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3725U -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3725U
CN210573725U CN201921989225.9U CN201921989225U CN210573725U CN 210573725 U CN210573725 U CN 210573725U CN 201921989225 U CN201921989225 U CN 201921989225U CN 210573725 U CN210573725 U CN 210573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ray
infrared lamp
lamp board
touch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92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首挪
杨桥
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shan Ston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shan Ston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shan Ston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shan Ston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92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3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3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3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包括红外灯板托盘,红外灯板托盘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红外灯板托盘与设置在其上方的红外灯板固定连接,红外灯板托盘叠放在液晶模组的上方,红外灯板托盘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设置在红外灯板托盘的内部并固定在安装位上。本实用新型使用红外灯板托盘对红外灯板进行固定,在内部设置安装位对钢化玻璃进行安装固定,取缔原有的铝合金型材型腔结构,减少了显示屏的黑边设置,使显示区域以外的边缘比现有产品宽度缩小三分之一以上,整体外观美观精巧。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触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在显示屏的上方设置密集红外线网形成的触摸屏,相对于电容式、电阻式触摸屏,红外触摸屏结构简单,不影响显示器的外观,可适用于大尺寸屏幕,能够使用任意物体触摸,完全封闭式的结构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等等。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由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自身尺寸的影响,以及红外线路板的布局等,从外观上看,红外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外有着宽大的边缘,加上钢化玻璃的凹陷较深,给人一种旧时代的呆板厚重的感觉,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屏和电容显示屏的超窄边或无边设计的对比下,外观上不具备优势,因此,需要对红外触摸屏的结构布局进行突破,实现红外触摸屏的线路板等集成化设计。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包括红外灯板托盘,所述红外灯板托盘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与设置在其上方的红外灯板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灯板托盘叠放在液晶模组的上方,所述红外灯板托盘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设置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安装位上。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红外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上。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红外灯板粘贴固定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上。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为中空的框体,所述钢化玻璃设置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内部不掉落。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红外灯板托盘和所述液晶模组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棉。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钢化玻璃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条,所述红外灯板发出的红外线穿过所述红外滤光条。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滤光条分别与所述外壳、所述钢化玻璃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滤光条的上下表面设置有防水胶。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外壳包括前框和后盖板,所述前框与所述后盖板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板为直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板向上折弯。
进一步的,所述前框向下折弯。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外壳的背面与钣金后盖固定连接,红外主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钣金后盖所包围的空间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主板通过红外排线与所述红外灯板托盘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红外排线穿过该穿线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排线经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与所述红外灯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所述液晶模组的侧面与所述外壳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红外灯板托盘上设置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设置在安装位上,并受到安装位的固定限制,防止钢化玻璃向侧面移动,使钢化玻璃更加稳固;
2.在红外光线的路径上设置有红外滤光条,因其设置在钢化玻璃表面,而钢化玻璃设置在红外灯板托盘凹陷的安装位上,故红外滤光条能够尽可能接近红外贴片灯的高度,甚至与红外贴片灯等高,从而降低红外触摸高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红外灯板托盘对红外灯板进行固定,在内部设置安装位对钢化玻璃进行安装固定,取缔原有的铝合金型材型腔结构,减少了显示屏的黑边设置,使显示区域以外的边缘比现有产品宽度缩小三分之一以上,整体外观美观精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前框; 2.红外滤光条;
3.钢化玻璃; 4.红外灯板;
5.红外灯板托盘; 6.液晶模组;
7.后盖板; 8.红外主板;
9.钣金后盖; 10.缓冲泡棉;
11.红外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红外滤光条2、钢化玻璃3、红外PCB部件、液晶模组6、钣金后盖9及红外主板8,外壳包括前框1和后盖板7,红外PCB部件包括红外灯板4、红外灯板托盘5及红外触屏相关的电气元件,红外滤光条2、钢化玻璃3、红外PCB部件及液晶模组6均设置在前框1和后盖板7所包围的空间内部。优选的,钢化玻璃3上设置有防水装置,令本产品的正面增加防水功能。
前框1弯折向下延伸,前框1上部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凹槽,红外滤光条2上端抵在该凹槽内部,下端设置在钢化玻璃3的边缘处。红外滤光条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粘贴剂,上表面与前框1粘贴连接,下表面与钢化玻璃3连接,使三者成为一体。优选的,粘贴剂为防水型粘贴剂。
后盖板7的背面与钣金后盖9通过螺钉连接,红外主板8设置在后盖板7和钣金后盖9所包围的空间内部,红外主板8放置在液晶模组6的背面,即固定在后盖板7的背面。红外主板8通过红外排线11与红外灯板托盘5连接,外壳上设置有穿线孔,红外排线11穿过该穿线孔。红外主板8通过红外排线11连接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红外灯板托盘5连接,红外排线11经红外灯板托盘5与红外灯板4连接,红外主板8通过红外排线11控制红外灯板4。
红外灯板4、红外灯板托盘5及红外触屏相关的电气元件通过螺钉固定形成红外PCB部件,或通过粘贴剂粘贴连接形成红外PCB部件。红外灯板托盘5与液晶模组6叠放,两者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棉10以保护液晶模组6的表面。红外PCB部件的上端为前框1,红外PCB部件尽量靠近前框1的内壁以缩小前框1的遮挡面积,缩小红外触摸显示屏的边框面积。
红外灯板托盘5为中空的框体,红外灯板托盘5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3的侧面抵靠在该安装位上不掉落,钢化玻璃3受到安装位的限制,防止钢化玻璃3向内侧滑动偏离所在位置。红外PCB部件固定后,一方面使得钢化玻璃3与红外灯板托盘5配合安装,另一方面,令红外灯板4与红外滤光条2相对,红外灯板4上的红外贴片灯发出的红外线能够穿过红外滤光条2,并在经过红外滤光条2后提高红外线的高度,从而降低红外触摸高度。
液晶模组6的侧面延伸出一固定片,液晶模组6通过该固定片与前框1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在某一实施例中,后盖板7为直板结构,液晶模组6的侧面直接与前框1固定连接,红外灯板4、红外灯板托盘5、液晶模组6自上而下叠放,红外灯板托盘5与液晶模组6之间设置缓冲泡棉10以保护液晶模组6表面,红外排线紧贴后盖板和前框的内壁排布;如图3所示,后盖板7向上弯折,前框1和后盖板7在侧面固定连接,红外灯板4、红外灯板托盘5、液晶模组6自上而下叠放,红外灯板托盘5与液晶模组6之间设置缓冲泡棉10以保护液晶模组6表面,红外灯板托盘5并未抵靠在后盖板7上,红外排线紧贴后盖板和前框的内壁排布。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显示的黑边面积,使显示区域以外的边缘比现有产品宽度缩小三分之一以上,外观美观精巧,相对与现有技术有如下所示的改进:
1.红外灯板托盘5上设置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3设置在安装位上,并受到安装位的固定限制,防止钢化玻璃3向侧面移动,使钢化玻璃3更加稳固;
2.在红外光线的路径上设置有红外滤光条,因其设置在钢化玻璃表面,而钢化玻璃设置在红外灯板托盘凹陷的安装位上,故红外滤光条能够尽可能接近红外贴片灯的高度,甚至与红外贴片灯等高,从而降低红外触摸高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红外灯板托盘5对红外灯板4进行固定,在内部设置安装位对钢化玻璃3进行安装固定,取缔原有的铝合金型材型腔结构,减少了显示屏的黑边设置,去除产品的笨重感,使显示区域以外的边缘比现有产品宽度缩小三分之一以上,整体外观美观精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灯板托盘,所述红外灯板托盘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与设置在其上方的红外灯板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灯板托盘叠放在液晶模组的上方,所述红外灯板托盘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的安装位,钢化玻璃设置在所述红外灯板托盘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安装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为中空的框体。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板托盘和所述液晶模组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框和后盖板,所述前框与所述后盖板扣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条,所述红外灯板发出的红外线穿过所述红外滤光条。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滤光条分别与所述外壳、所述钢化玻璃粘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模组的侧面与所述外壳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背面与钣金后盖固定连接,红外主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钣金后盖所包围的空间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主板通过红外排线与所述红外灯板托盘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排线经所述红外灯板托盘与所述红外灯板连接。
CN201921989225.9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Active CN210573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225.9U CN21057372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225.9U CN21057372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3725U true CN21057372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9225.9U Active CN21057372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3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52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框组件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52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框组件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65681B2 (ja) 情報表示装置
CN108848215B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0573725U (zh) 一种红外触显托盘结构
CN102479469A (zh) 显示器件
US20080089019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detachable base
US8988866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220079994A (ko) 터치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CN105813406A (zh) 移动设备及其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安装方法
US907216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275755A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21036310A1 (zh) 显示设备
US908433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831829B (zh) 显示装置
CN215910837U (zh) 一种边框、面框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US9084337B2 (en) Display device
US9119290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0326109U (zh) 显示装置和一体机
US9167715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8452900U (zh) 一种内后视镜及汽车
CN219872739U (zh) 屏幕及汽车
CN211503415U (zh) 一种家电显示屏无线通信结构、家电显示屏组件、冰箱
CN216280164U (zh) 一种安装框架及显示装置
CN217443800U (zh) 一种屏幕边框结构、显示器及交互平板
CN215724013U (zh) 一种高屏显度的空调机
CN212989824U (zh) 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