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4560U -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4560U
CN210484560U CN201921382559.XU CN201921382559U CN210484560U CN 210484560 U CN210484560 U CN 210484560U CN 201921382559 U CN201921382559 U CN 201921382559U CN 210484560 U CN210484560 U CN 210484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d
bearing
transmission gear
shell
gear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25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海浩
杨斌
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25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4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4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45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属于变速箱领域,包括外壳、动力输入组件、传动组件以及发电机输入组件,动力输入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一轴承,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杆、第二轴承、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三传动齿轮,发电机输入组件包括第三转杆、第四传动齿轮以及第三轴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发电机借助发动机的力进行发电,合理利用结构和能源,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且不需要为发电机单独进行能源供应,较少结构节省成本;发电机输入组件与动力输入组件同轴转动连接,利用传动组件进行动力传递,发电机输入组件可以利用传动组件得到自己所需求的转速;斜齿轮具有啮合性能好、重合度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速箱也有了升级,从最初的手动变速箱,到现在无级变速箱,从无同步器到有同步器,操控越来越方便,目前工程机械上广泛采用柴油机,其转矩与转速变化范围小,不能满足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对牵引力和行驶速度的要求,需采用变速箱来解决这种矛盾。变速箱性能的优劣是衡量工程机械动力性、经济性及驾驶性的关键。目前的变速系统主要有: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液压传动。变速箱有人力换挡和动力换挡,结构有定轴式和行星式,目前变速箱空间利用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通过动力输入组件、传动组件以及发电机输入组件相互配合合理利用结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包括外壳、与发动机连接的动力输入组件、与所述动力输入组件相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发电机输入组件,所述发电机输入组件与所述动力输入组件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组件包括第一转杆、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杆上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杆上的第一轴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杆、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两端的第二轴承、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上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上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发电机输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杆同轴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杆、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转杆上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相适配的第四传动齿轮以及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转杆远离所述第三转杆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使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远离所述第一转杆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使用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外壳内表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与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所述第二轴承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所述第三轴承内表面与所述第三转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连接齿槽,所述第三转杆上设置有连接齿槽。
优选的,所述外壳后侧螺纹连接有盖板,且围绕着所述外壳一周在所述外壳后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螺纹槽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每个所述内螺纹槽孔一一对应的连接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在所述外壳一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换油孔,所述换油孔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以及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均为斜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连接的分隔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承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转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轴承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外壳前后两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第二装配板。
优选的,围绕着所述外壳一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小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大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发电机输入组件给发电机传输动力,发电机借助发动机的力进行发电,合理利用结构和能源,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加小,且不需要为发电机单独进行能源供应,较少结构节省成本,且本实用新型能源最大化利用;
发电机输入组件与动力输入组件同轴转动连接,利用传动组件进行动力传递,可使发电机输入组件不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可以利用传动组件得到自己所需求的转速,同时传动组件的结构紧凑使本装置占用空间更小;
斜齿轮,具有如下优点:啮合性能好:斜齿圆柱齿轮轮齿之间的啮合过程是一种过度的过程,轮齿上的受力也是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斜齿轮适用于高速,重载情况、重合度大:重合度的增大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延长了齿轮的寿命,重合度主要取决于啮合时间,而斜齿轮的啮合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使应力减小。并使传动平稳,且增加了其经济性、结构紧凑:最小齿数越少,则结构越紧凑;
第一传动齿轮小于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大于第二传动齿轮,使第三转杆转动更快,给发电机提供更充足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动力输入组件、发电机输入组件以及传动组件连接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动力输入组件、发电机输入组件以及传动组件连接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外壳的剖视立体结构图。
如图:1-第一转杆,2-连接套,3-第一轴承,4-第一传动齿轮,5-第一密封圈,6-分隔片,7-动力输入组件,8-第四传动齿轮,9-第三轴承,10-,11-第三转杆,12-第二密封圈,13-第二轴承,14-第三传动齿轮,15-第二传动齿轮,16-发电机输入组件,17-传动组件,18-第二转杆,21-外壳,22-盖板,23-内螺纹槽孔,24-连接通孔,25-换油孔,26-密封盖,29-第一装配板,30-第二装配板,3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包括外壳21、与发动机连接的动力输入组件7、与动力输入组件7相连接的传动组件17以及与传动组件17连接的发电机输入组件16,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与动力输入组件7同轴转动连接,动力输入组件7包括第一转杆1、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4以及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1上的第一轴承3,传动组件17包括第二转杆18、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18两端的第二轴承13、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18上与第一传动齿轮4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5以及固定套设在第二转杆18上的第三传动齿轮14,发电机输入组件16包括与第一转杆1同轴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杆11、固定套设在第三转杆11上与第三传动齿轮14相适配的第四传动齿轮8以及第三轴承9,第一转杆1远离第三转杆11一端贯穿外壳21并使用第一轴承3与外壳21转动连接,第三转杆11远离第一转杆1一端贯穿外壳21并使用第三轴承9与外壳21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8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13与外壳21内表面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轴承3外圈固定连接有外壳21,第一轴承3内圈与第一转杆1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21,第二轴承13内表面与第二转杆18固定连接,第三轴承9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21,第三轴承9内表面与第三转杆11固定连接,发电机输入组件16给发电机传输动力,发电机借助发动机的力进行发电,合理利用结构和能源,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加小,且不需要为发电机单独进行能源供应,较少结构节省成本,且本实用新型能源最大化利用;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与动力输入组件7同轴转动连接,利用传动组件17进行动力传递,可使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不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可以利用传动组件17得到自己所需求的转速,同时传动组件17的结构紧凑使本装置占用空间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转杆1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连接套2,且连接套2上设置有连接齿槽,第三转杆11上设置有连接齿槽,连接套2使第一转杆1和发动机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减小根本装置运行时的事故率,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外壳21后侧螺纹连接有盖板22,且围绕着外壳21一周在外壳21后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螺纹槽孔23,盖板22上设置有若干与每个内螺纹槽孔23一一对应的连接通孔24,盖板22用于压住第三轴承9,使第三轴承9连接更加牢固、运行更加稳定,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外壳21上在外壳21一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换油孔25,换油孔25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6,换油孔25使本装置可更换且方便更换外壳21内的润滑油,使装置结构合理换油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4以及第四传动齿轮8均为斜齿轮,具有如下优点:
啮合性能好:斜齿圆柱齿轮轮齿之间的啮合过程是一种过度的过程,轮齿上的受力也是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斜齿轮适用于高速,重载情况;
重合度大:重合度的增大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延长了齿轮的寿命。重合度主要取决于啮合时间,而斜齿轮的啮合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使应力减小。并使传动平稳,且增加了其经济性;
结构紧凑:最小齿数越少,则结构越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3与第一传动齿轮4之间设置有与外壳21内壁固定连接的分隔片6,分割片6用于压住第一轴承3使第一轴承3结构稳固,使本装置运行时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转杆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轴承3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一密封圈5,第三转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轴承9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二密封圈12,第一密封圈5使第一转杆1和第一轴承3连接处密封,第二密封圈12使第三转杆11和第三轴承9连接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21前后两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外壳21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29、第二装配板30,第一装配板29和第二装配板30用于本装置的安装,使本装置安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围绕着外壳21一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1,使外壳21更加坚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齿轮4小于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4大于第二传动齿轮15,使第三转杆11转动更快,给发电机提供更充足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发动机带动第一转杆1转动;
步骤2:第一转杆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4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5转动;
步骤3: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转杆18转动,同时第二转杆18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4转动;
步骤4:第三传动齿轮14带动第四传动齿轮8转动;
步骤5:第四传动齿轮8带动第三转杆11给发发电机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发电机输入组件16给发电机传输动力,发电机借助发动机的力进行发电,合理利用结构和能源,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加小,且不需要为发电机单独进行能源供应,较少结构节省成本,且本实用新型能源最大化利用;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与动力输入组件7同轴转动连接,利用传动组件17进行动力传递,可使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不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可以利用传动组件17得到自己所需求的转速,同时传动组件17的结构紧凑使本装置占用空间更小;连接套2使第一转杆1和发动机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减小根本装置运行时的事故率,增强装置的稳定性;盖板22用于压住第三轴承9,使第三轴承9连接更加牢固、运行更加稳定,增加装置的稳定性;换油孔25使本装置可更换且方便更换外壳21内的润滑油,使装置结构合理换油方便;斜齿轮,具有如下优点:啮合性能好:斜齿圆柱齿轮轮齿之间的啮合过程是一种过度的过程,轮齿上的受力也是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斜齿轮适用于高速,重载情况、重合度大:重合度的增大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延长了齿轮的寿命,重合度主要取决于啮合时间,而斜齿轮的啮合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使应力减小。并使传动平稳,且增加了其经济性、结构紧凑:最小齿数越少,则结构越紧凑;分割片6用于压住第一轴承3使第一轴承3结构稳固,使本装置运行时更加稳定;第一密封圈5使第一转杆1和第一轴承3连接处密封,第二密封圈12使第三转杆11和第三轴承9连接处密封;第一装配板29和第二装配板30用于本装置的安装,使本装置安装更加方便;围绕着外壳21一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1,使外壳21更加坚固;第一传动齿轮4小于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4大于第二传动齿轮15,使第三转杆11转动更快,给发电机提供更充足的转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1)、与发动机连接的动力输入组件(7)、与所述动力输入组件(7)相连接的传动组件(17)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17)连接的发电机输入组件(16),所述发电机输入组件(16)与所述动力输入组件(7)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组件(7)包括第一转杆(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杆(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4)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杆(1)上的第一轴承(3);
所述传动组件(17)包括第二转杆(18)、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18)两端的第二轴承(13)、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18)上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5)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杆(18)上的第三传动齿轮(14);
所述发电机输入组件(16)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杆(1)同轴转动连接的第三转杆(1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转杆(11)上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4)相适配的第四传动齿轮(8)以及第三轴承(9);
所述第一转杆(1)远离所述第三转杆(11)一端贯穿所述外壳(21)并使用所述第一轴承(3)与所述外壳(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11)远离所述第一转杆(1)一端贯穿所述外壳(21)并使用所述第三轴承(9)与所述外壳(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8)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轴承(13)与所述外壳(21)内表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3)外圈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21),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与所述第一转杆(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21),所述第二轴承(13)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转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9)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外壳(21),所述第三轴承(9)内表面与所述第三转杆(1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上在所述外壳(21)一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换油孔(25),所述换油孔(25)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5)、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4)以及所述第四传动齿轮(8)均为斜齿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外壳(21)内壁固定连接的分隔片(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承(3)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三转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轴承(9)上圈外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二密封圈(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前后两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外壳(21)一体成型的第一装配板(29)、第二装配板(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围绕着所述外壳(21)一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小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5),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4)大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5)。
CN201921382559.XU 2019-08-24 2019-08-24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4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2559.XU CN210484560U (zh) 2019-08-24 2019-08-24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2559.XU CN210484560U (zh) 2019-08-24 2019-08-24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4560U true CN210484560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255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4560U (zh) 2019-08-24 2019-08-24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4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915A (zh) * 2019-08-24 2021-03-02 浙江宇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915A (zh) * 2019-08-24 2021-03-02 浙江宇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4560U (zh)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CN204323063U (zh) 一种七挡变速结构
CN112431915A (zh) 一种结构运用合理的变速箱
CN109654207B (zh) 无级变速器
CN202152827U (zh) 一种大功率三级平行轴硬齿面齿轮减速机
CN212177791U (zh) 一种紧凑结构无级变速器
CN201705592U (zh) 风力发电偏航减速机
CN203516709U (zh) 变速器输出模块
CN202451807U (zh) 带整体机架同轴式行星齿轮箱
CN106678334A (zh) 减速机行星齿轮
CN103016247A (zh) 液压马达及具有该液压马达的行走驱动装置
CN201672001U (zh) 用于大功率拖拉机的中间传动箱
CN202032044U (zh) 一种减速分动箱
CN111486212A (zh) 紧凑结构无级变速器
CN201354839Y (zh) 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CN220850585U (zh) 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轮毂电机
CN103206502A (zh) 弹性橡胶带蓄能器式装载机制动能量再生传动装置
CN2187186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
CN202971033U (zh) 液压马达及具有该液压马达的行走驱动装置
CN215370802U (zh) 一种甘蔗收获机用轮边驱动减速机
CN220173032U (zh) 一种集成行星减速电机
CN219317567U (zh) 一种新能源变速箱两挡换挡组件
CN218031283U (zh) 一种汽车踏板用齿轮减速装置
CN218829466U (zh) 轮毂齿轮电机
CN212744954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离合器输入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