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7690U -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7690U
CN210507690U CN201920952316.9U CN201920952316U CN210507690U CN 210507690 U CN210507690 U CN 210507690U CN 201920952316 U CN201920952316 U CN 201920952316U CN 210507690 U CN210507690 U CN 210507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ad
biological
rainwater
green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23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惠宁
刘泳利
张登启
付万隆
杨柳崴
罗振华
胡家玮
杨亚红
尹鑫
王梦娇
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9523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7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7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76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属于排水设施技术领域。所述“V”型道路两侧设置有生物滞留带,所述生物滞留带下方设置有地下蓄水装置;所述生物滞留带包含绿化带、种植土层、防渗膜、人工填料层、砾石层和穿孔管,所述绿化带下方设置有种植土层,且种植土层下方设置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砾石层,且砾石层下方铺设有穿孔管,所述绿化带、种植土、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外部包裹有防渗膜。该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设计地下蓄水池,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绿地浇灌或用于洒水车喷洒路面等,符合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属于排水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带设施是指在地势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现阶段随着城市的快速城镇化,城市中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等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料显示: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城市道路附属绿化设施以普通绿化隔离带为主,雨水排放以雨水尽快汇至管道系统,经过收集后快速排除为目标,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总之,传统的道路系统对于绿化带的雨水调蓄作用没有进行利用,所以经常会出现城市大面积内涝的情况。就目前的分析来看,这样的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要对其进行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它包含“V”型道路、生物滞留带和地下蓄水装置,所述“V”型道路两侧设置有生物滞留带,所述生物滞留带下方设置有地下蓄水装置;
所述生物滞留带包含绿化带、种植土层、防渗膜、人工填料层、砾石层和穿孔管,所述绿化带下方设置有种植土层,且种植土层下方设置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砾石层,且砾石层下方铺设有穿孔管,所述绿化带、种植土、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外部包裹有防渗膜。
优选的,所述“V”型道路采用双向2%横坡,以道路中线为准,由两侧向中央以2%的坡率降坡。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带的路缘高为0.2m,并在边缘设置路缘开口。
优选的,所述种植土层厚0.4m,人工填料层厚0.3m,砾石层厚0.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1、道路结构设置为“V”型,增大双向横坡坡度,缩短了雨水径流汇聚的时间;
2、生物滞留带成长条分布,遇斑马线时断开,纵向的三条生物滞留带组成生物滞留带系统,增大了渗流面积,缩短了渗流时间;
3、设计地下蓄水池,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绿地浇灌或用于洒水车喷洒路面等,符合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滞留带及“V“型道路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及生物滞留带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滞留带设施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滞留带剖面图。
附图标记:“V”型道路1、生物滞留带2、绿化带201、种植土层202、防渗膜203、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穿孔管206、地下蓄水装置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V”型道路1、生物滞留带2和地下蓄水装置3,“V”型道路1两侧设置有生物滞留带2,生物滞留带2下方设置有地下蓄水装置3,将净化后的径流雨水收集至地下蓄水装置3,用于一定范围内的绿地浇灌或用于洒水车喷洒路面等。
生物滞留带2包含绿化带201、种植土层202、防渗膜203、人工填料层 204、砾石层205和穿孔管206,绿化带201下方设置有种植土层202,且种植土层202下方设置有人工填料层204,人工填料层204下方设置有砾石层 205,且砾石层205下方铺设有穿孔管206,绿化带201、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和砾石层205外部包裹有防渗膜203,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带2后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收,种植土层202对雨水径流悬浮物的除去及种植土层202中的微生物对氮磷的去除后进入人工填料层204,在人工填料层204 通过粉煤灰、沸石、钢丝绒、石灰石及蛭石等物质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到达砾石层205,通过砾石层205排入穿孔管206进入地下蓄水装置3。
“V”型道路1采用双向2%横坡,以道路中线为准,由两侧向中央以2%的坡率降坡,缩短雨水径流汇聚的时间。
生物滞留带2的路缘高为0.2m,并在边缘设置路缘开口,便于雨水径流进入生物滞留带。
种植土层202厚0.4m,人工填料层204厚0.3m,砾石层205厚0.3m,雨水径流通过生物滞留带2从而被净化。
实施例1:
处理降雨量为35mm时的雨水径流。设计降雨量为35mm,设计降雨重现期为1a,降雨时间为1h,经计算得平均降雨强度为35mm·h-1,雨水经“V“型道路1流至生物滞留带2,测得雨水径流排放时间在1h以内,不会形成路面积水。进入生物滞留带2后径流雨水依次通过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到达穿孔管206,最终进入地下蓄水装置3。测得生物滞留带系统对N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对Cu、Pb、Zn、Cd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每100m的生物滞留带系统的蓄水量为55m3。
实施例2:
处理降雨量为71mm时的雨水径流。设计降雨量为35mm,设计降雨重现期为5a,降雨时间为1h,经计算得平均降雨强度为35mm·h-1,雨水经“V“型道路1流至生物滞留带2,测得雨水径流排放时间在1h以内,不会形成路面积水。进入生物滞留带2后径流雨水依次通过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到达穿孔管206,最终进入地下蓄水装置3。测得生物滞留带系统对N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对Cu、Pb、Zn、Cd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每100m的生物滞留带系统的蓄水量为55m3。
实施例3:
处理降雨量为71mm时的雨水径流。设计降雨量为71mm,设计降雨重现期为5a,降雨时间为2h,经计算得平均降雨强度为71mm·h-1,雨水经“V“型道路1流至生物滞留带2,测得雨水径流排放时间在2h以内,不会形成路面积水。进入生物滞留带2后径流雨水依次通过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到达穿孔管206,最终进入地下蓄水装置3。测得生物滞留带系统对N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对Cu、Pb、Zn、Cd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每100m的生物滞留带系统的蓄水量为100m3。
实施例4:
处理降雨量为94mm时的雨水径流。设计降雨量为94mm,设计降雨重现期为20a,降雨时间为2h,经计算得平均降雨强度为47mm·h-1,雨水经“V“型道路1流至生物滞留带2,测得雨水径流排放时间在1h以内,不会形成路面积水。进入生物滞留带2后径流雨水依次通过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到达穿孔管206,最终进入地下蓄水装置3。测得生物滞留带系统对N的去除率在70%以上,对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对Cu、Pb、Zn、Cd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每100m的生物滞留带系统的蓄水量为83m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其特征在于:它包含“V”型道路(1)、生物滞留带(2)和地下蓄水装置(3),所述“V”型道路(1)两侧设置有生物滞留带(2),所述生物滞留带(2)下方设置有地下蓄水装置(3);
所述生物滞留带(2)包含绿化带(201)、种植土层(202)、防渗膜(203)、人工填料层(204)、砾石层(205)和穿孔管(206),所述绿化带(201)下方设置有种植土层(202),且种植土层(202)下方设置有人工填料层(204),所述人工填料层(204)下方设置有砾石层(205),且砾石层(205)下方铺设有穿孔管(206),所述绿化带(201)、种植土层(202)、人工填料层(204)和砾石层(205)外部包裹有防渗膜(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道路(1)采用双向2%横坡,以道路中线为准,由两侧向中央以2%的坡率降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带(2)的路缘高为0.2m,并在边缘设置路缘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202)厚0.4m,人工填料层(204)厚0.3m,砾石层(205)厚0.3m。
CN201920952316.9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7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316.9U CN21050769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316.9U CN21050769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7690U true CN210507690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231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0769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76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581A (zh) * 2021-01-07 2021-05-25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渗井式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45382A (zh) * 2021-07-28 2021-09-28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高地下水位地区先期海绵型道路辅助系统及道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581A (zh) * 2021-01-07 2021-05-25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渗井式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45382A (zh) * 2021-07-28 2021-09-28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高地下水位地区先期海绵型道路辅助系统及道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8896B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6522052B (zh) 一种具有收集雨水和太阳能发电功能的城市道路结构
CN203080677U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105089142A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AU2019101161A4 (en) Multifunctional sunken green space
CN103073111A (zh)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060777B (zh) 雨水利用与空气净化生态屋顶
CN210507690U (zh) 一种基于生物滞留带系统的市政道路雨水复用设施
CN104099892A (zh) 一种湖滨截污绿化带构建方法
KR20150110193A (ko) 조경식재부를 구비한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CN105645691A (zh) 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05174478A (zh) 生物过滤器
CN102966165A (zh) 利用绿化区吸附层消减城市内涝的系统及消减内涝的方法
CN210887104U (zh) 一种雨水截留净化快速排出的护坡
CN112049185A (zh) 一种多级分布式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2689085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06538842U (zh) 一种雨水净化存蓄系统
CN106865774B (zh) 一种基于建筑垂直绿化的雨水净化系统
CN214784509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
CN215053454U (zh) 一种用于高架市政雨水管网的收集净化浇灌利用系统
CN214271526U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的道路
CN205382066U (zh) 多功能生态树池
CN211210711U (zh) 一种装配式景观设计用绿化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