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3845U - 集成式油底壳 - Google Patents

集成式油底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3845U
CN210483845U CN201921415814.6U CN201921415814U CN210483845U CN 210483845 U CN210483845 U CN 210483845U CN 201921415814 U CN201921415814 U CN 201921415814U CN 210483845 U CN210483845 U CN 21048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ain
vice
strainer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58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元东
卜艳亮
代春雨
屈佳闻
宋吉林
宋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58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油底壳。它解决了现有无法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机油温度的调控等技术问题。本集成式油底壳包括具有主油腔的主油底壳,主油腔内设有副油底壳,副油底壳上具有副油腔,副油底壳包括顶板,顶板的边沿与主油底壳的内壁相连,副油底壳上设有连通副油腔与主油腔的回油孔,所述副油腔的容积小于主油腔,所述主油底壳内设有主集滤器,副油底壳内设有与主集滤器油路相通的副集滤器,所述集成式油底壳还包括能够控制主集滤器与副集滤器之间油路通闭的温控阀。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机油温度的调控。

Description

集成式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油底壳的作用在于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发动机在工作时,由机油泵将油底壳中的机油输送到发动机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同时起到冷却作用。润滑后的机油再重新流回到油底壳内。为了确保机油的清洁,通常在油底壳内设有机油集滤器。我们知道,发动机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为此,汽车在正常行驶前需要先有一个暖机工况,也就是说,发动机在刚启动时,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应让发动机先工作在低速状态,等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时才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油底壳内机油的量是一个固定值,机油的量是根据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的润滑和冷却需要设定的,因此,发动机在刚启动时温升较慢,从而造成暖机时间过长,或者使发动机不能很快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增加发动机此时的摩擦功和油耗。
我国专利申请文献(申请号:CN201410630625.6)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用上下双层油底壳,包括油底壳、绝热隔板和温控阀,油底壳中部设置有绝热隔板,绝热隔板将油底壳分为上下两层结构,温控阀设置在绝热隔板上。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温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油底壳下层的机油不参与循环;当发动机在高温天气长时间高速运转时,油底壳的上层机油温度超出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此时温控阀工作开通,上下层油底壳内的机油混合,从而可降低机油温度。上述方案虽然有利于在油底壳温度过高时降低机油温度,使机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但是仍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其上层油底壳内的机油量也是根据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需要设定的,因此,仍然无法实现快速暖机;其次,油底壳的上下层之间只是通过一个温控阀相连通,而发动机工作时回流的机油全部进入油底壳的上层,这样,油底壳内上下层的机油之间只能通过唯一的温控阀这一通道进行交换,因此,上下层的机油不能形成有效的流通和循环,也就是说,下层的机油不能和上层的机油形成良好的交融而降温;另外,由于上层机油的量即为满足发动机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量,因此造成整个油底壳体积的增加,不利于发动机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式油底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机油温度的调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成式油底壳,包括具有主油腔的主油底壳,主油腔内设有副油底壳,副油底壳上具有副油腔,副油底壳包括顶板,顶板的边沿与主油底壳的内壁相连,副油底壳上设有连通副油腔与主油腔的回油孔,所述副油腔的容积小于主油腔,所述主油底壳内设有主集滤器,副油底壳内设有与主集滤器油路相通的副集滤器,所述集成式油底壳还包括能够控制主集滤器与副集滤器之间油路通闭的温控阀。
当汽车热车阶段时,温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副集滤器吸油,副油底壳中的机油参与循环。由于副油底壳的容积经过润滑计算,在能够满足润滑的最低需求的同时选用最小的容积量,使副油底壳内的机油快速升温,使机油粘度降低,摩擦阻力降低,实现快速热车;当机油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时,温控阀打开,主集滤器开始工作,将主油底壳中的机油加入循环,使参与循环的机油量增大,通过副油底壳上的回油孔将参与循环的机油回流至主油腔内,保证主油腔和副油腔内的机油充分循环,避免机油温度过高造成机油失效的问题,以达到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控。
在上述的集成式油底壳,所述温控阀的进油端与主集滤器相连,出油端与机油泵相连,副集滤器的进油端位于副油腔内,出油端与机油泵相连通。主副集滤器都直接连接在机油泵上,通过在与主集滤器相连的温控阀控制主油腔内的机油是否加入循环,以达到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控。
在上述的集成式油底壳,所述主集滤器的进油端位于主油腔内,主集滤器的出油端与温控阀的进油端相连,温控阀的出油端连接有与副集滤器相通的连接管。温控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连接主集滤器和连接管,连接管与副集滤器相连通,使主集滤器与副集滤器的油路连通起来,通过在主集滤器内的温控阀控制主油腔内的机油是否加入循环,以达到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控。
在上述的集成式油底壳,所述连接管插设于副集滤器内,连接管与副集滤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管与副集滤器之间具有可供机油通过的油路间隙。将连接管插入副集滤器内,使主集滤器与副集滤器之间的油路连通,同时有具备结构紧凑的特性,在热车阶段,副油腔内的机油通过连接管与副集滤器管壁之间的间隙流出,由于副油腔内的机油量较小,连接管与副集滤器管壁之间的间隙能够满足副油腔内机油流量需求。
在上述的集成式油底壳,所述副油底壳上设有可供主集滤器或温控阀或连接管路通过的通孔并通过焊接消除装配间隙。主集滤器或温控阀或连接管穿过副油底壳与副集滤器连通,使集成式油底壳的结构更为紧凑,通过焊接的方式消除主集滤器或温控阀或连接管与副油底壳之间的间隙,避免副油腔内的机油渗漏至主油腔内。
在上述的集成式油底壳,所述回油孔位于顶板上,顶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回油孔的上方,所述挡油板的一边与顶板连接,另一边与顶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与回油孔相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副油腔设置。主油腔与副油腔内的机油循环后会流至顶板的上表面,由于回油孔靠近油底壳内壁设置,并且设有挡油板,机油会首先流入副油腔内,避免循环的机油直接进入主油腔,导致热车阶段副油腔发生空油现象,保证在热车阶段能够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机油温度的调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主集滤器插在副集滤器内,两者分别连通主油腔和副油腔,使集成式油底壳结构紧凑。
2、主油腔和副油腔内的机油,通过主集滤器和副集滤器与机油泵相连通,其机油的循环充分,能够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机油温度的调控。
3、在热车阶段时仅副油底壳内的机油参与循环,副油底壳的容积经过润滑计算,在能够满足润滑的最低需求的同时选用最小的容积量,且副油底壳位于主油腔内,其集成式油底壳的容积等于主油腔加副油腔,集成式油底壳的容积与传统油底壳容积相同,不会造成整个油底壳体积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主油底壳;2、主油腔;3、副油底壳;4、副油腔;5、回油孔;6、主集滤器;7、副集滤器;8、温控阀;9、连接管;10、连接件;11、挡油板;1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集成式油底壳包括具有主油腔2的主油底壳1,主油腔2内设有副油底壳3,副油底壳3上具有副油腔4,副油腔4的容积小于主油腔2的容积,副油底壳3包括顶板12,顶板12与副油底壳3的内壁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顶板12的边沿与主油底壳1的内壁相连。顶板12上设有与主油腔2相连通的回油孔5,顶板12上还设有与挡油板11,挡油板11的一边与顶板12连接,其与顶板12连接的一边远离副油底壳3内壁,挡油板11的另一边与顶板12的上表面具有间隙形成与回油孔5相通的开口,上述开口朝向副油腔4设置。回油孔5呈多边形,例如四边形,挡油板11与四边形的其中三个边相连,其中四边形的回油孔5只有一边与挡油板11没有连接形成开口,开口朝向副油腔4设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如图1所示,主油腔2内设有主集滤器6,主集滤器6的吸油端位于主油腔2内,主集滤器6的另一端连接有温控阀8,还连接有连接管9,副油底壳3的底面设有可供连接管9或温控阀8或主集滤器6穿过的通孔,连接管9或温控阀8或主集滤器6与副油底壳3之间通过焊接消除装配间隙。
如图1至图3所示,副油腔4内设有副集滤器7,连接管9插于副集滤器7内,使主集滤器6的油路与副集滤器7的油路相连通。连接管9与副集滤器7的内壁之间具有可供机油通过的油路间隙,连接管9与副集滤器7之间通过连接件10连接。连接件10的一端焊接在连接管9的外壁,另一端焊接在副集滤器7的内壁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连接件10可以是一个金属棒或金属块或呈环状的金属环,金属环上具有可供油路通过的孔。
在汽车热车阶段时,温控阀8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副集滤器7吸油,副油底壳3中的机油参与循环。由于副油底壳3的容积经过润滑计算,在能够满足润滑的最低需求的同时选用最小的容积量,使副油底壳3内的机油快速升温,使机油粘度降低,摩擦阻力降低,实现快速热车;当机油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时,其设定温度经过实验得出约为75-80度时温控阀8打开,主集滤器6开始工作吸油,将主油底壳1中的机油加入循环,使参与循环的机油量增大,通过副油底壳3上的回油孔5将参与循环的机油回流至主油腔2内,保证主油腔2和副油腔4内的机油充分循环,避免机油温度过高造成机油失效的问题,以达到在不同驾驶阶段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机油量,实现对机油温度的调控。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副油底壳3位于主油腔2内,其集成式油底壳的容积等于主油腔2加副油腔4,集成式油底壳的容积与传统油底壳容积相同,不会造成整个油底壳体积的增加。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温控阀8的一端与主集滤器6相连,另一端与机油泵相连,副集滤器7的一端位于副油腔4内,另一端与机油泵相连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油底壳、主油腔、副油底壳、副油腔、回油孔、主集滤器、副集滤器、温控阀、连接管、连接件、挡油板、顶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集成式油底壳,包括具有主油腔(2)的主油底壳(1),主油腔(2)内设有副油底壳(3),副油底壳(3)上具有副油腔(4),副油底壳(3)包括顶板(12),顶板(12)的边沿与主油底壳(1)的内壁相连,其特征在于,副油底壳(3)上设有连通副油腔(4)与主油腔(2)的回油孔(5),所述副油腔(4)的容积小于主油腔(2),所述主油底壳(1)内设有主集滤器(6),副油底壳(3)内设有与主集滤器(6)油路相通的副集滤器(7),所述集成式油底壳还包括能够控制主集滤器(6)与副集滤器(7)之间油路通闭的温控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8)的进油端与主集滤器(6)相连,出油端与机油泵相连,副集滤器(7)的进油端位于副油腔(4)内,出油端与机油泵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集滤器(6)的进油端位于主油腔(2)内,主集滤器(6)的出油端与温控阀(8)的进油端相连,温控阀(8)的出油端连接有与副集滤器(7)相通的连接管(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插设于副集滤器(7)内,连接管(9)与副集滤器(7)之间通过连接件(10)连接,连接管(9)与副集滤器(7)之间具有可供机油通过的油路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集成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底壳(3)上设有可供主集滤器(6)或温控阀(8)或连接管(9)通过的通孔并通过焊接消除装配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集成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5)位于顶板(12)上,顶板(12)的上表面还设有挡油板(11),挡油板(11)位于回油孔(5)的上方,所述挡油板(11)的一边与顶板(12)连接,另一边与顶板(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与回油孔(5)相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副油腔(4)设置。
CN201921415814.6U 2019-08-28 2019-08-28 集成式油底壳 Active CN21048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5814.6U CN210483845U (zh) 2019-08-28 2019-08-28 集成式油底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5814.6U CN210483845U (zh) 2019-08-28 2019-08-28 集成式油底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3845U true CN210483845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8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5814.6U Active CN210483845U (zh) 2019-08-28 2019-08-28 集成式油底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3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2231A (zh) * 2022-01-19 2022-05-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油压力控制方法、系统和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2231A (zh) * 2022-01-19 2022-05-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油压力控制方法、系统和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58679A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lubricating oil temperature of a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n oil container
CN105888771B (zh) 一种机油滤清、冷却与预热集成系统及方法
CN108979785B (zh) 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
CN210483845U (zh) 集成式油底壳
US5588405A (en) Arrangement of oil passage to valve system
CN203394622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系统
CN205744046U (zh) 一种机油滤清、冷却与预热集成系统
CN209621432U (zh) 一种集成节温器机油滤清器总成
CN104791046A (zh) 车辆、发动机组件及其机油温度控制方法
CN205908329U (zh) 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
CN113775390B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活塞冷却喷油系统
CN103603705B (zh) 一种用于增压汽油机的集成模块
CN21267192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1902317U (zh) 单缸柴油机试验台辅助润滑系统
CN109237004B (zh) 一种可升降变速箱油温的温控系统
CN202612579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调温结构
CN113719332A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07080262U (zh) 可快速提高机油温度的油底壳
CN205013075U (zh) 一种极寒环境下发动机的外部辅助系统
JPH0650118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US20050060078A1 (en) Automatic fluid draining from a hydraulic system component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16477512U (zh) 一种发动机的机滤座总成
CN104455355A (zh) 变速器油的冷却液路结构、油冷却集成模块及其安装结构
JPS6310290B2 (zh)
CN218235201U (zh) 发动机低温快速开启装置、动力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