拉力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力器。
背景技术
拉力设备是一种常见的居家健身器材,用于进行肌肉训练、减肥健身。现有技术中的拉力设备,通常包括两个拉环及连接于两个拉环之间的弹性件,尺寸宽大,不便于收纳和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力器,结构紧凑,便于收纳和携带。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拉力器,包括壳本体、配重机构以及放线机构。壳本体内具有容纳腔,壳本体的一侧壳壁设置有握持部,壳本体远离握持部的另一侧壳壁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放线孔。配重机构包括转轴及配重块,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配重块与转轴连接。放线机构包括放线座、涡卷弹性件以及拉索,放线座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转轴传动连接,涡卷弹性件的一端与壳本体的壳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放线座连接,拉索可滑动地穿设于放线孔,且拉索的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外部,拉索缠绕于放线座,用于拉索沿放线孔滑出容纳腔时带动放线座转动,使得拉索滑出放线孔时涡卷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驱动放线座反向转动并带动拉索缩回放线孔的趋势。
上述技术方案中,拉索缠绕于放线座,且拉索的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外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拉索沿放线孔滑出容纳腔时带动放线座转动。连接有配重块的转轴作为配重,放线座与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在向外拉动拉索时通过放线座驱动转轴以带动配重块进行转动,实现拉力锻炼的目的。涡卷弹性件连接于放线座和壳本体的壳壁之间,涡卷弹性件被构造成拉索滑出放线孔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驱动放线座反向转动并带动拉索缩回放线孔的趋势,使得在没有外力作用后拉索能够回收到容纳腔内并缠绕于放线座上。转轴、放线座及拉索等都收纳于壳本体的容纳腔内,结构紧凑,便于收纳和携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环形内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及至少一个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环形内齿轮固定于容纳腔内,第一中间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放线座,每个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环形内齿轮的内壁啮合,且每个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中间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拉索带动放线座转动时,放线座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运动,第一传动齿轮运动时通过与第一环形内齿轮的啮合作用自身转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时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转动,第一中间齿轮转动而带动转轴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组件增大传动比,使得拉动拉索时转轴转动更快,拉力锻炼的效果更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设置于放线机构的远离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环形内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及至少一个第二传动齿轮,第二环形内齿轮固定于容纳腔内,第二中间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每个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环形内齿轮的内壁啮合,且每个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中间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使得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二中间齿轮转动,第二中间齿轮转动能够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还与第二环形内齿轮啮合并沿第二环形内齿轮的内周壁运动。在放线机构的远离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设置第二齿轮组件进行传动配合,使得放线座与转轴的传动更加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均固定于容纳腔内,第一封装板设置于第一齿轮组件的远离放线机构的一侧,第二封装板设置于第二齿轮组件的远离放线机构的一侧,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放线机构的两侧设置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将放线机构封装在容纳腔内以防止放线机构被外部条件干扰,有利于放线机构更加稳定地工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体,第一环形内齿轮和第二环形内齿轮均固定于壳本体的内壁,每个连接杆体依次贯穿第一封装板、第一环形内齿轮、第二环形内齿轮和第二封装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连接杆体依次贯穿第一封装板、第一环形内齿轮、第二环形内齿轮和第二封装板,将第一封装板、第一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和第二封装板组装成一个整体,结构更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封装板的靠近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以及第二封装板的靠近第二齿轮组件的一侧均开设有沉孔,沉孔内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轴承。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开设沉孔,通过在沉孔内设置轴承与转轴配合,使得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均能稳定地与转轴进行转动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块设置于转轴的端部,配重块与转轴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转轴可拆卸连接于转轴的端部,便于根据需要对配重块进行更换,使用更方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转轴包括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放线机构对称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配重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放线机构对称设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配重块,使得配重相对于放线机构平衡,从而使得放线座与转轴的传动更加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块贯穿开设有限位连接孔,转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连接杆和固定件,限位连接杆与转轴固定连接,限位连接杆可滑动地套设于限位连接孔内,固定件可拆卸地套设于限位连接杆并抵靠配重块的远离放线机构的一侧,以使限位连接杆能够带动配重块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配重块的端部设置限位连接孔,用于套设于转轴端部的限位连接杆。固定件可拆卸地套设于限位连接杆并抵靠配重块的远离放线机构的一侧,用于对配重块进行紧固。能够方便地将配重块与转轴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握持部和放线孔沿容纳腔的径向分布,转轴沿容纳腔的轴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握持部和放线孔沿容纳腔的径向分布,握持部和放线孔沿容纳腔的径向对应设置,使得进行拉力锻炼时施力点和受力点共线,拉动的平衡性好。转轴沿容纳腔的轴向延伸,拉力方向与转轴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拉力带动转轴转动也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的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的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拉力器;110-壳本体;111-容纳腔;112-握持部;113-放线孔;120-配重机构;121-转轴;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1213-限位连接杆;1214-固定件;122-配重块;1221-限位连接孔;123-第一齿轮组件;1231-第一环形内齿轮;1232-第一凸出部;1233-第一传动齿轮;1234-第一中间齿轮;124-第二齿轮组件;1241-第二环形内齿轮;1242-第二凸出部;1243-第二传动齿轮;1244-第二中间齿轮;125-第一封装板;126-第二封装板;1261-沉孔;1262-轴承;127-连接杆体;1271-杆本体;1272-限位部;1273-紧固件;130-放线机构;131-放线座;1311-转动安装杆;132-涡卷弹性件;133-拉索;134-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平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或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拉力器100,包括壳本体110、配重机构120以及放线机构130。放线机构130在外力作用下驱动配重机构120以实现拉力锻炼的目的,配重机构120和放线机构130均容置于壳本体110内,结构紧凑,便于收纳和携带。
请参阅图6,壳本体110内具有容纳腔111,用于容置配重机构120及放线机构130。壳本体110的一侧壳壁设置有握持部112,壳本体110远离握持部112的另一侧壳壁开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放线孔113。
请参阅图7,配重机构120包括转轴121及配重块122,转轴121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111内,配重块122与转轴121连接。连接有配重块122的转轴121用作配重。
请参阅图8,放线机构130包括放线座131、涡卷弹性件132及拉索133,涡卷弹性件132例如是涡卷弹簧钢片等涡卷弹簧。放线座131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111内并与转轴121传动连接。涡卷弹性件132的一端与壳本体110的壳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放线座131连接,例如涡卷弹性件132的位于内侧的端部与放线座131的轴心处连接,壳本体110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涡卷弹性件132的位于外侧的端部与壳本体110的内壁开设的卡槽进行卡接。涡卷弹性件132能够对放线座131进行支撑,同时,放线座131转动时能够使涡卷弹性件132发生弹性形变、积蓄弹性势能,从而使放线座131具有反向转动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放线座131具有反向转动的趋势,是指放线座131沿第一方向转动使涡卷弹性件132发生弹性形变时,放线座131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回复涡卷弹性件132的弹性形变的趋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拉索133可滑动地穿设于放线孔113且拉索133的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110外部,拉索133的远离自由端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11内并缠绕于放线座131,用于拉索133沿放线孔113滑出容纳腔111时带动放线座131转动,使得拉索133滑出放线孔113时涡卷弹性件13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驱动放线座131反向转动并带动拉索133缩回放线孔113的趋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力器100,拉索133缠绕于放线座131且拉索133的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110外部,在外力作用下使拉索133沿放线孔113滑出容纳腔111时,带动放线座131转动。连接有配重块122的转轴121作为配重,在向外拉动拉索133时通过放线座131驱动转轴121以带动配重块122进行转动,实现拉力锻炼的目的。涡卷弹性件132连接于放线座131和壳本体110的壳壁之间,拉索133滑出放线孔113带动放线座131转动时,涡卷弹性件132发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性势能,使得在没有外力作用后涡卷弹性件132带动放线座131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放线座131带动拉索133缩回放线孔113并重新缠绕于放线座131。
请参阅图6和图8,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握持部112用于拉力锻炼时进行握持,其示例性地设置有握持把手。放线孔113用于拉索133的自由端穿出,进行拉力锻炼时将拉索133位于壳本体110外部的部位固定在外部物体上,例如将拉索133的自由端固定在外部物体上,通过在握持部112拉动壳本体110远离拉索133的自由端,使得拉索133从放线孔113滑出。为了方便拉索133位于壳本体110外部的部位固定于外部物体上,同时较好地避免拉索133的自由端通过放线孔113缩进容纳腔111内,可选的,壳本体110的外壁设置有固定环,拉索133的自由端通过打结、设置锁扣等方式固定于壳本体110的外壁的固定环,利用拉索133位于放线孔113和拉索133自由端之间的部位将拉索133固定在外部物体上。进一步的,拉索133位于壳本体110的外部的部分还可滑动地套设有拉环134,便于将拉索133从放线孔113拉出壳本体110,更便于将拉索133固定在外部物体上。
请继续参阅图6,示例性的,握持部112和放线孔113沿容纳腔111的径向分布,握持部112和放线孔113共线沿容纳腔111的径向对应设置,使得进行拉力锻炼时施力点和受力点共线,拉动的平衡性好。转轴121沿容纳腔111的轴向延伸,拉力方向与转轴121延伸方向垂直,拉力带动转轴121转动也更为稳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转轴121与放线座131的传动连接方式,可以是转轴121直接与放线座131固定连接,以使放线座131直接带动转轴121进行转动;也可以在转轴121与放线座131之间设置传动组件,以使放线座131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轴121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7,示例性的,配重机构120还包括第一齿轮组件123,第一齿轮组件123包括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第一中间齿轮1234及至少一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形内齿轮,均是指环形内壁具有沿周向分布的齿牙的环状齿轮。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固定于容纳腔111内,可选的,在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1232,壳本体110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凸出部1232配合的第一凹陷部,第一凸出部1232嵌设于第一凹陷部,从而方便且稳定地对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进行固定。第一中间齿轮1234与转轴121固定连接,且第一中间齿轮1234与转轴121同轴设置。第一传动齿轮1233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例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当设置有多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时,可选的,多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沿第一中间齿轮1234的周向均匀分布。放线座131的靠近第一齿轮组件12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转动安装杆1311,每个转动安装杆1311的轴线均与转轴121的轴线平行,每个转动安装杆1311用于与一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每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均与放线座131可转动连接。每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与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的内壁啮合,且每个第一传动齿轮1233与第一中间齿轮1234啮合。
设置第一齿轮组件123的上述实施方案中,拉索133带动放线座131转动时,放线座13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233运动,因此第一传动齿轮1233与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之间具有沿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的周向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第一传动齿轮1233相对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进行上述相对运动时,由于第一传动齿轮1233与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的内壁啮合,使得第一传动齿轮1233在随座转动运动时会相对于转动安装杆1311进行自身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233转动时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1234转动,第一中间齿轮1234转动而带动转轴12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组件123增大传动比,使得拉动拉索133时转轴121转动更快,拉力锻炼的效果更佳。
请继续参阅图7,进一步的,在设置有第一齿轮组件123的实施方案中,可选的,配重机构120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124,第二齿轮组件124设置于放线机构130的远离第一齿轮组件123的一侧。第二齿轮组件124包括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第二中间齿轮1244及至少一个第二传动齿轮1243。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固定于容纳腔111内,可选的,在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1242,壳本体110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凸出部1242配合的第二凹陷部,第二凸出部1242嵌设于第二凹陷部,从而方便且稳定地对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进行固定。第二中间齿轮1244与转轴121固定连接,且第二中间齿轮1244与转轴121同轴设置。第二传动齿轮1243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例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当设置有多个第二传动齿轮1243时,可选的,多个第二传动齿轮1243沿第二中间齿轮1244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第二传动齿轮1243与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的内壁啮合,且每个第二传动齿轮1243与第二中间齿轮1244啮合。
设置第二齿轮组件124的上述实施方案中,第二中间齿轮1244与转轴121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使得转轴121转动时带动第二中间齿轮1244转动,第二中间齿轮1244转动能够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24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243转动时还与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啮合并沿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的内周壁运动。在放线机构130的远离第一齿轮组件123的一侧设置第二齿轮组件124进行传动配合,使得放线座131与转轴121的传动更加稳定。
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机构120还包括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均固定于容纳腔111内,第一封装板125设置于第一齿轮组件123的远离放线机构130的一侧,第二封装板126设置于第二齿轮组件124的远离放线机构130的一侧,转轴1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在放线机构130的两侧设置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将放线机构130封装在容纳腔111内以防止放线机构130被外部条件干扰,有利于放线机构130更加稳定地工作。
可选的,第一封装板125的靠近第一齿轮组件123的一侧以及第二封装板126的靠近第二齿轮组件124的一侧均开设有沉孔1261,沉孔1261内设置有与转轴121配合的轴承1262。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通过在沉孔1261内设置轴承1262与转轴121配合,使得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均能稳定地与转轴121进行转动配合。
请继续参阅图7,示例性的,在设置有第一齿轮组件123和第二齿轮组件124的实施方案中,在对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进行固定时,配重机构120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体127,例如设置一个连接杆体127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杆体127。第一环形齿轮通过第一凸出部1232固定于壳本体110的内壁,第二环形齿轮通过第二凸出部1242固定于壳本体110的内壁,每个连接杆体127依次贯穿第一封装板125、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和第二封装板126,实现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的固定。连接杆体127将第一封装板125、第一齿轮组件123、第二齿轮组件124和第二封装板126组装成一个整体,结构更稳定。
可选的,连接杆体127可选地包括杆本体1271,固定连接在杆本体1271的轴向上的一端的限位部1272,以及与杆本体1271在周向上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的紧固件1273。连接杆体127的杆本体1271依次穿过第一封装板125、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和第二封装板126,限位部1272抵靠于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中的一者的外壁,紧固件1273与杆本体1271连接后抵靠于第一封装板125和第二封装板126中的另一者的外壁,进一步的,第一环形内齿轮1231的第一凸出部1232开设有与杆本体1271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二环形内齿轮1241的第二凸出部1242开设有与杆本体1271配合的第二通孔。杆本体1271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上述的设置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避免连接杆体127与第一齿轮组件123、第二齿轮组件124的内部结构发生干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配重块122实现配重。转轴121包括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可选的,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沿放线机构130对称设置,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均设置有配重块122。在沿放线机构130对称设置的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均设置配重块122,使得配重相对于放线机构130平衡,从而使得放线座131与转轴121的传动更加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配重块122设置于转轴121的端部,配重块122与转轴121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需要对配重块122进行更换,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的,配重块122贯穿开设有限位连接孔1221,限位孔的横截面为非圆形,限位孔的横截面例如为四边形、六边形等。转轴12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连接杆1213和固定件1214。限位连接杆1213可滑动地套设于限位连接孔1221内,限位连接杆1213的横截面与限位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大小大致相等,用于使得配重块122能够跟随限位连接杆1213一同转动。限位连接杆1213与转轴121固定连接,固定件1214可拆卸地套设于限位连接杆1213并抵靠配重块122的远离放线机构130的一侧,以使限位连接杆1213能够带动配重块122转动。该设置方式能够方便地将配重块122与转轴121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保证配重块122能够稳定地连接于转轴121,保证配重块122随转轴121进行转动时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配重块122和转轴121不限于上述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配重块122还可以通过插销结构、卡扣结构等与转轴121进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给的拉力器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拉索133缠绕于放线座131且拉索133的自由端延伸到壳本体110外部,在外力作用下使拉索133沿放线孔113滑出容纳腔111时,带动放线座131转动。连接有配重块122的转轴121作为配重,在向外拉动拉索133时通过放线座131驱动转轴121以带动配重块122进行转动,实现拉力锻炼的目的。涡卷弹性件132连接于放线座131和壳本体110的壳壁之间,使得涡卷弹性件132能够对放线座131进行支撑。拉索133滑出放线孔113带动放线座131转动时,涡卷弹性件132发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性势能,使得在没有外力作用后涡卷弹性件132带动放线座131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放线座131带动拉索133缩回放线孔113并重新缠绕于放线座131。拉力器100将配重机构120及放线机构130均容置于壳本体110的容纳腔111内,且拉力锻炼完成后拉索133能够自动缩回,拉力器100的结构紧凑,便于收纳和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壳壁设置有握持部,所述壳本体远离所述握持部的另一侧壳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放线孔;
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转轴及配重块,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配重块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及
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座、涡卷弹性件以及拉索,所述放线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涡卷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的壳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放线座连接,所述拉索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放线孔,且所述拉索的自由端延伸到所述壳本体外部,所述拉索缠绕于所述放线座,用于所述拉索沿所述放线孔滑出所述容纳腔时带动所述放线座转动,使得所述拉索滑出所述放线孔时所述涡卷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驱动所述放线座反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拉索缩回所述放线孔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环形内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及至少一个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环形内齿轮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放线座,每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环形内齿轮的内壁啮合,且每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放线机构的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环形内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及至少一个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环形内齿轮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环形内齿轮的内壁啮合,且每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所述第一封装板和所述第二封装板均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封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远离所述放线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远离所述放线机构的一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封装板和所述第二封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环形内齿轮和所述第二环形内齿轮均固定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每个所述连接杆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封装板、所述第一环形内齿轮、所述第二环形内齿轮和所述第二封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板的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封装板的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一侧均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转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放线机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配重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贯穿开设有限位连接孔,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连接杆和固定件,所述限位连接杆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连接杆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限位连接孔内,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限位连接杆并抵靠所述配重块的远离所述放线机构的一侧,以使所述限位连接杆能够带动所述配重块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放线孔沿所述容纳腔的径向分布,所述转轴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延伸。
CN201921487723.3U 2019-09-06 2019-09-06 拉力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83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7723.3U CN210583478U (zh) 2019-09-06 2019-09-06 拉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7723.3U CN210583478U (zh) 2019-09-06 2019-09-06 拉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3478U true CN210583478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77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83478U (zh) 2019-09-06 2019-09-06 拉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3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3231A (en) Exercise device with variable resistance
US6440044B1 (en) Resistance mechanism with series connected resistance packs
JP2009528109A (ja) 改良された運動機器
CN110307299B (zh) 行星谐波组合减速器
US8601898B2 (en) Deceleration mechanism
CN210583478U (zh) 拉力器
US8714527B2 (en) Deceleration device
US20220193479A1 (en) Adjustable dumbbell
CN109481900A (zh) 跑步机
CN209752044U (zh) 一种训练器阻力调节装置
CN107913491B (zh) 多功能健身设备
WO2021097959A1 (zh) 卡扣自锁金属跳绳
CN212798984U (zh) 一种组合式回转放线器
CN105317933A (zh) 单摆线齿轮减速器
CN108687708A (zh) 冲击工具
CN216319739U (zh) 一种可调式哑铃
CN215995455U (zh) 恒扭力发生器与实时恒力拉力器
CN220046963U (zh) 一种可调节哑铃
CN209722513U (zh) 一种起毛辊
CN216755302U (zh) 一种便于拆装卷簧盒的旋转复位机构及划船器
CN209437962U (zh) 跑步机
CN210401351U (zh) 一种用于工程监理的建筑墙体裂缝检测装置
CN102374272A (zh) 磁齿轮
CN105583851A (zh) 一种利用钢丝传动锥形盘输出式旋转关节
CN209459550U (zh) 一种超长行程拉绳位移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