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2199U -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2199U
CN210562199U CN201920590893.8U CN201920590893U CN210562199U CN 210562199 U CN210562199 U CN 210562199U CN 201920590893 U CN201920590893 U CN 201920590893U CN 210562199 U CN210562199 U CN 210562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foundation pit
holes
steel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08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强
蔡华
于丽娟
刘洋
程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08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2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2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2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所述桩孔内灌注水泥浆,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的锚孔,所述锚孔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且所述锚拉件自由端的端头露出所述锚孔口,所述锚孔内浇筑水泥浆,在所述锚拉件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该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具有结构形式简单、施工便捷灵活且有效提高抗滑承载力的优点,同时符合绿色、环保、可回收的施工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护地下结构和施工安全对基坑侧壁或周边环境采用的加固、保护措施,但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大多为被动受力,易造成抗滑承载力较低的问题,且施工冗杂缓慢周期长,需要占据较大的作业空间,缺乏施工的灵活性和快速性,同时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绿色、环保施工的推行。
因此如何使得基坑支护能够便捷快速且灵活的施行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复杂、施工繁琐缓慢周期长且抗滑承载力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所述桩孔内灌注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的锚孔,所述锚孔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且所述锚拉件自由端的端头露出所述锚孔口,所述锚孔内浇筑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锚拉件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坑立面喷涂有混凝土层,所述锚具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钢垫板及槽钢围檩,所述锚具、钢垫板和槽钢围檩依次重叠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的立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槽钢围檩为两道且上下水平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立面上,每一道槽钢围檩上水平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具、钢垫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孔倾斜向下15°穿入所述基坑立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孔设置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空隙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桩孔内还设置有H型钢、工字钢或钢筋。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具开设有蜂窝状均匀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连接有所述锚拉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孔之间的横向间隔为3根所述桩孔的间隔,所述锚孔之间的竖向间隔范围是1米-1.5米。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锚拉件包括锚索或锚杆,所述锚索包括钢绞线。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桩孔的桩径小于400mm,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的间距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所述桩孔内灌注水泥浆,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的锚孔,所述锚孔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且所述锚拉件自由端的端头露出所述锚孔口,所述锚孔内浇筑水泥浆,在所述锚拉件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该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具有结构形式简单、施工便捷灵活且有效提高抗滑承载力的优点,同时符合绿色、环保、可回收的施工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一实施例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桩孔俯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一实施例侧面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方向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桩孔俯视截面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述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1,所述桩孔1内灌注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桩孔1与桩孔1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M的锚孔2,所述锚孔2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3且所述锚拉件3自由端的端头露出所述锚孔口,所述锚孔2内浇筑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锚拉件3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4。该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布设便捷快速,可在狭窄地段开展基坑的支护作业,且施工周期较短,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锚拉件3包括锚索或锚杆,所述锚索包括钢绞线。
优选的,所述锚具4开设有蜂窝状均匀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连接有所述锚拉件3,通孔的均匀开设增大了锚具和锚拉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锚拉件能被更好的锚固住。所述锚具4为圆型或扁头型的开有通孔的锚拉件连接器,所述锚拉件3通过所述通孔贯穿连接所述锚具4,所述锚具4对所述锚拉件3或所述锚拉件3组成的集束(集束表示多个锚拉件集中在同一个锚具上,如多个钢绞线同时穿过锚具)进行抓握紧固以便于后续对锚拉件3的张拉,所述锚具4开设的通孔数量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优选的,采用锚索为所述锚拉件3时,由于所述锚索受力较大,需对其施加预应力,即此时锚拉件3为主动受力,可使得基坑支护受力结构更加的合理,有效提高其抗滑承载力。
采用锚杆为所述锚拉件3时,所述锚杆包括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锚头与所述锚具4相连,锚固段深入土层,并和水泥浆或砂浆结合为一体成为锚杆的锚固体,增强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加锚固体的承压力,将自由段的拉力传导到土层的深处,自由段是将锚头处的拉力传递给锚固体,对锚杆施加预应力。
优选的,所述桩孔内还设置有H型钢5或工字钢或钢筋。在所述桩孔内加设H型钢、工字钢或钢筋作为支撑骨架可以增强其挡土强度,使得支撑更加稳固。尤其采用H型钢或工字钢,相比采用钢筋作为骨架加快了施工速度,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具有更好的支撑稳固效果。后期桩孔内的H型钢或工字钢或钢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进一步优选的,以H型钢为例,所述H型钢置于所述桩孔1内,放置方式为所述H型钢竖直放入桩孔1,所述H型钢的两个翼板52垂直基坑立面,H型钢的中间连接板51的板面平行于基坑立面,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多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且此种放置形式充分利用H型钢的翼板承载抗弯特性,易达到土层的稳固挡土目的,同时再加以所述槽钢围檩8、所述锚具4与锚索或锚杆的张紧作用,借助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把该支护装置承受的力传递给稳定的地层,对锚索或锚杆施加张拉拉力,通过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锚拉件张拉强度的共同作用,促使该支护装置的支护体系更加稳固安全,且结构简单,施工便捷。
优选的,所述桩孔的桩桩径小于400mm,长细比大于3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微型桩结构(即钻设桩孔,桩孔内加设H型钢和灌注砂浆),其施工机具小,可在狭窄的施工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且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及噪声均较小,适用于公害控制较为严格的市区;其长细比较大,单桩耗用材料少。
优选的,所述桩孔1与桩孔1之间的间距为20cm。当土质松软,坚固系数小于0.8时,所述桩孔1与桩孔1之间的间距可减小为15cm,当土壤坚固系数大于1.5时,所述桩孔1与桩孔1之间的间距可增大为25cm或30cm。
优选的,所述锚孔2设置在所述桩孔1与桩孔1之间空隙的中间位置,且在竖向方向也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锚孔2。此种设置可使得相邻桩孔之间受到的张拉影响相平衡,有益于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锚孔之间的横向间隔为3根所述桩孔的间隔,进一步优选的,当建筑土壤的质地为四类土壤时(按照土壤及岩石的普氏分类表),即天然湿度下土壤的平均密度为1950kg/m3及以上,土壤的坚固系数为1.0-1.5,此时每隔5根所述桩孔钻设一个所述锚孔,所述锚孔之间的竖向间隔范围是1米-1.5米,与前述类似的,土质坚硬时,坚固系数为1.0-1.5,可增大所述锚孔之间的竖向间隔范围,如1.5-2.0米。横向及竖向设置该锚孔2,加以所述锚拉件3与锚具4的张拉作用可以增强桩孔1的支撑稳定性,达到稳定挡土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锚孔2倾斜向下15°穿入所述基坑立面。所述锚孔的倾斜角度不定,范围是10°-25°。
所述基坑立面喷涂有混凝土层6。所述混凝土层6覆盖该锚孔2,锚拉件3贯穿该混凝土层6,设置混凝土层6可增大与锚拉件3摩擦力,加固桩孔1的支撑,也便于锚具4和锚拉件3的张拉作用。
所述锚具4与所述混凝土层6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钢垫板7及槽钢围檩8,所述锚具4、钢垫板7和槽钢围檩8依次重叠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6的立面上。
优选的,第一道的槽钢围檩是设置在桩孔顶端向下50CM处,第二道及后续相邻的槽钢围檩间距为1.0米,根据土质松软程度可调整相邻槽钢围檩间距,例如:土壤坚固系数小于0.8,相邻所述槽钢围檩间距为0.7米;土壤坚固系数大于1.0,相邻所述槽钢围檩间距为1.5米。
优选的,所述钢垫板7为一中间开设有通孔的方形钢板,加设在所述锚具4和槽钢围檩8之间增大了摩擦阻力,使得锚具4和槽钢围檩8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有利于锚具4对锚拉件3的张拉收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钢围檩8为一侧面呈“凹”形的长型钢板,其水平架设在所述基坑立面或混凝土层6上且与所述桩孔1垂直,在所述基坑立面上可架设多条水平的所述槽钢围檩8,用于支撑并围护所述桩孔1,二者之间可喷射所述混凝土层6加固支撑,该槽钢围檩8起到了稳固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槽钢围檩8为两道且上下水平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6立面上,每一道槽钢围檩上水平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具4、钢垫板7,土层中有多个沿基坑立面钻设的桩孔1,桩孔1与桩孔1之间的间隙钻设有所述锚孔2,每个所述锚孔2的对应设置设置有所述钢垫板7和锚具4所述钢垫板7个锚具4均设置在所述槽钢围檩8上,即所述钢垫板7和锚具4通过槽钢围檩8设置在所述基坑立面或混凝土层6上。
优选的,所述锚具、钢垫板和槽钢围檩对张拉之后的锚杆或锚索起紧固作用,避免其反弹,防止了应力损失,加强固定了该支护装置。
优选的,所述锚具、钢垫板和槽钢围檩后期可拆除回收利用,节料环保。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所述桩孔内灌注水泥浆,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的锚孔,所述锚孔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且所述锚拉件自由端的端头露出所述锚孔口,所述锚孔内浇筑水泥浆,在所述锚拉件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该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具有结构形式简单、施工便捷灵活且有效提高抗滑承载力的优点,同时符合绿色、环保、可回收的施工理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着基坑立面竖向钻设的桩孔,所述桩孔内灌注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还钻设有穿入所述基坑立面的锚孔,所述锚孔内设置至少一个锚拉件且所述锚拉件自由端的端头露出锚孔口,所述锚孔内浇筑水泥浆或砂浆,在所述锚拉件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张紧所述锚拉件的锚具;
所述基坑立面喷涂有混凝土层,所述锚具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钢垫板及槽钢围檩,所述锚具、钢垫板和槽钢围檩依次重叠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的立面上;
当土壤的坚固系数小于0.8时,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的间距为15cm,当土壤坚固系数大于1.5时,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的间距为25cm或30cm,所述锚孔之间的横向间隔为3根所述桩孔的间隔,所述锚孔之间的竖向间隔范围是1米-1.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围檩为两道且上下水平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立面上,每一道槽钢围檩上水平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具、钢垫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孔倾斜向下15°穿入所述基坑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孔设置在所述桩孔与桩孔之间空隙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内还设置有H型钢、工字钢或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开设有蜂窝状均匀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连接有所述锚拉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件包括锚索或锚杆,所述锚索包括钢绞线。
CN201920590893.8U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Active CN210562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0893.8U CN210562199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0893.8U CN210562199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2199U true CN21056219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0893.8U Active CN210562199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2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148A (zh) * 2021-08-18 2021-10-19 北京顺鑫天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层楼内观光天井钢索网施工平台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148A (zh) * 2021-08-18 2021-10-19 北京顺鑫天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层楼内观光天井钢索网施工平台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0432A (zh) 面板式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968334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reinforce excavation walls
CN204266121U (zh) 扣锚体系组合式桩基承台锚碇
CN102505636A (zh) 一种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0号块施工方法
CN112301887A (zh) 一种基岩深埋条件下的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2194129U (zh) 复合预应力挡土桩
CN201272968Y (zh) 组合锚固体系
CN210562199U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装置
CN205152983U (zh) 地下空间施工的地层预加固处理结构
CN212129160U (zh) 一种桩顶斜拉基坑支护结构
CN207331728U (zh) 一种应用于山坡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
KR102111153B1 (ko) Pc강연선을 이용한 옹벽패널 구조물
CN203361182U (zh) 输电杆塔岩石扩底不等长锚桩
CN213508431U (zh) 一种建筑桩基础结构
CN107869143A (zh) 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
CN210066763U (zh) 一种基坑侧壁结构加固支护装置
CN102322060A (zh) 复合预应力挡土桩
CN114032932A (zh) 混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3718802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1649105U (zh) 大跨距基坑或基槽边坡支护结构
CN111622126A (zh) 高山岩区高空垂直载人通道的施工方法
CN213925867U (zh) 一种基岩深埋条件下的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
CN108677988A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循环荷载的上桩下锚新型基础
CN219315770U (zh)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CN210766868U (zh) 用于既有重力式挡墙的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