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8939U -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8939U
CN210538939U CN201921286806.6U CN201921286806U CN210538939U CN 210538939 U CN210538939 U CN 210538939U CN 201921286806 U CN201921286806 U CN 201921286806U CN 210538939 U CN210538939 U CN 210538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il storage
atomizing
smok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68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 Linzi
Original Assignee
Penglichao Shenzhen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glichao Shenzhen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glichao Shenzhen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68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8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8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8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它包括形成有烟雾流道、烟雾吸口、雾化衔接通道和储油腔室的储油烟嘴以及形成有雾化腔室和空气流道的雾化基座,储油腔室与雾化衔接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一油量调节孔,雾化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第二油量调节孔,雾化基座的顶端部插装于雾化衔接通道内并与储油烟嘴作同轴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雾化基座与储油烟嘴之间的同轴旋转连接关系及油量调节孔之间的对位关系,通过对雾化基座和储油烟嘴作相对转动控制,可使第一油量调节孔和第二油量调节孔进行同轴对位或者偏移,以实现对储油腔室与雾化腔室之间的导通、关断或导通路径大小的调控,从而实现对注入至雾化腔室内的烟油量的有效调控。

Description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烟是一种利用雾化器的加热功能将存储于烟体内的烟油液体进行雾化,以产生对人体无害并可供吸食的烟雾的烟草替代品或烟草模拟物品;与传统的真烟烟草相比,电子烟在能够满足吸烟者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可避免传统真烟在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而随着电子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青睐的传统香烟替代品或戒烟工具。
电子烟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为了保证烟雾抽吸的顺畅性,通常需要保证烟油通道与气流通道相互贯通;然而,现有的电子烟的烟油供给量一般是无法进行适时调控的,从而也导致其容易产生如下系列问题,即:1、当供油量过多时,不但不利于烟油被充分雾化(即:烟油容易发生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过量的烟油容易经气流通道发生泄露,从而导致产品或外包装受到污染,影响用户体验效果。2、当供油量过少时,一旦烟油被全部雾化后则很容易因雾化器加热空烧而产生异味,既影响烟雾口感,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它包括
一储油烟嘴,所述储油烟嘴内形成有一沿储油烟嘴的中轴线分布的烟雾流道、一位于储油烟嘴的顶端并与烟雾流道相连通的烟雾吸口、一由烟雾流道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雾化衔接通道以及一环绕烟雾流道分布的储油腔室,所述储油腔室与雾化衔接通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油量调节孔;
一烟油雾化器,所述烟油雾化器包括一烟油雾化芯和一顶端部插装于雾化衔接通道内并与储油烟嘴作同轴旋转连接的雾化基座,所述雾化基座内形成有一位于雾化基座的顶端部内并与烟雾流道相连通的雾化腔室以及一由雾化腔室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空气流道,所述烟油雾化芯装设于雾化腔室内并将雾化腔室与空气流道作相互连通,且所述雾化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油量调节孔相对位的第二油量调节孔。
优选地,所述储油烟嘴包括一底端部呈扩口结构的烟雾内导管和一顶端部为封闭结构的储油外套管,所述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上,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穿设于储油外套管的顶端部内并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口作为烟雾吸口,所述烟雾内导管的主体部分的管体空间作为烟雾流道,所述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作为雾化衔接通道,所述储油腔室形成于烟雾内导管与储油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一油量调节孔开设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储油烟嘴还包括一密封环套,所述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凹环槽,所述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与第一内凹环槽衔接为一体的第二内凹环槽,所述密封环套嵌装于由第一内凹环槽与第二内凹环槽所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储油外套管包括一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上的外套通管和一底端部插装于外套通管的顶端口内的烟雾吸管,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插装于烟雾吸管内并通过烟雾吸管与外界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储油外套管还包括一轴向截面形成呈类“凹”字形的密封端盖,所述烟雾吸管的周壁内开设有一与外套通管的管体空间相连通的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端盖的轴向壁插装于密封环槽内,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贯穿于密封端盖的径向壁分布;且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的周壁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烟雾吸管的管体空间内的烟雾辅助吸口。
优选地,所述烟雾衔接通道包括一由烟雾流道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一管腔、一由第一管腔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二管腔以及一由第二管腔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三管腔;
所述雾化基座包括对位插装于第一管腔内的第一管段、由第一管段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并对位插装于第二管腔内的第二管段以及由第二管段的底端侧与第二管段对接为一体并对位插装于第三管腔内的空气衔接管;
所述雾化腔室由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管体空间共同形成,所述空气衔接管的管体空间作为空气流道,所述第二油量调节孔开设于第二管段的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一管腔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管腔与第二管段之间夹持有位于第二油量调节孔的下方侧的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空气衔接管包括顶端部插套于第三管腔内且顶端口与烟油雾化芯相抵的电池连接管座、将电池连接管座的顶端部与第二管段对接套设为一体且外周壁与第三管腔的内周壁相抵的密封管套以及穿设于电池连接管座内且管体空间通过烟油雾化芯与雾化腔室相连通的空气导流管,所述电池连接管座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第一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导流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空气入口呈上下错位分布的第二空气入口,所述电池连接管座与空气导流管之间的空间以及空气导流管的管体空间共同作为空气流道。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顶端口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沿储油烟嘴的周向方向分布的限位滑槽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装于雾化衔接通道内,所述雾化基座的顶端部的周壁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限位滑槽内的档位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雾化基座与储油烟嘴之间的同轴旋转连接关系及油量调节孔之间的对位关系,通过对雾化基座和储油烟嘴作相对转动控制,可使第一油量调节孔和第二油量调节孔进行同轴对位或者偏移,以实现对储油腔室与雾化腔室之间的导通、关断或导通路径大小的调控,从而实现对注入至雾化腔室内的烟油量的有效调控;基于此,可避免因烟油渗漏至雾化腔室内并最终经由空气流道泄露至产品外部而对产品或者用户造成污染;同时,用户可根据需求来调整烟油的注入量,避免因烟油量过大、无法被充分雾化而影响烟雾口感,或者因烟油量过小、烟油雾化芯空烧而导致异味或有害物质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油烟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油烟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油雾化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油雾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油雾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中:
a、烟雾流道;b、烟雾吸口;c、雾化衔接通道;c1、第一管腔;c2、第二管腔;c3、第三管腔;d、储油腔室;e、第一油量调节孔;f、雾化腔室;g、空气流道;h、第二油量调节孔;k、第一内凹环槽;m、第二内凹环槽;n、密封环槽;p、烟雾辅助吸口;q、第一空气入口;r、第二空气入口;s、限位滑槽;
10、储油烟嘴;11、烟雾内导管;12、密封环套;13、外套通管;14、烟雾吸管;15、密封端盖;20、烟油雾化芯;30、雾化基座;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33、第一密封圈;34、第二密封圈;35、电池连接管座;36、密封管套;37、空气导流管;38、档位凸起;40、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它包括
一储油烟嘴10,在储油烟嘴10内形成有一沿储油烟嘴10的中轴线分布的烟雾流道a、一位于储油烟嘴10的顶端并与烟雾流道a相连通的烟雾吸口b、一由烟雾流道a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雾化衔接通道c以及一环绕烟雾流道a分布的储油腔室d,其中,在储油腔室d与雾化衔接通道c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油量调节孔e(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且以储油烟嘴10的中轴线呈环周均匀分布);
一烟油雾化器,其包括一烟油雾化芯20和一顶端部插装于雾化衔接通道c内并与储油烟嘴10作同轴旋转连接的雾化基座30,在雾化基座30内形成有一位于雾化基座30的顶端部内并与烟雾流道a相连通的雾化腔室f以及一由雾化腔室f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空气流道g;其中,烟油雾化芯20装设于雾化腔室f内并将雾化腔室f与空气流道g作相互连通,在雾化腔室f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油量调节孔e相对位的第二油量调节孔h(其数量及布置方式与第一油量调节孔e相同)。
由此,当存储于储油腔室d内的烟油经由第一油量调节孔e和第二油量调节孔h进入雾化腔室f内后即可在烟油雾化芯20的加热作用下发生雾化,吸烟者通过烟雾吸口b作抽吸动作时,外部空气经由空气流道g进入雾化腔室f并与烟雾相混合,从而最终经由烟雾流道a和烟雾吸口b被吸烟者吸食;在此过程中,利用雾化基座30与储油烟嘴10之间的同轴旋转连接关系以及第一油量调节孔e和第二油量调节孔h之间的对位关系,吸烟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雾化基座30和储油烟嘴10作相对转动控制,即可使第一油量调节孔e和第二油量调节孔h进行同轴对位或者偏移,以实现对储油腔室d与雾化腔室f之间的导通、关断或导通路径大小的调控,从而实现对注入至雾化腔室d内的烟油量的有效调控;基于此,在电子烟闲置时,通过将对雾化基座30和储油烟嘴10作相对转动,使第一油量调节孔e和第二油量调节孔h错位,从而关闭储油腔室d与雾化腔室f之间的通道,可避免因烟油渗漏至雾化腔室d内并最终经由空气流道g泄露至产品外部而对产品或者用户造成污染;而在电子烟使用时,用户可根据需求来调整烟油的注入量,避免因烟油量过大、无法被充分雾化而影响烟雾口感,或者因烟油量过小、烟油雾化芯20空烧而导致异味或有害物质的产生。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储油烟嘴10包括一底端部呈扩口结构的烟雾内导管11和一顶端部为封闭结构的储油外套管,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上,而烟雾内导管11的顶端部则穿设于储油外套管的顶端部内并与外界相连通;其中,烟雾内导管11的顶端口作为烟雾吸口b,烟雾内导管11的主体部分的管体空间作为烟雾流道a,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作为雾化衔接通道c,储油腔室d则形成于烟雾内导管11与储油外套管之间,第一油量调节孔e开设于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周壁上。由此,利用储油外套管和烟雾内导管11以相互套装的方式共同形成储油烟嘴10,并充分利用两者本身以及之间的空间来形成储油腔室d、烟雾流道a、烟雾吸口b等等;其中,本实施例的储油外套管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诸如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塑胶等材料制作而成,以便用户能够直接观察到储油腔室d内所存储的烟油的量,进而决定是否来补充烟油。
为防止储油腔室d内的烟油经由烟雾内导管11与储油外套管之间的结构缝隙渗出,降低或规避烟油泄露的可能性,同时增强整个储油烟嘴10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例的储油烟嘴10还包括一密封环套12,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凹环槽k,相应地在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与第一内凹环槽k衔接为一体的第二内凹环槽m,而密封环套12则嵌装于由第一内凹环槽k与第二内凹环槽m所形成的空间内。
为进一步优化整个储油烟嘴10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储油外套管包括一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上的外套通管13和一底端部插装于外套通管13的顶端口内的烟雾吸管14,烟雾内导管11的顶端部插装于烟雾吸管14内并通过烟雾吸管14与外界相连通。由此,不但可利用烟雾吸管14作为储油外套管的顶端口封闭结构件来使用,而且利用其作为烟雾内导管11与外界的衔接结构件来使用,有利于在保持本实施例的电子烟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求来变换整个电子烟的吸嘴部分的结构形态,从而产生多样的外观结构。
为最大限度地消除烟雾流道a与储油腔室d之间不必要的结构缝隙,同时增强烟雾抽吸的顺畅性,本实施例的储油外套管还包括一轴向截面形成呈类“凹”字形的密封端盖15,在烟雾吸管14的周壁内开设有一与外套通管13的管体空间相连通的密封环槽n,密封端盖15的轴向壁插装于密封环槽n内,烟雾内导管11的顶端部贯穿于密封端盖15的径向壁分布;并且在烟雾内导管11的顶端部的周壁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烟雾吸管14的管体空间内的烟雾辅助吸口p。如此,利用密封端盖15不但可以将烟雾内导管11牢固地装配于储油外套管内,而且可有效地密封烟雾内导管11与烟雾吸管14之间的结构缝隙,保证气路和液路被充分隔离;而利用设置的烟雾辅助吸嘴p则可配合烟雾吸嘴b来增强烟雾的抽吸量。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烟雾衔接通道c(即:相当于前文所述及的烟雾内导管11的底端扩口部分)包括一由烟雾流道a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一管腔c1、一由第一管腔c1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二管腔c2以及一由第二管腔c2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三管腔c3(可以理解为各个管腔之间呈类似于阶梯状进行分布);相应地,雾化基座30则包括对位插装于第一管腔c1内的第一管段31、由第一管段31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并对位插装于第二管腔c2内的第二管段32以及由第二管段32的底端侧与第二管段32对接为一体并对位插装于第三管腔c3内的空气衔接管;其中,雾化腔室d由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的管体空间共同形成,而空气衔接管的管体空间则作为空气流道g,第二油量调节孔h开设于第二管段32的周壁上。由此,通过对雾化衔接通道c和雾化基座30的结构改进,使两者以阶梯状的结构形态进行局部的逐级插套连接,既有利于增强储油烟嘴10与烟油雾化器结构装配的稳固性,也便于对整个电子烟的功能段进行区隔划分。
为保证存储于储油腔室d内的烟油只能经由油量调节孔进入雾化腔室f内,在第一管段31与第一管腔c1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33,在第二管腔c2与第二管段32之间夹持有位于第二油量调节孔e的下方侧的第二密封圈34。
为优化空气衔接管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空气衔接管包括顶端部插套于第三管腔c3内且顶端口与烟油雾化芯20相抵的电池连接管座35、将电池连接管座35的顶端部与第二管段32对接套设为一体且外周壁与第三管腔c3的内周壁相抵的密封管套36以及穿设于电池连接管座35内且管体空间通过烟油雾化芯20与雾化腔室f相连通的空气导流管37,电池连接管座35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第一空气入口q,在空气导流管37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空气入口q呈上下错位分布的第二空气入口r,电池连接管座35与空气导流管37之间的空间以及空气导流管27的管体空间共同作为空气流道g。以此,利用电池连接管座35与烟油雾化芯20之间的抵接关系,可为烟油雾化芯20与电子烟的电池部分创造连接条件,而通过对空气入口的错位设置以及空气导流管37的优化选择,则可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过量烟油经由空气流道g泄露至产品外部。
为便于用户对油量调节孔进行大小、通断调节,本实施例的电子烟还包括一顶端口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沿储油烟嘴10的周向方向分布的限位滑槽s的限位环40,限位环40套装于雾化衔接通道c内(具体为前文所述及的第三管腔c3),相应地,在雾化基座30的顶端部的周壁上(具体为前文所述及的密封套管36的周壁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限位滑槽s内的档位凸起38。如此,利用限位滑槽s和档位凸起38的结构配合关系,用户只需对储油烟嘴10或者烟油雾化器作一定的且小角度的旋转即可实现第一油量调节孔e与第二油量调节孔h之间的对位导通或错位隔离。另外,为保证烟油能够顺畅地注入至雾化腔室f内,本实施例的第一油量调节孔e最好采用喇叭口的形式,即:第一油量调节孔e的小口与第二油量调节孔h的端口相同、大口则远离第二油量调节孔h的端口,从而通过对第一油量调节孔e的形态构造的选择,在油量调节口处形成朝雾化腔室f方向分布的液体压力,使烟油能够被顺畅地注入至雾化腔室f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储油烟嘴,所述储油烟嘴内形成有一沿储油烟嘴的中轴线分布的烟雾流道、一位于储油烟嘴的顶端并与烟雾流道相连通的烟雾吸口、一由烟雾流道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雾化衔接通道以及一环绕烟雾流道分布的储油腔室,所述储油腔室与雾化衔接通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油量调节孔;
一烟油雾化器,所述烟油雾化器包括一烟油雾化芯和一顶端部插装于雾化衔接通道内并与储油烟嘴作同轴旋转连接的雾化基座,所述雾化基座内形成有一位于雾化基座的顶端部内并与烟雾流道相连通的雾化腔室以及一由雾化腔室的底端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的空气流道,所述烟油雾化芯装设于雾化腔室内并将雾化腔室与空气流道作相互连通,且所述雾化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油量调节孔相对位的第二油量调节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烟嘴包括一底端部呈扩口结构的烟雾内导管和一顶端部为封闭结构的储油外套管,所述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上,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穿设于储油外套管的顶端部内并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口作为烟雾吸口,所述烟雾内导管的主体部分的管体空间作为烟雾流道,所述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作为雾化衔接通道,所述储油腔室形成于烟雾内导管与储油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一油量调节孔开设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周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烟嘴还包括一密封环套,所述储油外套管的底端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凹环槽,所述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与第一内凹环槽衔接为一体的第二内凹环槽,所述密封环套嵌装于由第一内凹环槽与第二内凹环槽所形成的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外套管包括一底端部套装于烟雾内导管的底端扩口部分上的外套通管和一底端部插装于外套通管的顶端口内的烟雾吸管,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插装于烟雾吸管内并通过烟雾吸管与外界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外套管还包括一轴向截面形成呈类“凹”字形的密封端盖,所述烟雾吸管的周壁内开设有一与外套通管的管体空间相连通的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端盖的轴向壁插装于密封环槽内,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贯穿于密封端盖的径向壁分布;且所述烟雾内导管的顶端部的周壁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烟雾吸管的管体空间内的烟雾辅助吸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衔接通道包括一由烟雾流道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一管腔、一由第一管腔的底端口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二管腔以及一由第二管腔作径向外扩后形成的第三管腔;
所述雾化基座包括对位插装于第一管腔内的第一管段、由第一管段向下作轴向延伸后成型并对位插装于第二管腔内的第二管段以及由第二管段的底端侧与第二管段对接为一体并对位插装于第三管腔内的空气衔接管;
所述雾化腔室由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管体空间共同形成,所述空气衔接管的管体空间作为空气流道,所述第二油量调节孔开设于第二管段的周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一管腔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管腔与第二管段之间夹持有位于第二油量调节孔的下方侧的第二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衔接管包括顶端部插套于第三管腔内且顶端口与烟油雾化芯相抵的电池连接管座、将电池连接管座的顶端部与第二管段对接套设为一体且外周壁与第三管腔的内周壁相抵的密封管套以及穿设于电池连接管座内且管体空间通过烟油雾化芯与雾化腔室相连通的空气导流管,所述电池连接管座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第一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导流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空气入口呈上下错位分布的第二空气入口,所述电池连接管座与空气导流管之间的空间以及空气导流管的管体空间共同作为空气流道。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顶端口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沿储油烟嘴的周向方向分布的限位滑槽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装于雾化衔接通道内,所述雾化基座的顶端部的周壁上形成有对位嵌合于限位滑槽内的档位凸起。
CN201921286806.6U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Active CN210538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6806.6U CN210538939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6806.6U CN210538939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8939U true CN21053893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1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6806.6U Active CN210538939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8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5874A (zh) * 2022-01-11 2022-04-19 深圳市华微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雾化装置及其在电子烟中的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5874A (zh) * 2022-01-11 2022-04-19 深圳市华微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雾化装置及其在电子烟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8211B (zh) 通气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8000761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WO2017206212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4839894A (zh) 吸嘴一体式电子烟
CN108576939A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芯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490791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538939U (zh) 一种油雾量可控式电子烟
CN209073562U (zh) 一种侧面注油的免拆卸旋转雾化器
CN207185922U (zh) 一种一体式陶瓷雾化器
CN107048480B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061102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注液结构
CN208446629U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芯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0008534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5196996U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烟具发烟器腔体进气口的节流式装置
CN209152372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6165189U (zh) 一种实现气液交换的储油机构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6088869U (zh) 一种防漏油和干烧的电子烟
CN205757201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4682532U (zh) 吸嘴一体式电子烟
CN210017896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0155477A1 (zh) 一种陶瓷发热体及应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和雾化器
CN209185747U (zh) 一种旋转控油电子烟雾化器
CN206043431U (zh) 注液组件、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8605053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41920U (zh) 一种油芯分离的烟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1

Address after: 419400 group 3, Huang sang Chong Village, Yanmen Town, Mayang Miao Autonomous County,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n Linzi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118, Shajing Road,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shop 2 inside the lobby of Venus Royal Hotel,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Penglichao (Shenzhen) Tra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