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6823U - 电离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离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6823U
CN210496823U CN201920799371.9U CN201920799371U CN210496823U CN 210496823 U CN210496823 U CN 210496823U CN 201920799371 U CN201920799371 U CN 201920799371U CN 210496823 U CN210496823 U CN 210496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ust collecting
collecting plates
plates
i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93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德玲
张永亮
封宗瑜
曾焕雄
程晨
王堃
肖利容
王贤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7993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6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6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6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离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板和排斥板,集尘板和排斥板的相对角度可调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离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离除尘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离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净化主要采用过滤网过滤及电离净化两种方式。采用过滤网过滤技术能实现 99.9%的一次效率,但过滤网过滤式具有风阻高,运行一段时间需要更换耗材等问题。
电离净化技术风阻低,无耗材,无二次污染,电离净化设备的排斥板和集尘板平行设置,经过电离的灰尘通过排斥板和集尘板之间的间隙的时候,在电场的作用下灰尘会想集尘板积聚进行除尘。现有电离式净化方式很难实现高效的一次效率,尤其是超细颗粒物,其除尘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离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电离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板和排斥板,集尘板和排斥板的相对角度可调整。
进一步地,集尘板和排斥板均为多个,多个集尘板和多个排斥板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的集尘板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
进一步地,集尘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相连以驱动多个集尘板转动,和/或驱动机构与多个排斥板相连以驱动多个排斥板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相连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杆,第一电机与多个集尘板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相连,第一连杆将多个集尘板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串联。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相连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杆,第二电机与多个集尘板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相连,第二连杆将多个集尘板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串联。
进一步地,多个集尘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气流的移动方向,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排斥板。
进一步地,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离除尘装置的入口处,浓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成预定角度;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平行。
进一步地,预定角度为多个。
进一步地,集尘组件为相互配合的多组,多组集尘组件按气流的流动方向布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离组件将灰尘进行初步处理,经过处理的灰尘通过集尘组件。经过集尘组件的时候,排斥板和集尘板共同对处理过的灰尘进行施加作用力,由于集尘组件的集尘板和排斥板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整,这样排斥板和集尘板对处理过的灰尘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例如需要作用力大才能积聚的灰尘,通过调整排斥板和集尘板的角度对处理过的灰尘施加较大的作用力,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积聚的灰尘,可以将排斥板和集尘板的角度保持平行,这样结构的电离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离除尘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离除尘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电离除尘状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离除尘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离组件;20、集尘组件;21、集尘板;22、排斥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离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10和集尘组件20。集尘组件20 包括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的相对角度可调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离组件10将灰尘进行初步处理,经过处理的灰尘通过集尘组件20。经过集尘组件20的时候,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共同对处理过的灰尘进行施加作用力,由于集尘组件20的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整,这样排斥板22 和集尘板21对处理过的灰尘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例如需要作用力大才能积聚的灰尘,通过调整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的角度对处理过的灰尘施加较大的作用力,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积聚的灰尘,可以将排斥板和集尘板的角度保持平行,这样结构的电离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较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均为多个,多个集尘板 21和多个排斥板22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的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上述结构设置比较紧凑,两个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这样一个排斥板可以对两侧的电离过的灰尘施加作用力,而电离过的灰尘在排斥板22和两侧集尘板21的作用下在集尘板21积聚。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集尘组件2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以驱动多个集尘板21转动,和/或驱动机构与多个排斥板22相连以驱动多个排斥板22转动。上述结构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节约了成本。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杆,第一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相连,第一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制作成本较低,通过第一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21转动的规律性较强。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杆,第二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相连,第二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通过第而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21转动的规律性较强。例如,在方向上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例,顺时针转动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 的时候,逆时针转动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这样的除尘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最上侧的集尘板21的序号为1,由上至下第二个集尘板21的序号为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气流的移动方向,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排斥板22。这样保证了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比较有序,不会互相干扰,而且除尘效果较好。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上述结构保证了电离除尘装置的自动化运行,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离除尘装置的入口处,浓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成预定角度;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平行。上述结构节省能源,电离除尘装置的使用周期较长。具体地,根据污染物的浓度的不同,预定角度为多个,这样进一步保证了除尘效率。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的设置保证了气流按照预定的轨迹流动。
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集尘组件20的下游方向还设置有电离组件 10。这样的电离效果更好,进而保证除尘效果更好,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电离除尘装置的气流方向,电离除尘装置仍能正常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二的电离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10和集尘组件20。集尘组件20包括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的相对角度可调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离组件10将灰尘进行初步处理,经过处理的灰尘通过集尘组件20。经过集尘组件20的时候,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共同对处理过的灰尘进行施加作用力,由于集尘组件20的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整,这样排斥板22 和集尘板21对处理过的灰尘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例如需要作用力大才能积聚的灰尘,通过调整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的角度对处理过的灰尘施加较大的作用力,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积聚的灰尘,可以将排斥板和集尘板的角度保持平行,这样结构的电离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较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均为多个,多个集尘板21和多个排斥板22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的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上述结构设置比较紧凑,两个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这样一个排斥板可以对两侧的电离过的灰尘施加作用力,而电离过的灰尘在排斥板22和两侧集尘板21的作用下在集尘板21积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集尘组件2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以驱动多个集尘板21转动,和/或驱动机构与多个排斥板22相连以驱动多个排斥板22转动。上述结构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节约了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杆,第一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相连,第一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制作成本较低,通过第一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21 转动的规律性较强。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杆,第二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 相连,第二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通过第而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 21转动的规律性较强。例如,在方向上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例,顺时针转动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的时候,逆时针转动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这样的除尘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图2 的最上侧的集尘板21的序号为1,由上至下第二个集尘板21的序号为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气流的移动方向,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排斥板22。这样保证了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比较有序,不会互相干扰,而且除尘效果较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上述结构保证了电离除尘装置的自动化运行,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离除尘装置的入口处,浓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成预定角度;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平行。上述结构节省能源,电离除尘装置的使用周期较长。具体地,根据污染物的浓度的不同,预定角度为多个,这样进一步保证了除尘效率。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的设置保证了气流按照预定的轨迹流动。
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集尘组件20为相互配合的多组,多组集尘组件20按气流的流动方向布置。多组集尘组件20保证了除尘更加彻底。当然,电离组件10 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气流进气方向依次设置:电离组件10、集尘组件20、电离组件10、集尘组件20。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电离组件10和集尘组件2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离除尘装置包括:电离组件10和集尘组件20。集尘组件20 包括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的相对角度可调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离组件10将灰尘进行初步处理,经过处理的灰尘通过集尘组件20。经过集尘组件20的时候,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共同对处理过的灰尘进行施加作用力,由于集尘组件20的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整,这样排斥板22 和集尘板21对处理过的灰尘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例如需要作用力大才能积聚的灰尘,通过调整排斥板22和集尘板21的角度对处理过的灰尘施加较大的作用力,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积聚的灰尘,可以将排斥板和集尘板的角度保持平行,这样结构的电离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较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的问题。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均为多个,多个集尘板 21和多个排斥板22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的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上述结构设置比较紧凑,两个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排斥板22,这样一个排斥板可以对两侧的电离过的灰尘施加作用力,而电离过的灰尘在排斥板22和两侧集尘板21的作用下在集尘板21积聚。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集尘组件2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以驱动多个集尘板21转动,和/或驱动机构与多个排斥板22相连以驱动多个排斥板22转动。上述结构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节约了成本。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杆,第一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相连,第一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制作成本较低,通过第一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21转动的规律性较强。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与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杆,第二电机与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相连,第二连杆将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串联。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通过第而连杆就能够实现多个集尘板21的联动。而且上述结构的除尘效果较好,集尘板21转动的规律性较强。例如,在方向上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例,顺时针转动奇数的多个集尘板21 的时候,逆时针转动偶数的多个集尘板21,这样的除尘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最上侧的集尘板21的序号为1,由上至下第二个集尘板21的序号为2。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气流的移动方向,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排斥板22。这样保证了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比较有序,不会互相干扰,而且除尘效果较好。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上述结构保证了电离除尘装置的自动化运行,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离除尘装置的入口处,浓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成预定角度;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预定值C时,多个集尘板21平行。上述结构节省能源,电离除尘装置的使用周期较长。具体地,根据污染物的浓度的不同,预定角度为多个,这样进一步保证了除尘效率。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的设置保证了气流按照预定的轨迹流动。
本申请通过优化电离极结构及控制方式,在不增加现有电离极体积的条件下,提高现有电离极一次效率50%,将原有的一次效率提高到99%。多组收集组件的时候,可以独立调整,例如有的收集组件为第一角度,有的可以角度不变,或者其它不同的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离组件(10);
集尘组件(20),所述集尘组件(20)包括集尘板(21)和排斥板(22),所述集尘板(21)和所述排斥板(22)的相对角度可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板(21)和所述排斥板(22)均为多个,所述多个集尘板(21)和所述多个排斥板(22)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集尘板(21)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排斥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20)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集尘板(21)转动,和/或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排斥板(22)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排斥板(2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所述多个集尘板(21)相连,所述第一连杆将所述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奇数的所述多个集尘板(21)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相连时,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所述多个集尘板(21)相连,所述第二连杆将所述多个集尘板(21)的顺序为偶数的所述多个集尘板(21)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尘板(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气流的移动方向,且所述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排斥板(2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除尘装置还包括浓度传感器,所述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离除尘装置的入口处,所述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预定值C时,所述多个集尘板(21)成预定角度;当检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预定值C时,所述多个集尘板(21)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离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20)为相互配合的多组,所述多组集尘组件(20)按气流的流动方向布置。
CN201920799371.9U 2019-05-29 2019-05-29 电离除尘装置 Active CN210496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371.9U CN210496823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离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371.9U CN210496823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离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6823U true CN210496823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9371.9U Active CN210496823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离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6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6000A (zh) * 2019-05-29 2019-08-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离除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6000A (zh) * 2019-05-29 2019-08-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离除尘装置
CN110076000B (zh) * 2019-05-29 2024-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离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91930B1 (en) Electrically enhanced air filtration with improved efficacy
US4357150A (en) High-efficiency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device
US7048780B2 (en) Air purifier
CN108087930B (zh) 一种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机
JPH10501175A (ja) 静電繊維フィルター
CN2905225Y (zh) 多级复合式静电除尘器
KR101577340B1 (ko) 복합형 집진 장치
CN210496823U (zh) 电离除尘装置
CN108072079B (zh) 一种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机
CN216790313U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油烟净化器
CN106705247A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02263644U (zh) 电除尘装置
US20050204922A1 (en) Air cleaner and expandable frame therefor
CN110076000B (zh) 电离除尘装置
CN2170142Y (zh) 离子空气净化器
KR101549600B1 (ko) 유해나노입자 제거장치
CN208244287U (zh) 一种制药厂专用空气净化装置
US20120103184A1 (en) Electrostatic filtration system
KR101648117B1 (ko) 복합형 집진 장치
JP5561995B2 (ja) 浮遊物濾過補足装置
CN212143052U (zh) 静电集尘滤网
KR102333283B1 (ko) 가변형 전기집진기
CN111940138A (zh) 一种多序波脉冲微粒捕捉系统
CN220386825U (zh) 一种静电除尘室
CN214486213U (zh) 一种新型环保家用高效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