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3299U - 鼻炎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鼻炎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3299U
CN210583299U CN201822274929.XU CN201822274929U CN210583299U CN 210583299 U CN210583299 U CN 210583299U CN 201822274929 U CN201822274929 U CN 201822274929U CN 210583299 U CN210583299 U CN 210583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nitis
human body
nursing
holes
w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49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n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n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n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n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49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3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3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3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鼻炎护理装置,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该鼻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内设有护理腔,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端部通气孔和两上通气孔分别与护理腔连通;两佩戴孔,设于壳体的后侧表面,佩戴孔与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佩戴孔与对应的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挥发载体,设于护理腔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对人体的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

Description

鼻炎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护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鼻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日剧加重,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人们发生鼻炎等病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应对空气环境较差的普遍做法是佩戴口罩,从而实现对人体口鼻处的呼吸空气进行过滤,然而,佩戴口罩虽然能对呼吸空气进行过滤,但是对于已经患有鼻炎的患者而言,并不能对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旨在用于对人体的鼻炎症状产生缓解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鼻炎护理装置包括:
壳体,内设有护理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两所述上通气孔分别与所述护理腔连通;
两佩戴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与所述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以及
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后呈凹弧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镂空开口,所述镂空开口与所述护理腔相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镂空开口位于两所述上通气孔的下方。
优选地,两所述镂空开口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大于两所述上通气孔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
优选地,所述鼻炎护理装置还包括:
绷带,穿设于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与所述端部通气孔相对的所述佩戴孔,以将两所述连接板捆绑固定于人体鼻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上呈凹弧面设置。
优选地,两所述上通气孔间隔形成有用以与人体鼻小柱相接触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表面呈朝下凹设的弧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挥发载体包括吸水棉。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硅胶材质所制成。
优选地,所述挥发载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护理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人体在吸气时,空气从端部通气孔进入护理腔,经过挥发载体后,再通过上通气孔进入鼻孔。挥发载体上可设置有水或鼻炎治药物,从而在人体吸气时,对吸入鼻腔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从而达到预防鼻炎、缓解鼻炎和治疗鼻炎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鼻炎护理装置一实施例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六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鼻炎护理装置在第七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鼻炎护理装置 160 端部通气孔
10 壳体 170 佩戴孔
110 护理腔 180 镂空开口
120 支撑部 190 连接板
130 上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鼻炎护理装置,旨在对人体鼻炎症状起到减轻、缓解效果,并且可对人体鼻炎症状起到预防治疗等功效。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以鼻炎护理装置的使用姿态为基准建立空间坐标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该鼻炎护理装置1包括:
壳体10,内设有护理腔110,所述壳体10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130,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160,所述端部通气孔160和两所述上通气孔130分别与所述护理腔110连通;
两佩戴孔170,设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170与所述端部通气孔160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170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160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190;以及
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110内。
具体的,该鼻炎护理装置1位于人体的鼻部下方,鼻炎护理装置1并非将人体的整个鼻部包裹,进而该鼻炎护理装置1对人体产生的不适感较小。当鼻炎护理装置1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时,人体在吸气时,空气从端部通气孔160进入护理腔110,经过挥发载体后,再通过上通气孔130进入鼻孔。挥发载体上可设置有水或鼻炎治药物,从而在人体吸气时,对吸入鼻腔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从而达到预防鼻炎、缓解鼻炎和治疗鼻炎等效果。
该挥发载体可以是吸水棉或者其他多孔吸水材料所制成,挥发载体具有较佳的吸水效果,可以保障挥发载体上可附着有充足的水分或者鼻炎治疗药物,从而确保鼻炎护理装置1具有较佳的预防、缓解和治疗鼻炎的效果。
为了保证鼻炎护理装置1能够有效地对吸入人体鼻腔的空气进行上述加湿处理或者药物处理,壳体10上的两个上通气孔130应当与人体的两个鼻孔相对应设置,从而保证护理腔110内的空气能顺利地吸入到人体鼻腔内。其中,该上通气孔130在左右方向上(即人脸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使得上通气孔130始终可覆盖人体的鼻孔位置,从而以保证本鼻炎护理装置1可适用于不同人群,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对于上述壳体10而言,其后侧表面会与人体肌肤相贴合,为了提高壳体10的贴合舒适度,本壳体10优选为硅胶材质所制成。且为了便于壳体10的制造,该壳体10优选为一体成型而成的硅胶件。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的左右两侧表面分别设有端部通气孔160,在人体吸气时,空气从端部通气孔160进入护理腔110内,空气在护理腔110内流动,同时挥发载体对空气进入加湿和/或药物处理,如此一来,经过加湿和/或药物处理后的空气可相对顺畅地从上通气孔130流向人体鼻腔,从而达到预防鼻炎、缓解鼻炎和治疗鼻炎等效果。
为了便于将鼻炎护理装置1穿戴于人体上,通过在壳体10的后侧表面分别对应两个端部通气孔160设置佩戴孔170,从而使得佩戴孔170与对应的端部通气孔160之间间隔构成一连接板190,从而方便例如绑带、挂绳一类的佩戴件将连接板190于人体捆绑固定于一起,从而实现鼻炎护理装置1的佩戴。其中值得强调的是,佩戴件依次通过端部通气孔160和对应的佩戴孔170(或者,佩戴件依次通过佩戴孔170和对应的端部通气孔160),从而使得佩戴件件仅将连接板190与人体相固定,避免了佩戴件将整个壳体10的后侧与人体捆绑于一起,减少了壳体10的后侧表面与人体的贴合面积,从而提高人体的佩戴舒适度。同时,由于佩戴件仅作用于壳体10两端处的连接板190,使得壳体10的后侧表面的两端会朝后弯曲,壳体10的后侧表面与人体的肌肤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从而也会改善人体肌肤的舒适度。
通过佩戴孔170,还可以使得的空气自由地在护理腔110和外界流通,如此一来,空气可通过佩戴孔170流向护理腔110,经过挥发载体后,大部分的被加湿处理或药物处理的空气通过上通气孔130进入人体鼻腔内,少部分的被加湿处理或药物处理的空气则通过佩戴孔170流向壳体10的后侧表面与人体的肌肤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通过该间隙再次向上流向人体鼻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挥发载体除了对鼻炎症状进行预防、缓解和治疗外,还具有对空气的过滤效果,例如对PM2.5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改善人体的吸入空气质量,从而具有对人体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效果。
在人体进行呼气时,由于本鼻炎护理装置1并未将人体的鼻部覆盖,人体鼻孔和上通气孔1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人体呼出的废气绝大多数可以从上述间隙流走。如此一来,人体呼吸产生的废气可以轻易的排出,从而避免了废气残留在护理腔110内的缺陷。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人体肌肤与壳体10的后侧表面的接触舒适度,壳体10的后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后呈凹弧面设置。如此一来,一方面,壳体10的后侧表面在设计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使得壳体10的后侧表面能与人体肌肤相贴合,从而有效改善了本鼻炎护理装置1的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壳体10的后侧表面呈弯曲设置,更容易在佩戴件捆绑连接板190时,使得壳体10的后侧表面更容易再弯曲,从而更利于壳体10的后侧表面与人体的肌肤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以达到改善人体肌肤的舒适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板190上优选开设有镂空开口180,镂空开口180与护理腔110相连通,至少部分的镂空开口180位于两上通气孔130的下方。
通过设置镂空开口180,使得连接板190的弹性增大,当佩戴件在对连接板190进行捆绑时,连接板190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从而降低连接板190与人体接触的压力,提高人体的接触舒适度。设置镂空开口180也可以使得连接板190与人体肌肤的接触面减少,从而更利于人体肌肤与空气接触,降低人体肌肤的不适感。更重要的是,由于连接板190上设置有镂空开口180,可以使得连接板190的内侧表面与佩戴件的摩擦接触面积降低,降低了连接板190对佩戴件的摩擦阻力,从而更利于佩戴件的安装和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两镂空开口180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大于两上通气孔130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如此一来,可以保证两连接板190捆绑至人体上时,两镂空开口180在壳体10的后侧表面形成较大的吸气区域,该吸气区域覆盖了人体鼻孔的位置,从而保证人体鼻部下方的空气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本鼻炎护理装置1的作用后再被吸入人体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佩戴上述壳体10,鼻炎护理装置1还包括绷带,绷带穿设于端部通气孔160和与端部通气孔160相对的佩戴孔170,以将两连接板190捆绑固定于人体鼻部。
进一步地,为了人体的鼻孔位置与壳体10的接触舒适度,壳体10的上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上呈凹弧面设置。两上通气孔130沿左右方向间隔地设于壳体10的上侧表面的中部位置。如此一来,壳体10的上侧表面的轮廓与人体鼻孔处的轮廓大致相同,从而使得壳体10的上侧表面在设计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改善了人体鼻孔处的佩戴舒适度。
由于人体鼻部的构造原因,人体的两个鼻孔之间的位置为鼻小柱,鼻小柱相对凸出与人体的鼻孔。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在佩戴鼻炎护理装置1时壳体10的上侧表面对鼻小柱的压迫作用,两上通气孔130间隔形成有用以与人体鼻小柱相接触的支撑部120,支撑部120的上侧表面呈朝下凹设的弧面设置。如此一来,鼻小柱可以和支撑部120的弧面相互贴合,从而减轻支撑部120对鼻小柱的压力,较大程度上缓解了鼻小柱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该挥发载体采用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护理腔110内,从而便于更换和清洗挥发载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鼻炎护理装置,佩戴于人体鼻部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炎护理装置包括:
壳体,内设有护理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设有与人体鼻孔相对应设置的两上通气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端部通气孔,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两所述上通气孔分别与所述护理腔连通;
两佩戴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所述佩戴孔与所述端部通气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佩戴孔与对应的所述端部通气孔之间间隔形成连接板;以及
挥发载体,设于所述护理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后呈凹弧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镂空开口,所述镂空开口与所述护理腔相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镂空开口位于两所述上通气孔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镂空开口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大于两所述上通气孔沿左右方向的最大跨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炎护理装置还包括:
绷带,穿设于所述端部通气孔和与所述端部通气孔相对的所述佩戴孔,以将两所述连接板捆绑固定于人体鼻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侧表面自中部朝左右两端向上呈凹弧面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上通气孔间隔形成有用以与人体鼻小柱相接触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表面呈朝下凹设的弧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载体包括吸水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硅胶材质所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鼻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载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护理腔内。
CN201822274929.XU 2018-12-28 2018-12-28 鼻炎护理装置 Active CN210583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4929.XU CN210583299U (zh) 2018-12-28 2018-12-28 鼻炎护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4929.XU CN210583299U (zh) 2018-12-28 2018-12-28 鼻炎护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3299U true CN21058329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4929.XU Active CN210583299U (zh) 2018-12-28 2018-12-28 鼻炎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3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33524A1 (en) Mask for preventing inhalation of pollutants
KR200292141Y1 (ko) 건강용 마스크
KR200316234Y1 (ko) 건강성유지를 이용한 마스크
AU2015262263A1 (en) Smart mask for health care service
CN20554918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氧面罩
KR101856620B1 (ko) 기능성 황사 마스크
WO2021081595A1 (en) Textile conduit with windows
CN109464733B (zh) 鼻炎护理装置
JP3184103U (ja) マスク
EP3927407B1 (en) Positioning and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CN210583299U (zh) 鼻炎护理装置
CN210583298U (zh) 鼻炎护理装置
CN210583297U (zh) 鼻炎护理装置
KR20210123561A (ko) 유해물질 흡입 방지용 마스크
CN112370675A (zh) 一种便于呼吸的口罩
CN105854200B (zh) 一种蒸发式鼻腔吸入呼吸道治疗鼻罩
CN209915083U (zh) 一种可加入温湿气体的口罩
CN211658996U (zh) 一种可调节防压疮式吸氧管
CN204908043U (zh) 一种口罩
US20220168535A1 (en) Breathing guide apparatus and mask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873596U (zh) 一种便携式肺部呼吸护理面罩
CN210696069U (zh) 一种门诊护士用医疗口罩穿戴结构
JP3235287U (ja) マスクフレーム
CN218418526U (zh) 一种防护面罩及呼吸装置
CN208130234U (zh) 一种面罩前额护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