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3031U -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3031U
CN210563031U CN201920838335.9U CN201920838335U CN210563031U CN 210563031 U CN210563031 U CN 210563031U CN 201920838335 U CN201920838335 U CN 201920838335U CN 210563031 U CN210563031 U CN 210563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proof
passive
heat
roof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83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春
席思兵
王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New Tow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New Tow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New Tow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New Town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383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3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3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30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包括结构混泥土层、蒸汽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一、聚合物水泥防潮层,岩棉层、防水层二、沥青卷材层,结构混泥土层与被动房屋面顶面连接,结构混泥土层、蒸汽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一、聚合物水泥防潮层,岩棉层、防水层二、沥青卷材层之间均粘合于被动房屋面的顶面,沥青卷材层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引水管,引水管的上端与沥青卷材层连接的进水口,引水管与沥青卷材层的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连接,引水管的底端且位于被动房屋面侧面均连接有排水管,引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弧形管。有益效果:有效解决排水的问题,进而提高屋面的耐久性,从而到达对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面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快速推进和建筑节能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外墙外保温设计也势在必行。然而外墙外保温行业在国内发展较晚,至今约有20多年的工程经验,从而在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建筑物标准要求的提高,更多的新形势建筑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被动房在保温材料上的性能有待提高,同时单纯防水材料作为屋面保温体系的保护层次,保温体系在正常工作使用过程中需要达到防护、隔水和保温的效果,而基层的粘结不窜水性和防水性能也需要达到,因此,需要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包括结构混泥土层、蒸汽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一、聚合物水泥防潮层,岩棉层、防水层二、沥青卷材层,所述结构混泥土层与被动房屋面顶面连接,所述结构混泥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蒸汽隔绝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蒸汽隔绝层的上端,所述保温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一,所述防水层一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二,所述防水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沥青卷材层,所述结构混泥土层、蒸汽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一、聚合物水泥防潮层,岩棉层、防水层二、沥青卷材层之间均粘合于被动房屋面的顶面,所述沥青卷材层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引水管,所述引水管呈倾斜状态,所述引水管的上端与所述沥青卷材层连接的进水口,所述引水管与所述沥青卷材层的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连接,所述引水管的底端且位于被动房屋面侧面均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引水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置有弧形管。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卷材层外部设置有防水涂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缝隙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一为复合防水卷材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二为聚合物防水砂浆层。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且靠近所述引水管的顶端设置有斜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混泥土层、蒸汽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一、聚合物水泥防潮层、岩棉层、防水层二、沥青卷材层的设置,有效提高被动房防水保温的双效效果,实现被动房屋面保温节能,防水气密的综合效果,配合引水管、进水口、防水密封胶和排水管,在不影响防水保温结构的同时,在斜面下有效形成正确的排水坡面,有效解决排水的问题,进而提高屋面的耐久性,从而到达对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的引水管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的排水管示意图。
图中:
1、结构混泥土层;2、蒸汽隔绝层;3、保温层;4、防水层一;5、聚合物水泥防潮层;6、岩棉层;7、防水层二;8、沥青卷材层;9、引水管; 10、进水口;11、防水密封胶;12、排水管;13、弧形管;14、防水涂膜层; 15、斜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包括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与被动房屋面顶面连接,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蒸汽隔绝层 2,所述保温层3位于所述蒸汽隔绝层2的上端,所述保温层3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一4,所述防水层一4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岩棉层6,所述岩棉层6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二7,所述防水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沥青卷材层8,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之间均粘合于被动房屋面的顶面,所述沥青卷材层8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引水管9,所述引水管9 呈倾斜状态,所述引水管9的上端与所述沥青卷材层8连接的进水口10,所述引水管9与所述沥青卷材层8的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11连接,所述引水管9的底端且位于被动房屋面侧面均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引水管9与所述排水管12之间设置有弧形管13。
下面具体说一下通过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引水管 9、进水口10、防水密封胶11和排水管1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3所示,通过设置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有效满足被动房屋屋面防水保温要求,使得屋面在保温层3始终保持干燥,同时不受外界水侵蚀,保证屋面的保温隔热的持久稳定,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实现防潮功能,保证被动房的气密性,不同于普通屋面做法的防水层和保温层,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并且保证了被动房屋屋面的防水保温效果。引水管9设备在防水保温结构中将屋顶的雨水沿着坡度流到排水管12中,排水管12的管口上方与饮水管9相对应连接,从而将屋顶上雨水排出,排水管12上的斜网15可以有效避免树叶等物堵塞造成的雨水不流通,从而在不影响防水保温结构的同时,雨水在斜面下有效形成正确的排水坡面,有效解决排水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所述沥青卷材层8外部设置有防水涂膜层14。所述保温层3缝隙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充。所述防水层一4为复合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层二7为聚合物防水砂浆层。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
如图3所示,所述排水管12的顶端且靠近所述引水管9的顶端设置有斜网15。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设置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有效满足被动房屋屋面防水保温要求,使得屋面在保温层3始终保持干燥,同时不受外界水侵蚀,保证屋面的保温隔热的持久稳定,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实现防潮功能,保证被动房的气密性,不同于普通屋面做法的防水层和保温层,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并且保证了被动房屋屋面的防水保温效果。引水管9设备在防水保温结构中将屋顶的雨水沿着坡度流到排水管12中,排水管12的管口上方与饮水管9相对应连接,从而将屋顶上雨水排出,排水管12上的斜网15可以有效避免树叶等物堵塞造成的雨水不流通,从而在不影响防水保温结构的同时,雨水在斜面下有效形成正确的排水坡面,有效解决排水的问题。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的设置,有效提高被动房防水保温的双效效果,实现被动房屋面保温节能,防水气密的综合效果,配合引水管9、进水口10、防水密封胶11和排水管12,在不影响防水保温结构的同时,在斜面下有效形成正确的排水坡面,有效解决排水的问题,进而提高屋面的耐久性,从而到达对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与被动房屋面顶面连接,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蒸汽隔绝层(2),所述保温层(3)位于所述蒸汽隔绝层(2)的上端,所述保温层(3)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一(4),所述防水层一(4)的上端设置有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所述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岩棉层(6),所述岩棉层(6)的上端设置有所述防水层二(7),所述防水层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沥青卷材层(8),所述结构混泥土层(1)、蒸汽隔绝层(2)、保温层(3)、防水层一(4)、聚合物水泥防潮层(5),岩棉层(6)、防水层二(7)、沥青卷材层(8)之间均粘合于被动房屋面的顶面,所述沥青卷材层(8)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引水管(9),所述引水管(9)呈倾斜状态,所述引水管(9)的上端与所述沥青卷材层(8)连接的进水口(10),所述引水管(9)与所述沥青卷材层(8)的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11)连接,所述引水管(9)的底端且位于被动房屋面侧面均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引水管(9)与所述排水管(12)之间设置有弧形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卷材层(8)外部设置有防水涂膜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缝隙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一(4)为复合防水卷材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二(7)为聚合物防水砂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的顶端且靠近所述引水管(9)的顶端设置有斜网(15)。
CN201920838335.9U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63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8335.9U CN21056303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8335.9U CN21056303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3031U true CN210563031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833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6303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3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5580U (zh) 倒置式屋面结构
CN1821503A (zh) 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
CN205530718U (zh) 被动式穿墙套管的气密性结构
CN206337739U (zh) 一种女儿墙根部的保温防水结构
CN114277986A (zh) 一种建筑幕墙断热桥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97875A (zh) 一种低能耗节能建筑体系
CN207122074U (zh) 装配式外墙挂板防水结构
CN210563031U (zh) 一种被动房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
CN2876207Y (zh) 楼地面或屋面变形缝防漏水构造
CN210459831U (zh) 一种金属网丝隔层的防水材料
CN209194598U (zh) 一种城市地下停车空间外侧墙防结露装置
CN211873978U (zh)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
CN213086880U (zh)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百叶窗底部连接节点结构
CN214005755U (zh) 一种地下室窗井防水结构
CN212026891U (zh) 一种具有止水环的出屋面管道防水结构
CN108505545A (zh) 一种地埋管组穿建筑基础筏板的防水做法
CN207277712U (zh) 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
CN207700485U (zh) 钢结构屋面
CN207776290U (zh) 一种用于平屋面防水系统的横式水落口结构
CN207760880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沉降缝防水结构
CN206667445U (zh) 卫生间地漏防水节点
CN217128760U (zh)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CN220565287U (zh) 一种地下室侧墙防水结构
CN212295364U (zh) 一种节能建筑半包式女儿墙防热桥连接结构
CN209145173U (zh) 一种斜屋面防水屋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