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1268U -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1268U
CN210541268U CN201920766139.5U CN201920766139U CN210541268U CN 210541268 U CN210541268 U CN 210541268U CN 201920766139 U CN201920766139 U CN 201920766139U CN 210541268 U CN210541268 U CN 210541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isting
bedpan
frame
bas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61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期定
汪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JIAN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JIAN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JIAN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JIAN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61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1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1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1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Flushing Toilet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坐便椅,涉及医疗康复设备的技术领域,解决了患者完成大小便后起身时,患者自身难以完成起身,他人强行拉起又容易伤到患者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支撑架、连接底座与支撑架的连接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助起组件以及座便板;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支撑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穿设孔配合使用的连接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穿设孔与连接孔上以固连底座与支撑架;助起组件包括助起柱、助起架、助起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驱动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辅助患者排泄完成进行起身,使患者起身更加轻松,同时不易伤到患者,更加方便实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背景技术
座便器,俗称马桶。这要追溯到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这是对于马桶最早的文字记载。在现代家庭中,坐便器已经成为必不可缺的家庭用品。
对于行动不便或年迈的患者来说,独立完成大小便是很困难的事请,即使有家属或医护人员帮助,依然十分费力,特别是患者完成大小便后起身时,患者自身难以完成起身,他人强行拉起又容易伤到患者,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辅助患者起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可以辅助患者排泄完成进行起身,使患者起身更加轻松,同时不易伤到患者,更加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包括底座和支撑架,还包括穿设于底座与支撑架上以连接底座与支撑架的连接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助起组件以及通过助起组件架设于两支撑架之间的座便板;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穿设孔配合使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穿设孔与连接孔上以固连底座与支撑架;
所述助起组件包括:
助起柱,依次贯穿于两支撑架上且与两支撑架转动连接;
助起架,设置于两支撑架之间以支撑固定座便板;
助起板,固定于助起架远离座便板的一侧且与助起柱的轴线垂直并数量至少为一个;
第一连杆,一端固定于助起柱上另一端与助起板铰接;
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支撑架上另一端与助起板铰接并设置于第一连杆的下侧;
第三连杆,一端与助起柱的一端固定;
驱动件,一端铰接于支撑架上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坐便椅的使用高度可以通过穿设孔与连接孔的配合进行调节,以使坐便椅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了坐便椅的适用范围;使用者在排泄完成之后,可以在助起组件的帮助下进行起身,使患者起身更加轻松,同时不易伤到患者,更加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靠近助起柱的一侧还固定有靠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的设置,为使用者的背部提供了支撑,方便使用者进行依靠,设计合理,提高了坐便椅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背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扶手,所述扶手的一端与靠背铰接,所述扶手靠近靠背的一侧还设置有与靠背的一侧抵接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可以向上翻起,以方便将使用者转移至坐便椅上,之后再将扶手放下,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了坐便椅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至少一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供手纸套设的手纸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纸架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排泄完成后取放手纸,以进行清理,设计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座便板正下方的便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盆的设置,使坐便椅无需配合座便器进行使用,而可以单独使用,也无需患者转移到卫生间进行排便,而可以直接进行排便,使用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以供便盆放置便盆架;
所述便盆架包括:
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以供便盆放置便盆架;
所述便盆架包括:
架设部,呈“U”形设置且供便盆放置;
支撑部,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设置于架设部的下侧以用于支撑架设部;
第一连接部,与架设部的两端以及支撑部呈一体设置以连接架设部与支撑部;
握持部,设置于相邻两第一连接部之间且供手握持;
第二连接部,一体设置于握持部的两端且与第一连接部呈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便盆进行支撑,使便盆与座板的距离较小,以使排泄物不易溅出便盆,更加清洁方便,实用性强;握持部的设置,增加了便盆架的握持面积,方便使用者进行握持,以对便盆架进行移动,提高了便盆架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套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上一体设置有与架设部、便盆抵接的限位杆,相邻两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盆通过限位杆进行抵接限位,使便盆在使用时不易在便盆架上发生滑动,提高了便盆使用时的稳定性;把手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握持,以移动便盆架,提高了便盆架的使用效率;当需要取出便盆时,翻转限位杆,加强杆与把手抵接以支撑限位杆,方便使用者再次使用时进行翻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件的设置,方便便盆架通过滑动件进行移动,提高了便盆架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坐便椅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固定有供滑动件嵌设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件滑移连接于导轨内,对便盆架进行限位,方便对便盆架与便盆进行准确放置;限位块的设置,对便盆架进行抵接限位,使便盆架不易脱离导轨,提高了便盆架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侧还设置有四个呈对称设置的可调支脚,所述底座靠近助起柱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地面不平时,可通过可调支脚进行调节,使坐便椅使用时更加平稳;万向轮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通过万向轮对坐便椅进行移动,提高了坐便椅的移动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辅助患者排泄完成进行起身,使患者起身更加轻松,同时不易伤到患者,更加方便实用;
2.便盆架对便盆进行支撑,使便盆与座板的距离较小,以使排泄物不易溅出便盆,更加清洁方便,实用性强;
3.万向轮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通过万向轮对坐便椅进行移动,提高了坐便椅的移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底座与支撑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是支撑架与助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助起组件驱使坐便板向上翻起时的状态图。
图6是靠背与扶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坐便椅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坐便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坐便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便盆架与便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四中便盆架与便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五中便盆架与便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六中便盆架与便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七中底座与便盆架以及便盆的爆炸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八中底座与便盆架以及便盆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八中便盆架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7是实施例八中便盆架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中,10、底座;20、支撑架;30、连接件;40、助起组件;50、座便板;11、穿设孔;21、连接孔;41、助起柱;42、助起架;43、助起板;44、第一连杆;45、第二连杆;46、第三连杆;47、驱动件;60、靠背;70、扶手;71、限位柱;72、手纸架;80、便盆;90、便盆架;91、架设部;92、支撑部;93、第一连接部;94、握持部;95、第二连接部;100、转动套;101、限位杆;102、加强杆;110、滑动件;120、导轨;130、可调支脚;140、万向轮;15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包括底座10、支撑架20、连接件30、助起组件40和座便板50。
参照图1、3,底座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11,穿设孔11沿竖向均匀分布,支撑架20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架20固定于底座10的两相对侧的上面,支撑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21,连接件30优选螺栓,螺栓依次穿设于穿设孔11和连接孔21上,以将支撑架20固定连接于底座10上;使用者可通过连接孔21与不同的穿设孔11对准,并通过螺栓固定,来调节坐便椅的使用高度,使坐便椅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参照图2、4,助起组件40包括助起柱41、助起架42、助起板43、第一连杆44、第二连杆45、第三连杆46和驱动件47;座便板50设于两个支撑架20之间且位于支撑架20远离地面的一侧,助起架42设于座便板50的正下方,座便板50固定于助起架42上,助起板43焊接于助起架42远离座便板50的一侧,助起板4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此处优选两个,两助起板43对称设于助起架42的两相对侧,助起柱41依次贯穿于两个支撑架20上,助起柱41位于支撑架20远离地面的一棱角处,助起柱41与支撑架20转动连接,助起板43与助起柱41的轴线垂直,第一连杆44的一端焊接于助起柱41上,另一端与助起板43铰接,第二连杆45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20上,另一端于助起板43铰接,且第二连杆45位于第一连杆44的下方,驱动件47优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架20上,另一端与第三连杆46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46的另一端固定于助起柱41的一端。
参照图5,当电动推杆的推杆收缩时,第三连杆46驱使助起柱41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助起架42、座便板50在上升的同时向远离助起柱41的一侧翻起,以帮助使用者起身。
支撑架20靠近助起柱41的一侧还设有靠背60,靠背60供使用者使用时进行倚靠,使坐便椅使用时更加舒适。
参照图5、6,支撑架20的两侧均枢接有扶手70,使扶手70可以向上翻起,以方便使用者移动至坐便椅上,扶手70靠近靠背60的一侧还设有限位柱71,限位柱71与靠背60抵接以对扶手70进行限位,使扶手70放下时能够保持水平,供使用者进行扶持,以方便使用者起身;至少一个扶手70上还设有手纸架72,手纸架72可焊接或螺纹连接于扶手70上,手纸架72供手纸进行套设,以方便使用者取放手纸。
至少一扶手70上还设有开关,开关用于控制驱动件47工作,以方便使用者直接对驱动件47进行控制,实现排泄后的自助起身。
参照图7,底座10的下侧还设有四个可调支脚130,四个可调支脚130对称设于底座10的两侧,如果使用时的地面不平,使坐便椅可以通过可调支脚130进行调节水平,使坐便椅在使用时不易发生晃动;底座10的两端均设有万向轮140,当需要对坐便椅进行移动时,可握持靠背60使坐便椅向后倾斜,使万向轮140与地面滚动抵接,以方便对坐便椅进行移动;在使用时,需要将坐便椅移动架设于座便器上,配合座便器进行使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8,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便盆80;便盆80设于座便板50的正下方,使坐便椅可直接进行使用,而无需与座便器配合,同时减少了对使用者的移动。
实施例三:
参照图9,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便盆架90;便盆架90设于座便板50的正下方,便盆架90供便盆80进行放置,以减小便盆80与座便板50之间的高度差,使排泄物不易溅出便盆80。
参照图9、10,便盆架90包括架设部91、支撑部92、第一连接部93、握持部94和第二连接部95;架设部91呈“U”形设置,便盆80的下侧穿设于架设部91内,便盆80的上侧架设于架设部91上,支撑部9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支撑部92设于架设部91的正下方,支撑部92用于支撑架20设部,支撑部92与架设部91的开口方向垂直,第一连接部93与架设部91以及支撑部92均呈一体设置,以连接架设部91和支撑部92;握持部94设于两个第一连接部93之间,握持部94供手握持,以方便对便盆架90进行移动,第二连接部95一体设于握持部94的两端,第二连接部95远离握持部94的一端还与第一连接部93呈一体设置,以将握持部9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93上。
实施例四:
参照图11,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部95上还套设有转动套100,转动套100与第二连接部95转动连接,转动套100的外周壁上还一体设有限位杆101,限位杆101与便盆80以及架设部91抵接,以对便盆80进行抵接限位,使便盆80在使用时不易在架设部91上滑动;两个限位杆101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杆102,加强杆102将两个限位杆101连为一体,以使使用者可以同时操作两个限位杆101。
实施例五:
参照图12,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滑动件110;滑动件110可以为滑块、滑轮,滑动件110设于支撑部92的两端,此处滑动件110优选为滑轮,以方便使用者对便盆架90进行移动。
实施例六:
参照图13,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部95上还套设有转动套100,转动套100与第二连接部95转动连接,转动套100的外周壁上还一体设有限位杆101,限位杆101与便盆80以及架设部91抵接,以对便盆80进行抵接限位,使便盆80在使用时不易在架设部91上滑动;两个限位杆101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杆102,加强杆102将两个限位杆101连为一体,以使使用者可以同时操作两个限位杆101。
实施例七:
参照图14,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导轨120和限位块150;支架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固定有导轨120,导轨120供滑动件110嵌设滑移,导轨120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块150;使用坐便椅排泄时,前侧的滑动件110与前侧的限位块150抵接,以方便定位,使便盆80设于座便板50的正下方;排便完成收,向后拉动便盆架90,后侧的滑动件110与后侧的限位块150抵接,使滑动件110不易滑出导轨120,同时方便将便盆80从便盆架90上取下。
实施例八:
参照图15,与实施例七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部95上还套设有转动套100,转动套100与第二连接部95转动连接,转动套100的外周壁上还一体设有限位杆101,限位杆101与便盆80以及架设部91抵接,以对便盆80进行抵接限位,使便盆80在使用时不易在架设部91上滑动;两个限位杆101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杆102,加强杆102将两个限位杆101连为一体,以使使用者可以同时操作两个限位杆101。
使用坐便椅排泄时,前侧的滑动件110与前侧的限位块150抵接,以方便定位,使便盆80设于座便板50的正下方。
参照图16、17,排便完成收,向后拉动便盆架90,后侧的滑动件110与后侧的限位块150抵接,使滑动件110不易滑出导轨120,向后翻转限位杆101,限位杆101通过加强杆102与握持部94的抵接架设于握持部94上,然后将便盆80取下。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坐便椅的使用高度可通过连接孔21与不同穿设孔11配合进行调节,以使坐便椅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靠背60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排泄时进行倚靠,更加舒适,扶手70枢接于靠背60上,使扶手70可以向上翻起,以方便将使用者转移至坐便椅上,扶手70上还设有控制驱动件47的开关,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关控制驱动件47的工作,以通过助起组件40实现自助起身,使用更加方便;便盆80的设置,使坐便椅无需配合坐便器,而可以独立进行使用,减少了对使用者的移动;便盆架90的设置,减少了便盆80与坐便板之间的高度差,使排泄时的排泄物不易溅出便盆80;滑动件110的设置,方便对便盆架90进行移动,配合导轨120和限位块150,方便对便盆架90进行限位和定位,以使便盆80在使用时放置于坐便板的正下方;可调支脚130的设置,方便坐便椅通过可调支脚130调节平衡,使坐便椅可以用于不平的地面上;万向轮140的设置,当需要对坐便椅进行移动时,可握持靠背60使坐便椅向后倾斜,使万向轮140与地面滚动抵接,以方便对坐便椅进行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包括底座(10)和支撑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底座(10)与支撑架(20)上以连接底座(10)与支撑架(20)的连接件(30)、设置于支撑架(20)上的助起组件(40)以及通过助起组件(40)架设于两支撑架(20)之间的座便板(50);
所述底座(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11),所述支撑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穿设孔(11)配合使用的连接孔(21),所述连接件(30)依次穿设于穿设孔(11)与连接孔(21)上以固连底座(10)与支撑架(20);
所述助起组件(40)包括:
助起柱(41),依次贯穿于两支撑架(20)上且与两支撑架(20)转动连接;
助起架(42),设置于两支撑架(20)之间以支撑固定座便板(50);
助起板(43),固定于助起架(42)远离座便板(50)的一侧且与助起柱(41)的轴线垂直并数量至少为一个;
第一连杆(44),一端固定于助起柱(41)上另一端与助起板(43)铰接;
第二连杆(45),一端铰接于支撑架(20)上另一端与助起板(43)铰接并设置于第一连杆(44)的下侧;
第三连杆(46),一端与助起柱(41)的一端固定;
驱动件(47),一端铰接于支撑架(20)上另一端与第三连杆(46)的另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靠近助起柱(41)的一侧还固定有靠背(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60)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扶手(70),所述扶手(70)的一端与靠背(60)铰接,所述扶手(70)靠近靠背(60)的一侧还设置有与靠背(60)的一侧抵接的限位柱(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扶手(70)上设置有供手纸套设的手纸架(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座便板(50)正下方的便盆(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0)上以供便盆(80)放置便盆架(90);
所述便盆架(90)包括:
架设部(91),呈“U”形设置且供便盆(80)放置;
支撑部(92),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设置于架设部(91)的下侧以用于支撑架(20)设部;
第一连接部(93),与架设部(91)的两端以及支撑部(92)呈一体设置以连接架设部(91)与支撑部(92);
握持部(94),设置于相邻两第一连接部(93)之间且供手握持;
第二连接部(95),一体设置于握持部(94)的两端且与第一连接部(93)呈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95)上套设有转动套(100),所述转动套(100)上一体设置有与架设部(91)、便盆(80)抵接的限位杆(101),相邻两所述限位杆(101)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92)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件(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固定有供滑动件(110)嵌设滑动的导轨(120),所述导轨(120)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块(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坐便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下侧还设置有四个呈对称设置的可调支脚(130),所述底座(10)靠近助起柱(41)的两端均设置有万向轮(140)。
CN201920766139.5U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Active CN210541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139.5U CN210541268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6139.5U CN210541268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1268U true CN210541268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6139.5U Active CN210541268U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1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1330B (zh) 一种具有提升装置的坐便辅助器
WO2008074141A1 (en) Multi-purpose chair
JP7475247B2 (ja) 多機能車椅子
CN210541268U (zh) 一种多用途坐便椅
US4654904A (en) Invalid chair
CN209154270U (zh) 一种座椅可分离的轮椅
US11786087B2 (en) Toilet frame
CN217091185U (zh) 乘载模组、照护机和移位机
JP5313385B2 (ja) 要介護者移動用装置および歩行補助用装置としての使用に適した介護補助装置
CN211911466U (zh) 一种为伤残军人设计的可移动的大小便用座椅
US5445431A (en) Seat uplift apparatus
JP2991962B2 (ja)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用安全フレーム
US9421138B1 (en) Self-propelling standing commode wheelchair
CN204743976U (zh) 一种沐浴排便折叠椅
CN212816058U (zh) 多功能坐便椅
CN216417009U (zh) 一种失能人员自动如厕系统
CN213345471U (zh) 可折叠的沐浴坐便椅
CN211326610U (zh) 一种患者助行器
CN220024871U (zh) 多功能坐便椅
JP3362846B2 (ja) トイレ用安全フレ−ム
CN218923020U (zh) 一种新型转移轮椅车
CN214806181U (zh) 一种护理床
JP3136438U (ja) 歩行困難者用の多用途移動台
KR101939344B1 (ko) 환자용 휠체어
US5833315A (en) Seat uplift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