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9225U -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9225U
CN210489225U CN201921299140.8U CN201921299140U CN210489225U CN 210489225 U CN210489225 U CN 210489225U CN 201921299140 U CN201921299140 U CN 201921299140U CN 210489225 U CN210489225 U CN 210489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s
pair
string
supporting
str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91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钰宁
赵果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991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9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9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9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包含该双点传递琴马的加弦三弦,涉及乐器领域,该双点传递琴马包括本体、传导件以及连接件。其本体上供设有六个支撑槽,六个支撑槽两两一组,在加弦三弦上使用时,可以为三组共六根琴弦提供支撑。该加弦三弦在进行演奏时,虽为六根琴弦,但是每组琴弦实际上被作为整体看待,即将一组琴弦当做传统三选的一根琴弦使用,不管是拉奏还是弹奏,均是同时作用于同一组中的两根琴弦,由两根琴弦之间发生双音或重音共振,来改变演奏的音质。该双点传递琴马通过两个传导部与琴腔接触,在琴腔上形成两个同频的共振点,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共振的效果。该加弦三弦在演奏时,声音更为空灵悠扬,更有穿透性,余音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背景技术
三弦又称“弦子”, 三弦因张有三弦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在南方少数民族分布较广乐器。三弦具有三根弦,琴杆长且无品,皮膜振动发音。受不同地域、民族及文化风俗影响,三弦历来有多种形制,大致可归为大、中、小三种三弦。琴腔通常为椭圆形、圆形、方形、八边形等,有的两面蒙皮,有的单面蒙皮,侧抱于怀演奏。三弦的音色粗犷、豪放,既可以独奏,也可以用于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随着人们对乐器的认识和需求逐渐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三弦进行了改造,以求在音质和演奏方式上进行突破,进一步挖掘三弦的音乐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可以给传统三弦带来更为丰富的音质变化以及更为多样的演奏方式选择,拓展三弦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弦三弦,其包括上述双点传递琴马,其具有更为丰富的音质,以及更为多样的演奏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包括:
本体,本体呈梯台状,包括相对较小的上表面,相对较大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组,第一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支撑槽;第二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槽组,第二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二支撑槽;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槽组,第三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三支撑槽;第一支撑槽,第二支撑槽和第三支撑槽均沿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传导件,传导件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导件的底部凸设有一对传导部,一对传导部分别位于传导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连接件,连接件位于本体和传导件之间,连接件的一端与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传导件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传导件的长度大于本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本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槽、第二支撑槽和第三支撑槽均为圆弧形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一对第一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cm;一对第二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一对第三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与上表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与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50~16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本体上还设置有减质孔,减质孔位于本体的中部,沿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本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本体上还设置有一对传导加距孔,一对传导加距孔分列减质孔的两侧,每个传导加距孔均沿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本体。
一种加弦三弦,其包括琴身、琴弦以及上述双点传递琴马;琴身的一端设置有琴腔,双点传递琴马的传导部与琴腔的表面连接;琴弦有六条,六条琴弦分别与一对第一支撑槽、一对第二支撑槽、一对第三支撑槽卡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包含该双点传递琴马的加弦三弦。该双点传递琴马包括本体、传导件以及连接件。其本体上供设有六个支撑槽,六个支撑槽两两一组,在加弦三弦上使用时,可以为三组共六根琴弦提供支撑。该加弦三弦在进行演奏时,虽为六根琴弦,但是每组琴弦实际上被作为整体看待,即将一组琴弦当做传统三选的一根琴弦使用,不管是拉奏还是弹奏,均是同时作用于同一组中的两根琴弦,由两根琴弦之间发生共振,来改变演奏的音质。同时,该双点传递琴马通过两个传导部与琴腔接触,在琴腔上形成两个同频的共振点,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共振的效果。在共振作用的影响下,该加弦三弦在演奏时,声音更为空灵悠扬,更有穿透性,余音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点传递琴马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弦三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加弦三弦在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10-加弦三弦;100-双点传递琴马;110-本体;111-上表面;1111-第三支撑槽组;112-第一斜面;1121-第一支撑槽组;113-第二斜面;1131-第二支撑槽组;114-减质孔;115-传导加距孔;120-传导件;121-传导部;130-连接件;200-琴身;210-琴腔;300-琴弦;310-第一琴弦组;320-第二琴弦组;330-第三琴弦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弦三弦10的双点传递琴马100,其包括本体110,传导件120以及连接件130。
其中,该双点传递琴马100的本体110呈梯台状,包括相对较小的上表面111,相对较大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表面111和下表面的第一斜面112、第二斜面113。第一斜面11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组1121,第一支撑槽组1121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支撑槽(未标示)。第二斜面11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槽组1131,第二支撑槽组1131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二支撑槽(未标示)。上表面111设置有第三支撑槽组1111,第三支撑槽组1111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三支撑槽(未标示)。第一支撑槽,第二支撑槽和第三支撑槽均沿本体110的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斜面112和第二斜面113与上表面111之间的夹角相等,约为150~160°。第一支撑槽、第二支撑槽和第三支撑槽均为圆弧形槽。一对第一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一对第二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一对第三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cm。
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减质孔114,减质孔114位于本体110的中部,沿本体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本体110。本体110上还设置有一对传导加距孔115,一对传导加距孔115分列减质孔114的两侧,每个传导加距孔115均沿本体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本体110。
传导件120沿本体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传导件120的底部凸设有一对传导部121,一对传导部121分别位于传导件12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传导件120的长度大于本体110的长度。
连接件130位于本体110和传导件120之间,连接件130的一端与本体110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传导件120的顶部连接。连接件130的长度小于本体110的长度。
为了更好地说明该双点传递琴马100的效果,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双点传递琴马100的加弦三弦10,其包括琴身200、琴弦300以及上述该双点传递琴马100。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琴身200的一端设置有琴腔210,该双点传递琴马100的传导部121与琴腔210的表面连接。该加弦三弦10共有六条琴弦300,六条琴弦300两两一组,分成第一琴弦组310、第二琴弦组320合第三琴弦组330。其中,第一琴弦组310与第一支撑槽组1121配合,第二琴弦组320与第一支撑槽组1121配合,第三琴弦组330与第一支撑槽组1121配合。由于双点传递琴马100的梯台状结构,第一琴弦组310相对于琴腔210的距离,要大于第一琴弦组310和第二琴弦组320。区别于传统三弦三根琴弦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这种错落的设置方式,使得该加弦三弦10在进行在用琴弓进行拉奏时,弓毛能够独立的作用于其中任意一个琴弦组,而不会对另外的琴弦组造成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拉奏效果。
此外,如图3所示,该加弦三弦10虽然有六根琴弦300,但是每个琴弦组中的两根琴弦300间距很小,在进行拉奏或弹奏时,很难单独作用于其中一根琴弦300,而是将两个琴弦300当做一个整体来使用的。也即是说,一个琴弦组相当于传统三弦的一根琴弦300,可参照传统三弦的方式进行演奏。但是,其与传统三弦不同的是,每个琴弦组中的两根琴弦300在演奏时,会发生共振,不仅能拓宽其演奏的音域,还能呈现出一种空灵悠长的音色。
为了进一步凸显这种独特的音色,双点传递琴马100通过两个传导部121与琴腔210连接,两个传导部121在琴腔210上形成两个同频的共振点,来强化共振效果。
同时,将传导件120的长度设置得比本体110更长,却将连接件130设置得更短;以及在本体110上增设减质孔114和传导加距孔115,均是为了延长振动传导的距离。使振动的效果得到强化。进一步地,减质孔114和传导加距孔115还可以减少双点传递琴马100的质量,减少其对于振动的吸收,更加利于振动进行更长距离的传递。
总体来说,通过上述的种种举措之后,该加弦三弦10在演奏时,体现出了一种相较于传统三弦更为空灵悠长的音色,具有更明显的共振,更长的余音。进一步丰富了三弦的音质以及演奏形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弦三弦10的双点传递琴马100以及包含该双点传递琴马100的加弦三弦10。该双点传递琴马100包括本体110、传导件120以及连接件130。其本体110上供设有六个支撑槽,六个支撑槽两两一组,在加弦三弦10上使用时,可以为三组共六根琴弦300提供支撑。该加弦三弦10在进行演奏时,虽为六根琴弦300,但是每组琴弦300实际上被作为整体看待,即将一组琴弦300当做传统三选的一根琴弦300使用,不管是拉奏还是弹奏,均是同时作用于同一组中的两根琴弦300,由两根琴弦300之间发生共振,来改变演奏的音质。同时,该双点传递琴马100通过两个传导部121与琴腔210接触,在琴腔210上形成两个同频的共振点,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共振的效果。在共振作用的影响下,该加弦三弦10在演奏时,声音更为空灵悠扬,更有穿透性,余音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呈梯台状,包括相对较小的上表面,相对较大的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槽组,所述第一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槽组,所述第二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二支撑槽;所述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槽组,所述第三支撑槽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三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支撑槽和所述第三支撑槽均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传导件,所述传导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传导件的底部凸设有一对传导部,一对所述传导部分别位于所述传导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传导件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所述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导件的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本体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支撑槽和所述第三支撑槽均为圆弧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一对所述第二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一对所述第三支撑槽之间的间距为0.5~1 c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50~1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减质孔,所述减质孔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部,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所述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一对传导加距孔,一对所述传导加距孔分列所述减质孔的两侧,每个所述传导加距孔均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所述本体。
10.一种加弦三弦,其特征在于,包括琴身、琴弦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点传递琴马;所述琴身的一端设置有琴腔,所述双点传递琴马的所述传导部与所述琴腔的表面连接;所述琴弦有六条,六条所述琴弦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槽、一对所述第二支撑槽、一对所述第三支撑槽卡合。
CN201921299140.8U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Active CN210489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9140.8U CN210489225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9140.8U CN210489225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9225U true CN210489225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9140.8U Active CN210489225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9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9225U (zh) 一种加弦三弦的双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CN210489223U (zh) 一种加弦三弦
CN210489221U (zh) 一种加弦三弦的平面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CN210516196U (zh) 一种加弦三弦的单点传递琴马以及加弦三弦
JP2007500867A (ja) 人間工学に基づく弦楽器および人間工学に基づくラウンドバック・ギター
CN210489224U (zh) 一种用于加弦三弦的琴头支撑马以及加弦三弦
EP4198963A1 (en) Sound-post-free double-bracing violin
CN210489222U (zh) 一种用于加弦三弦的副支撑马以及加弦三弦
CN111028817A (zh) 一种加弦大提琴
CN210865590U (zh) 一种吉他音高调节结构
US20060283306A1 (en)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offset structure
CN210865587U (zh) 一种古筝
CN219066411U (zh) 一种五弦尤克里里
CN209859601U (zh) 一种敲击型管状乐器
CN220821067U (zh) 一种设有导音槽的古琴底板
CN218896464U (zh) 一种新结构琴
CN216596909U (zh) 一种可调节的架子鼓踩锤夹板
CN213211664U (zh) 一种便于演奏的筝
CN211087894U (zh) 四耳大胡琴
CN218602096U (zh) 带音隧古琴
US10255892B1 (en) Guitar having a resonator accessory
CN214752905U (zh) 具有钢琴音域的钛管打击琴
CN218602098U (zh) 带音隧日本筝
CN218602079U (zh) 无音柱带音隧提琴
CN211455271U (zh) 一种九孔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