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6335U - 一种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6335U
CN210576335U CN201922002281.5U CN201922002281U CN210576335U CN 210576335 U CN210576335 U CN 210576335U CN 201922002281 U CN201922002281 U CN 201922002281U CN 210576335 U CN210576335 U CN 210576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heat
liquid
he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22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为
徐勇
许瑞
王易玮
徐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iy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iy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iy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iy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22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6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6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6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组,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液体管道,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极耳直接散热,电芯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均匀,能够提升电芯的使用寿命,而且散热效果更明显;本实用新型还去掉了模组内的散热片,模组重量减轻,能量密度上升;减少了模组内零件,电池模组结构更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电池没有良好的散热设计,热量不及时释放将大大缩短电池的寿命,电池的使用稳定性也将大大降低,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电池模组是锂离子电芯经串并联方式组合,加装单体电池监控与管理装置后形成的电芯与pack的中间产品,其结构必须对电芯起到支撑、固定和保护作用。
电池模组内电芯的散热现在大多数都是加散热片粘接在电芯表面,使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依次经过铝塑膜、导热胶、散热片,通过此散热片把电芯的热量传导至指定位置,然后再集中散热。
然而,这种散热方式使得电芯内部靠近铝塑膜的方向温度比电芯中间的低,造成电芯内部温度不均匀,电芯性能容易从电芯中间开始衰减,减少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而且,热量传导经过多种介质后才能最终集中散热,散热效果不明显。另外,电池模组内部增加了很多散热片,大大使模组的重量增加,从而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电池模组重量,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组,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液体管道,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管道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电芯内部极片都是与极耳相连,这样每片极片的热量都可以均匀传递到极耳,使得电芯中间的极片温度与两边的差别很小,再通过极耳直接与散热板接触,实现快速散热,使散热效果更加均匀有效。散热板内设置有液体通道,通过热传导将极耳表面的热量传导到液体中,液体通道连接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液体的不断流动将极耳表面的热量传导出电池模组外,实现电池模组的散热。本实用新型去掉了传统电池模组中电芯表面粘接的散热片,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当所述极耳均在所述电芯组的同一端时,所述散热板设置为一块。当电池模组为单侧出极耳的形式时,在极耳端的散热板上设置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即可将散热板的热量带走。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当所述极耳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时,所述散热板设置为相对应的两块。当电池模组为双侧出极耳形式时,两侧极耳可分别连接散热板,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两块所述散热板之间互不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在两块所述散热板中,其中一所述散热板的出液口与另一所述散热板的进液口连通。两块散热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即可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管道呈若干个U字型分布。U字型分布可以延长液体在液体管道内的停留时间,将极耳表面的高热量带走,通过液体在U字型分布的管道内的不断流动,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板的材质为金属。散热板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及其合金。铝合金的优点是价格低廉,重量轻,导热性能较好,不会给电池模组带来额外的重量负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极耳和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涂层。由于极耳和散热板均为金属结构,即使是极耳表面和散热板表面都很光洁,但是两个平面在相互接触时都会有空隙出现,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极耳的热量向散热板的传导。绝缘导热涂层用于将极耳上的热量迅速传递给散热板,提高散热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导热涂层为导热硅脂涂层。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起传热媒介作用和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震等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组,电芯的极耳连接有散热板,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液体管道,散热板至少设置有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液体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极耳直接散热,电芯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均匀,能够提升电芯的使用寿命,而且散热效果更明显;本实用新型还去掉了模组内的散热片,模组重量减轻,能量密度上升;减少了模组内零件,电池模组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板,2-液体管道,3-进液口,4-出液口,5-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由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组,电芯的极耳连接有散热板1,散热板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管道2,散热板1设置有进液口3和出液口4,进液口3和出液口4分别与液体管道2相连通。电芯内部极片都是与极耳相连,这样每片极片的热量都可以均匀传递到极耳,使得电芯中间的极片温度与两边的差别很小,再通过极耳直接与散热板1接触,实现快速散热,使散热效果更加均匀有效。
进一步地,当极耳均在电芯组的同一端时,散热板1设置为一块。当电池模组为单侧出极耳的形式时,在极耳端的散热板1上设置一进液口3和一出液口4,即可将散热板1的热量带走。
进一步地,液体管道2呈若干个U字型分布。U字型分布可以延长液体在液体管道2内的停留时间,将极耳表面的高热量带走,通过液体在U字型分布的管道内的不断流动,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散热板1的材质为金属。散热板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铝及其合金。铝合金的优点是价格低廉,重量轻,导热性能较好,不会给电池模组带来额外的重量负担。
进一步地,极耳和散热板1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涂层。由于极耳和散热板1均为金属结构,即使是极耳表面和散热板1表面都很光洁,但是两个平面在相互接触时都会有空隙出现,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极耳的热量向散热板1的传导。绝缘导热涂层用于将极耳上的热量迅速传递给散热板1,提高散热速率。
进一步地,绝缘导热涂层为导热硅脂涂层。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起传热媒介作用和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震等性能。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当极耳在电芯组的两端时,散热板1设置为相对应的两块。当电池模组为双侧出极耳形式时,两侧极耳可分别连接散热板1,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两块散热板1之间互不连通。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当极耳在电芯组的两端时,散热板1设置为相对应的两块。当电池模组为双侧出极耳形式时,两侧极耳可分别连接散热板1,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两块散热板1中,其中一散热板1的出液口4与另一散热板1的进液口3连通。两块散热板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5,即可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电芯组成的电芯组,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液体管道,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极耳均在所述电芯组的同一端时,所述散热板设置为一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极耳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时,所述散热板设置为相对应的两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散热板之间互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两块所述散热板中,其中一所述散热板的出液口与另一所述散热板的进液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道呈若干个U字型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材质为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和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涂层为导热硅脂涂层。
CN201922002281.5U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电池模组 Active CN210576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2281.5U CN210576335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2281.5U CN210576335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6335U true CN21057633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2281.5U Active CN210576335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6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4690A1 (en) Heat sink and power battery system
CN106532177B (zh) 一种用于电池系统散热及阻止热失控传播的组装元件
US20180248238A1 (en) Graphene enhanced cooling fin
EP3391429A1 (en) Cooling fin for a battery cooling circuit
CN110690402A (zh)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CN110071348A (zh) 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10718726A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
WO2020103061A1 (zh) 电池和具有该电池的无人机及电子设备
EP390542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CN105870372A (zh) 一种圆柱电池组
CN104253289A (zh) 动力电池模块散热单元及动力电池散热模组
CN110556607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0866342U (zh)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EP390481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CN21007397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软包电池模组
CN21057633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587053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结构
CN21044364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9526150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7611300A (zh) 电池模块
CN210576139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EP427399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11613422B (zh) 无线充电座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0479311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