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2630U -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2630U
CN210532630U CN201921368609.9U CN201921368609U CN210532630U CN 210532630 U CN210532630 U CN 210532630U CN 201921368609 U CN201921368609 U CN 201921368609U CN 210532630 U CN210532630 U CN 210532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
jack catch
temperature
controlled prob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86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盖
陈伟
刘武祥
罗才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86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2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2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2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与用于容纳温控探头和温控线的卡线结构相连接,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卡爪结构,卡爪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且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形成适于冷凝器铜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卡扣,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变形,实现卡爪结构与冷凝器的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同时与多跟冷凝器铜管固定,连接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温控探头支架从装配结构上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与侧板/网罩/顶盖做成一体,温控线固定在此类结构上,这种结构通用性差,也会导致卡线繁琐,生产效率低;第二类支架为独立零件,或者插在铜管上,或者通过顶盖板与冷凝器的缝隙夹紧,这种结构通用性差,不同的冷凝器需要配置不同的装配结构,兼容性较差,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冷凝器需要配置不同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兼容性较差,影响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与用于容纳温控探头和温控线的卡线结构相连接,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卡爪结构,所述卡爪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且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形成适于冷凝器铜管穿过的第一限位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变形,实现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冷凝器的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侧卡爪和第一内侧卡爪,所述第一外侧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外侧卡爪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限定了第一卡爪的具体结构,使得第一外侧卡爪和第一内侧卡爪间具有间隙,增加弹性,易变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侧卡爪的上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内侧卡爪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冷凝器铜管的表面接触。
由此,通过第一限位部固定冷凝器铜管,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外侧卡爪和第二内侧卡爪,所述第二外侧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外侧卡爪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限定了第二卡爪的具体结构,使得第二外侧卡爪和第二内侧卡爪间具有间隙,增加弹性,易变形。
可选的,所述第二外侧卡爪的下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二内侧卡爪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冷凝器铜管的表面接触。
由此,通过第二限位部固定冷凝器铜管,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上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内侧卡爪的底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卡爪的方向向上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内侧卡爪的上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二外侧卡爪的方向向下凹陷设置。
由此,限定了第一限位卡扣的具体结构,并通过第一限位卡口固定冷凝器铜管,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侧卡爪和/或所述第二内侧卡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卡爪和/或所述第二外侧卡爪的宽度。
由此,保证第一限位卡扣的可靠性,连接牢固。
可选的,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卡爪结构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卡线结构相连接。
由此,限定卡爪结构与卡线结构的连接方式,连接牢固。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爪和/或所述第二卡爪的宽度。
由此,为卡爪结构的变形提供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
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同时与多根冷凝管固定连接,连接牢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温控探头支架,包括上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以及与所述装配结构相连接的卡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线结构包括与所述装配结构相连接的第一槽侧面,所述第一槽侧面的顶端设置第二限位卡扣,且所述第二限位卡扣包括沿所述第一槽侧面相对的两侧边缘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结构的方向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
由此,通过具有双边的第二限位卡口固定温控线,避免温控线窜动,能够有效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侧面的底部边缘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限位结构。
由此,用于支撑温控探头,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侧面上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一绕线结构。
由此,使温控线远离冷凝器,减小结霜结冰隐患。
可选的,所述卡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槽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槽侧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面和所述第二槽侧面相连接的第三槽侧面,其中,沿所述第二槽侧面的一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槽侧面的方向延伸设置定位结构,所述边缘为所述第二槽侧面上远离所述第三槽侧面的边缘。
由此,限制温控探头窜动,能够有效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二槽侧面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侧面相连接的连接槽面,且所述连接槽面与所述第一槽侧面形成卡线口。
由此,适于温控线穿过。
可选的,所述卡线口的长度小于所述温控探头的直径。
由此,避免温控探头脱落。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温控探头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所述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冷凝器和上述的温控探头支架,且所述温控探头支架与所述冷凝器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温控探头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支架装配后的内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温控探头支架、11-第一卡爪、111-第一外侧卡爪、1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一内侧卡爪、1121-第一凹槽、1122-第一圆弧结构、12-第二卡爪、121-第二外侧卡爪、1211-第二限位部、122-第二内侧卡爪、1221-第二凹槽、1222-第二圆弧结构、13-安装槽、131-第一槽侧面、1311-限位结构、1312-绕线结构、132-第二槽侧面、1321-定位结构、133-第三槽侧面、134-连接槽面、135-卡线口、14-第二限位卡扣、15-支撑结构、2-温控探头、3-温控线、4-翅片、5-冷凝器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温控探头支架从装配结构上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与侧板/网罩/顶盖做成一体,温控线固定在此类结构上,这种结构通用性差,也会导致卡线繁琐,生产效率低;第二类支架为独立零件,或者插在铜管上,或者通过顶盖板与冷凝器的缝隙夹紧,这种结构通用性差,不同的冷凝器需要配置不同的装配结构,兼容性较差,影响生产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温控探头支架1装配结构,与用于容纳温控探头2和温控线3的卡线结构相连接,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卡爪结构,卡爪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爪11和第二卡爪12,且第一卡爪11和第二卡爪12之间形成适于冷凝器铜管5穿过的第一限位卡扣,通过第一卡爪11和第二卡爪12的变形,实现卡爪结构与所述冷凝器的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1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爪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侧卡爪111和第一内侧卡爪112,第一外侧卡爪111设置于第一内侧卡爪112的上方且第一外侧卡爪111与第一内侧卡爪112之间具有间隙。由此,限定了第一卡爪11的具体结构。第一外侧卡爪111和第一内侧卡爪112间具有间隙,增加弹性,使得第一外侧卡爪111和第一内侧卡爪112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侧卡爪111的上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第一内侧卡爪112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一限位部1111,且第一限位部1111的形状与冷凝器铜管5的形状相匹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冷凝管铜管为圆柱形,相应地,第一限位部1111的形状为圆弧,连接更加牢固,固定效果好,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内侧卡爪112的上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第一外侧卡爪111的方向设置向上突出的第一圆弧结构1122,防止装配过程中将铜管插入此处缝隙,同时增强第一限位卡扣的强度,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卡爪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外侧卡爪121和第二内侧卡爪122,第二外侧卡爪121设置于第二内侧卡爪122的下方且第二外侧卡爪121与第二内侧卡爪122之间具有间隙。由此,限定了第二卡爪12的具体结构。第二外侧卡爪121和第二内侧卡爪122间具有间隙,增加弹性,使得第二外侧卡爪121和第二内侧卡爪122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外侧卡爪121的下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第二内侧卡爪122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二限位部1211,且第二限位部1211的形状与冷凝器铜管5的形状相匹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冷凝管铜管为圆柱形,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211的形状为圆弧,连接更加牢固,固定效果好,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内侧卡爪122的下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第二外侧卡爪121的方向设置向下突出的第二圆弧结构1222,防止装配过程中将铜管插入此处缝隙,同时增强第一限位卡扣的强度,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上的第一凹槽11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上的第二凹槽1221,且所述第一凹槽1121沿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的底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的方向向上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21沿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的上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的方向向下凹陷设置。由于第一卡爪11与第二卡爪12对称设置,即第一内侧卡爪112与第二内侧卡爪122对称设置,第一外侧卡爪111与第二外侧卡爪121对称设置,因此,设置于第一内侧卡爪112上的第一凹槽1121与设置于第二内侧卡爪122上的第二凹槽1221,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卡扣,适于冷凝器铜管5穿过,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卡爪112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宽度,使得由第一内侧卡爪112上的第一凹槽1121与第二内侧卡爪122上的第二凹槽1221形成的第一限位卡扣可靠性好,强度高,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内侧卡爪112、第一外侧卡爪111、第二内侧卡爪122和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变形量为3-5mm。在一些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卡爪112、第一外侧卡爪111、第二内侧卡爪122和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变形量为4mm,变形效果更好。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侧卡爪112、第一外侧卡爪111、第二内侧卡爪122和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变形方向为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此种变形量的设置,能够满足第一卡爪11和第二卡爪12的变形需求,使其更适于与冷凝器铜管5固定,实现温控探头支架1与冷凝器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卡爪结构和支撑结构15,卡爪结构通过支撑结构15与卡线结构相连接,支撑结构15的宽度小于第一卡爪11和/或第二卡爪12的宽度,即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与装配结构之间存在空隙,第一内侧卡爪112和/第二内侧卡爪122与装配结构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支撑结构15的强度较低,能够为第一卡爪11和/或第二卡爪12的变形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且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外侧边缘与支撑结构15相连接的一侧为圆弧形,抗弯折能力强,使其即使经过多次变形也不会出现发白、断裂等情况;而由于第一内侧卡爪112与第二内侧卡爪122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第一内侧卡爪112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在挤压的情况下容易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的装配原理在于:
当冷凝器铜管5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卡扣的扣孔时,由于支撑结构15的宽度小于第一卡爪11和/或第二卡爪12的宽度,即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与装配结构之间存在空隙,使得支撑结构15的强度较低,因此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容易向内变形,同时挤压第一外内侧卡爪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由于第一内侧卡爪112与第二内内侧卡爪间存在间隙,因此,第一外内侧卡爪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在挤压的情况下相应地向内变形,使分别穿过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三根冷凝器铜管5与相应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圆弧面接触,使其连接牢固;
当冷凝器铜管5直径与第一限位卡扣的扣孔相当时,第一内侧卡爪112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不变,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略向内变形,使分别穿过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三根冷凝器铜管5与相应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圆弧面接触,使其连接牢固;
当冷凝器铜管5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卡扣的扣孔时,支撑结构15的宽度小于第一卡爪11和/或第二卡爪12的宽度,即第一内侧卡爪112与第二内侧卡爪间存在间隙,使得支撑结构15的强度较低,因此,第一外内侧卡爪和/或第二内侧卡爪122在挤压的情况下相应地向外变形,带动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第二外侧卡爪121向外变形,使分别穿过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三根冷凝器铜管5与相应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部1211的圆弧面接触,使其连接牢固。
现有冷凝器铜管5插入具有翅片4的冷凝器中,而冷凝器铜管5的直径在φ5-φ10之间,冷凝器铜管5铜管间隙在13mm-15mm之间,根据这些尺寸范围,设计卡爪结构,并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1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同时与三根冷凝管固定连接,连接牢固。且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卡爪结构的数量不做限制,可根据冷凝器铜管5的数量及对连接强度的要求按需定制,只要满足上述的对称位置关系即可,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装配结构包括一个卡爪结构,连结牢固且节省材料,装配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温控探头支架1,包括上述装配结构和与装配结构相连接的卡线结构,卡线结构包括与装配结构相连接的第一槽侧面131,与第一槽侧面131相对设置的第二槽侧面132,分别与第一槽侧面131和第二槽侧面132相连接的第三槽侧面133,所述第二槽侧面132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相连接的连接槽面134,且所述连接槽面134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形成卡线口135。由此,适于温控线3穿过,且卡线口135呈圆弧过渡,避免损伤温控线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线口135的长度小于所述温控探头2的直径,避免温控探头2脱落,能够更好地保护温控探头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槽侧面131、第二槽侧面132、第三槽侧面133、连接槽面134以及限位结构1311共同围合成适于容纳温控线3和温控探头2的安装槽1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沿第二槽侧面132且远离第三槽侧面133的一侧边缘向靠近第一槽侧面131的方向延伸设置定位结构1321。由此,限制温控探头2窜动,能够有效限位,且避免温控探头2脱落。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定位结构13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圆柱形、立方体、椎体或其他几何形状。在一些优选示例中,定位结构1321的形状为立方体,结构简单,且与温控探头2的接触面为平面,限位效果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槽侧面131的顶端设置第二限位卡扣14,且第二限位卡扣14包括沿第一槽侧面131相对的两侧边缘向远离装配结构的方向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为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圆弧结构,通过具有双边圆弧的第二限位卡口固定温控线3,避免温控线3窜动,能够有效限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槽侧面131的底部边缘向远离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限位结构1311,用于支撑温控探头2,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为温控线3减少承重压力,避免因长时间承重过大而损坏,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限位结构131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圆柱形、立方体、椎体或其他几何形状。在一些优选示例中,限位结构1311的形状为立方体,结构简单,且与温控探头2的接触面为平面,承重效果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槽侧面131上向远离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一绕线结构1312,使温控线3远离冷凝器,减小结霜结冰隐患。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限位结构131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圆柱形、立方体、椎体或其他几何形状。在一些优选示例中,限位结构1311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各边成圆弧过渡,避免损坏温控线3。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温控探头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卡爪结构的变形,实现温控探头支架与不同型号冷凝器的固定连接,通用性强,兼容性好,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冷凝器和上述的温控探头支架,且所述温控探头支架与所述冷凝器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与所述温控探头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与用于容纳温控探头(2)和温控线(3)的卡线结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卡爪结构,所述卡爪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卡爪(11)和第二卡爪(12),且所述第一卡爪(11)和所述第二卡爪(12)之间形成适于冷凝器铜管(5)穿过的第一限位卡扣,通过所述第一卡爪(11)和所述第二卡爪(12)的变形,实现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冷凝器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侧卡爪(111)和第一内侧卡爪(112),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的上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一限位部(1111),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111)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冷凝器铜管(5)的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爪(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外侧卡爪(121)和第二内侧卡爪(122),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的下部沿外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的方向设置向内凹陷的第二限位部(1211),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211)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冷凝器铜管(5)的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上的第一凹槽(11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上的第二凹槽(1221),且所述第一凹槽(1121)沿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的底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的方向向上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21)沿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的上部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的方向向下凹陷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卡爪(112)和/或所述第二内侧卡爪(1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卡爪(111)和/或所述第二外侧卡爪(121)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15),所述卡爪结构通过所述支撑结构(15)与所述卡线结构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爪(11)和/或所述第二卡爪(12)的宽度。
10.一种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以及与所述装配结构相连接的卡线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结构包括与所述装配结构相连接的第一槽侧面(131),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的顶端设置第二限位卡扣(14),且所述第二限位卡扣(14)包括沿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相对的两侧边缘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分别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的底部边缘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限位结构(131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上向远离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延伸设置一绕线结构(1312)。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相对设置的第二槽侧面(13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和所述第二槽侧面(132)相连接的第三槽侧面(133),其中,沿所述第二槽侧面(132)的一侧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的方向延伸设置定位结构(1321),所述边缘为所述第二槽侧面(132)上远离所述第三槽侧面(133)的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侧面(132)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相连接的连接槽面(134),且所述连接槽面(134)与所述第一槽侧面(131)形成卡线口(13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口(135)的长度小于所述温控探头(2)的直径。
1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和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探头支架(1),且所述温控探头支架(1)与所述冷凝器固定相连。
CN201921368609.9U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Active CN210532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8609.9U CN210532630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8609.9U CN210532630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2630U true CN210532630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2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8609.9U Active CN210532630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2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2630U (zh)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装配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CN212132823U (zh) 一种感温包安装结构、压缩机端子盖及空调器
CN107062389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210066823A1 (en) Parallel-type wire connector
CN210373983U (zh)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卡线结构、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CN210120275U (zh) 连接器、散热器
CN211551842U (zh) 一种冷凝器固定夹、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US9553345B2 (en) Heat exchanger
CN220017292U (zh) 散热灯头组件
CN21500313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铝扁管
CN211041322U (zh) 一种温控探头支架及空调
CN219828655U (zh) 塑胶灯头组件
CN216845211U (zh) 换热器组件
CN210463541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72367U (zh) 一种新型折弯式的散热鳍片、散热片组及散热器
CN218380079U (zh) 一种双层散热除霜加热器
CN219106577U (zh) 线芯连接件
CN211176681U (zh) 一种汽车内部l型灯泡座
CN215639818U (zh) 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
CN213988656U (zh)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手柄卡槽装置
CN2152613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扁管
CN215872483U (zh) 压夹型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7468681U (zh) 插接式端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7055329U (zh) 一种新型油底壳
CN213748018U (zh) 换热设备和车载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