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0557U - 保温杯 - Google Patents

保温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0557U
CN210540557U CN201921779951.8U CN201921779951U CN210540557U CN 210540557 U CN210540557 U CN 210540557U CN 201921779951 U CN201921779951 U CN 201921779951U CN 210540557 U CN210540557 U CN 210540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power supply
heat exchange
cup body
exchang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99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799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0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0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0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包括具有开口的杯体,所述保温杯还包括安装筒、换热件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换热件安装于所述杯体,用于对所述杯体内的液体进行制热或制冷,所述安装筒安装于所述杯体背向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杯体底壁配合形成腔体,所述电源单元能够收纳于所述腔体。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换热件与电源单元均设置于杯体外,避免与杯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造成对杯体内液体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保温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杯子是一种盛水的容器,是人们喝水、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为了身体健康,需要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分。
现有的水杯,会在水杯加装加热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加热模块与电源模块集成一体形成加热装置,再将加热装置固定于杯盖的下方并深入到杯体内部,通过电源模块对加热模块进行供电,以使加热模块能够对水杯内的水进行加热。
但是,在使用水杯时,杯盖需要从杯体上取下,空气中的灰尘会沾附于加热装置的外壁,再次使用加热装置对水杯加热时,加热装置与水杯中的水直接接触,会污染杯内的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与水杯中的水直接接触,会污染杯内的水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杯,包括具有开口的杯体,所述保温杯还包括安装筒、换热件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换热件安装于所述杯体,用于对所述杯体内的液体进行制热或制冷,所述安装筒安装于所述杯体背向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杯体底壁配合形成腔体,所述电源单元能够收纳于所述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筒与所述杯体一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安装于所述腔体,所述电源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之间电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为触片结构、触点结构及插线结构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以及电源仓,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电源仓并对所述换热件供电,所述电源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筒,并将所述电源与所述换热件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源仓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相抵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杯体,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换热件以及所述电源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能够控制所述电源单元对所述换热件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杯体,用于检测所述杯体内的液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该所述电路控制板;
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发送到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将接受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到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对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杯体外,所述换热件置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杯体之间,并与所述杯体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杯,具有如下优点:
换热件与电源单元均设置于杯体外,避免与杯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造成对杯体内液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具有第二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具有触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具有触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保温杯具有插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保温杯的控制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保温杯;10、杯体;11、侧壁;12、底壁;20、换热件;21、第一换热件;22、第二换热件;30、电源单元;31、电源;32、电源仓;33、安装座;40、固定支架;41、第一安装槽;42、第二安装槽;43、隔热层;44、连接单元;441、触片结构;442、触点结构;443、插线结构;50、安装筒;51、腔体;60、外壳;70、杯盖;71、保温腔;80、电路控制板;81、温度传感器;8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保温杯100,所述保温杯100能够盛装液体(水)。
具体地,所述保温杯100包括具有开口的杯体10,以及能够盖设于所述杯体10的开口处杯盖70,所述杯体10包括侧壁11以及底壁12,所述侧壁11与所述底壁12围设成容置空间(图未示),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置液体,所述杯盖70对所述杯体10的容置空间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盖70具有内螺纹(图未示),杯体10朝向杯盖70的一端具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图未示),杯盖70的内螺纹能够旋入到杯体10的外螺纹,以使杯盖70固定在杯体10上。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杯盖70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图未示)等固定在杯体10上,杯体10与杯盖70之间的连接方式还有多种,只要能够将杯盖70盖合于杯体10上即可,在此不一一阐述。
其中,所述杯体10与所述杯盖70均呈圆柱状,所述杯体10的轴线与所述杯盖70的轴线大体重合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10的轴线与所述杯盖70的轴线也可以不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外壳60,所述外壳60套接于所述杯体10外。其中,外壳60与杯体10之间形成保温腔71,保温腔71能够减缓杯体10内液体的温度散发到空气,以延长杯体10内的液体保温时间,并能够避免外壳60的温度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腔71为真空设置,能够使杯体10的液体保温时间更久。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保温腔71内还可以填充其它气体。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换热件20以及电源单元30,所述换热件20安装于所述杯体10,用于对所述杯体10内的液体进行制热或制冷,所述电源单元30安装于所述杯体10并对所述换热件20供电,所述电源单元3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10或所述外壳60。
其中,换热件2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能够完成上述功能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以避免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电源单元30包括电源31以及电源仓32,所述电源31安装于所述电源仓32并对所述换热件20供电,所述电源仓3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10或所述外壳60,并将所述电源31与所述换热件20隔离。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仓32具有安装电源31的安装腔(图未示),将电源31安装在安装腔内后,电源31通过电路(图未示)与换热件20电连接,以使电源31通过电路对换热件20进行供电。电源仓32将电源31与换热件20进行隔离,以使电源31与换热件20之间非接触式连接,避免换热件20的热量传递至电源31,从而避免电源31的温度升高,防止电源31受热膨胀,从而能够延长电源3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安装筒50,所述安装筒50安装于所述杯体10背向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杯体10的底壁12配合形成腔体51,所述电源3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筒50。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仓32的形状与腔体51的形状大体适配,以便于电源仓32安装在安装筒50内。电源仓32在与安装筒50之间拆装时,能够避免电源仓32与杯体10内的液体相接触。同时,安装筒50能够起到对电源仓32防护的作用,以避免外界的力直接作用在电源仓32,以对电源仓32内的电池造成损害。
其中,所述安装筒50呈圆柱状,所述杯体10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筒50的轴线大体重合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10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筒50的轴线也可以不重合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仓32具有外螺纹(图未示),所述安装筒50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图未示),电源仓32的外螺纹能够旋入到安装筒50的外螺纹,以使电源仓32固定在安装筒50内。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源仓32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图未示)等固定在安装筒50上,安装筒50与电源仓3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有多种,只要能够将电源仓32固定在安装筒50上即可,在此不一一阐述。
优选地,所述电源单元30还包括安装座33,所述安装座33与所述电源仓32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安装筒50远离所述杯体10的一端相抵靠。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电源仓32安装在安装筒50内时,电源仓32沿安装筒50的轴向运动,直至安装座33与安装筒50之间相互抵接。安装座33的设置可以限定电源仓32在安装筒50内的位置,并通过旋转或推动安装座33以带动电源仓32安装在安装筒50内。
其中,所述电源单元30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3。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图未示)连接,所述外部电源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对所述电源31冲电。
其中,所述安装筒50与所述杯体10一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直接在杯体10的侧壁11加工形成安装筒50,简化安装筒50以及杯体10的加工工艺,并能够提高杯体10以及安装筒50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筒50与所述杯体10也可以分体设置。安装筒5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杯体10上,只要能够将安装筒50安装于杯体10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换热件20包括第一换热件21,所述第一换热件21安装于所述杯体10的底壁12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件21的形状根据杯体10的底壁12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第一换热件21安装在杯体10与外壳60之间,并与杯体10的底壁12外侧贴合,以使第一换热件21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杯体10。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固定支架40,所述固定支架40安装于所述杯体10并置于所述第一换热件21以及所述电源仓32之间,用以安装所述第一换热件21。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支架40安装在安装筒50内,然后对第一换热件21固定,并将第一换热件21与杯体10的底壁12外侧相贴合。同时,固定支架40能够进一步的将电源仓32与第一换热件21进行隔离,以避免第一换热件21所产生的的热量传递至电源仓32。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40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1,所述第一换热件21收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槽41能够便于第一换热件21安装在固定支架40,同时第一安装槽41能够将第一换热件21产生的热量反射至杯体10,以提高第一换热件21与杯体10之间换热率。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40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2,所述第二安装槽42与所述电源仓32相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仓32安装在安装筒50内时,第二安装槽42能够起到对电源仓32导向的效果。同时,电路(图未示)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槽42的内壁,以便于电源仓32与换热件20之间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40呈“工”字型设置,以使固定支架40的结构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40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43。
可以理解的是,隔热层43能够减少第一换热件21的热量传递至固定支架40,以能够进一步的将电源仓32与第一换热件21进行隔离。同时,隔热层43能够对热量进行反射,以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换热件21与杯体10之间的换热率。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件20还包括第二换热件22,所述第二换热件22安装于所述杯体10的侧壁11外侧,并沿所述杯体10的底部向开口处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件22置于杯体10与外壳60之间,并与杯体10的侧壁11相贴合。第二换热件22沿杯体10的底部向开口处延伸,能够避免杯体10内的液体过少时,第二换热件22不能够对杯体10内的液体直接加热或制冷。同时,第二换热件22安装在杯体10的侧壁11,以适应杯体10直径过小的保温杯100,在保温杯100直径过小时,相应的底壁12直径也会相应的过小,如果直接对底壁12进行热交换时,会造成对杯体10内液体的换热效率达不到要求。
其中,第二换热件22为换热膜,以使第二换热件22具有柔性,能够适应杯体10的侧壁11的不同形状,以使第二换热件22能够更好的与杯体10的侧壁11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件22间隔或连续周向设置于所述杯体10侧壁11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件22能够对杯体10均匀加热,避免杯体10局部受热。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固定支架40上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电源31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换热件20之间电连接。连接单元安装在第二安装槽42的内壁上。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单元为触片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触片结构包括第一触片(导电材料制成)以及与第一触片配合的第二触片(导电材料制成),第一触片安装于电源仓32朝向固定支架40的一端,并与电源31之间通过电路连接,第二触片安装于固定支架40朝向电源仓32的一端(第二安装槽42的内壁),并与换热件20之间通过电路连接。具体地,在电源仓32置于腔体51内时,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相接触,电源仓32内的电源31与第一换热件21相导通,以使电源31能够对第一换热件21供电。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单元为触点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触片结构包括第一触点(导电材料制成)以及与第一触点配合的第二触点(导电材料制成),第一触点安装于电源仓32朝向固定支架40的一端,并与电源31之间通过电路连接,第二触点安装于固定支架40朝向电源仓32的一端(第二安装槽42的内壁),并与换热件20之间通过电路连接。具体地,在电源仓32置于腔体51内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接触,电源仓32内的电源31与第一换热件21相导通,以使电源31能够对第一换热件21供电。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单元为插线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插线结构包括插座以及与插座相配合的插头,插座安装于电源仓32朝向固定支架40的一端,并与电源31之间通过电路连接,插头安装于固定支架40朝向电源仓32的一端(第二安装槽42的内壁),并与换热件20之间通过电路连接。具体地,将插头插接在插座上,以使电源仓32内的电源31与第一换热件21相导通,然后将电源仓32安装在腔体51内。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电路控制板80,所述电路控制板80安装于所述杯体10,所述电路控制板80分别与所述换热件20以及所述电源31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80能够控制所述电源31单元对所述换热件20供电。
其中,电路控制板80为单片机。即电路控制板8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能够完成上述功能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以避免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1,所述温度传感器81安装于所述杯体10,用于检测所述杯体10内的液体的温度。
其中,温度传感器81的型号可以为DS18B21。即温度传感器8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能够完成上述功能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以避免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杯100还包括有显示屏82,所述显示屏82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81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该所述电路控制板80;所述温度传感器81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发送到所述电路控制板80,所述电路控制板80将接受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到所述显示屏82,所述显示屏82对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温度传感器81感知杯体10内液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81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电路控制板80,电路控制板80将接受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到显示屏82,显示屏82对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出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从而能够实时了解杯体10内液体的水温。
具体地,电路控制板80具有处理器(图未示)和驱动器(图未示),温度传感器81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的一IO端连接,处理器的另一IO端与显示屏82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82的图像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温度信号后,输出到处理器,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显示信号到驱动器,驱动器对显示信号进编辑后输出到显示屏82,显示屏82对驱动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显示,形成具体的温度信息。
其中,显示屏82为触摸屏,显示屏82上有各种模块,比如按键、数据显示等,通过按键能够输入信息,数据能够进行显示和处理输出。显示屏8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能够完成上述功能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以避免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温杯,包括具有开口的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安装筒、换热件以及电源单元,所述换热件安装于所述杯体,用于对所述杯体内的液体进行制热或制冷,所述安装筒安装于所述杯体背向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杯体底壁配合形成腔体,所述电源单元能够收纳于所述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与所述杯体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安装于所述腔体,所述电源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换热件之间电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为触片结构、触点结构及插线结构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以及电源仓,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电源仓并对所述换热件供电,所述电源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筒,并将所述电源与所述换热件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源仓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杯体,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换热件以及所述电源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能够控制所述电源单元对所述换热件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杯体,用于检测所述杯体内的液体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该所述电路控制板;
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发送到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将接受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到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对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杯体外,所述换热件置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杯体之间,并与所述杯体相贴合。
CN201921779951.8U 2019-10-22 2019-10-22 保温杯 Active CN210540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9951.8U CN21054055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保温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9951.8U CN21054055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保温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0557U true CN210540557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9951.8U Active CN21054055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保温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0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416B (zh) 可放入洗碗机中的加热或冷却的餐具和饮具
KR100775518B1 (ko) 자동 냉각/보온 동작이 가능한 차량용 컵홀더 및 이를이용한 음료용기의 자동 냉각/보온 방법
CN115151168A (zh) 自充电杯子
CN210540557U (zh) 保温杯
CN102512085B (zh) 嵌入式温奶器及奶瓶
CN202426318U (zh) 嵌入式温奶器及奶瓶
JP3151802U (ja) 液体容器
CN210520705U (zh) 保温容器
CN209863465U (zh) 一种加热装置
CN210300497U (zh) 杯身及具有其的水杯
CN207270211U (zh) 智能水杯
CN214485085U (zh) 一种新型的奶瓶
CN220124412U (zh) 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
CN202457848U (zh) 一种外置控制加热器车载加热杯
CN216165840U (zh) 智能加热硅胶折叠杯
CN218009383U (zh) 一种便携式温奶器
CN217906658U (zh) 智能保温饭盒
CN216561285U (zh) 一种镜架加热器
CN220694949U (zh) 容器保温套
CN211299571U (zh) 一种便携式恒温座
CN212590807U (zh) 一种无线加热饭盒
CN214804140U (zh) 一种充电式加热器
US20230414036A1 (en) Portable Milk Heater
CN214514685U (zh) 一种烧瓶加热装置
CN216494694U (zh) 一种带温度显示的保温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