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9274U -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9274U
CN210579274U CN201921179729.4U CN201921179729U CN210579274U CN 210579274 U CN210579274 U CN 210579274U CN 201921179729 U CN201921179729 U CN 201921179729U CN 210579274 U CN210579274 U CN 210579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elay
diode
cabin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97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97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9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9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包括加热舱室、除湿舱室、发热单元、送风单元以及控制组件;两端开口的加热舱室,加热舱室的第一端用于套接冷端,且加热舱室在靠近第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两端开口的除湿舱室,除湿舱室的第一端与加热舱室的侧开口连通;发热单元,设于除湿舱室内且靠近除湿舱室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产生热量;送风单元,设于除湿舱室内,且与发热单元相对设置,被配置为产生定向风力;以及控制组件,与除湿舱室连接,被配置为控制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工作。上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不仅能够对待处理冷端进行整体加热,而且加速了热交换,提高了冷端绝缘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管道伴热加热器的检修作业非常多,特别是停堆大修期间,整个硼回路管道的伴热加热器都需要进行检查维修。
按照管道伴热加热器的加工工艺要求,管道伴热加热器分为热端和冷端。其中,热端指的是由厂家预制,使用保温层包裹,用于对管道加热的部分。冷端指的是电源箱连接至热端的部份,其在安装过程中根据现场环境后期制作,为管状不锈钢管,其内部有两根铜电缆穿过,且中间填充有氧化酶粉作为绝缘材料。管道伴热加热器的冷端管道存在于不同厂房的各种环境,其在运行期间会发生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导致体积变化,体积变化导致绝缘材料氧化酶结构间隙变化,结构间隙的变化产生了呼吸现象,呼吸现象的产生使现场的潮湿空气被吸入管道伴热加热器的冷端,致使管道伴热加热器的绝缘水平整体下降。
目前处理管道伴热加热器的冷端绝缘时,通常是由作业人员使用热风机对需要处理的冷端进行烘烤加热,让冷端受热将内部的潮湿空气排出,提高冷端内部的干燥程度,以满足冷端绝缘强度要求。
但是,在用冷端的长度有一米至两米的不等,由于热风机吹出的风量有限和热风的分散,只能对冷端一点一点逐步加热,且冷端内部的潮湿程度不一致,需加热时间不定,给工期控制带来很大难度,例如,一根一米左右的冷端处理大约需要三个人轮流使用多个热风机烘烤一天左右。尤其在核电站大修期间,加热器上游停盘检修的情况下,同时停下一个系统的加热器进行检查,并对绝缘低的冷端进行绝缘处理,往往存在需要多个并行处理的情况。
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冷端绝缘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冷端绝缘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包括加热舱室、除湿舱室、发热单元、送风单元以及控制组件;两端开口的加热舱室,加热舱室的第一端用于套接冷端,且加热舱室在靠近第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两端开口的除湿舱室,除湿舱室的第一端与加热舱室的侧开口连通;发热单元,设于除湿舱室内且靠近除湿舱室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产生热量;送风单元,设于除湿舱室内,且与发热单元相对设置,被配置为产生定向风力;以及控制组件,与除湿舱室连接,被配置为控制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冷端绝缘处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舱室的第二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热通道。此为长度可调节的加热舱室的一种具体结构,能够对不同长度的待处理冷端进行同时加热,提高了冷端绝缘处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加热舱室的第一端连接有软体耐热导管,导管设置有锁紧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加热舱室的第一端处的热密封性,从而提高冷端绝缘处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包括电源电路、执行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以供电;执行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驱动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路和执行电路连接,用于切换工作模式以控制执行电路。实现了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开关以及多工作模式的控制和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插头、熔断器、滤波电容、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电源指示灯;电源插头的L端与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指示灯的正极连接;电源插头的N端与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和电源指示灯的负极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开关、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第三继电器;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模式选择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一端悬空;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的第四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执行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和整流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整流桥的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的输出端与送风单元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和发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N端与整流桥的另一交流输入端和发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除湿舱室外壁设置有把手。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湿舱室的第一端开口、第二端开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加热舱室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导热层、保温层以及阻燃外壳。具有加快热传递、防止热量流失以及保护使用者免受灼伤的作用。
上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进行工作,送风单元产生的风力将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加速输送至加热舱室,对置于加热舱室内的待处理冷端进行加热,不仅能够对待处理冷端进行整体加热,而且加速了热交换,提高了冷端绝缘处理效率;长度可调节的加热舱室能够满足不同长度冷端进行同时加热,缩短了冷端绝缘处理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冷端绝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中的加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中的控制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包括加热舱室100、控制组件200、发热单元300、送风单元400以及除湿舱室500;两端开口的加热舱室100,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用于套接冷端,且加热舱室100在靠近第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两端开口的除湿舱室500,除湿舱室500的第一端与加热舱室100的侧开口连通;发热单元300,设于除湿舱室500内且靠近除湿舱室500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产生热量;送风单元400,设于除湿舱室500内,且与发热单元300相对设置,被配置为产生定向风力;以及控制组件200,与除湿舱室500连接,被配置为控制发热单元300和送风单元400工作。
具体地,待处理冷端从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处接入到加热舱室100,实现加热舱室100对待处理冷端进行完全包裹,对冷端整体同时进行绝缘处理;然后通过控制组件200控制加热单元和送风单元400工作,送风单元400产生的风力将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从除湿舱室500送至加热舱室100,通过热交换对加热舱室100内的冷端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冷端内部的干燥程度。
其中,发热单元300可以固定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也可以与除湿舱室500活动连接,以确保其处于相对稳定的固定状态;送风单元400位于发热单元300的后方,其可以固定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也可以与除湿舱室500活动连接,以确保其处于相对稳定的固定状态;控制组件200可以考虑通过隔热的箱子或者盒子固定在除湿舱室500内,或者将控制组件200集成在一块面包板上,然后将该面包板固定于除湿舱室500的外部,再采用电箱或者其他绝缘物,对控制组件200进行隔离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舱室500和加热舱室100可以为一体化铸造而成;也可以为无缝连接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舱室500与加热舱室10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但并不局限于该角度,以实际使用便捷、高效为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送风单元400可以为直流风机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单元300可以为发热体RS;发热体RS可以是电阻丝,也可以是PTC发热器件;其功率不小于2KW。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形状和加热舱室100的内部形状均与待处理冷端的形状相同或者相似。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热通道130,加热舱室100与加热通道130螺纹连接。
具体地,加热舱室100的本体与加热通道130的形状和结构相同,其本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20(可以为内螺纹或者外螺纹),加热通道130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的前端相匹配的第二螺纹170,加热通道13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本体的前端相同的第一螺纹120,这样本体与加热通道130可以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例如,当第一螺纹120为内螺纹时,第二螺纹170为与第一螺纹120相匹配的外螺纹,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就是,加热舱室100可以通过调节(增加或者减少)加热通道130数量的多少来满足不同长度冷端进行整体同时绝缘处理的需求。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连接有软体耐热导管700,导管700的表面设置有锁紧装置600。
具体地,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作为待处理冷端的进出口,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形状与大小可以与待处理冷端的形状与大小形成紧密配合,以防止绝缘处理时,加热舱室100内的热量通过该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流出,造成热量浪费;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形状与大小也可以与待处理冷端的形状与大小形成相对宽松的配合,便于待处理冷端的送入或者取出。无论是这两种状态中的哪一种,均可能会在两者之间结合的部位存在缝隙,导致热量流失,鉴于此,可以在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处连接上软体耐热导管700,当然,可以是无缝连接,或者粘接等均可,然后通过锁紧装置600将软体耐热导管700紧固于待处理冷端表面,形成密封空间,以防止热量通过缝隙流失。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0包括电源电路、执行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以供电;执行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驱动发热单元300和送风单元400;控制电路,与电源电路和执行电路连接,用于切换工作模式以控制执行电路。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插头、熔断器FU、滤波电容C、限流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以及电源指示灯D5;电源插头的L端与熔断器FU的第一端连接;熔断器FU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和滤波电容C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源指示灯D5的正极连接;电源插头的N端与滤波电容C的第二端和电源指示灯D5的负极连接。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开关F、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以及第三继电器K3;滤波电容C的第一端与模式选择开关F的公共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F的第一端悬空;模式选择开关F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F的第三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端连接;模式选择开关F的第四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执行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4和整流桥D6;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整流桥D6的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D6的输出端与送风单元400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和发热单元300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N端与整流桥D6的另一交流输入端和发热单元30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电源插头用于插入三孔电源插座,以接入交流220V电源;熔断器FU用于保护整个电气回路发生过流状态,可依据电器的容量总和进行选择;第一二极管D1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以提供直流供电;限流电阻R1为配合电源指示灯D5使用的,其阻值大小可根据电源指示灯D5进行选择,电源指示灯D5并不局限于红色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其他颜色的或者能够具有指示作用的发光体均可;滤波电容C用于将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模式选择开关F具有四个档位,其中模式选择开关F的公共端与其第一端连接时,对应本设备的状态为待机模式,即发热单元300和送风单元400均不工作;模式选择开关F的公共端与其第二端连接时,对应本设备的状态为冷风模式,此时只有送风单元400工作,而发热单元300不工作;模式选择开关F的公共端与其第三端连接时,对应本设备的状态为热风模式,此时送风单元400工作,发热单元300工作于半功率共状态;模式选择开关F的公共端与其第四端连接时,对应本设备的状态为强热风模式,此时送风单元400工作,发热单元300也工作于全功率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用于配合模式选择开关F实现多档位控制,以满足冷端绝缘处理过程中的工作需要,两者可以为整流二极管;整流桥D6的反向耐压不低于800V,电流不小于5A;滤波电容C的容量可以为4μF,其耐压不低于300V;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工作电压均为220V,其触点容量均不小于10A;第四二极管D4的反向耐压不低于1000V,其电流不低于10A,当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工作于热风模式时,用于降低发热单元300的电流以及电压,从而降低其工作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电压为直流220V,其功率为100W。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插头的PE端用于连接本设备的金属外露部分,以防止使用者触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端绝缘处理设备设置有把手。
具体地,该把手可以设置在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任何地方,以使用方便和便携为准,比如除湿舱室500的外壁;其中,电源指示灯D5和模式选择开关F位于把手上,便于观察供电状态和对本设备进行模式切换控制。电源插头的电连接线可以通过把手连接至控制组件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导热层140和阻燃外壳160。
具体地,导热层140敷设于加热舱室100的外表面,能够加速加热舱室100的热传递,从而提高冷端的绝缘处理效率;阻燃外壳160设置于导热层140的外表面,可以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流失,也可以防止使用者误触烫伤或者烧伤,提高作业的安全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50和阻燃外壳160。
具体地,保温层150敷设于加热舱室100的外表面,能够隔绝加热舱室100内的热量向外流失浪费,使加热舱室100处于较高的加热温度,从而提高冷端的绝缘处理效率;阻燃外壳160设置于导热层140的外表面,可以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流失,也可以防止使用者误触烫伤或者烧伤,提高作业的安全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导热层140、保温层150以及阻燃外壳160。
具体地,导热层140敷设于加热舱室100的外表面,能够加速加热舱室100的热传递,从而提高冷端的绝缘处理效率;保温层150敷设于导热层140的外表面,能够隔绝热量向外流失浪费,使加热舱室100处于较高的加热温度,从而提高冷端的绝缘处理效率;阻燃外壳160设置于保温层150的外表面,可以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流失,也可以防止使用者误触烫伤或者烧伤,提高作业的安全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舱室100与除湿舱室500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800。
具体地,除湿舱室500的第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一过滤网800;第一过滤网800可以为耐高温的金属滤网,其可以焊接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也可以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便于拆卸更换;其可以防止加热舱室100内的异物或者杂物落在发热单元300上,影响发热单元300的产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舱室50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900。
具体地,除湿舱室500的第二端开口设置有第二过滤网900;第二过滤网900可以焊接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也可以与除湿舱室500的内表面活动连接;能够防止环境中的异物或者灰尘进入除湿舱室500,从而影响除湿舱室500内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
结合图1至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锁紧装置600松开,导管700的开口调至最大,以便于冷端顺利通过,再将待处的冷端经所述加热舱室100的第一端的开口110送入加热舱室100,调整至适合位置,然后将锁紧装置600锁紧,使冷端与导管700处于紧密配合的状态,以防止热量流失。当加热舱室100容纳不下冷端的长度时,可以增加加热通道130以实现延长加热舱室100,直至待处理的冷端完全置于加热舱室100里面。
使用绝缘兆欧表测试本设备的绝缘,在其无异常的情况下,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此时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二极管D1整流,经滤波电容C滤波,一路经限流电阻R1限流,经电源指示灯D5形成回路,电源指示灯D5被点亮,本设备进入准备状态。
其中,本设备的模式操作方式如下:
冷风模式:将模式选择开关F置于“I”状态,此时电源经熔断器FU、第一二极管D1整流,经滤波电容C滤波,一路经限流电阻R1限流,经电源指示灯D5形成回路,电源指示灯D5被点亮,另一路经模式选择开关F的“I”状态加至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形成回路,第一继电器K1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继电器K1,经整流桥D6整流,经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形成回路,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得电运行,外部空气经第二过滤网900进入除湿舱室500。由于发热单元300没有运行,本设备送出常温的自然风。
热风模式:将模式选择开关F置于“II”状态,此时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二极管D1整流,经滤波电容C滤波,一路经限流电阻R1限流,经电源指示灯D5形成回路,电源指示灯D5被点亮,另一路经模式选择开关F的“II”状态加至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和第二二极管D2,经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继电器K1形成回路,第一继电器K1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经整流桥D6整流,经送风单元400400的风机M形成回路,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得电运行,外部空气经第二过滤网900进入舱室。同时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得电吸合,电源经熔断器FU和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经第四二极管D4降压限流,经发热单元300形成回路,发热单元300开始发热,因有第四二极管D4的降压限流作用,发热单元300工作于半功率状态。此时本设备吹出半功率模式的热风。
强热风模式:将模式选择开关F置于“III”状态,此时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二极管D1整流,经滤波电容C滤波,一路经限流电阻R1限流,经电源指示灯D5形成回路,电源指示灯D5被点亮,另一路经模式选择开关F的“III”状态加至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和第三二极管D3,经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继电器K1形成回路,第一继电器K1得电吸合,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经整流桥D6整流,经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形成回路,送风单元400的风机M得电运行,外部空气经第二过滤网900进入除湿舱室500;同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得电吸合,电源经熔断器FU经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经发热单元300形成回路,发热单元300开始发热,工作于全功率状态。此时本设备吹出全功率模式的强热风。
对于已完成绝缘处理的设备,因有余热的存在,在准备停机时,需要先将模式选择开关F置于“I”模式,将余热完全排出后,再将选择开关置于“0”模式,再拔出电源,存放备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包括:
两端开口的加热舱室,所述加热舱室的第一端用于套接所述冷端,且所述加热舱室在靠近第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
两端开口的除湿舱室,所述除湿舱室的第一端与所述加热舱室的侧开口连通;
发热单元,设于所述除湿舱室内且靠近所述除湿舱室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产生热量;
送风单元,设于所述除湿舱室内,且与所述发热单元相对设置,被配置为产生定向风力;以及
控制组件,与所述除湿舱室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舱室的第二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热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舱室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套接所述冷端的软体耐热导管,所述导管设置有锁紧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电源电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以供电;
执行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
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执行电路连接,用于切换工作模式以控制所述执行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插头、熔断器、滤波电容、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电源指示灯;
所述电源插头的L端与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指示灯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插头的N端与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源指示灯的负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开关、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第三继电器;
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一端悬空;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和整流桥;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送风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和所述发热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插头的N端与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交流输入端和所述发热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舱室外壁设置有把手。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舱室的第一端开口、第二端开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冷端绝缘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舱室的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导热层、保温层以及阻燃外壳。
CN201921179729.4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Active CN210579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729.4U CN21057927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729.4U CN21057927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9274U true CN210579274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9729.4U Active CN21057927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92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6049A (zh) * 2021-11-18 2022-03-22 中核检修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介质加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6049A (zh) * 2021-11-18 2022-03-22 中核检修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介质加注装置
CN114216049B (zh) * 2021-11-18 2023-09-22 中核检修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介质加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89554U (zh) 一种新型防凝露高低压开关柜
CN210579274U (zh) 一种冷端绝缘处理设备
CN206808887U (zh) 一种消除电磁辐射的吹风机
CN206921621U (zh) 一种高压变压器的自动排风散热装置
CN209516419U (zh) 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用配电箱
CN208044421U (zh) 一种电控热风箱
CN208851201U (zh) 一种抽拉式环保节能蒸柜
CN116298702A (zh) 一种配电网全电压故障在线监测设备
CN109520027A (zh) 一种窗载新风空气辅热净化器
CN104792009B (zh) 电加热式固体蓄热设备
CN107818866A (zh) 互感器二次接线面板除潮装置
CN208567112U (zh) 一种控制器外置的家用暖风机
CN204407740U (zh)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接线柜
CN204156354U (zh) 一种基于高压开关柜的散热恒温系统
CN206461272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内空气联动除湿装置
CN207926025U (zh) 一种欧式箱变通风装置
CN109875218A (zh) 家用节能吹风机
CN216819163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205860841U (zh) 电热固体储热及热转换简易化装置
CN106598117B (zh) 油浸变压器风冷系统
CN205606969U (zh) Hgis组合电器温控系统
CN208025841U (zh) 一种10kv高电压大功率智能化节能型电热风炉
CN212462563U (zh) 一种组合式配送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08536400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07834911U (zh) 插接互感器的高压电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