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2796U -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12796U CN210512796U CN201921188903.1U CN201921188903U CN210512796U CN 210512796 U CN210512796 U CN 210512796U CN 201921188903 U CN201921188903 U CN 201921188903U CN 210512796 U CN210512796 U CN 2105127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water
- seal
- heat sink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包括柜体;柜体的上部安装风机组件;柜体的下部安装散热器;散热器包括芯子;芯子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有通道;通道内放置翅片;散热器的底部开设换热进口;散热器的顶部开设换热出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和散热器作用下产生一条空气流动的通道。散热器的散热介质流动从换热进口内通入,从换热出口流出。外翅片的空心腔体和内翅片的空心腔体利用空气散热,增大了散热介质及流通空气与外翅片和内翅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了散热介质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背景技术
风道是一条风机作用下空气流动的通道。其作用是迫使空气必须在“风道”这条通道里通过,即便前面有电子散热器,有阻力。如没有“风道”,风就会绕过阻力大的散热器。此时,散热器的翅片间隔中就很难进风。而在没有阻力的地方会合“短路”。
因此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冷却系统中风道是规范空气流动的一个十分重要措施。散热器安装在风道内而风机又强迫空气在风道内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上部安装风机组件;所述柜体的下部安装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芯子;所述芯子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放置翅片;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开设换热进口;所述散热器的顶部开设换热出口。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两个轴流风机和驱动各自所述轴流风机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端盖固定在所述柜体的一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左封头和右封头;所述芯子固定在所述左封头和所述右封头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翅片包括外翅片和内翅片;所述外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一封条;所述内翅片的端部设有第二封条;所述第一封条和所述第二封条的形状不同。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封条的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封条的另一端面为开设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端部设有沿其轴线对称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截面为J字形。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二封条的截面为D型。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换热进口连接第一管道和法兰;第一管道上设置流量计。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柜体的上部设置漏水警报器;所述换热进口处设置漏水报警器触点;所述漏水警报器和所述漏水报警器触点电连。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换热出口连接第二管道和法兰;第二管道上设置压力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散热器安装轴向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把空气集中在风道内通过,尽可能用全部流动的空气参与散热器的冷却。
2、如果风道紧贴着散热器的边缘去规范空气的流动,不留或极少留孔隙(所谓的风短路点),则流阻很大,空气流量下降,风速下降,散热效果受到极大影响,散热器温升高。从实践来看,在散热器之间留有适当孔隙,使孔隙处达到较大风速。这儿又是翅片的边缘部分,热交换充分,温升较低,相对来说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3、风机组件位于散热器上方,散出的热量不易下沉到空间底部,散热强度依靠热水流量及风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柜体;2、风机组件;21、轴流风机;22、电机;3、散热器;31、左封头;32、芯子;321、隔板;322、外翅片;323、内翅片;324、第一封条;325、第二封条;326、U型缺口;327、定位部;33、右封头;41、换热进口;42、换热出口;51、流量计;52、压力表;53、轴向温度计;61、漏水警报器;62、漏水报警器触点;7、导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结合图1和图2,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包括柜体1。柜体1顶部设置起吊孔。柜体1的上部安装风机组件2。风机组件2包括两个轴流风机21和驱动各自轴流风机21的电机22。轴流风机21包括轮盘、叶片和轴套,叶片呈弧形等距安装在轮盘上,轴套位于轮盘中央,电机22的转轴插入轴套内。
图3为图2的侧视图。结合图2和图3,电机22的端盖固定在柜体1的一侧。柜体1的下部安装散热器3。风机组件2和散热器3之间通过导风罩7连接。散热器3安装轴向温度计53。
图4为散热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散热器3包括左封头31、芯子32和右封头33。芯子3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盖板。芯子32固定在左封头31和右封头33之间。芯子3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321。相邻两个隔板321之间设有通道。通道内放置翅片。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翅片包括外翅片322和内翅片323。外翅片322和内翅片323均为平直翅片。外翅片322的端部设有第一封条324。内翅片323的端部设有第二封条325。第一封条324和第二封条325的形状不同。
第一封条324的一端面为平面,第一封条324的另一端面为开设U型缺口326。U型缺口326的端部设有沿其轴线对称的定位部327。定位部327的截面为J字形。定位部327与外翅片322相抵。第一封条324上紧外翅片322时,第一封条324受到轴向压缩,使产生预紧密封比压。第二封条325的截面为D型。第二封条325的头部与内翅片323相抵。
散热器3的底部开设换热进口41。换热进口41连接第一管道和法兰。第一管道上设置流量计51。柜体1的上部设置漏水警报器61。换热进口41处设置漏水报警器触点62。漏水警报器61和漏水报警器触点62通过电连。漏水警报器61和漏水报警器触点62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申请号为2016109362219、文献名称为“一种漏水警报器”中已公开,漏水报警器触点62感应到水位超标会触发漏水警报器61报警。散热器3的顶部开设换热出口42。换热出口42连接第二管道和法兰。第二管道上设置压力表52。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22和散热器3作用下产生一条空气流动的通道(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散热器3的散热介质流动从换热进口41内通入,从换热出口42流出。外翅片322的空心腔体和内翅片323的空心腔体利用空气散热,增大了散热介质及流通空气与外翅片322和内翅片323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了散热介质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上部安装风机组件(2);所述柜体(1)的下部安装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包括芯子(32);所述芯子(3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板(321);相邻两个所述隔板(321)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放置翅片;所述散热器(3)的底部开设换热进口(41);所述散热器(3)的顶部开设换热出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2)包括两个轴流风机(21)和驱动各自所述轴流风机(21)的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端盖固定在所述柜体(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还包括左封头(31)和右封头(33);所述芯子(32)固定在所述左封头(31)和所述右封头(3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外翅片(322)和内翅片(323);所述外翅片(322)的端部设有第一封条(324);所述内翅片(323)的端部设有第二封条(325);所述第一封条(324)和所述第二封条(325)的形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条(324)的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封条(324)的另一端面为开设U型缺口(326);所述U型缺口(326)的端部设有沿其轴线对称的定位部(327);所述定位部(327)的截面为J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条(325)的截面为D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进口(41)连接第一管道和法兰;第一管道上设置流量计(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部设置漏水警报器(61);所述换热进口(41)处设置漏水报警器触点(62);所述漏水警报器(61)和所述漏水报警器触点(62)电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出口(42)连接第二管道和法兰;第二管道上设置压力表(5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安装轴向温度计(5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8903.1U CN210512796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8903.1U CN210512796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12796U true CN210512796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8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8903.1U Active CN210512796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12796U (zh)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21188903.1U patent/CN2105127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66946B (zh) |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 |
CN112414164A (zh) |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 |
CN112393626A (zh) |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 |
CN106774740A (zh) | 板式水冷显卡散热器 | |
JP3201784U (ja) | コンピュータの演算装置用の冷却装置 | |
CN115933845B (zh) |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 |
CN214848770U (zh) | 液冷板及散热装置 | |
CN210381736U (zh) | 散热设备和电气装置 | |
CN206657307U (zh) | 板式水冷显卡散热器 | |
CN114442771A (zh) | 一种液冷风冷一体化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 |
CN210512796U (zh) | 风冷和水冷混合散热器 | |
CN201066984Y (zh) |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 |
JP4415712B2 (ja) | 熱交換器 | |
CN211607189U (zh) | 具有泵浦结构的液冷装置 | |
CN21109039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直吹式散热组件 | |
CN212933436U (zh) | 一种水冷散热器 | |
CN210270777U (zh) | 计算机用降温系统及计算机 | |
CN110006107B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1897931B1 (ko) | 전자 장치의 프로세서 냉각 시스템 | |
CN114071955A (zh) | 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 |
CN112467170B (zh) | 散热器 | |
CN21043231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温度控制装置 | |
CN221283659U (zh) | 一种具有紊流结构的水冷散热器 | |
CN220553904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的快速散热机构 | |
CN220274145U (zh) | 一种大功率器件的液冷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