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0141U -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0141U
CN219960141U CN202223468434.3U CN202223468434U CN219960141U CN 219960141 U CN219960141 U CN 219960141U CN 202223468434 U CN202223468434 U CN 202223468434U CN 219960141 U CN219960141 U CN 219960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esistor
battery protection
switch tub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84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贤伟
王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84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0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0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0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和充电保护电路;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相连,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保护电路,与充电正极、充电负极、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相连;电池保护芯片在接收到充电保护电路输出的充电接入信号时,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管关断,从而在电池处于充电过程中,断开放电回路,禁止电池放电,保证电池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在充电时,用户容易误操作打开负载。而在电池充电时,如果不小心连接上负载,可能会瞬间将电池电压和充电器电压下拉到一个危险的区间,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在电池充电时,如果不小心连接上负载,且充电功率较小,则需要通过电池放电以补偿充电功率,此时电池放电发热会导致温度较高,影响电池的寿命。因此,如何保证电池在充电时不进行放电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如何保证电池在充电时不进行放电的问题。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和充电保护电路;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相连,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相连;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相连,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相连;
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充电正极、所述充电负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输出充电接入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充电接入信号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管关断。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器检测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正极相连,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极相连,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时,输出电信号至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信号采样引脚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输出充电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充电正极与所述充电负极之间;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正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晶体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信号采样引脚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PN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和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开关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栅极,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漏极;
所述放电开关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栅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漏极。
一种电池保护系统,包括电池、充电器和上述的电池保护电路。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保护系统。
上述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和充电保护电路;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相连,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相连,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相连;充电保护电路,与充电正极、充电负极、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时,向放电开关管和电池保护芯片输出充电接入信号;电池保护芯片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管关断。本实施例通过将充电保护电路,与充电正极、充电负极、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相连,当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接入充电器时,充电保护电路生成充电接入信号,并向电池保护芯片和放电开关管输出充电接入信号,而电池保护芯片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此时,放电开关管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处于关断状态,从而在电池处于充电过程中,断开放电回路,禁止电池放电,保证电池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系统的一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的一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保护电路的一电路示意图。
图中:1、电池;2、电池保护电路;21、电池保护芯片;22、充电开关管;23、放电开关管;24、充电保护电路;241、充电器检测模块241;242、开关控制模块;25、开关管驱动电路;3、充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当明白,当元件被称为“与…相连”、“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及步骤,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施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2,如图1所示,可应用在电池保护系统中。该电池保护系统电池1、电池保护电路2和充电器3。该电池保护电路2与电池1和充电器3相连。该电池保护电路2用于在充电器3接入时,即电池1进行充电时,防止电池1进行放电,提高电池1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2,如图2所示,包括电池保护芯片21、充电开关管22、放电开关管23和充电保护电路24;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P-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保护电路24,与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时,向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充电接入信号;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管23关断。
作为一示例,电池保护电路2包括电池正极B+、电池负极B-、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和输出负极P-。其中,电池正极B+用于与电池1的正极相连。电池负极B-用于与电池1的负极相连。可选地,该电池1可以是锂电池1。该充电正极C+用于与充电器3的正极相连。该充电负极C-用于与充电器3的负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该充电正极C+也可以是输出正极P+,用于与负载的正极相连。该输出负极P-用于与负载的负极相连。
作为一示例,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充电开关管22(Q221)为场效应晶体管,该充电开关管22的栅极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该充电开关管22的漏极与电池负极B-相连,该充电开关管22的源极与充电负极C-相连。在本示例中,通过将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在接入充电器3时,使得电池保护芯片21可以控制充电开关管22导通,从而使得充电器3、充电开关管22和电池1形成充电回路,对电池1进行充电。或者,在电池1充电过程中,出现过充或者过流等情况时,使得电池保护芯片21可以控制充电开关管22断开,从而断开该充电回路,保证电池1的安全性。
作为一示例,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P-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放电开关管23(Q231)为场效应晶体管,该放电开关管23的栅极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该放电开关管23的漏极与输出负极P-相连,该放电开关管23的源极与电池负极B-相连。在本示例中,通过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P-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当电池保护电路2接入负载时,使得电池保护芯片21可以控制放电开关管23导通,从而使得负载、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1形成放电回路,电池1开始放电。或者,在电池1放电过程中,出现过放或者过流等情况时,使得电池保护芯片21可以控制放电开关管23断开,从而断开该放电回路,保证电池1的安全性。示例性地,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第一采样电阻R2,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2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相连,从而通过采集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电信号,判断在电池1放电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放或者过流等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1处于充电过程中时,若用户误接入负载,电池保护芯片21会控制充电放电开关管23和放电开关管23导通,出现电池1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情况,对电池1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在电池1进行充电时禁止电池1进行放电,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充电保护电路24。充电保护电路24,与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时,向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充电接入信号;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管23关断。其中,充电接入信号是指充电保护电路24在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时生成的电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是指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生成的电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充电保护电路24,与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当充电正极C+和充电负极C-接入充电器3时,充电保护电路24生成充电接入信号,并向电池保护芯片21和放电开关管23输出充电接入信号,而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此时,放电开关管23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处于关断状态,从而在电池1处于充电过程中,断开放电回路,禁止电池1放电,保证电池1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充电开关管22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充电开关管22导通,以对电池1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2,包括电池保护芯片21、充电开关管22、放电开关管23和充电保护电路24;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P-相连,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充电保护电路24,与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时,向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充电接入信号;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管23关断。本实施例通过将充电保护电路24,与充电正极C+、充电负极C-、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和电池保护芯片21相连,当充电正极C+和充电负极C-接入充电器3时,充电保护电路24生成充电接入信号,并向电池保护芯片21和放电开关管23输出充电接入信号,而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此时,放电开关管23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处于关断状态,从而在电池1处于充电过程中,断开放电回路,禁止电池1放电,保证电池1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电保护电路24包括充电器检测模块241和开关控制模块242;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一输入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二输入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输出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时,输出电信号至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开关控制模块242的第一输出端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DO1相连,开关控制模块242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相连,用于在接收到电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充电接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一输入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将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二输入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并将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输出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相连,充电器检测模块241便能在充电器3接入时,输出电信号至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可选地,该电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通过将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相连,开关控制模块242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相连,开关控制模块242便能够在接收到电信号时,向放电开关管23和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充电接入信号,以使电池保护芯片21在接收到充电接入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基于充电接入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在充电器3接入时,关断放电开关管23,禁止电池1放电,保证电池1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电器检测模块241包括第一电阻R2411、第二电阻R2412和第一晶体管Q2411;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串联在充电正极C+与充电负极C-之间;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二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三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相连。
其中,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串联在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一输入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第二输入端与充电负极C-相连。
作为一示例,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串联在充电正极C+与充电负极C-之间,使得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形成分压电路。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二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三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相连。其中,第一晶体管Q2411为三极管,作为优选地,第一晶体管Q2411为PNP三极管。示例性地,第一晶体管Q241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发射极与充电正极C+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集电极为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输出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的具体阻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或实际经验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正是因为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串联在充电正极C+与充电负极C-之间,使得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形成分压电路,且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2411和第二电阻R241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二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三端与开关控制模块242相连,当充电器3接入时,充电负极C-的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第一晶体管Q2411导通,又因为充电正极C+接入充电器3,从而使得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三端的电压被拉高,使得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三端,即充电器检测模块24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压至开关控制模块242,从而及时检测到充电器3接入,保证电池1充电过程中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充电器检测模块241还包括第一保护电阻R2413和第一保护电容C2411;该第一保护电阻R2413的第一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该第一保护电阻R2413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B-相连。该第一保护电容C2411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一端相连,该第一保护电容C2411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Q2411的第二端相连。该第一保护电阻R2413和第一保护电容C2411用于防止充电器3接入时的大电压或大电流损坏第一晶体管Q2411,提高第一晶体管Q2411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第二保护电阻R1和第二保护电容C1。第二保护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池正极B+相连,第二保护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正极连接引脚相连。第二保护电容C1的第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正极连接引脚VDD相连,第二保护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负极连接引脚VSS相连。第二保护电阻R1和第二保护电容C1大电压或大电流损坏电池保护芯片21,提高电池保护芯片21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关控制模块242包括第三电阻R2421、第四电阻R2422、第二晶体管Q2421、第五电阻R2423、第六电阻R2424和第三晶体管Q2422;第三电阻R2421和第四电阻R2422,串联连接在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IN1与接地端之间;第二晶体管Q242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2421和第四电阻R242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二晶体管Q2421的第二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相连,第二晶体管Q2421的第三端接地;第五电阻R2423和第六电阻R2424,串联连接在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IN1与接地端之间;第三晶体管Q2422的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2423和第六电阻R2424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三晶体管Q2422的第二端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晶体管Q2422的第三端接地。
可选地,第二晶体管Q2421为NPN三极管;第三晶体管Q2422为NPN三极管。
作为一示例,第二晶体管Q242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2421和第四电阻R2422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二晶体管Q2421的集电极为开关控制模块242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相连,第二晶体管Q2421的发射极接地。
作为另一示例,第三晶体管Q2422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2423和第六电阻R2424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三晶体管Q2422的为开关控制模块242的第一输出端,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DO1相连,第三晶体管Q2422的第三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阻R2421、第四电阻R2422、第五电阻R2423和第六电阻R2424的具体阻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或实际经验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模块242的输入端接收到充电器检测模块241输出的电信号时,由于第三电阻R2421和第四电阻R2422组成的分压电路的分压作用,控制第二晶体管Q2421导通,从而拉低电池保护芯片21的信号采样引脚VM的电压,使得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同时,由于第五电阻R2423和第六电阻R2424组成的分压电路的分压作用,控制第三晶体管Q2422导通,输出充电接入信号至放电开关管23,拉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的电压,从而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和充电接入信号,使得放电开关管23断开,在充电器3接入时,关断放电开关管23,禁止电池1放电,保证电池1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开关管驱动电路25,开关管驱动电路25设置在电池保护芯片21与放电开关管23之间,用于驱动放电开关管23的导通或关断。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开关管驱动电路25,通过将开关管驱动电路25设置在电池保护芯片21与放电开关管23之间,并使开关管驱动电路25驱动放电开关管23的导通或关断,从而提高放电开关管23的导通或关断速度,以在充电器3接入时,及时关断放电开关管23,进而提高电池1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开关管驱动电路25包括第一MOS管Q251、第二MOS管Q252、第一二极管D1、第七电阻R251、第八电阻R252、第九电阻R253和第一电容C251;电池保护芯片21的第一驱动端DO,与第七电阻R251的第一端、第一MOS管Q251的栅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八电阻R252的第一端相连和第九电阻R253的第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251的第二端接地;第九电阻R25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25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25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MOS管Q251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Q251的漏极与第八电阻R252的第二端相连;第二MOS管Q252的栅极,与第八电阻R252的第二端和第一MOS管Q251的漏极相连,第二MOS管Q252的漏极,与第九电阻R253和第一电容C251的连接节点相连,第二MOS管Q252的源极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第七电阻R251、第八电阻R252和第九电阻R253的阻值大小,以及第一电容C251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或实际经验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MOS管Q251为N沟道MOS管。第二MOS管Q252为P沟道MOS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MOS管Q251、第二MOS管Q252、第一二极管D1、第七电阻R251、第八电阻R252、第九电阻R253和第一电容C251之间形成的驱动电路,使得当电池保护芯片2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快速地将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的电压拉低,从而快速地将放电开关管23关断,以在充电器3接入时,及时关断放电开关管23,进而提高电池1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池保护芯片21的第二驱动端CO与充电开关管22(Q221)的第一端相连,用于驱动充电开关管22的导通和关断。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池保护电路2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相连,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充电负极C-相连,以防止方向电压对充电开关管22造成损害,提高充电开关管22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开关管22为场效应晶体管;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一端为栅极,充电开关管22的第二端为源极,充电开关管22的第三端为漏极;放电开关管23为场效应晶体管;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一端为栅极,放电开关管23的第二端为源极,放电开关管23的第三端为漏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系统,包括电池1、充电器3和上述的电池保护电路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保护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和充电保护电路;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负极相连,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充电负极相连;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输出负极相连,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电池负极相连;
所述充电保护电路,与充电正极、所述充电负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输出充电接入信号;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接入信号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基于所述充电接入信号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管关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器检测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正极相连,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极相连,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时,输出电信号至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信号采样引脚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时,向所述放电开关管和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输出充电接入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充电正极与所述充电负极之间;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正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晶体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信号采样引脚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PN三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池保护芯片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和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栅极,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充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漏极;
所述放电开关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栅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漏极。
9.一种电池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充电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系统。
CN202223468434.3U 2022-12-23 2022-12-23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960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434.3U CN219960141U (zh) 2022-12-23 2022-12-23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434.3U CN219960141U (zh) 2022-12-23 2022-12-23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0141U true CN21996014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8434.3U Active CN219960141U (zh) 2022-12-23 2022-12-23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0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5999B (zh) 充电/放电保护电路和供电装置
US10199679B2 (en) Battery protection integrated circuit, battery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battery pack
CN106560968B (zh) 二次电池保护集成电路、二次电池保护装置及电池组
JP5484597B2 (ja) 逆接続保護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バックアップ電源
CN103840436A (zh) 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109245245B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US10340708B2 (en) Battery pack
CN219960141U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632176B (zh) 电池管理电路与电池管理系统
KR101017327B1 (ko) 이차전지 보호회로의 충전전류 제어회로
CN217607541U (zh) 锂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CN112582984B (zh) 一种快速关断电路及其锂电池保护系统
CN106329607A (zh) 具有自动关断充充放电功能的充电器
CN109217261B (zh) 锂电系统
CN112952924A (zh) 一种电池管理装置以及一种电器装置
CN106655107A (zh) 大功率锂电池保护器
CN220368482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CN115954987B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二次保护电路
CN219123914U (zh) 一种电芯保护电路和电池
CN211239372U (zh) 一种电池管理装置以及一种电器装置
CN203660569U (zh) 一种动力锂串联电池组的并联充电电路及保护电路
CN213521295U (zh) 低边防反保护电路
CN215343958U (zh) 一种输出控制的动力电池保护电路
CN220190493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激活电路及pcm保护板
CN221042339U (zh) 充放电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