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7191U -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7191U
CN210537191U CN201920986389.XU CN201920986389U CN210537191U CN 210537191 U CN210537191 U CN 210537191U CN 201920986389 U CN201920986389 U CN 201920986389U CN 210537191 U CN210537191 U CN 210537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liquid cooling
w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63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浩
杨柳
毕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63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7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7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7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流向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主体、盖板、第一水嘴及第二水嘴;所述液冷板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与所述底板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底板中设置有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所述侧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或出水水道连通;所述底板中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的同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与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连通;所述盖板与所述液冷板主体固定连接,与所述底板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形成密封的腔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通过底板和侧板立体设置,能够给安装在不同平面的电子元件散热,极大促进了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产品体积和重量越做越小,单位体积功率密度不断增大,让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散热越来越困难。常规的风冷散热已满足不了器件的散热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液冷来促进元器件的散热。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的需求,电子产品中各功能模块里的发热元件位置往往分散在设备内部的不同位置,甚至为了让产品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很多发热量大的元件可能不都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按照多层立体布局,导致元件的散热基座成角度或者互相垂直。而常规液冷板的流向往往只在一个平面上,不能满足当元件按照多层立体布局的情形,最终导致部分元件因无法通过液冷板散热而温升过高。过高的温升则会使元件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多流向液冷板,能够给处于不同平面的电子元件散热,极大促进了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流向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主体、盖板、第一水嘴及第二水嘴;所述液冷板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与所述底板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底板中设置有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所述侧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或出水水道连通;所述底板中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的同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与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连通;所述盖板与所述液冷板主体固定连接,与所述底板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形成密封的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中,所述侧板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中,所述侧板垂直设置在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中,所述液冷板为铝合金或高导热塑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中,所述液冷板主体与所述盖板通过摩擦焊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流向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主体的底板和侧板呈立体设置,能够给安装在不同平面的电子元件散热,同时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子元件,极大促进了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流向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流向液冷板底板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流向液冷板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1至图3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中多流向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流向液冷板底板的剖面图。该多流向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主体1、盖板2、第一水嘴3和第二水嘴4,液冷板主体1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12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并且与底板11成一定的角度;底板11内部设有水道13,水道13包括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侧板12内部设有空腔,侧板12内的空腔与底板11内部的进水水道或出水水道连通。底板11中与侧板12垂直设置的同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水嘴3和第二水嘴4,第一水嘴3和第二水嘴4与底板11内部的水道13连通,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水嘴3作为进水口,第二水嘴4为出水口,或者第一水嘴3为出水口,第二水嘴4作为进水口,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盖板2与液冷板主体1固定连接,并与底板11内的水道13形成密封的腔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流向液冷板用于为电子元件5散热,在底板11和侧板12的表面上固定安装电子元件5,冷却液通过进水口流经底板11的水道及侧板12的空腔,带走电子元件5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如图3所示,为多流向液冷板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电子元件5可通过螺丝可固定安装在底板11和侧板12上,也可以通过卡扣等压紧装置或粘贴等其他方式固定在液冷板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侧板12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1内水道13的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上,一侧板与进水水道连通,另一侧板与出水水道连通。侧板12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按照实际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进行设计,当侧板个数为多个时,可按需分别设置与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侧板12与底板11的角度为90°,即侧板12垂直设置于底板11的冷却面上,冷却液同时流经底板11和侧板12,带走电子元件5产生的热量。当然,侧板12与底板11的夹角也可以是其他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通过底板11和侧板12的多层立体设置,使冷却液的流动不仅限于在底板一个平面内流动,而是可以同时在底板及侧板的多个平面内流动,电子元件固定在底板和侧板上,形成立体布置,实现了器件内部空间的高效利用,有效缩小产品的体积和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液冷板主体1和盖板2可通过压铸一体成型、CNC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加工制造。所述盖板2通过搅拌摩擦焊固定于液冷板主体1的底板11上。为了将电子元件5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走,该多流向液冷板由导热材料组成。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多流向液冷板可以为金属散热材质,譬如为铝合金、铜等散热材质,也可以为其他导热材料,如高导热塑料。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元件1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阻、整流桥等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多流向液冷板适用于发热电子元件布局分散且不在一个平面高度的情况。例如利用液冷板给电动汽车中的DC-DC模块散热的工况,由于DC-DC模块内部的各个发热器件分散控制器内部的不同平面,即电子元件的位置处于不同高度,无法用常规的单流向水冷板散热。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流向液冷板,不同的流向的槽道保证了DC-DC模块中各个部位的发热器件的热量都能够被冷却液带走。使电子元件可以在不同空间高度下排布,使产品的总体体积和重量均有所减小,实现了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流向液冷板,通过液冷板主体的底板和侧板呈立体设置,能够给安装在不同平面的电子元件散热,同时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子元件,极大促进了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多流向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液冷板主体、盖板、第一水嘴及第二水嘴;所述液冷板主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与所述底板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底板中设置有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所述侧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或出水水道连通;所述底板中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的同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第一水嘴和第二水嘴与底板内部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连通;所述盖板与所述液冷板主体固定连接,与所述底板的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形成密封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向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向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在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向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为铝合金或高导热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向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主体与所述盖板通过摩擦焊固定连接。
CN201920986389.XU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Active CN210537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6389.XU CN21053719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6389.XU CN21053719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7191U true CN210537191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5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6389.XU Active CN210537191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7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534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JP5975110B2 (ja) 半導体装置
US9406586B2 (en) Cooling j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6455456B (zh) 一种铜铝复合水冷板及其加工制作方法、水冷散热方法
JPWO2013054615A1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及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H07194139A (ja) 電気自動車用インバ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06210516A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CN114830328A (zh) 用于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冷却装置、功率逆变器设备以及具有功率逆变器设备和电机的装置
JP6458131B2 (ja) 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室外機
CN210537191U (zh) 一种多流向液冷板
CN218788785U (zh) 工业相机
CN115084058B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JP440375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672571U (zh) 一种散热器及储能变流器
EP3575919A1 (en) Dlc block for use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components
WO2022270013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4800419U (zh) 散热模块及运用液冷散热的马达控制器
CN219576843U (zh) 电源功率装置
EP4358667A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4127577A (ja) 車両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CN220489099U (zh) 用于超大功率固态光源的水冷装置
CN219146016U (zh) 水冷板及其水冷散热结构
CN114721490A (zh) 液冷计算设备
CN215912396U (zh) 一种散热器、电子器件和车辆
WO2023092326A1 (zh) 散热板、电子组件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