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9446U - 一种复合滤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9446U
CN210559446U CN201920969490.4U CN201920969490U CN210559446U CN 210559446 U CN210559446 U CN 210559446U CN 201920969490 U CN201920969490 U CN 201920969490U CN 210559446 U CN210559446 U CN 210559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filter unit
central tube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94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谷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94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9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9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9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滤芯,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具有原水口和净水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滤网、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前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设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后端,原水自所述原水口流经所述滤网后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净水口,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管组件,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环绕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外周,所述滤网径向环绕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中心管组件上。本实用新型的多级复合滤芯可实现多级净水,提高净水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滤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使得净水市场火爆,净水产品开始普及,成为家电领域最具潜力的产品;同时净水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行业技术不断提升。净水产品通过滤芯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获得能直接饮用的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水中的杂质会堵塞滤芯,因此需要定期拆洗或者更换滤芯,以确保净水产品正常工作。因此,净水产品的滤芯属于消耗品,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滤芯寿命、换芯成本成为消费者与厂家共同的痛点。
其中,由于各地水质差异较大,水中颗粒物质的尺寸也不同,导致滤芯在过滤大颗粒物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堵塞的问题,滤芯使用寿命大为缩短,过滤效果变差,导致滤芯使用成本过高;而且大颗粒杂质及污垢水垢残留在滤芯表面,清洗不方便,增加用户工作量,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净水产品适用的原水水质范围受到限制,降低净水产品的实用性,影响净水产品的推广应用。
随着大通量净水器时代的到来,复合滤芯、长效滤芯应运而生,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痛点,只是单纯地将传统的两到三级滤芯做到一起,体积加大,无法进行冲洗,大颗粒杂质及污垢水垢残留在滤芯表面,或者为净水器前端增加一个前置过滤器,即不锈钢网的经过滤器,冲洗时只能用户手动去冲洗,或者在内部滤芯表面整体增加不锈钢网,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可实现多级净水,延长滤芯寿命,并且体积小,结构简单,滤芯清洗维护方便,更换维护简单方便,降低滤芯组件使用成本,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具有原水口和净水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滤网、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前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设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后端,原水自所述原水口流经所述滤网后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净水口,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管组件,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环绕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外周,所述滤网径向环绕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中心管组件上。
原水经过原水口进入壳体内,先通过滤网进行粗过滤,经滤网粗过滤之后的水再进入到第一过滤单元进行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之后的水进入到第二过滤单元进行最终过滤,经过第二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成为最终的净水通过净水口流出。其中,第一过滤单元的中心方向设有中心管组件,经过滤网过滤后的水会从第一过滤单元的两侧向中间流进行初级过滤,进而经过初级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单元内进行最终过滤。这样将滤网、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都复合在一个滤芯内,对原水依次进行粗过滤、初级过滤和最终过滤,提高了净水能力的同时,安装紧凑,结构简洁,延长了滤芯寿命,用户体验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组件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之间形成第一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径向环绕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外周,且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净化通道内。
第一过滤单元环绕于中心管组件的外周设置并且与中心管组件之间形成第一净化通道,过滤网粗过滤之后的水经过第一过滤单元的两侧向中央流入进行初级过滤,初过滤之后的水进入位于中心管组件和第一过滤单元之间的第一净化通道内,流向第二过滤单元进行最终过滤。其中,第二过滤单元夹在中心管组件和第一过滤单元之间位于第一净化通道内部,同时位于第一净化通道的输出端。这样,将第二过滤单元结构紧凑的设置在中心管组件的外周,这种复合方式在径向复合过滤单元的类型中能够尽可能小的减少水压的损耗,保证净水的出水压力,保证了出水的流畅度,使用户体验效果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周的外套管,所述中心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中心管一端的中心管端盖,所述中心管端盖设有自下而上延伸的环筋,所述环筋环绕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周,所述环筋与所述外套管密封配合形成第二过滤单元安装腔,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径向环绕于所述环筋的外周。
原水先流入到外套管与中心管之间的过水通道内,再经滤网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水进入到中心管内部流入到第一过滤单元与壳体之间的过水通道内,并在第一过滤单元的两侧向中央流入进行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一净化通道内,再流到径向位于在外套管外周的第二过滤单元内进行最终过滤。其中,第二过滤单元的安装腔是由环筋的内壁与外套管的外壁密封形成的,而第一过滤单元套在环筋的外周,这样,经过第一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进入到第一净化通道中再进入第二过滤单元进行过滤,这样可减少在过滤环节的水压耗损,保证了水从净水口流出的水压,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并且,中心管和外套管的设置将中心管组件隔离出两条过水通道,分别是位于中心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滤网进水通道和位于外套管和第一过滤单元之间的第一净化通道,两条水道相互隔离设置在复合滤芯的内部减小了复合滤芯的体积。并且将第二过滤单元安置在第一过滤单元在径向方向的内侧位于第一净化通道内,增加了净水处理级数的同时,集成了水路,减少了安装体积。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第一进水通道,所述滤网套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周位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内。
滤网套设在中心管的外周,这样中心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滤网进水通道就是第一进水通道,这样将滤网套设在中心管外周的设置增长了滤网的过水间隙,增大了粗过滤环节的可过滤面积,提高了粗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轴向连接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一端,所述中心管组件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之间形成第二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净化通道的进水口。
第二净化通道位于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后端,经过第一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流入第二净化通道内,在通过第二过滤单元的进水口流入到第二过滤单元进行最终过滤。其中,第二过滤单元轴向设置在中心管组件的一端,这样的设置减少了过滤过程中的水压损耗,保证了净水口的净水出水压力,提升用户使用感。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外周形成第二进水通道,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且所述滤网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外周,所述中心管组件设有中心通道及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
滤网套设在第二过滤单元的外侧,原水从原水口流入第二进水通道内先经过滤网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水经过连通通道进入到中心通道内,再流向第一过滤单元。这样的设置,减少了滤芯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组件内形成第三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位于所述中心管组件内,所述中心管组件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所述出口端。
将第二过滤单元设在中心管组件内进而形成第三净化通道,这样经第一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进入到中心管内直接进行最终过滤,最终过滤完成之后直接流入净水口,这样将中心管组件与第二过滤单元进行集成复合的设置,这样在保证了滤芯体积减小的同时,还增加了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空间,进一步保证了水的过滤效果及净化程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所述中心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净水口,所述滤网环绕设置在所述导水管的外部。
其中中心管组件设有用于连接中心管路和净水口的导水管,这样第二过滤单元既可以设置在导水管内,也可以设在中心管路内,还可以两者都设置,增加了第二过滤单元的安置选择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筒体及端盖,所述原水口和所述净水口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内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分隔筋,所述环形分隔筋将所述端盖分隔成径向环绕的进水腔和净水腔。
更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冲洗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网的过滤前端的冲洗腔,所述原水口通过所述冲洗腔与所述冲洗口连通。
复合滤芯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过滤模式和冲洗模式,其中冲洗模式是将原水口和冲洗口打开,原水由原水口进入然后侧向冲洗滤网,最后冲洗后的水经过冲洗口流出。过滤模式就是原水经过滤网进行粗过滤之后进入第一过滤单元内进行初级过滤,初级过滤之后的水再经过第二过滤单元进行最终过滤最后从净水口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合滤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中心管端盖示结构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外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合滤芯内水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中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复合滤芯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复合滤芯内水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中心管组件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复合滤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复合滤芯内水路示意图,
图14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1、壳体,101、筒体,102、端盖,1021、环形分隔筋,1022、第一环形筋, 1023、第二环形筋,1024、连通孔,1025,第三环形筋,2、原水口,3、净水口,4、冲洗口,5、第一过滤单元,51、第一滤芯,6、第二过滤单元,61、上支架,611、出水端口,612、焊接面,62、下支架,621、进水端口,622、支撑筋,7、滤网,71、滤网支架,711、过水口,8、中心管组件,801、中心管,8011、中心管环形凸台,8015、内管,8016、内管过水口,8017、径向通孔, 8018、进水孔,8019、困水区,802、外套管,8021、外套管环形凸台,8022、外套管过水孔,803、中心管端盖,8031、环筋,8032、第一隔板,8033、第二隔板,8034、环套,8035、第二过水口,8036、通孔,804、中心通道,8041、出水间隙,805、连通通道,806、导水管,9、第一净化通道,10、第二净化通道,12、第二过滤单元安装腔,13、第一进水通道,13、第二进水通道,14、内隔板,141、第一过水口,142,内隔板过水口,15、滤芯套筒,16、内底盖, 161、内底盖过水孔,17、进水腔,18、净水腔,19、冲洗腔,20、底部间隙, 21、侧部间隙,22、隔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14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复合滤芯,复合滤芯包括具有原水口和净水口的壳体,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滤网7、第一过滤单元5和第二过滤单元6,滤网7设置在第一过滤单元5的过滤前端,第二过滤单元6设在第一过滤单元5 的过滤后端,原水自原水口2流经滤网7后进入第一过滤单元5及第二过滤单元6,第二过滤单元6的出口端连通净水口3,复合滤芯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的中心管组件8,第一过滤单元5环绕于中心管组件8的外周,滤网7径向环绕于壳体1内,第二过滤单元6安装于中心管组件8上。
原水经过原水口2进入壳体1内,先通过滤网7进行粗过滤,经滤网7粗过滤之后的水再进入到第一过滤单元5进行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之后的水进入到第二过滤单元6进行最终过滤,经过第二过滤单元6过滤后的水成为最终的净水通过净水口3流出。其中,第一过滤单元5的中心方向设有中心管组件8,经过滤网7过滤后的水会从第一过滤单元5的两侧向中间流进行初级过滤,进而经过初级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过滤单元6内进行最终过滤。这样将滤网、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都复合在一个滤芯内,对原水依次进行粗过滤、初级过滤和最终过滤,提高了净水能力的同时,安装紧凑,结构简洁,延长了滤芯寿命,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管组件8与第一过滤单元5之间形成第一净化通道9,第二过滤单元6径向环绕于中心管组件8的外周,且第二过滤单元6位于第一净化通道9内。其中,中心管组件8包括中心管801和套设在中心管801外周的外套管802,中心管组件8还包括安装于中心管801一端的中心管端盖803,中心管端盖803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环筋8031,环筋8031环绕于外套管802的外周,环筋8031与外套管802密封配合形成第二过滤单元6 安装腔,第一过滤单元5径向环绕于环筋8031的外周。壳体1包括筒体101及端盖102,原水口2、净水口3和冲洗口4设置于端盖102上,端盖102内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分隔筋1021,环形分隔筋1021将端盖102分隔成径向环绕的进水腔17和净水腔18,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位于滤网7的过滤前端的冲洗腔 19,原水口2通过冲洗腔19与冲洗口4连通。
第一过滤单元5环绕于中心管组件8的外周设置并且与中心管组件8之间形成第一净化通道9,过滤网7粗过滤之后的水经过第一过滤单元5的两侧向中央流入进行初级过滤,初过滤之后的水进入位于中心管组件8和第一过滤单元5 之间的第一净化通道9内,流向第二过滤单元6进行最终过滤。其中,第二过滤单元6夹在中心管组件8和第一过滤单元5之间位于第一净化通道9内部,同时位于第一净化通道9的输出端。这样,将第二过滤单元6结构紧凑的设置在中心管组件8的外周,这种复合方式在径向复合过滤单元的类型中能够尽可能小的减少水压的损耗,保证净水的出水压力,保证了出水的流畅度,使用户体验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802与中心管801之间形成位于第一过滤单元5的过滤前端的第一进水通道13,滤网7套在中心管801的外周位于第一进水通道 13内。其中,如图4-图8所示,中心管801的外壁上沿器周向设有中心管环形凸台8011,滤网7和外套管802两者的下端设于中心管环形凸台8011上,滤网 7的内壁可以贴近中心管801的外壁设置,滤网7上下与中心管801之间采用密封圈密封,防止串水。外套管802的外壁上设有外套管环形凸台8021,外套管环形凸台8021上设有外套管过水孔8022。
中心管端盖803包括环套8034、连接环套8034的外壁并上下排布的第一隔板8032和第二隔板8033以及设置在环套8034内的内隔板14;内隔板14上设有第一过水口141,第一过水孔141连通进水口2和第一进水通道13,第二隔板8033上设有第二过水口8035。可以理解的是,中心管端盖和内隔板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多个部件的分体结构。
中心管端盖803上的环筋8031的下端设在外套管环形凸台8021上与第二隔板8033之间形成了第二过滤单元6的安装腔,外套管环形凸台8021上的外套管过水孔8022作为第二过滤单元6的安装腔的进水孔,并将第二过滤单元6 与第一净化通道9相连通。其中,第二隔板8033上的第二过水孔8035作为第二过滤单元的出水端与净水腔18相连通。
第一隔板8032与环形分隔筋1021密封配合形成进水腔17,第二隔板8033 与端盖102侧壁密封配合形成位于第二隔板8033上方的净水腔18。在本实施例中,进水腔17和净水腔18都设与滤芯的顶端,便于滤芯的进出水管路配置,且安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单元5可以是阻垢滤芯、活性炭等滤料、或者杀菌材料等这些颗粒状过滤材料,具体情况可根据净水需要设置。其中,为防止这些颗粒料泄露,第二过滤单元5的安装腔上的外套管过水孔8022和第二过水口8035处可以均设置滤布,这样不会妨碍水通过。将第二过滤单元5设为阻垢滤芯,可以对过滤后的水在出水前进行最后的除垢处理,减少结垢现象的发生,延长滤芯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单元5包括带有过水孔的滤芯套筒15、第一滤芯 51和内底盖16,中心管801、第一滤芯51和滤芯套筒15三者的下端均设在内底盖16上,这样在固定第一滤芯51的同时也与外套管802之间形成了第一净化通道9,成为第一过滤单元5的过滤后端,接着第一净化通道9内的水就向上进入到第二过滤单元6。内底盖16上设有与中心管801的下端管口连通的内底盖过水孔161,内底盖16在壳体1内被支撑起,内底盖16底部、侧部与壳体1 内壁之间形成有流水的过水通道。
其中,第一过滤单元5中的第一滤芯可以是复合滤芯也可是单一滤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为棉碳复合滤芯或碳纤维滤芯,可以实现两级过滤,过滤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滤芯套筒15设在环筋8031的外侧第一滤芯51的内侧,有支撑滤芯的作用,其中滤网7设在中心管801的外周,这样的设置增长了滤网的过水间隙,增大了粗过滤环节的可过滤面积,提高了粗过滤效率。原水先流入到外套管802与中心管801之间的第一进水通道13内,再流入滤网7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水进入到中心管801的内部流入到第一过滤单元5与壳体1 之间的过水通道内,并在第一过滤单元5的两侧向中央流入进行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一净化通道9内,再流到径向位于在外套管802外周的第二过滤单元6内进行最终过滤。
经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的水会进入到外套管802与滤芯套筒15之间形成的第一净化通道9内。环筋8301的内壁与外套管802的外壁密封形成了第二过滤单元6的安装腔,第二过滤单元6径向设置在第一过滤单元5的内部,这样的设置,可减少在过滤环节的水压耗损,保证了水从净水口流出的水压,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并且,中心管和外套管的设置将中心管组件隔离出两条过水通道,分别是位于中心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滤网进水通道和位于外套管和第一过滤单元之间的第一净化通道,两条水道相互隔离设置在复合滤芯的内部减小了复合滤芯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中心管801内还设置内管8015 和隔板,隔板将中心管801的内部分隔为上管腔和下管腔,内管8015的下端设与隔板上,内管8015与中心管801之间设有空腔,隔板上设有连通空腔和下管腔的内管过水口8016,内管8015的下部设有内管过水孔,内管过水孔将空腔与内管8015内部连通。内管过水口8016将第一进水通道13的下端与中心管801 的上管腔连通。中心管端盖803与端盖102之间形成有与冲水口4连通的冲洗腔19,内隔板14上设有连通冲洗腔19和内管8015的内隔板过水口142。
如图4所示,图4中箭头的方向即为水流方向,复合滤芯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过滤模式和冲洗模式。处于冲洗操作时,将净水口3关闭,原水口2 和冲洗口4开启,原水从原水口2进入,经进水腔17进入第一进水通道13后,冲刷滤网7的外壁,然后从中心管801上的内管过水口8016进入中心管81的上管腔,并经内管8015下部的内管过水孔进入内管8015内部,再从内隔板过水口142进入冲洗腔19,最后从冲洗口4流出。冲洗过程可以滤网表面的杂质和污垢冲洗掉,然后从冲洗口排出,实现对滤网的清洁。
当滤芯处于过滤模式时,冲洗口4关闭,原水口2和净水口3开启,原水从原水口2进入到进水腔17内,原水先经过第一进水通道13进入滤网7进行粗过滤,粗过滤之后的水进入到中心管801的内部,然后沿着中心管801的内壁向下流,从内底盖过水孔161流入到在第一过滤单元5与壳体之间的过水通道中,并从第一滤芯51的两侧向中央流入开始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后的水通过滤芯筒套15的过水孔流入第一净化通道9中,接着从外套管802上的外套管过水孔8022流入第二过滤单元6进行过滤,最终过滤之后的水从第二过水口 8035即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流入净水腔18内,最终从净水口3流出。
实施例二
如图6-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二过滤单元6轴向连接于中心管组件8的一端,中心管组件8与第一过滤单元5之间形成第二净化通道10,第二过滤单元6上设有连通第二净化通道10的第二过滤单元出口端。第二过滤单元6的外周形成第二进水通道13,滤网7设置于第二进水通道13内,且滤网 7环绕设置在第二过滤单元6的外周,中心管组件8设有中心通道804及连通通道805,第二进水通道13通过连通通道805和中心通道804连通。壳体1包括筒体101及端盖102,原水口2和净水口3设置于端盖102上,端盖102内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分隔筋1021,环形分隔筋1021将端盖102分隔成径向环绕的进水腔17和净水腔18。端盖102上设有冲洗口4,壳体1内设有位于滤网7的过滤前端的冲洗腔19,原水口2通过冲洗腔19与冲洗口4连通。
第二净化通道10位于第一过滤单元5的过滤后端,经过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的水流入第二净化通道10内,在通过第二过滤单元6的进水端流入到第二过滤单元6进行最终过滤。其中,第二过滤单元轴向设置在中心管组件的一端,这样的设置减少了过滤过程中的水压损耗,保证了净水口的净水出水压力,提升用户使用感。滤网7套设在第二过滤单元6的外侧,原水从原水口2流入第二进水通道13内先经过滤网7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水经过连通通道805进入到中心通道804内,再流向第一过滤单元5。这样的设置,减少了滤芯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
如图7-图9所示,中心管组件8包括中心管801和中心管端盖803,中心管 801内部形成连通原水口2和第一过滤单元5与筒体101之间的中心通道804。其中,中心管端盖803上设有与原水口2连通的通孔8036,通孔8036与中心通道804相连形成连通通道805,连通通道805与通孔8036密封配合。滤网7设在中心管端盖803的上部,第二过滤单元6设在滤网7的内侧。
中心管端盖803与中心管801之间形成与第二过滤单元6相连的出水间隙 8041,出水间隙8041连接第二过滤单元6的进水端。壳体1内还设有安装在第一滤芯51另一端的内底盖16,内底盖16设有供中心管801穿过的穿孔,中心管801穿过穿孔抵在筒体101的底壁上,穿孔与中心管801密封配合,即内底盖16与中心管801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配合,以隔离第二净化通道10和第一过滤单元5与筒体101之间的过水通道。
其中,第一过滤单元5包括第一滤芯51,第一滤芯51的下端抵在内底盖 16上径向环绕中心管801设置,这样第一过滤单元5与筒体10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位于第一滤芯51的过滤前端,并且包括由内底盖16与筒体底壁之间形成的底部间隙20、由第一滤芯51外周侧和内底盖16外周侧与筒体侧壁之间形成侧部间隙21,中心管801底部与底部间隙21连通。
如此设计,通过将第一滤芯51悬空安装在筒体101内,即可实现中心通道 804与第一过滤单元5与筒体101之间的过水通道的连通,与第一滤芯底部与筒体底壁相抵,通过中心管801贯穿第一滤芯51以连通侧部间隙21和中心通道 804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中心管801的底端抵靠在筒体101的底壁上,中心管801对应底部间隙51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通孔8017。如此设计,能够通过中心管组件8对第一滤芯51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第一滤芯51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滤芯组件的组装。
如此一来,经原水口2进入的原水可依次第二进水通道13,经滤网7过滤之后由通孔8036进入到连接通道805内,进而流入中心通道804内中,再随着中心通道804向下流,经过内底盖16流入第一过滤单元5与筒体101之间的过水通道内,并从侧部间隙21向中央流入进行初级过滤,经过初级过滤之后的水进入第二净化通道10内,最后由出水间隙8041流向第二过滤单元6,经过第二过滤单元6进行最终过滤之后的水从净水口3流出。
其中,如图6-图8所示,端盖102上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筋 1022,与第一环形筋1022同心设置的环形分隔筋1021和第二环形筋1023,净水口3位于第一环形筋1022内,原水口2位于环形分隔筋1021与第二环形筋 1023之间,滤网7的上端与第二环形筋1023侧壁配合连接,优选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配合连接,此时原水经原水口2进入筒体101后首先通过滤网7进行粗过滤,以过滤掉大颗粒杂质,从而减轻第一滤芯51的净化压力,由此延长了第一滤芯51的使用寿命。中心管801的一端与第一环形筋1022配合形成净水腔18,第一环形筋1022的外周形成进水腔17。
此外,冲洗口4位于环形分隔筋1021与端盖102侧壁之间,环形分隔筋1021 与中心管端盖803之间设有连通原水口2和冲洗口4的过水间隙,过水间隙既可为环形分隔筋1021底面与中心管端盖803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也可为环形分隔筋1021的底面与中心管端盖803相抵时,在环形分隔筋1021的底部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024,用来连通进水腔17和冲洗腔19,其中,连通孔 1024可设置在环形分隔筋1021的下端,也可以设置在环形分隔筋1021的其他位置。
此时关闭净水口3,打开原水口2和冲洗口4,原水经原水口2进入并对滤网7进行冲洗后,通过过水间隙由冲洗口4排出以此实现自动冲洗滤网7,由此了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第二过滤单元6包括上支架61和下支架 62,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配合形成第二过滤单元6的安装腔。
上支架61的上端设有出水管道,下支架62的下端设有进水管道,其中第二过滤单元6的上端与第一环形筋1022密封配合,即设在上支架61的出水管道与第一环形筋1022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实现密封配合,而第二过滤单元6的下端与中心管端盖803密封配合,并且第二过滤单元6的下端即为进水端,该进水端与出水间隙8041相连通。下支架62设有进水端口621,上支架61设有出水端口611,该出水端口611即为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其中,上支架61 上设有焊接面612,焊接面612上焊接无纺布,下支架62的支撑筋622用于支撑及焊接无纺布。这样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通过焊接实现密封连接。
另外第二过滤单元的安装腔的径高比(即第二滤芯的直径与器其高度的比值)为1:1~8:1,使得第二过滤单元呈扁平状,这样经过水在复合滤芯的过滤环节中,经过第二过滤单元之后的水直接流经在轴向上很小的距离即可实现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减少了水压的损耗,保障了净水口的出口压力,用户使用感好。同时,这种将第二过滤单元直接放在端盖中的设置也减小了滤芯的整体体积,使滤芯变得精简。
第二过滤单元6可以是阻垢滤芯、活性炭等滤料、或者杀菌材料等这些颗粒状过滤材料,具体情况可根据净水需要设置。其中,为防止这些颗粒料泄露,第二过滤单元6的安装腔上的外套管过水孔8022和第二过水口8035处可以均设置滤布,这样不会妨碍水通过。将第二过滤单元6设为阻垢滤芯,可以对过滤后的水在出水前进行最后的除垢处理,减少结垢现象的发生,延长滤芯寿命。
第一过滤单元5中的第一滤芯可以是复合滤芯也可是单一滤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为棉碳复合滤芯或碳纤维滤芯,可以实现两级过滤,过滤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心管组件8 内形成第三净化通道,第二过滤单元位于中心管组件8内,中心管组件的一端形成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中心管组件8包括中心管801及导水管806,导水管806一端连接中心管801,导水管806的另一端连通净水口3,滤网7环绕设置在导水管802的外部。端盖102内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分隔筋1021,环形分隔筋1021将端盖102分隔成径向环绕的进水腔17和净水腔18。端盖102上设有冲洗口4,壳体1内设有位于滤网7的过滤前端的冲洗腔19,原水口2通过冲洗腔19与冲洗口4连通。
将第二过滤单元设在中心管组件8内进而形成第三净化通道,这样经第一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进入到中心管内直接进行最终过滤,最终过滤完成之后直接流入净水口,这样将中心管组件与第二过滤单元进行集成复合的设置,这样在保证了滤芯体积减小的同时,还增加了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空间,进一步保证了水的过滤效果及净化程度。
其中,中心管组件8设有用于连接中心管801和净水口3的导水管806,这样第二过滤单元既可以设置在导水管内,也可以设在中心管路内,还可以两者都设置,增加了第二过滤单元的安置选择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单元为阻垢、活性炭等滤料、或者杀菌材料等这些颗粒状过滤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填充并压紧在中心管内,导水管的一端通过超声波焊接无纺布,然后与中心管再超声波焊接在一起,防止阻垢材料或者抑菌材料漏出。
中心管801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中心管801内连通的进水孔8018。第一过滤单元5呈与壳体1同轴的空心筒状,第一过滤单元5的过滤方向沿第一过滤单元5的径向;第一过滤单元5与进水孔8018连通;中心管801插装于第一过滤单元5内,第二过滤单元设置在中心管组件8内,其中第二过滤单元既可以设在中心管801内也可以设在导水管806内,也可以设置在两者内。第一过滤单元5、第二过滤单元及中心管组件8通过环形叠加实现多级环绕复合,形成同心圆式结构,滤网7与第一过滤单元5通过轴向堆积实现轴向复合,从而多级环绕复合与轴向复合相结合实现滤芯组件的3、4级复合过滤,安装结构紧凑,减少空间占用,减小滤芯组件的整机体积,节省厨房安装空间,用户体验更佳。
中心管801位于第一过滤单元5内,导水管806嵌套设置在滤网7内,导水管806一端与净水口3连通、另一端与中心管801连通。中心管801的一端与导水管806相连,另一端抵靠在内底盖16上,并且处于封闭状态。进水孔8018 开设在中心管801的侧壁上,第一过滤单元5通过进水孔8018与中心管801内连通;从而形成依次流经滤网7、第一过滤单元5、中心管801、第二过滤单元、导水管806、净水口3的净水水路。滤芯组件净水工作时,原水经滤网7过滤后到达第一过滤单元5四周,经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从中心管801管壁的进水孔8018进入中心管801,经中心管801内的第二过滤单元过滤后进入导水管806,最后经过净水口3流出实现过滤;水路结构得到优化,杜绝了死水的产生,充分利用滤网7、第一过滤单元5和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面积,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其中,第一过滤单元5中包括第一滤芯51、内底盖16,第一滤芯51可以是复合滤芯也可是单一滤芯,第一滤芯51径向环绕在中心管801的外周,第一滤芯51的上端抵在中心管端盖803上,下端抵在内底盖16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51为棉碳复合滤芯或碳纤维滤芯,可以实现两级过滤,过滤效果更好。
具体地,沿中心管801的延伸方向,中心管801设有邻近导水管806的困水区8019,第二过滤单元至少部分位于困水区8019内,而困水区8019内无进水孔8018,在本实施例中,困水区8019占中心管801邻近导水管806一端的 1/3部分。这样可以防止经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的水绕过第二过滤单元6直接到达净水口3,保证经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的水与第二过滤单元6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第二过滤单元的过滤面积,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地,壳体内还设有滤网支架71和隔水套22,端盖102上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筋1022,与第一环形筋1022同心设置的第二环形筋1023、环形分隔筋1021和第三环形筋1025,其中,净水口3位于第一环形筋1022内,原水口2位于第二环形筋1023与环形分隔筋1021之间,冲洗口4位于环形分隔筋1021和第三分隔筋1025之间,滤网7安装在滤网支架71上,滤网支架71 的上端与第二环形筋1023侧壁配合连接。
滤网支架71对滤网7起到固定支撑作用,防止滤网7被水流冲刷挤压变形,保证滤网7的强度和过滤效果;而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效率高,拆装维护方便,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地,滤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隔水套22,隔水套22套设在滤网7外部,并与壳体1连接,隔水套22的上端抵在第三环形筋1025上,环形分隔筋1021靠向端盖102侧壁的一侧形成冲洗腔19;滤网7的内侧与第一过滤单元5连通;原水口2,隔水套22、滤网7以及壳体1的内侧壁共同围成进水腔17。在本实施例中,滤网7的过滤方向为由滤网7的外侧流向滤网7的内侧,即原水经滤网7过滤后进入滤网支架71内部。滤网7采用由外向内的过滤方向,可以将粗过滤时产生的泥沙等限定在滤网7外侧和隔水套22之间的进水腔17 内,在清除泥沙等的时候更加方便,方便用户手动清除,清洁维护方便,用户体验更佳。
壳体上还设有连通原水口2、进水腔17、冲洗腔19和冲洗口4的冲洗水路,通过设置冲洗口4,不需要拆装滤网7即可实现对滤网7的独立冲洗,延长滤芯组件使用寿命,消除管路拆装带来的漏水风险,滤芯组件实现自冲洗功能,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维护简单方便。滤网7拦截的杂质会流至冲洗腔19,然后由冲洗口4排出,水流对滤网7进行侧流式冲刷,水流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流道短、冲刷力大,且形成虹吸力,对滤网7的冲洗效果最佳;而且冲洗水路的结构得到优化,杜绝死水的产生,有效防止冲洗水残留,结构更加紧凑。
净水水路与冲洗水路相互独立,保证净水水路与冲洗水路的隔离,有效防止经过滤网7的冲洗水流入净水水路中,避免冲洗水对净水水路的污染,对第一过滤单元5和第二过滤单元6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保证滤芯组件的过滤净水效果,极大延长滤芯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用户体验更佳。
本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能够在冲洗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在使用状态下,如图12所示,净水口3打开,冲洗口4关闭,滤网7与净水水路导通;原水从原水口2进入进水腔17中,通过滤网7过滤后的水到达第一过滤单元5四周,向中央流去,经第一过滤单元5过滤后的水,由中心管801管壁上的进水孔8018 进入中心管801内,再经过第二过滤单元过滤后进入导水管806,最后由净水口 3流出实现过滤。
在冲洗状态下,如图12所示,净水口3关闭,冲洗口4打开,滤网7与冲洗水路导通;原水从原水口2进入,水流不会向滤网7的过滤后端(即内侧) 流动,而是冲刷滤网7的过滤前端(即外侧),将沉积在滤网7过滤前端的灰尘、泥沙等大颗粒杂质冲出至冲洗腔19,最后从冲洗口4排出滤芯组件,从而实现对滤网7的冲洗。可以理解的是,冲洗水路也可以采用电动控制进行冲洗,整机电控可以设置控制冲洗电磁阀的冲洗时间,或通过流量计来统计过滤多少水后自动进行冲洗,无需用户手动冲洗,用户体验更佳。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具有原水口和净水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滤网、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前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设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过滤后端,原水自所述原水口流经所述滤网后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净水口,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管组件,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环绕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外周,所述滤网径向环绕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中心管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之间形成第一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径向环绕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外周,且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位于第一净化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周的外套管,所述中心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中心管一端的中心管端盖,所述中心管端盖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环筋,所述环筋环绕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周,所述环筋与所述外套管密封配合形成第二过滤单元安装腔,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径向环绕于所述环筋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第一进水通道,所述滤网套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周位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轴向连接于所述中心管组件的一端,所述中心管组件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之间形成第二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设有连通所述成第二净化通道的进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外周形成第二进水通道,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且所述滤网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外周,所述中心管组件设有中心通道及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内形成第三净化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位于所述中心管组件内,所述中心管组件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的所述出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所述中心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净水口,所述滤网环绕设置在所述导水管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及端盖,所述原水口和所述净水口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内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分隔筋,所述环形分隔筋将所述端盖分隔成径向环绕的进水腔和净水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冲洗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网的过滤前端的冲洗腔,所述原水口通过所述冲洗腔与所述冲洗口连通。
CN201920969490.4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复合滤芯 Active CN210559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490.4U CN21055944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复合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490.4U CN21055944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复合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9446U true CN21055944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9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9490.4U Active CN21055944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复合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9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5585U (zh) 一种移动式净水器滤芯
CN210559445U (zh) 一种自冲洗式多级过滤滤芯
CN111186921B (zh) 一种自冲洗式多级过滤滤芯组件
CN210559446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10313759U (zh) 一种滤芯组件
CN105271553B (zh) 多功能家用净水器
CN101991987A (zh) 净水机内置组合滤腔的滤胆清洗方法
CN210313757U (zh) 一种滤网嵌套的滤芯组件
CN210313578U (zh) 一种多级复合滤芯组件
CN115614512A (zh) 一种多功能过滤阀
CN210286947U (zh) 一种自冲洗滤芯组件
CN212504295U (zh) 一种新型超滤净水机
CN213668197U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反冲洗组件
CN209865444U (zh) 一种可自冲洗的前置过滤器
CN210874408U (zh) 高效净水器
CN210313579U (zh) 一种前置过滤滤芯
CN109231364B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435303U (zh) 一种复合式滤芯组件
CN216320315U (zh) 一种龙头净水器的过滤器及龙头净水器
CN211435302U (zh) 一种复合式滤芯组件
CN216737676U (zh) 一种七孔超滤膜过滤组件的自清洁水路结构
CN219663116U (zh)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4843913A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CN217340347U (zh) 一种直通式分级过滤除污器
CN213492270U (zh) 一种工业用水管道排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