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1526U - 变速箱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1526U
CN210531526U CN201921478708.2U CN201921478708U CN210531526U CN 210531526 U CN210531526 U CN 210531526U CN 201921478708 U CN201921478708 U CN 201921478708U CN 210531526 U CN210531526 U CN 210531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utput shaft
ring
gearbox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87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秋贵
刘方军
楼江天
肖典
李萍
关相胜
陆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87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1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1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1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和车辆,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轴承、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第一轴承上,输出轴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部件套设于输出轴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径向定位;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相连接,以将输出轴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定位,使得输出轴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可稳定地输出动力。

Description

变速箱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箱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中、重型车辆由于载荷大,运输路程长,往往需要配置多挡位变速箱,一个独立的变速箱难以实现多挡变速,所以多挡变速箱多采用主副箱结构,满足不同载荷量、不同道路情况的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多挡位变速箱的输出轴设置在副箱内,输出轴需稳定输出动力,以确保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如何确保输出轴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轴承、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第一轴承上,输出轴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部件套设于输出轴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径向定位;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相连接,以将输出轴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定位,使得输出轴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可稳定地输出动力,进而确保车辆稳定运行。
优选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内齿圈;太阳轮套设于中间轴上;行星轮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架与行星轮相连接,并与输出轴相连接;内齿圈与行星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由变速箱的输入轴传递至中间轴,进而通过行星齿轮传递至输出轴,行星齿轮确保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同步器、第一同步环和第二同步环;同步器与内齿圈相连接;第一同步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同步环与输出轴相连接;第一同步环和第二同步环分别位于同步器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同步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同步环与输出轴相连接,当同步器与第一同步环相连接时,行星齿轮工作,副箱处于第一挡位,当同步器与第二同步环相连接时,行星齿轮不参与工作,副箱处于第二挡位。
优选地,第一挡位为低挡,第二挡位为高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输出轴上,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内齿圈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轴承支撑于内齿圈和输出轴之间,减小内齿圈和输出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确保内齿圈和输出轴相对转动顺畅,进而提升输出轴转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同步环设置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同步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第一轴承对第二同步环进行定位,避免第二同步环收到同步器的推理而发生滑动,确保换挡顺利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轴套,轴套套设于输出轴上,轴套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另一端与连接部件相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件通过轴套与第一轴承相抵靠,简化了连接部件的结构,缩短了连接部件的长度,简化了连接部件的加工工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轴承;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第三轴承套设于连接部件上,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壳体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套设于连接部件上,辅助支撑输出轴,进一步提升输出轴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连接部件上,并与第三壳体相接触,以密封连接部件与第三壳体之间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件,以密封第三壳体和连接部件之间的间隙,避免变速箱内的油液泄漏,确保变速箱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压板,压板与输出轴的端部相连接,并压紧于连接部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件通过压板与输出轴相连接,简化了连接部件与输出轴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的装配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的全部有益效果。
优选地,车辆为中型客车、大型客车、越野车、中型卡车或重型卡车。
优选地,车辆还包括车体、发动机、悬挂组件、车轮轴和车轮;发动机设置于车体上,变速箱设置于车体上,悬挂组件与车体相连接,车轮轴与悬挂组件相连接,车轮与车轮轴相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与车轮轴相适配,发动机将动力输出至变速箱,再传递至车轮轴,进而驱动车辆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速箱副箱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轴承,4输出轴,5连接部件,6太阳轮,7行星轮,8行星架,9内齿圈,10同步器,11第一同步环,12第二同步环,13第二轴承,14轴套,15第三壳体,16第三轴承,17密封件, 18压板,19中间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和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轴承3、输出轴4和连接部件 5;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连接;第一轴承3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输出轴4穿设于第一轴承3上,输出轴4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3 的一侧;连接部件5套设于输出轴4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3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3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输出轴4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4的径向定位;输出轴4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3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 4相连接,以将输出轴4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4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4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4定位,使得输出轴4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4可稳定地输出动力,进而确保车辆稳定运行。
优选地,连接部件5的一端与第一轴承3相抵靠,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19、太阳轮6、行星轮7、行星架8和内齿圈9;太阳轮6套设于中间轴19上;行星轮7与太阳轮6相啮合;行星架8与行星轮7相连接,并与输出轴4相连接;内齿圈9与行星轮7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动力由变速箱的输入轴传递至中间轴19,进而通过行星齿轮传递至输出轴4,行星齿轮确保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同步器10、第一同步环11和第二同步环12;同步器10与内齿圈9相连接;第一同步环11与第一壳体1相连接;第二同步环12与输出轴4相连接;第一同步环11和第二同步环12分别位于同步器10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同步环11与第一壳体1相连接;第二同步环12 与输出轴4相连接,当同步器10与第一同步环11相连接时,行星齿轮工作,副箱处于第一挡位,当同步器10与第二同步环12相连接时,行星齿轮不参与工作,副箱处于第二挡位。
优选地,第一挡位为低挡,第二挡位为高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的内圈套设于输出轴4上,第二轴承13的外圈与内齿圈9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轴承13支撑于内齿圈9和输出轴4之间,减小内齿圈9和输出轴4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确保内齿圈9和输出轴4相对转动顺畅,进而提升输出轴4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同步环12 设置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13之间,与第一轴承3的内圈相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同步环12与第一轴承3相抵靠,第一轴承3对第二同步环12进行定位,避免第二同步环12收到同步器10的推理而发生滑动,确保换挡顺利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轴套14,轴套14套设于输出轴4上,轴套14的一端与第一轴承3相抵靠,另一端与连接部件5相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件5通过轴套14与第一轴承3相抵靠,简化了连接部件5的结构,缩短了连接部件5的长度,简化了连接部件5的加工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第三壳体15和第三轴承16;第三壳体15与第二壳体2相连接;第三轴承 16套设于连接部件5上,并与第二壳体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壳体15和第三轴承16,第三轴承16套设于连接部件5上,辅助支撑输出轴4,进一步提升输出轴4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密封件17,密封件17套设于连接部件5上,并与第三壳体15相接触,以密封连接部件5与第三壳体15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件17,以密封第三壳体15和连接部件5 之间的间隙,避免变速箱内的油液泄漏,确保变速箱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箱还包括压板18,压板18与输出轴4的端部相连接,并压紧于连接部件5上。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件5通过压板18与输出轴4相连接,简化了连接部件5与输出轴4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输出轴4和连接部件5的装配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的全部有益效果。
优选地,车辆为中型客车、大型客车、越野车、中型卡车或重型卡车。
优选地,车辆还包括车体、发动机、悬挂组件、车轮轴和车轮;发动机设置于车体上,变速箱设置于车体上,悬挂组件与车体相连接,车轮轴与悬挂组件相连接,车轮与车轮轴相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4与车轮轴相适配,发动机将动力输出至变速箱,再传递至车轮轴,进而驱动车辆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输出轴包括轴台,所述轴台卡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轴;
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
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相啮合;
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行星轮相连接,并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行星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器,所述同步器与所述内齿圈相连接;
第一同步环,所述第一同步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
第二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同步环和所述第二同步环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内齿圈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同步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
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相抵靠,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
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上,并与所述第三壳体相接触,以密封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相连接,并压紧于所述连接部件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
CN201921478708.2U 2019-09-06 2019-09-06 变速箱和车辆 Active CN210531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708.2U CN210531526U (zh) 2019-09-06 2019-09-06 变速箱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708.2U CN210531526U (zh) 2019-09-06 2019-09-06 变速箱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1526U true CN210531526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8708.2U Active CN210531526U (zh) 2019-09-06 2019-09-06 变速箱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1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1590B (zh) 自动变速器
US9068631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220072941A1 (en) Electric drive axle with multi-speed gearbox
US7914413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16139798U (zh) 电驱动桥
CN205978366U (zh) 一种具备取力功能的变速箱
WO2019062864A1 (zh) 集成式转向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US7628726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US4289045A (en) Housings of gearboxes for power units
JP2019078367A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車両
CN210531526U (zh) 变速箱和车辆
CN209818660U (zh) 一种行星轮轮边减速器
CN1098041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215908357U (zh) 变速箱输入轴的连接结构以及变速箱
CN217401608U (zh) 一种双电机直驱系统和车辆
CN215980767U (zh) 一种小型化轻量化的二级行星减速机
CN214274373U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商用变速器
CN201089362Y (zh) 一种双级减速中桥驱动桥
CN210634704U (zh) 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减速器总成
CN106870232A (zh) 发动机高压共轨泵驱动机构
CN220566524U (zh) 齿轮与差速器一体式结构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减速器
KR20060056341A (ko) 3개의 유성 기어셋을 구비한 다단 자동 변속기
CN111271421A (zh) 行星牵引传动轴承型减速器
CN212080059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
JP6065928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