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7837U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17837U CN210517837U CN201921583655.0U CN201921583655U CN210517837U CN 210517837 U CN210517837 U CN 210517837U CN 201921583655 U CN201921583655 U CN 201921583655U CN 210517837 U CN210517837 U CN 2105178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resistor
- transistor
- lithium battery
- tr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恒流单元、恒压单元、模式选择单元、充放电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及报警单元。当锂电池在充电模式下反接时,控制芯片的检测端检测到锂电池处于反接状态,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光耦器OP1中,导通光耦器OP1,此时,由于光耦器OP1的第3脚输入的是外部负压电源,此时,三极管4Q5的基极电位比发射极的电位低,此时三极管4Q5为截止状态,三极管4VT3也就无法导通,电压就无法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安全性大大提升;此外,报警单元的设置,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芯片输出的低电平信号会让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为了让锂电池更好地进行充放电过程,现有的锂电池都会配套有充放电电路进行使用。现有的充放电电路,多数是采用三极管的导通特性让锂电池能够充放电,例如,利用NPN类型的三极管,当需要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向NPN三极管的基极输入正压,导通NPN三极管,让外部电源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当需要锂电池放电时,向NPN三极管的基极输入负压,截止NPN三极管,不让外部电源对锂电池进行充电,让锂电池与电路中的其余电子器件构成放电回路,进行放电。为了防止在充电模式下锂电池反接,现有的充放电电路都会搭配一个控制芯片,当锂电池反接时,控制芯片输出低电平信号,将NPN三极管截止,外部电源就无法对锂电池进行充电。虽然上述的方式能够防止锂电池反接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操作,但还是存在缺陷,由于锂电池反接时,锂电池的负极接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而控制芯片输入的低电平是输入至NPN三极管的基极中,此时,NPN三极管的基极电位还是比NPN三极管的发射极电位高,NPN三极管还是可能会被导通,外部电源还是很有可能在此种情况下将电压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现有的充放电电路,并没有预警的功能,当锂电池发生异常时,用户第一时间内并不知道锂电池发生异常情况,用户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做出异常处理措施,同样也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锂电池反接时,完全阻止外部电源将电压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的,损坏锂电池的,安全性高的以及当锂电池发生异常时能够第一时间告知用户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检测端用于与锂电池连接;
恒流单元,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
恒压单元,所述恒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恒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恒压单元的基准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模式选择单元,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恒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充放电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电阻4R3、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三极管4VT4、二极管4D2和二极管4D3,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串联所述电阻4R3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4Q5的集电极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Q6的基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4Q6的发射极串联所述电阻4R7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4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4VT4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4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4D2的阴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4D3的阴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4D3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4Q6的基极连接;
反接保护单元,所述反接保护单元包括光耦器OP1和电阻RA,所述光耦器OP1的第1脚串联所述电阻RA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2脚与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3脚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4脚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及
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三极管Q4、电阻R23、电阻R55和二极管D4,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报警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作为所述报警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5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流单元包括恒流器4U1、电阻4R1、电阻4R2、电阻4R9和电阻4RS1,所述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串联所述电阻4R1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恒流器4U1的反相输入端串联所述电阻4R2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恒流器4U1的输出端串联所述电阻4R9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阻4RS1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4RS1的另一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流单元还包括电容4C1、电阻4R6和电容4C2,所述电容4C1的一端与所述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4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4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4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4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4C2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器4U1的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流单元还包括电容4C3,所述电容4C3与所述电阻4RS1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和三极管4VT4均为NPN三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阻RA的阻值为1.8K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极管Q4为PNP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恒流单元、恒压单元、模式选择单元、充放电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及报警单元。当锂电池在充电模式下反接时,控制芯片的检测端检测到锂电池处于反接状态,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光耦器OP1中,导通光耦器OP1,此时,由于光耦器OP1的第3脚输入的是外部负压电源,此时,三极管4Q5的基极电位比发射极的电位低,此时三极管4Q5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4VT3也就无法导通,外部正压电源的电压就无法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防止锂电池反接状态下还对其进行充电,安全性大大提升;此外,报警单元的设置,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芯片输出的低电平信号会让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让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便于用户以最快速度做出相关异常处理措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恒流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恒压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式选择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充放电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反接保护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报警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路10包括控制芯片100、恒流单元200、恒压单元300、模式选择单元400、充放电单元500、反接保护单元600及报警单元700。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芯片100起到控制的作用,用于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关闭锂电池充放电电路10,防止电池处于异常状态下还进行工作;恒流单元200用于让锂电池以预设电流值进行充放电工作;恒压单元300用于让锂电池以预设电压值进行充放电工作;模式选择单元400用于让电池处于充电模式还是放电模式;充放电单元500用于充放电工作;反接保护单元600起到防止锂电池反接的作用;预警单元700起到预警的作用,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根据控制芯片100发送过来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预警操作,通知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外部电源一共有三个,一个为电压+12V的外部正压电源;一个为电压为+7V的外部正压电源;另一个为电压为-8V的外部负压电源,三个外部电源均起到供电的作用。
请参阅图1,控制芯片100的检测端用于与锂电池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芯片100的检测端用于检测锂电池的当前状态,当锂电池发生异常时,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执行相应的异常处理操作。
请参阅图1,恒流单元200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芯片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恒流单元200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恒流单元200用于让锂电池以预设电流值进行充放电工作。
请参阅图1,恒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恒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恒压单元300的基准端与控制芯片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恒压单元300用于让锂电池以预设电压值进行充放电工作。
请参阅图1,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一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三输入端与恒压单元300的输出端连接,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四输入端与恒流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模式选择单元400用于让电池处于充电模式还是放电模式。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6,充放电单元500包括电阻4R3、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三极管4VT4、二极管4D2和二极管4D3,三极管4Q5的基极串联电阻4R3作为充放电单元500的第一输入端与恒流单元200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4Q5的集电极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三极管4VT3的基极与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4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4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作为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三极管4Q6的基极作为充放电单元500的第二输入端与模式选择单元400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4Q6的发射极串联电阻4R7与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4VT4的基极与三极管4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4VT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4VT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4D2的阳极与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二极管4D2的阴极作为充放电单元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二极管4D3的阴极和控制芯片10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二极管4D3的阳极与三极管4Q6的基极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7,反接保护单元600包括光耦器OP1和电阻RA,光耦器OP1的第1脚串联电阻RA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光耦器OP1的第2脚与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光耦器OP1的第3脚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光耦器OP1的第4脚与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锂电池在充电模式下反接时,控制芯片100的检测端检测到锂电池处于反接状态,控制芯片100的控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光耦器OP1中,导通光耦器OP1,此时,由于光耦器OP1的第3脚输入的是外部负压电源,此时,三极管4Q5的基极电位比发射极的电位低,此时三极管4Q5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4VT3也就无法导通,外部正压电源的电压就无法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防止锂电池反接状态下还对其进行充电,安全性大大提升。具体地,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和三极管4VT4均为NPN三极管。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8,报警单元70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三极管Q4、电阻R23、电阻R55和二极管D4,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作为报警单元700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阴极和控制芯片10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作为报警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电阻R55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报警单元700的设置,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芯片100输出的低电平信号会让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让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便于用户以最快速度做出相关异常处理措施。
具体地,电阻RA的阻值为1.8KΩ;三极管Q4为PNP三极管。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恒流单元200包括恒流器4U1、电阻4R1、电阻4R2、电阻4R9和电阻4RS1,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串联电阻4R1作为恒流单元200的第一输入端,恒流器4U1的反相输入端串联电阻4R2作为恒流单元200的第二输入端,恒流器4U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4R9作为恒流单元200的输出端,电阻4RS1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电阻4RS1的另一端接地。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恒流单元200启动工作时,若要电池以2mA的电流值进行充放电工作时,此时恒流器4U1的输出端的电压为2mA*电阻4RS1的阻值,即可保证锂电池以预设电流值2mA进行充放电工作;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输入的是控制芯片100的控制信号,恒流器4U1的反相输入端输入的是2mA*电阻4RS1的阻值的信号;电阻4R1、电阻4R2和电阻4R9均起到限流的作用,电阻4R1、电阻4R2用于保护恒流器4U1,防止恒流器4U1损坏,电阻4R9用于保护后续的相关功能模块的电子元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恒流单元200除了起到恒流的作用,还起到输出相关电平信号至模式选择单元400,让模式选择单元400让电池处于充电模式还是处于放电模式。在本申请中,当恒流器4U1输出正压信号,即高电平信号时,电池处于充电模式;当恒流器4U1输出负压信号时,即低电平信号,电池处于放电模式。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恒流单元200还包括电容4C1、电阻4R6和电容4C2,电容4C1的一端与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容4C1的另一端与电阻4R6的一端连接,电阻4R6的另一端与电容4C2的一端连接,电容4C2的另一端与恒流器4U1的输出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容4C1、电阻4R6和电容4C2组成增益补偿网络,起到增益补偿的作用,提高恒流器4U1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恒流单元200还包括电容4C3,电容4C3与电阻4RS1并联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容4C3起到滤波的作用,消除杂波信号。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恒压单元300包括恒压器4U2A、恒压器4U2B、电阻4R16、电阻4R10、电阻4R15、电阻4R11、电阻4R12、电阻4R8、电阻4R5、电阻4R4、电容4C4、电阻4R17、电阻4R18和三极管4Q2,恒压器4U2A的反相输入端顺序串联电阻4R10和电阻4R16作为恒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恒压器4U2A的正相输入端顺序串联电阻4R11和电阻4R15作为恒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恒压器4U2A的输出端串联电阻4R5与恒压器4U2B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4R8的一端与恒压器4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4R8的另一端与恒压器4U2A的输出端连接,电阻4R12的一端与恒压器4U2A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电阻4R12的另一端接地,恒压器4U2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4R4的一端连接,电阻4R4的另一端作为恒压单元300的基准端,恒压器4U2B的输出端作为恒压单元300的输出端,电容4C4的一端与恒压器4U2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容4C4的另一端与恒压器4U2B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4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4R17的一端和电阻4R18的一端连接,电阻4R17的另一端与恒压器4U2B的输出端连接,电阻4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4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4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4Q2的集电极与充放电单元500连接。具体地,三极管4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恒压单元300启动工作时,恒压器4U2A通过正相输入端连接锂电池的负极,反相输入端连接锂电池的正极,采集电池当前的电压值,而后恒压器4U2A的输出端向恒压器4U2B的正相输入端输入,恒压器4U2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控制芯片100一个基准电压值,基准电压值为人为预设值,例如,当需要锂电池以2V的恒压值进行充放电过程时,恒压器4U2B的反相输入端输入一个基准电压值为2V的电压值,最终恒压器4U2B的输出端输出相关的电平信号,利用三极管4Q2的饱和状态让锂电池进入恒压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阻4R16、电阻4R10、电阻4R15、电阻4R11、电阻4R12和电阻4R8组成差分网络,让输入至恒压器4U2A的信号更为精确和稳定,保证恒压器4U2A能够更好地输出;电阻4R5起到限流的作用,保护恒压器4U2B,防止因为过流而导致恒压器4U2B;电容4C4起到增益补偿的作用;电阻4R17和电阻4R18均起到分压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模式选择单元400包括电阻4R1、三极管4Q1和电阻4R14,三极管4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4R1,电阻4R1的一端作为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三极管4Q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4R14作为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二输入端,4R1的另一端作为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三输入端,三极管4Q1的基极作为模式选择单元400的第四输入端,三极管4Q1的集电极作为模式选择单元400的输出端。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让锂电池进入充电模式时,恒流单元200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至三极管4Q1的基极,此时,三极管4Q1被导通,由于三极管4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4R1后与外部正压电源+12V连接,三极管4Q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4R14与外部负压电源-8V连接,因此,当三极管4Q1导通时,此时三极管4Q6的基极电位被拉低,三极管4Q6的基极为低电位,三极管4Q6为截止状态,同样,三极管4VT4为截止状态,而由于恒流器4U1的输出端输出的是高电平信号,此时三极管4Q5被导通,三极管4VT3也被导通,此时三极管4VT3的集电极连接的外部正压电源+7V能够输入至锂电池中,也就完成了对锂电池的充电操作。
当需要让当需要让锂电池进入放电模式时,恒流单元200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至三极管4Q1的基极中,此时三极管4Q1截止,三极管4Q6的基极为高电位,三极管4Q6被导通,三极管4VT4也被导通,但由于三极管4Q5的基极输入的是低电平信号,此时三极管4Q5截止,三极管4VT3被截止,此时三极管4Q6、三极管4VT4和锂电池构成放电回路,锂电池也就处于了放电模式。
当电池发生异常时,此时控制芯片100能够通过检测端识别到,不管在充电模式下还是放电模式下,控制芯片100的控制输出端都会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由于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和三极管4VT4均为NPN三极管,在基极输入低电平信号的情况都会被截止,也就阻止了锂电池在异常状态下还进行充放电过程,进而导致锂电池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恒流单元、恒压单元、模式选择单元、充放电单元、反接保护单元及报警单元。当锂电池在充电模式下反接时,控制芯片的检测端检测到锂电池处于反接状态,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至光耦器OP1中,导通光耦器OP1,此时,由于光耦器OP1的第3脚输入的是外部负压电源,此时,三极管4Q5的基极电位比发射极的电位低,此时三极管4Q5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4VT3也就无法导通,外部正压电源的电压就无法输入至反接的锂电池中,防止锂电池反接状态下还对其进行充电,安全性大大提升;此外,报警单元的设置,当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芯片输出的低电平信号会让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让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锂电池处于异常状态,便于用户以最快速度做出相关异常处理措施。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检测端用于与锂电池连接;
恒流单元,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
恒压单元,所述恒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锂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恒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恒压单元的基准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模式选择单元,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恒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充放电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电阻4R3、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三极管4VT4、二极管4D2和二极管4D3,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串联所述电阻4R3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4Q5的集电极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Q6的基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式选择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4Q6的发射极串联所述电阻4R7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4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4VT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4VT4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4V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4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4D2的阴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单元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4D3的阴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4D3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4Q6的基极连接;
反接保护单元,所述反接保护单元包括光耦器OP1和电阻RA,所述光耦器OP1的第1脚串联所述电阻RA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2脚与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3脚与外部负压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器OP1的第4脚与所述三极管4Q5的基极连接;及
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三极管Q4、电阻R23、电阻R55和二极管D4,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报警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作为所述报警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外部正压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5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单元包括恒流器4U1、电阻4R1、电阻4R2、电阻4R9和电阻4RS1,所述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串联所述电阻4R1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恒流器4U1的反相输入端串联所述电阻4R2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恒流器4U1的输出端串联所述电阻4R9作为所述恒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阻4RS1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4RS1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单元还包括电容4C1、电阻4R6和电容4C2,所述电容4C1的一端与所述恒流器4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4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4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4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4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4C2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器4U1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单元还包括电容4C3,所述电容4C3与所述电阻4RS1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4Q5、三极管4VT3、三极管4Q6和三极管4VT4均为NPN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A的阻值为1.8K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4为PNP三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3655.0U CN21051783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3655.0U CN21051783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17837U true CN210517837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7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83655.0U Active CN21051783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178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8674A (zh) * | 2019-09-23 | 2019-11-29 | 惠州市威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21583655.0U patent/CN2105178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8674A (zh) * | 2019-09-23 | 2019-11-29 | 惠州市威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CN110518674B (zh) * | 2019-09-23 | 2024-03-26 | 惠州市威德盛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18674B (zh)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
CN209389733U (zh) | 锂电池保护板 | |
EP3854240A1 (en) | Voltage output circuit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 |
CN210517837U (zh) |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 |
CN106532154B (zh) | 新型锂电池电源管理电路 | |
CN203827020U (zh) | 一种具有过充保护的电动车锂电池充电器 | |
CN210517841U (zh) | 电池充放电系统 | |
CN219960141U (zh) |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5006849A (zh) | 电池充电器智能关断控制系统 | |
CN201788268U (zh) | 锂电池电量检测装置 | |
CN209938374U (zh) | 一种锂电池管理保护电路 | |
CN110854953B (zh) |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 |
CN103779839B (zh) | 一种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的自关断启动电路 | |
CN111694391A (zh) | 一种基于手机蓝牙控制的锂电池组电流输出系统 | |
CN219498991U (zh) | 一种电池ntc充电切换电路及pcb板 | |
CN219779815U (zh) | 一种手电筒改良的充电电路 | |
CN219779836U (zh) | 一种双电池包并联供电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 |
CN218940721U (zh) | 一种bms功耗指示电路 | |
CN213185564U (zh) | 一种防止电池过度放电的bms被动均衡电路 | |
CN217720775U (zh) | 充电自显电路以及电池包 | |
CN212726523U (zh) |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 |
CN215186029U (zh) | 一种解决多组电池组并连互充问题的电路 | |
CN217036786U (zh) | 电动工具bms保护板电路 | |
CN209860097U (zh) | 一种用于智能手表的低功耗电池模块 | |
CN216816895U (zh) | 一种锂电池低电量检测报警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