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6433U -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6433U
CN210576433U CN201922126747.2U CN201922126747U CN210576433U CN 210576433 U CN210576433 U CN 210576433U CN 201922126747 U CN201922126747 U CN 201922126747U CN 210576433 U CN210576433 U CN 210576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feeding
feed
uni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67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荣杰
邾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67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6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6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6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毫米波天线覆盖的频段较少的问题。天线单元包括: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设置在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不同馈电部电连接;第一隔离体围绕M个馈电臂单元设置、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耦合连接,或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辐射体耦合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的发展,以及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毫米波天线逐渐被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
目前,电子设备中的毫米波天线主要通过封装天线(antenna in package,AiP)技术实现。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AiP技术,将工作波长为毫米波的阵列天线11、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12、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PMIC)13和连接器14封装成一个模块10,该模块10可以称为毫米波天线模组。其中,上述阵列天线中的天线可以为贴片天线、八木-宇田天线,或者偶极子天线等。
然而,由于上述阵列天线中的天线通常为窄带天线(例如上述列举的贴片天线等),因此每个天线的覆盖频段有限,但是在5G系统中规划的毫米波频段通常比较多,例如以28GHz为主的n257(26.5-29.5GHz)频段和以39GHz为主的n260(37.0-40.0GHz)频段等,因此传统的毫米波天线模组可能无法覆盖5G系统中规划的主流的毫米波频段,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毫米波天线覆盖的频段较少,导致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包括: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和目标隔离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其中,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以及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以及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耦合连接,或者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辐射体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天线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单元可以包括: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和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其中,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以及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且第一隔离体围绕该M个馈电臂单元设置、且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以及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耦合连接,或者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辐射体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该方案,由于第一隔离体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因此第一隔离体和第一接地体可以组成一个金属腔体,因此该金属腔体可以使得馈电臂单元与辐射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在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与辐射体耦合,可以使得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且辐射体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流路径较短,因此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以及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当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从而辐射体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电流之后,辐射体可以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该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此经由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的电流的路径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馈电臂单元上形成的电流路径,一个馈电臂单元到辐射体、再到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的电流路径等)、且这些电流路径较长,从而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低频的电磁波。如此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覆盖毫米波的多个的频段(例如高频频段n260和低频频段n257),从而可以增加天线单元覆盖的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封装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反射系数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辐射方向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毫米波天线模组;11—工作波长为毫米波的阵列天线;12—RFIC;13—PMIC;14—连接器;20—天线单元;201—绝缘体;202—馈电部;203—馈电臂单元,203a—第一馈电臂;203b—第二馈电臂;203c—第三馈电臂;204—第一隔离体;205—辐射体;206—第一接地体;201a—第一绝缘体;201b—第二绝缘体;L1—第一对称轴;L2—第二对称轴;3—电子设备;30—壳体;31—第一边框;32—第二边框;33—第三边框;34—第四边框;35—地板;36—第一天线;37—第一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轴相互正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馈电臂,而不是用于描述馈电臂的特定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天线单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天线单元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些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耦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耦合连接”可以用于指示发生耦合的部件(例如实施例中的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和辐射体)在天线单元工作的情况下,这些部件可以耦合;在天线单元未工作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相互绝缘。
交流信号:是指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的信号。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技术:是指一种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且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和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组件(例如电容、电阻、耦合器等)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在900℃下烧结,制成互不干扰的高密度电路或电路基板等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将电路小型化和高密度化,特别适用于高频通讯用组件。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指一种在传输端(即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以改善通信质量的技术。在该技术中,信号可以通过传输端的多个天线发送或者接收。
相对介电常数:用于表征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质或极化性质的物理参数。
地板:是指电子设备中可以作为虚拟地的部分。例如电子设备中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金属边框(中框)或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该天线单元可以包括: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和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其中,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以及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且第一隔离体围绕该M个馈电臂单元设置、且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以及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耦合连接,或者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辐射体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该方案,由于第一隔离体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因此第一隔离体和第一接地体可以组成一个金属腔体,因此该金属腔体可以使得馈电臂单元与辐射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在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与辐射体耦合,可以使得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且辐射体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流路径较短,因此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以及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当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从而辐射体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电流之后,辐射体可以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该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此经由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的电流的路径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馈电臂单元上形成的电流路径,一个馈电臂单元到辐射体、再到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的电流路径等)、且这些电流路径较长,从而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低频的电磁波。如此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覆盖毫米波的多个的频段(例如高频频段n260和低频频段n257),从而可以增加天线单元覆盖的带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也可以应用于需要使用该天线单元的其它设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下面以天线单元应用于电子设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2所示,天线单元20可以包括:绝缘体201,设置在绝缘体201中的M个馈电部202、M个馈电臂单元203、第一隔离体204和辐射体205,以及设置在绝缘体201底部的第一接地体206。
其中,上述M个馈电臂单元中的每个馈电臂单元203可以包括第一馈电臂203a、与第一馈电臂203a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203b,以及与第二馈电臂203b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203c;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203a的第二端可以与上述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且第一隔离体204可以围绕上述M个馈电臂单元203设置、且可以与第一接地体206电连接;以及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203c可以与辐射体205耦合连接,或者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203a、第二馈电臂203b和第三馈电臂203c均可以与辐射体205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地体和第一隔离体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接地体和第一隔离体形成一个金属腔体(以下称为目标金属腔体)。如此,该目标金属腔体可以使得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更加清楚地示意天线单元的结构,图2是以天线单元的爆炸图示意的,即是以天线单元的组成部分均处于分离状态示意的。实际实现时,上述M个馈电部、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均设置在绝缘体内,即绝缘体、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第一隔离体、辐射体和第一接地体组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
其中,图2中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与第二馈电臂未以电连接状态示出,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馈电部也未以电连接状态示出。实际实现时,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可以与馈电部电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通过LTCC技术、PCB加工技术,或者基板加工技术等任意可能的技术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上述各个部件(例如绝缘体、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第一接地体、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等部件)可以通过LTCC技术组合在一起,以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地体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地的一部分,如此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能够可靠地接地,从而可以使得天线单元的性能比较稳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地体可以为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底部的金属片,也可以为喷涂在第一绝缘体底部的金属材料等。当然,实际实现时,第一接地体还可以以其它任意可能的形式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底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也可以为一部分一体成型,一部分组装的;还可以为全部组装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示例均是以M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为组装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对于M个馈电臂单元的其它实现方式,其与M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为组装的实现方式类似,为避免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可以为金属片,第二馈电臂可以为金属柱;或者,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可以均为金属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及其工作原理,下面具体以一个天线单元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当电子设备发送5G毫米波信号时,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源会发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可以通过馈电部传输到馈电臂单元。然后,在馈电臂单元接收到该交流信号之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使得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且辐射体上的感应电流的电流路径较短,如此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体高频的电磁波;并且在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上有电流流过的情况下,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从而辐射体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电流之后,辐射体可以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从而可以使得该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经由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的电流的路径均较长(例如馈电臂单元(具体可以为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上形成的电流路径,一个馈电臂单元到辐射体、再到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的电流路径等),因此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体多种低频的电磁波。从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发送不同频率的信号。
又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接收5G毫米波信号时,电子设备所处的空间中的电磁波可以激励辐射体,从而辐射体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即感应的交流信号)。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之后,辐射体可以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或者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耦合,从而馈电臂单元可以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如此,在馈电臂单元产生交流信号之后,馈电臂单元可以通过馈电部向电子设备中的接收机输入该交流信号,如此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接收到其它设备发送的5G毫米波信号。即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接收信号。
下面再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性能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工作时,天线单元的反射系数图。当回波损耗小于-6dB(分贝)时,天线单元覆盖的频率范围可以为25GHz-41.4GHz该频率范围可以包括多个毫米波频段(例如n257、n260和n261),当回波损耗小于-10dB(分贝)时,天线单元覆盖的频率范围可以为26GHz-29.5GHz和35.544GHz-40.2GHz,该频率范围也可以包括多个毫米波频段(例如n257、n260和n261),如此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覆盖大多数5G毫米波频段,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一个天线单元的回波损耗小于-6dB时,该天线单元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当一个天线单元的回波损耗小于-10dB时,该天线单元的工作性能更加优良。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更加优良的工作性能。
另外,上述图3中的点a、点b、点c和点d用于标记回波损耗的数值,由图3可见,点a标记的回波损耗的数值为-6.087dB,点b标记的回波损耗的数值为-6.1037dB,点c标记的回波损耗的数值为-10.001dB,点d标记的回波损耗的数值为-10.046dB。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单元,由于第一隔离体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因此第一隔离体和第一接地体可以组成一个金属腔体,因此该金属腔体可以使得馈电臂单元与辐射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在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与辐射体耦合,可以使得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且辐射体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流路径较短,因此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以及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当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从而辐射体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电流之后,辐射体可以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该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此经由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的电流的路径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馈电臂单元上形成的电流路径,一个馈电臂单元到辐射体、再到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的电流路径等)、且这些电流路径较长,从而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低频的电磁波。如此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覆盖毫米波的多个的频段(例如高频频段n260和低频频段n257),从而可以增加天线单元覆盖的带宽。
可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203a和第三馈电臂203c可以均与上述M个馈电部202垂直,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二馈电臂203b可以与第一馈电臂和203a第三馈电臂203c垂直。
当然,实际实现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为其它任意可能的位置关系,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馈电臂单元结构不同,即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的位置关系不同,天线单元的工作性能可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天线单元的实际使用需求,设置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的位置关系,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工作在5G毫米波频段内。
并且,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与第二馈电臂垂直,可以增加馈电臂单元上的电流路径,因此可以扩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覆盖的频段。
可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203c可以与辐射体205位于同一平面。
当然,实际实现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为其它任意可能的位置关系,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在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位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之间的耦合面积,并且可以减小第一馈电臂与辐射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增大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之间的耦合量,进而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工作性能。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辐射体可以为多边形辐射体(例如矩形辐射体、六边形辐射体等)或圆形辐射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射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与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均相交。
其中,上述第一平面可以为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所在的平面。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可以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辐射体在上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均相交的情况下,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满足耦合连接的关系,即每个馈电臂单元均可以与辐射体满足耦合连接的关系(即在天线单元工作的情况下,每个馈电臂单元(具体可以为第一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在天线单元未工作的情况下,每个馈电臂单元均可以与辐射体绝缘)。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与绝缘体中心(具体可以绝缘体的横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绝缘体中心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在绝缘体中的分布方向可以为沿绝缘体的中心到绝缘体的边缘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是以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与绝缘体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绝缘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其并不对本申请造成任何限定。实际实现时,上述第一馈电臂还可以以任意可能的分布方式设置在绝缘体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M个馈电臂单元可以为四个馈电臂单元(即M=4),该四个馈电臂单元可以组成两个馈电臂单元组,每个馈电臂单元组可以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馈电臂单元,且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正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天线单元中可以包括两个馈电臂单元组,且每个馈电臂单元组包括两个馈电臂单元,因此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天线单元中的该两个馈电臂单元组分别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即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实现MIMO技术,如此可以提高天线单元的通信容量和通信速率,即可以提高天线单元的数据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下述实施例中将上述两个馈电臂单元组分为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和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其中,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和第二馈电臂单元组中分别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馈电臂单元,且第一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与第二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正交。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和上述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两个不同极化的馈电臂单元组。具体的,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一个第一极化(例如水平极化等)的馈电臂单元组,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一个第二极化(例如垂直极化等)的馈电臂单元组。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单元在Z轴反方向上的俯视图。上述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可以包括第一馈电臂单元2030和第二馈电臂单元2031,上述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包括第三馈电臂单元2032和第四馈电臂单元2033。其中,第一馈电臂单元2030和第二馈电臂单元2031形成的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水平极化的馈电臂单元组;第三馈电臂单元2032和第四馈电臂单元2033形成的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垂直极化的馈电臂单元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在Z轴反向上的俯视图,因此图5中的坐标系仅示意了X轴和Y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上述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和上述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两个不同极化(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的馈电臂单元组,因此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形成一个双极化的天线单元,如此可以提高天线单元的无线连接能力,从而可以减小天线单元通信断线的概率,即可以提高天线单元的通信能力。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可以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第一对称轴平行,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可以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第二对称轴平行,第一对称轴可以与第二对称轴垂直。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馈电臂单元2030和与第二馈电臂单元2031组成的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可以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第一对称轴L1平行,第三馈电臂单元2032和第四馈电臂单元2033组成的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可以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第二对称轴L2平行。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M个馈电部可以贯穿第一接地体、且与第一接地体绝缘。
具体的,实际实现时,馈电部的第一端可以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电连接,馈电部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一接地体、与电子设备中的一个信号源(例如电子设备中的5G信号源)电连接。如此,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源的电流可以通过馈电部传输到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上,如此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源的电流传输到天线单元中,从而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M个馈电部在绝缘体中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上述M个馈电臂单元在绝缘体中的设置位置确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上述M个馈电部可以为四个馈电部,该四个馈电部中的两个馈电部可以位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一条对称轴上,该四个馈电部中的另外两个馈电部可以位于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另一条对称轴上。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位于同一条对称轴上的两个馈电部电连接的信号源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80度。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馈电臂单元组和第二馈电臂单元组可以为正交分布的两个馈电臂单元组,且与上述第一馈电臂单元组中的馈电臂单元(上述第一馈电臂单元和第二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具体为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电连接的两个馈电部电连接的信号源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80度。与上述第二馈电臂单元组中的馈电臂单元(上述第三馈电臂单元和第四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电连接的两个馈电部电连接的信号源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隔离体可以用于隔离馈电臂结构向第一隔离体所在方向辐射的电磁波,从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具有方向性。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隔离体可以为设置在第一绝缘体的边缘的金属片、金属柱金属过孔等任意具有隔离功能的部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隔离体可以为N个金属过孔,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金属柱的直径可以根据绝缘体的尺寸确定。具体的,金属柱的直径可以根据绝缘体的横截面的面积确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N个金属过孔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绝缘体的边缘,即上述N个金属过孔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金属过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打孔的工艺比较简单,因此可以通过在绝缘体中设置过孔的方式,简化上述第一隔离体的加工工艺,如此可以减小天线单元的加工难度。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绝缘体201可以包括第一绝缘体201a和第二绝缘体201b。
其中,上述M个馈电臂单元可以位于第一绝缘体201a中,上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203a的第二端可以与位于第二绝缘体201b中的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202电连接,第一接地体206可以位于第二绝缘体201b底部。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一接地体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例如矩形或圆形等任意可能的形状。
相应的,上述第二绝缘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与第一接地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截面形状和第二绝缘体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任意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材料可以为陶瓷或塑胶等任意可能的材料;上述第二绝缘体的材料也可以为陶瓷或塑胶等任意可能的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材料和第二绝缘体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材料可以为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均比较小的绝缘材料;上述第二绝缘体的材料也可以为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均比较小的绝缘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材料和第二绝缘体的材料可以为用一种材料,该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为2.53,损耗角正切值可以为0.0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体的材料和第二绝缘体的材料的损耗角正切值越小,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对天线单元中的其它部件的干扰越小,天线单元的性能越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各个附图所示的天线单元均是以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附图为例示例性的说明的。具体实现时,上述各个附图所示的天线单元还可以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示意的其它可以结合的任意附图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如图2至图5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对于天线单元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天线单元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服务器或柜员机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该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中的每个第一凹槽内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天线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中设置上述第一凹槽,并在每个第一凹槽内设置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实现在电子设备中集成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从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凹槽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的边框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3可以包括壳体30。壳体30可以包括第一边框31,与第一边框31连接的第二边框32,与第二边框32连接的第三边框33,与第三边框33和第一边框31均连接的第四边框34。电子设备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边框32和第四边框34均连接的地板35,以及由第三边框33、部分第二边框32和部分第四边框34组成的第一天线36。其中,第二边框3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7。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设置该第一凹槽内,从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形成的阵列天线模组,进而可以实现在电子设备中集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设计。
其中,上述地板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PCB或金属中框,或者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等任意可以作为虚拟地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天线可以为电子设备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即2G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系统),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即4G系统)等系统的通信天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可以为电子设备的5G系统的天线。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可以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式边框;或者,上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中的部分边框可以连接形成半封闭式边框;或者,上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可以互不连接形成的开放式边框。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6所示的壳体30包括的边框是以第一边框31、第二边框32、第三边框33和第四边框34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封闭式边框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的,其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定。对于上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之间以其它连接方式(部分边框连接或各个边框互不连接)形成的边框,其实现方式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同一边框中,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边框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凹槽(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或第四边框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图6是以第一凹槽37设置在壳体30的第二边框32上,且第一凹槽37的开口方向为如图6所示的坐标系的Z轴正向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上述第一凹槽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边框上时,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可以为X轴正向;当上述第一凹槽设置在壳体的第三边框上时,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可以为X轴反向;当上述第一凹槽设置在壳体的第四边框上时,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可以为Z轴反向。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且每个第一凹槽内可以设置有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如此,这多个天线单元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天线阵列,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辐射频率为28GHz的信号时,天线单元辐射的方向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辐射频率为39GHz的信号时,天线单元辐射的方向图。由图7和图8可见,天线单元在28GHz的最大辐射方向,与天线单元在39GHz的最大辐射方向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适合组成宽带的天线阵列。如此,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凹槽,并在每个第一凹槽中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从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中包括该天线阵列,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中集成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单元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天线单元的隔离度和该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的天线阵列的扫描角度确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凹槽的尺寸和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尺寸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第二边框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未在图9中示出),且每个第一凹槽中设置有一个天线单元,那么,如图9所示,一个天线单元可以位于第二边框32中的一个第一凹槽内,该天线单元中的M个馈电臂单元203、第一隔离体204和辐射体205可以设置在绝缘体201中,且第一隔离体204围绕M个馈电臂单元203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图9是以第二边框上设置的4个第一凹槽(设置有4个天线单元)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其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定。可以理解,实际实现时,第二边框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的数量可以为任意可能的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可以包括: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和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其中,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以及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且第一隔离体围绕该M个馈电臂单元设置、且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以及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辐射体耦合连接,或者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辐射体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通过该方案,由于第一隔离体与第一接地体电连接,因此第一隔离体和第一接地体可以组成一个金属腔体,因此该金属腔体可以使得馈电臂单元与辐射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并且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在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与辐射体耦合,可以使得辐射体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且辐射体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电流路径较短,因此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以及由于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因此当馈电臂单元接收到交流信号时,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可以与辐射体耦合,从而辐射体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且在辐射体产生感应电流之后,辐射体可以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耦合,该另一个馈电臂单元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此经由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的电流的路径可以有多种(例如一个馈电臂单元上形成的电流路径,一个馈电臂单元到辐射体、再到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的电流路径等)、且这些电流路径较长,从而馈电臂单元和辐射体可以向外辐射低频的电磁波。如此可以使得天线单元覆盖毫米波的多个的频段(例如高频频段n260和低频频段n257),从而可以增加天线单元覆盖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绝缘体中的M个馈电部、M个馈电臂单元、第一隔离体和辐射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底部的第一接地体;
其中,每个馈电臂单元包括第一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二馈电臂,以及与第二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三馈电臂;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隔离体围绕所述M个馈电臂单元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接地体电连接;以及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所述辐射体耦合连接,或者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第二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所述辐射体耦合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均与所述M个馈电部垂直,所述每个馈电臂中的第二馈电臂与第一馈电臂和第三馈电臂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三馈电臂与所述辐射体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均相交,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体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体中心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馈电臂单元为四个馈电臂单元,所述四个馈电臂单元组成两个馈电臂单元组,每个馈电臂单元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馈电臂单元,且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与另一个馈电臂单元组的对称轴正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馈电部贯穿所述第一接地体、且与所述第一接地体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M个馈电部为四个馈电部,所述四个馈电部中的两个馈电部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一条对称轴上,所述四个馈电部中的另外两个馈电部位于所述第一隔离体的横截面的另一条对称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
所述馈电臂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中,所述每个馈电臂单元中的第一馈电臂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中的所述M个馈电部中的不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体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底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中的每个第一凹槽内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天线单元。
CN201922126747.2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576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747.2U CN2105764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747.2U CN2105764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6433U true CN21057643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6747.2U Active CN2105764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64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173A (zh) * 2021-09-08 2021-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173A (zh) * 2021-09-08 2021-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035874A1 (zh) * 2021-09-08 2023-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13839173B (zh) * 2021-09-08 2024-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7675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110212300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110212283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WO2021104191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1129704B (zh) 一种天线单元和电子设备
WO2021083214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931939B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223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217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808454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518340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210576433U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808455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828988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218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212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213A1 (zh)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0600858A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110600866A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110600867A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CN115395211A (zh) 低剖面双极化天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