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9399U - 自防护型电感 - Google Patents

自防护型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9399U
CN210489399U CN201921471020.1U CN201921471020U CN210489399U CN 210489399 U CN210489399 U CN 210489399U CN 201921471020 U CN201921471020 U CN 201921471020U CN 210489399 U CN210489399 U CN 210489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coil
terminal pin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10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岳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angw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ang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angw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ang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10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9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9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93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自防护型电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外周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限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端子连接,所述端子的两端的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延伸到所述底座的两端外部,所述线圈及底座通过套装在它们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之间的热缩保护管固定。本方案通过套设热缩保护管,一方面能够利用热缩管加热收缩的特点,在收缩后有效的将线圈、铁芯及底座固定为一体,便于组装加工,另一方面,热缩保护管对铁芯、线圈及底座主体结构进行包裹,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及厚度,不易损坏,能够通过其材料弹性对外界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对其包覆的铁芯和绕组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自防护型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领域,尤其是自防护型电感。
背景技术
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
常规的电感器,通常线圈以缠绕的方式固定在骨架或铁芯,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电感,其线圈不是以缠绕的方式与底座固定,而是需要将线圈直接放置在底座上,此时,为了保证线圈与底座固定的牢靠性,通常需要通过大量胶水进行固定,并且,在将线圈固定在底座上后,通常需要通过在线圈和底座外部缠绕胶带进行保护或隔离,但是,绝缘胶带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损坏,一方面无法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同时绝缘胶带也无法对外部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其对其内部包裹的结构的保护性相对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防护型电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防护型电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外周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两端的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延伸到所述底座的两端外部,所述线圈及底座的外周套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之间的热缩保护管。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底座上形成两个相对的用于限定线圈的侧板,所述底座上具有一用于限位铁芯且靠近所述第二端子引脚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线圈靠近所述第一端子引脚的一端与所述铁芯接触的位置通过第一环氧树脂层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连接的部位镀锡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第一端子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底座的通孔中且其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二环氧树脂层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挂钩。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第二端子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底座底部的插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分别位于底座的底部,且它们分别通过与底座的端面平行的衔接部与端子主体构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端子主体的底部形成有与线圈的第一端匹配的第二连接钩。
优选的,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中,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的底部设置有镀锡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热缩保护管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将线圈、铁芯及底座固定为一体,便于组装,另一方面,热缩保护管对铁芯、线圈及底座主体结构进行包裹,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及厚度,不易损坏,能够通过其材料弹性对外界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对其包覆的铁芯和绕组进行保护。
底座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的进行铁芯和线圈的限位,结合端子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的限定其在所述底座上的位置,同时增加少数的环氧树脂固定点,从而可以充分的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与线圈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从而可以方便线圈的连接,同时有利于改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采用可移动的结构,方便了线圈的组装;另外,第一端子的结构也便于与底座连接。
通过使线圈的两端与端子通过镀锡连接,一方面能够保证两者连接的牢靠性,同时能够通过锡材料防止线圈的两端及端子连接部位氧化,从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端子引脚底部设置镀锡层,能够有效的改善抗氧化性能,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电磁屏蔽胶带的设置,一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能够对热缩保护管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了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未示出热缩保护管);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绕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与底座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自防护型电感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铁芯2,所述铁芯2外周缠绕有线圈3,所述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连接,所述第二端子5两端的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延伸到所述底座1的两端外部,且所述线圈3及底座1外周套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之间的热缩保护管6。
本方案利用热缩保护管6加热后收缩固定的特性,从而通过收缩的热缩保护管6将线圈3和底座1紧紧的固定,防止两者分离,松脱;同时,热缩保护管6可以有效的对线圈3进行保护,避免线圈3及外漏的连接点受力损坏。
其中,如附图1-附图4所示,所述底座1的顶部形成有两个相对的用于限定线圈3的侧板11,两个所述侧板11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的中间位置,并且所述底座1上具有一用于限位铁芯2且靠近所述第二端子引脚52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侧板11之间间距的限位槽121,所述底座1的顶面相对于所述挡板12的另一端形成有凸台13,所述底座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端子4的通孔14及用于插接所述第二端子5的插槽,并且所述插槽具有缺口。
如附图1所示,所述线圈3卡设在所述侧板11之间以防止其在所述底座1中移位,同时所述线圈3内插接的铁芯2的一端与所述挡板12抵靠或邻近,从而挡板12能够有效的限定铁芯2的位置。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为了保证所述线圈3与铁芯2连接的牢固性,在所述线圈3靠近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的一端与所述铁芯2接触的位置通过第一环氧树脂层9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胶黏剂进行固定。
如附图5所示,所述线圈3的第二端32折弯成L型,从而便于与第二端子5连接,并且,为了保证线圈3与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连接的牢靠性,如附图6所示,所述线圈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连接的部位镀锡7固定,同时,锡能够对它们的连接部位进行保护,避免线圈3的端部及端子连接区域氧化,从而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附图1、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端子4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位于所述底座1的同一端,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板42、第二端子板43及第三端子板44。所述第一端子板42、第二端子板43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三端子板44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垂直。所述第一端子板41、第二端子板42位于所述底座1的端面外,并且,所述第一端子板42上开设有通孔,如附图6所示,所述第二端子板43与所述凸台13的端面及顶部之间通过第二环氧树脂层8固定。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三端子板44插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通孔14中,所述通孔14从主体的一端端面延伸到所述凸台13和挡板12之间,且所述通孔14的底面凹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下方,所述第三端子板44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通孔的底面的长度,如附图1所示,并且所述第三端子板44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凸台13和挡板12之间的第一连接钩41,所述第一连接钩41是在所述第三端子板44的一端边缘处开始的两个切割缝的区域折弯形成,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在未形成第一连接钩41之前将第一端子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后,再折弯得到第一连接钩41,从而方便组装。
并且,第一端子4位于所述通孔的末端时,所述第一连接钩41与所述凸台13保持间隙,从而所述第一端子4可以在所述通孔中移动,以方便线圈3的安装,因而在与线圈3连接时,所述线圈3的第一端31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钩41中,并且可以缠绕到所述第一连接钩41上,从而改善连接的稳定性。
如附图1、附图9所示,所述第二端子5插接在所述底座1底部的插槽15,所述插槽15的槽底具有缺口,并且所述衔接部53的宽度小于所述缺口的宽度,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二端子5插接到所述插槽13中。同时,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均为一平行于底座1的顶面的平板,所述平板上形成有两个通孔,且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分别位于底座1的底部,它们分别通过与底座1的端面平行的衔接部53,54与端子主体55构成一体,所述衔接部53,54分别与所述底座1的两端端面贴近,并且,所述衔接部54折弯为U形并与所述挡板12的外壁贴近,从而可以通过衔接部54和挡板12限定所述第二端子5在所述底座1上的位置。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的底部设置有镀锡层57,所述镀锡层57用于防止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氧化,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
并且,在焊锡时,同时使用松香进行涂膜,具体的操作时,使烙铁头点一下松香,同时将焊点、焊件涂上松香,然后,将烙铁头、焊锡、焊点三者接触,保持2-3秒钟,待焊锡融化均匀后,移开烙铁头,即可完成焊接,其中松香是助焊剂,其焊出来的点也比较亮,不容易形成虚焊。同时,松香还可以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协助锡的扩散,从而保证镀锡层57的品质。
最后,为了改善所述电感的抗电磁屏蔽及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在所述热缩保护管6外周包覆有电磁屏蔽胶带(图中未示出),所述电磁屏蔽胶带可以是铝箔胶带或铜箔胶带,同时,金属材质能够提高抗冲击性能,避免热缩保护管6受到尖锐物的损坏。
在进行上述的结构稳定性电感加工时,其具体过程如下:
S1,将第一端子4的第三端子板插入到底座1的通孔中,并对其切割部进行折弯得到第一连接钩,从而使第一端子4可移动地限定在所述底座1上。
S2,将第二端子5插接在所述底座1上的插槽中,并且使其衔接部44与所述底座1的端面抵靠从而限位。
S3,将铁芯2插入到线圈3中并通过第一环氧树脂层9将两者固定为一体。
S4,使所述第一端子4的第一连接钩41与凸台13贴近,并将组装在一起的铁芯2与线圈3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个侧板11之间,使所述线圈3的第二端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钩的钩环中,接着,将所述第一端子4向线圈2方向移动,并使线圈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钩的钩环中,通过锡焊将线圈2与第一连接钩41和第二连接钩连接;接着通过第二环氧树脂层8将第一端子与底座1固定。
S5,将一未加热收缩的热缩保护管套装在底座1和线圈3外周,加热使热缩保护管收缩定型。
S6,在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的底面镀锡;当然也可以在上述任一过程后进行镀锡操作,例如可以先在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底面镀锡后,再将第二端子5插接至底座1上 。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铁芯(2),所述铁芯(2)外周缠绕有线圈(3),所述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于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连接,所述第二端子(5)两端的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延伸到所述底座(1)的两端外部,所述线圈(3)及底座(1)的外周套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之间的热缩保护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形成有两个相对的用于限定线圈(3)的侧板(11),所述底座(1)上具有一用于限位铁芯(2)且靠近所述第二端子引脚(52)的挡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靠近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的一端与所述铁芯(2)接触的位置通过第一环氧树脂层(9)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与所述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连接的部位镀锡(7)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4)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底座(1)的通孔中且其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第二环氧树脂层(8)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4)具有与所述线圈(3)的第一端(31)连接的第一连接钩(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5)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底座(1)底部的插槽(13)中,且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分别位于底座(1)的底部,它们分别通过与底座(1)的端面平行的衔接部(53、54)与端子主体(55)构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55)的底部形成有与线圈(3)的第二端(32)匹配的第二连接钩(56)。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自防护型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的底部设置有镀锡层(57)。
CN201921471020.1U 2019-09-05 2019-09-05 自防护型电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9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1020.1U CN210489399U (zh) 2019-09-05 2019-09-05 自防护型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1020.1U CN210489399U (zh) 2019-09-05 2019-09-05 自防护型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9399U true CN210489399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4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102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9399U (zh) 2019-09-05 2019-09-05 自防护型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9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2787B2 (en) Coil component
CN107533898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35520B (zh) 線圈元件
CN106181202A (zh) 一种细线径线圈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
JP2016134590A (ja) コイル装置
CN210489399U (zh) 自防护型电感
JP2016134589A (ja) コイル装置
CN110534319A (zh) 自防护型电感及其加工方法
US6486763B1 (en)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6437676B1 (en) Inductance element
JP4664006B2 (ja) インダクタ
CN210575453U (zh) 贴片式电感器
CN101441923A (zh) 功率电感器及其组装方法
JP2008205213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H08172019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961036B2 (ja)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N210142556U (zh) 一种工字电感
JP2000091146A (ja) 電気,電子部品のワイヤ接続構造
CN220420405U (zh) 一种电感
JP4423938B2 (ja) 面実装部品の端子部構造
JP4323710B2 (ja) リードレスコイル
CN113471540B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7982990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设备组合电感器
JP6131666B2 (ja) コイル部品
CN217063432U (zh) 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