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7141U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07141U CN210507141U CN201920328867.8U CN201920328867U CN210507141U CN 210507141 U CN210507141 U CN 210507141U CN 201920328867 U CN201920328867 U CN 201920328867U CN 210507141 U CN210507141 U CN 2105071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basket
- stress
- frame
- adjust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固定式张拉平台无法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施工工艺的问题。它包括:悬挑调节框架,其包括设置于箱梁顶板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的受力平台,底部设有滚轮的滑动平台,竖向固接于受力平台和滑动平台之间的连接框架,梯道一一端与受力平台连接,其另一端与滑动平台连接,悬挑调节框架能够沿箱梁顶板纵向滑动;底篮设置于盖梁底部,底篮设有顶部及底部操作平台;吊笼竖向设置于防护围栏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悬挑调节框架、底篮的端部螺栓连接,连接为一体的悬挑调节框架、底篮和吊笼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至少一个配重块搁置于滑动平台远离吊笼的一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后,道路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街道难于拓宽,高架桥可以疏缓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为避免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铁路)与其他线路平面交叉、节省用地,也广泛采用高架桥。
当高架桥的高度不高,跨度不大,线形不复杂时,大量统一尺寸的高架桥采用标准节段的预制箱梁拼装并安装于盖梁顶部的施工方式,因此,盖梁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固性,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其钢绞线进行第一次张拉,箱梁安装就位后,对钢绞线进行第二次张拉,盖梁在张拉、注浆、封锚完成后,方可达到足够的强度及稳固性,为此,需在盖梁所在位置下部大面积搭设脚手架形成固定式张拉平台,以实施盖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及钢绞线的预应力张拉,但是,上述固定式张拉平台存在结构复杂、拆装困难、配重要求高、无法重复使用、不便于移动等问题,无法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的施工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固定式张拉平台无法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施工工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并能够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的施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包括:
悬挑调节框架,其包括水平设置于桥梁的箱梁顶板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的受力平台,设置于所述箱梁顶板上部且底部设有滚轮的滑动平台,竖向设置于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滑动平台之间且与两者固接的连接框架,及梯道一,所述梯道一的一端与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所述梯道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所述悬挑调节框架能够沿所述箱梁顶板纵向滑动;
底篮,所述底篮设置于所述盖梁的底部,所述底篮设有顶部操作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操作平台下部的底部操作平台;
吊笼,所述吊笼竖向设置于所述防护围栏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所述底篮的端部螺栓连接,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底篮和吊笼均是由至少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桁架,连接于相邻两片所述桁架之间的横杆及剪力撑连接而成的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所述悬挑调节框架、底篮和吊笼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
至少一个配重块,其搁置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的滑动平台的远离所述吊笼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采用混凝土块。
优选的,所述底篮的顶部操作平台和底部操作平台均铺设木板或钢板,所述底篮的靠近盖梁的一侧还设有斜梯。
优选的,所述吊笼内设有连通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底篮的第一竖向爬梯,所述吊笼的靠近盖梁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竖向爬梯。
优选的,所述受力平台、梯道、竖向爬梯及斜梯两侧均设有护栏,并挂设铁丝网。
优选的,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底篮和吊笼的至少两片桁架由槽钢焊接而成,相邻两片所述桁架之间的横杆由槽钢制成,剪刀撑由角钢制成。
优选的,它还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底篮并由螺母锁紧固定于其底端,所述吊杆的顶端由螺母锁紧固定于悬挑调节框架的滑动平台或盖梁顶面。
优选的,所述底篮的底部还设有一加固架,所述加固架由纵横交错设置的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焊接而成,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固架并由螺母锁紧固定于横梁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至少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悬挑调节框架、吊笼和底篮,悬挑调节框架设置于箱梁顶板上方并向外越过防护围栏,吊笼一端与悬挑调节框架螺栓连接,其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至盖梁并与底篮螺栓连接,从而形成一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且能够沿箱梁顶板纵向滑动的悬吊结构体系,且该悬吊结构体系能够将荷载有效传递至悬挑调节框架上设置的配重块以保持平衡,它能够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多层稳定可靠的操作平台,且各操作平台间上下通行方便,便于施工人员对异型盖梁端部的钢绞线束实施二次张拉;移动式张拉平台由上述三个架体组装而成,每个架体均能够根据异型盖梁的轮廓特征灵活调整尺寸,从而满足异型盖梁端部张拉、注浆、封锚的操作要求,且有利于材料的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移动式张拉平台利用安装于悬挑调节框架底部的滚轮沿箱梁纵向滑动,并通过设置于悬挑脚手架端部的配重块实现移动式张拉平台在桥梁上的相对固定,无需反复拆卸、安装便可整体移动张拉平台,提高了施工效率;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并能够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多样性的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张拉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1-1方向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2-2剖视图;
图4为图1的3-3剖视图;
图5为图1的4-4方向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如下:
盖梁1;箱梁顶板2;防护围栏3;钢绞线束4;
悬挑调节框架10;受力平台11;滑动平台12;连接框架14;梯道一15;滚轮17;配重块18;
底篮21;顶部操作平台22;底部操作平台23;斜梯25;加固架24;横梁24a;纵梁24b;梯道二26;吊笼31;第一竖向爬梯32;第二竖向爬梯33;吊杆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它包括:
悬挑调节框架10,其包括水平设置于桥梁的箱梁顶板2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3的受力平台11,设置于箱梁顶板2上部且底部设有滚轮17的滑动平台12,竖向设置于受力平台11和滑动平台12之间且与两者固接的连接框架14,及梯道一15,梯道一15的一端与受力平台11连接,梯道一15的另一端与滑动平台12连接,悬挑调节框架10能够沿箱梁顶板2纵向滑动;
底篮21,底篮21设置于盖梁1的底部,底篮21设有顶部操作平台22以及设置于顶部操作平台22下部的底部操作平台23;
吊笼31,吊笼31竖向设置于防护围栏3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悬挑调节框架10、底篮21的端部螺栓连接,受力平台11、连接框架14、底篮21和吊笼31均是由至少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桁架,连接于相邻两片桁架之间的横杆及剪力撑连接而成的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悬挑调节框架10、底篮21和吊笼31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
至少一个配重块18,其搁置于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的远离吊笼31的一端。
上述桁架是由直杆组成的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本实施例的悬挑调节框架10尺寸为6.91×2.4×1.62m,主体承重结构的2片桁架由8#槽钢与6.3#槽钢焊接而成,相邻两片桁架之间采用6.3#槽钢作横杆、L50角钢作剪刀撑,保证悬挑调节框架1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至少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悬挑调节框架10、吊笼31和底篮21,悬挑调节框架10设置于箱梁顶板2上方并向外越过防护围栏3,吊笼31一端与悬挑调节框架10螺栓连接,其另一端垂直向下延伸至盖梁1并与底篮21螺栓连接,从而形成一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且能够沿箱梁顶板2纵向滑动的悬吊结构体系,且该悬吊结构体系能够将荷载有效传递至悬挑调节框架10上设置的配重块18以保持平衡,它能够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多层稳定可靠的操作平台,且各操作平台间上下通行方便,便于施工人员对异型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实施二次张拉;移动式张拉平台由上述三个架体组装而成,每个架体均能够根据异型盖梁1的轮廓特征灵活调整尺寸,从而满足异型盖梁1端部张拉、注浆、封锚的操作要求,且有利于材料的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移动式张拉平台利用安装于悬挑调节框架10底部的滚轮17沿箱梁纵向滑动,并通过设置于悬挑脚手架端部的配重块18实现移动式张拉平台在桥梁上的相对固定,无需反复拆卸、安装便可整体移动张拉平台,提高了施工效率;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并能够满足施工期间异型盖梁1多样性的施工工艺。
本实施例的配重块18采用2块尺寸为1m×0.5m×0.48m的混凝土块,保证悬挑调节框架10后端配重达12KN,保证2倍抗倾覆系数,以提高移动式张拉平台的整体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5,底篮21的顶部操作平台22和底部操作平台23铺设木板或钢板,底篮21内设有连通顶部操作平台22和底部操作平台23的梯道二26,底篮21的靠近盖梁1的一侧还设有斜梯25,方便施工人员对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进行张拉,底篮21顶部设有4个连接件,便于现场与吊笼31螺栓连接。本实施例的底篮21尺寸为5.7×2.4×1.95m,主体承重结构的2片桁架采用8#槽钢、6.3#槽钢、L50角钢焊接连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吊笼31内设有连通受力平台11和底篮21的第一竖向爬梯32,吊笼31的靠近盖梁1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竖向爬梯33,吊笼31的设置便于施工人员在多层操作平台间上下通行,并确保盖梁1端部钢绞线束4二次张拉施工中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本实施例的吊笼31尺寸为1.1×2.4×4.3m,主体承重结构的2片桁架由8#槽钢与6.3#槽钢焊接而成,相邻两片桁架之间采用6.3#槽钢作横杆、L50角钢作剪刀撑,吊笼31顶部及底部各设置4个连接件,方便现场分别与悬挑调节框架10、底篮21螺栓连接,螺栓采用8.8级M16螺栓,第一竖向爬梯32、第二竖向爬梯33均由2根L50角钢与φ20钢筋焊接而成。
上述受力平台11、梯道、竖向爬梯及斜梯25两侧均设有护栏,并挂设铁丝网,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更佳的,如图1所示,它还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吊杆40,吊杆40的底端贯穿底篮21并锚固于其底端,吊杆40的顶端锚固于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或盖梁1顶面,对于整幅段盖梁1,箱梁间湿接缝宽300mm的情况,吊杆40顶端依次贯穿盖梁1、箱梁间湿接缝锚固于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对于分幅段盖梁1,且一侧钢箱梁另一侧小箱梁的情况,由于钢箱梁的影响,吊杆40顶端无法穿过小箱梁,因此吊杆40顶端直接锚固在盖梁1顶面。利用吊杆40将底篮21与盖梁1锚紧,从而达到限位目的,防止施工过程中底篮21有过大晃动,因此,吊杆40的设置能够起到抗倾覆的作用,保证移动式张拉平台的施工安全,而且,降低了对配重的要求,体积减小的配重块18更便于施工人员运输及摆放。本实施例的吊杆40采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精轧螺纹钢制成。
请继续参考图1,底篮21的底部还设有一加固架24,加固架24由纵横交错设置的两根横梁24a和两根纵梁24b焊接而成,吊杆40的底端贯穿加固架24并由螺母锁紧固定于横梁24a底端,加固架24的设置,能够加强底篮21端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底篮21在吊杆40的拉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损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张拉平台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悬挑调节框架10、吊笼31、底篮21在钢结构加工厂制成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将悬挑调节框架10、吊笼31、底篮21螺栓连接并组装成整体的移动式张拉平台,且移动式张拉平台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移动式张拉平台安装至桥面就位后,立即在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端部放置配重块18,施工人员由桥面进入移动式张拉平台并对当前所在位置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利用电动葫芦驱动移动式张拉平台沿箱梁纵向行走至下一段将要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的盖梁1位置,移动式张拉平台就位后,对所在位置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如此反复,直至对盖梁1内的钢绞线束4完成第二次预应力张拉。
综上,将预先制作完成的悬挑调节框架10、吊笼31、底篮21于现场组装成整体的移动式张拉平台,且移动式张拉平台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同时在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端部放置配重块18以保持平衡,施工人员对当前所在位置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之后,驱动移动式张拉平台沿箱梁纵向行走至下一段将要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的盖梁1位置,并对所在位置盖梁1端部的钢绞线束4进行第二次预应力张拉,如此反复,直至对盖梁1内的钢绞线束4完成第二次预应力张拉,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利用移动张拉平台提供的多层操作平台实现对盖梁1内钢绞线束4的二次张拉,施工人员操作更加方便,而且移动张拉平台整体能够沿箱梁纵向滑行,施工人员能够逐段完成盖梁1内钢绞线束4的二次张拉,无需反复拆卸、安装张拉平台,提高了施工效率。
上述步骤还包括,移动式张拉平台就位后,采用登高车配合人工安装吊杆40,吊杆40的底端贯穿底篮21并锚固于其底端,吊杆40的顶端锚固于悬挑调节框架10的滑动平台12或盖梁1顶面,从而牢固地将底篮21锚固于桥梁端部,减少了配重要求,由于吊杆40与两端的螺母均为螺纹连接,使得移动式张拉平台拆装更加方便。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8)
1.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挑调节框架,其包括水平设置于桥梁的箱梁顶板上方且越过防护围栏的受力平台,设置于所述箱梁顶板上部且底部设有滚轮的滑动平台,竖向设置于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滑动平台之间且与两者固接的连接框架,及梯道一,所述梯道一的一端与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所述梯道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所述悬挑调节框架能够沿所述箱梁顶板纵向滑动;
底篮,所述底篮设置于盖梁的底部,所述底篮设有顶部操作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操作平台下部的底部操作平台;
吊笼,所述吊笼竖向设置于所述防护围栏外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所述底篮的端部螺栓连接,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底篮和吊笼均是由至少两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桁架,连接于相邻两片所述桁架之间的横杆及剪力撑连接而成的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所述悬挑调节框架、底篮和吊笼与桥梁端部的外轮廓相适应;
至少一个配重块,其搁置于所述悬挑调节框架的滑动平台的远离所述吊笼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采用混凝土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篮的顶部操作平台和底部操作平台均铺设木板或钢板,所述底篮的靠近盖梁的一侧还设有斜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内设有连通所述受力平台和所述底篮的第一竖向爬梯,所述吊笼的靠近盖梁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竖向爬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平台、梯道、竖向爬梯及斜梯两侧均设有护栏,并挂设铁丝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平台、连接框架、底篮和吊笼的至少两片桁架由槽钢焊接而成,相邻两片所述桁架之间的横杆由槽钢制成,剪刀撑由角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底篮并由螺母锁紧固定于其底端,所述吊杆的顶端由螺母锁紧固定于悬挑调节框架的滑动平台或盖梁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张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篮的底部还设有一加固架,所述加固架由纵横交错设置的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焊接而成,所述吊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固架并由螺母锁紧固定于横梁底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8867.8U CN210507141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8867.8U CN210507141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07141U true CN210507141U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4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28867.8U Active CN210507141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0714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7201A (zh) * | 2019-03-15 | 2019-07-30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430929A (zh) * | 2021-08-04 | 2021-09-24 | 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中央分隔带处自行式梁底工作台车 |
CN113605237A (zh) * | 2021-07-06 | 2021-11-05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防护装置 |
CN114734181A (zh) * | 2022-04-20 | 2022-07-12 | 湖北辉创重型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箱梁挑臂的焊接小车 |
-
2019
- 2019-03-15 CN CN201920328867.8U patent/CN2105071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7201A (zh) * | 2019-03-15 | 2019-07-30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605237A (zh) * | 2021-07-06 | 2021-11-05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防护装置 |
CN113430929A (zh) * | 2021-08-04 | 2021-09-24 | 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中央分隔带处自行式梁底工作台车 |
CN114734181A (zh) * | 2022-04-20 | 2022-07-12 | 湖北辉创重型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箱梁挑臂的焊接小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07141U (zh)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 | |
CN111593673A (zh) | 一种钢桁拱桥及施工方法 | |
CN110067201A (zh) | 一种移动式张拉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656570A (zh) | 一种伸缩式人行桥梁、施工装置与施工方法 | |
CN108004932B (zh) | 利用梁下运梁方式施工钢混组合梁的方法 | |
CN115341701B (zh) | 高空悬挑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模施工方法 | |
CN107700363B (zh) | 一种自带提升系统的桥塔台架及施工方法 | |
CN116716809A (zh) | 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 | |
CN106906756B (zh) | 可快速安装拆除的检修施工平台及其构建方法 | |
CN207062787U (zh) | 可快速安装拆除的检修施工平台 | |
CN110886225A (zh) | 索塔斜拉索安装体系的施工方法 | |
CN211815605U (zh) | 一种用于桩柱式桥墩墩系梁和盖梁的施工装置 | |
CN110863435B (zh) | 一种移动式节段拼装箱梁横向钢束张拉工作平台 | |
CN112281622B (zh) | 临时悬索栈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357995U (zh) | 一种移动式节段拼装箱梁横向钢束张拉工作平台 | |
CN213174700U (zh) | 一种积木式拼接操作架 | |
CN113459272A (zh) | 一种用于预制箱梁的施工作业平台 | |
CN108316119B (zh) | 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天桥 | |
CN112627045A (zh) | 一种挂篮模板剪刀爬梯 | |
CN111962850A (zh) |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 |
CN215564745U (zh) | 一种格构式拼装梯道 | |
CN215164704U (zh) | 一种用于桥梁公路面板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支架 | |
CN220521111U (zh) | 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 | |
CN217839706U (zh) | 一种钢桁梁加劲弦杆连接操作平台 | |
CN220413980U (zh) | 一种顶推施工双用预应力下承式贝雷钢栈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