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2898U -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 Google Patents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2898U
CN210482898U CN201921325988.3U CN201921325988U CN210482898U CN 210482898 U CN210482898 U CN 210482898U CN 201921325988 U CN201921325988 U CN 201921325988U CN 210482898 U CN210482898 U CN 210482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contact surface
clamping member
shaped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59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明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259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2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2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2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涉及建材和装饰行业领域,包括:第一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墙面接触固定的固定接触面及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一夹持接触面,固定接触面与第一夹持接触面位置相对称设置,在第一夹持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一夹持部件连接的第二夹持部件可拆卸,在第二夹持部件与第一夹持部件连接状态下,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夹持结构;第二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二夹持接触面,在第二夹持接触面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配合部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配合部。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板状建材的简单安装及固定。

Description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和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背景技术
在现有对瓷砖、玻璃及蜂窝板,墙板等板状建材的墙面安装作业中,多通过在板状建材上进行开槽放挂钩的形式或利用粘胶将板状建材固定住在墙面,安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对边缝等安装区域,还需另外再作填缝工序,带来安装流程繁琐,成本高。特别是利用粘胶将板状建材固定住在墙面,墙体受到热胀冷缩时,板状建材容易松动与墙面分离掉落,(如:墙面瓷砖脱落掉砖等现象),给安全带来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存在安装板状建材复杂及安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包括:
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墙面接触固定的固定接触面及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一夹持接触面,所述固定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位置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插接配合部;
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夹持部件,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夹持结构;
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二夹持接触面,在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配合部;在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插接连接固定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包括凸起棱条,所述凸起棱条上设有沿所述凸起棱条的长边延伸方向开设的插槽;
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包括与所述插槽的槽型匹配的插接体,在所述插接板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
优选的,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在所述插接体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配合的第二锯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两板面分别为所述固定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
所述凸起棱条的凸起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
优选的,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外壁位置处的所述凸起棱条表面上还设有第三锯齿结构。
优选的,所述凸起棱条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板体边缘处,在远离所述凸起棱条的所述第一板体的板体边缘处还设有垫件,所述垫件与所述第一板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在所述凸起棱条远离所述垫件的一侧设有沿远离所述垫件方向延伸设置的托板,与所述凸起棱条的凸起方向同侧的所述托板的板面与所述垫件的垫面齐平;
在所述托板上还设有第四锯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板面提供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为平直型板体,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插接体相互垂直,在所述插接体的两侧均有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的超出于所述插接体的凸出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为曲面型板体,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曲面上,在所述插体的两侧均有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的超出于所述插接体的凸出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第一夹持部件与墙面形成接触并用螺丝固定后,第二夹持部件通过第二插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第一插接配合部形成连接状态,在此状态下即可形成对板状建材进行固定的夹持结构,无需在墙面上或板状建材上进行开槽放挂钩做干挂等作业,相对传统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且由于涉及的结构件相对简单,成本不高,可反复使用。同时,由于通过夹持的方式对板状建材进行固定,因而板状建材与墙面分离脱落的可能性低,安全稳固及美观,还能起到风格造型线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实施方式下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夹持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一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二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三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四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应用结构示意;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弧面型收边或转角的第二夹持部件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应用于板状建材的墙面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实施方式下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1,可包括第一夹持部件11和第二夹持部件12,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可包括用于与墙面接触固定的固定接触面111及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一夹持接触面112,所述固定接触面111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112位置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112上设有第一插接配合部113。
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2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2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夹持结构。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夹持结构为能够夹持功能的结构,且该结构由第一夹持部件11和第二夹持部件12共同配合形成。
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2可包括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二夹持接触面121,在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1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113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配合部122,在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113与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122插接连接固定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12处于连接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夹持部件11与墙面形成接触用螺丝固定后,第二夹持部件12通过第二插接配合部12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11的第一插接配合部113形成连接状态,在此状态下即可形成对板状建材进行固定的夹持结构,无需在墙面上或对板状建材进行开槽放挂钩做干挂等作业,相对传统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且由于涉及的结构件相对简单,成本不高,可反复使用。同时,由于通过夹持的方式对板状建材进行固定,因而板状建材脱落或掉砖可能性低,安全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板状建材可包括瓷砖、玻璃、蜂窝板,墙板及框体等建材。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夹持部件21的第一插接配合部包括一凸起棱条212,在凸起棱条212上设有沿其本体的长边延伸方向开设的插槽213,相应地,在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二插接配合部上设有与插槽213的槽型匹配的插接板体,且在在所述插接板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
此处,在所述插槽213的槽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在所述插接板体的板体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配合的第二锯齿结构。设置的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可有利于在插接板体与插槽形成插接连接时形成咬合结构,使得二者间的插接连接固定更加稳定。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21还包括第一板体211,所述第一板体211的两板面分别为前述固定接触面和前述第一夹持接触面,而所述凸起棱条212的凸起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因而有利于板状建材更加规则地被固定在第一夹持部件21与第二夹持部件形成的夹持结构中。图中,第一板体211的下侧表面为固定接触面,上侧表面为第一夹持接触面。
此处,在所述插槽213的槽体外壁位置处的所述凸起棱条212表面上还设有第三锯齿结构。设置的第三锯齿结构可使板状建材的边沿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凸起棱条212的边上,降低板状建材在里面滑动的几率。
此处,所述凸起棱条212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11的板体边缘处,而在远离所述凸起棱条212的所述第一板体211的板体边缘处还设有垫件214,所述垫件214与所述第一板体211一体成型。通过设置的垫件214,可将板状建材的背部(也即建材的靠墙面)与第一板体211的第一夹持接触面分隔开,有利于隐藏用螺丝固定第一夹持部件在墙面时的螺丝头,起到平行平面不凸。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较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凸起棱条312上还设有托板315。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件31包括第一板体311及凸起棱条312。凸起棱条312与所述第一板体311垂直,在所述凸起棱条312上开设有插槽313,且在插槽313的槽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在所述插槽313的槽体外壁位置处的所述凸起棱条312表面上还设有第三锯齿结构。
在所述凸起棱条312远离所述垫件314的一侧设有沿远离所述垫件314方向延伸设置的托板315,与所述凸起棱条312的凸起方向同侧的所述托板315的板面与所述垫件314的垫面齐平,设置所述托板315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形成的夹持结构共同配合以对板状建材的上、下、左及右边沿进行固定。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夹持部件22包括第二板体221,所述第二板体221朝向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板面提供前述的第二夹持接触面,此处,所述第二板体221为平直型板体,相应的提供的第二夹持接触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板体221与插接板体222相互垂直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体222的两侧均有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超出与所述插接板体的板面的凸出部分,从而使得第二夹持部件22呈类T字型结构。此处,一侧的所述凸出部分可用于与前述第一板体提供的固定接触面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两个接触面;另一侧的所述凸出部分则可用于与前述的托板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两个接触面。
此处,第二板体221相对凸出于插接板体222,两侧的凸出部分的凸出长度不相等,凸出长度较大的凸出部分主要用于防止处于其下侧的板状建材的上部偏出,而凸出长度较小的凸出部分则主要用于防止处于其上侧的板状建材的下部偏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所夹持的板状建材的下边沿自然会相对稳定地抵靠在凸起棱条的外表面上,因此设置一长度较小的凸出部分即可较好地把板状建材限制并稳固在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相应地,所夹持的板状建材在重力作用下,其的上边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较初次安装时的高度而言),因此设置一长度较大的凸出部分即可较好地把板状建材限制在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之间,避免板状建材的上沿因下滑悬空带来的安全隐患等情形的出现。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夹持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夹持部件32包括第二板体321,所述第二板体321为曲面型板体,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二夹持接触面位于曲面型板体的内曲面上,且在插接板体322的两侧均有第二夹持接触面的超出与插接板体322的板面的凸出部分。此处,相较第二夹持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区别在于将前述T字型的结构的横直部分替换为包括曲面的弧形部分,同样地,一侧的所述凸出部分可与前述的托板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两个接触面;而另一侧的所述凸出部分为收边部323,收边部323则可与前述的垫件形成抵接结构,且垫件位于内弧面一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装饰线结构。
参见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一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部件结构为图2中第一夹持部件21,第二夹持部件结构为图4中的第二夹持部件22。此处的第一插接连接结构可主要应用于墙面靠地板位置处的板状建材的安装。
参见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二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夹持部件结构为图3中的第一夹持部件31,第二夹持部件结构为图4中的第二夹持部件22。此处的第二插接连接结构可主要应用于在两块板状建材之间进行的相互连接安装,也即应用第二插接连接结构,可同时对位于第一夹持部件31的凸起棱条两侧的板状建材进行夹持。
参见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三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夹持部件结构为图3中的第一夹持部件31,第二夹持部件结构为图5中的第二夹持部件32。此处的第三插接连接结构可主要应用于板状建材在墙面的中部收边,墙面靠天花板、顶角及侧边边沿位置处收边,转角等应用的安装。
参见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第四插接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夹持部件结构为图2中的第一夹持部件21,第二夹持部件结构为图5中的第二夹持部件32。此处的第四插接连接结构可主要应用板状建材的于墙面靠顶角、靠地板位置处的转角收边安装。
综合图6至图9,根据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各实施方式下的具体结构的插接组合,可满足对板状建材在墙面任何位置进行固定的安装需求,且可视美观需求相应调整二者间的组合空间大小方式,相对灵活,实用性好,且节省成本。无需打胶作业,安装方便,且易于更换。
综合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通过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的插接配合形成连接,加之第一夹持部件提供第一夹持接触面、第二夹持部件提供夹持连接面,因而在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形成连接后,使得第一夹持接触面和夹持连接面形成夹持板状建材的夹持结构,从而实现对板状建材的安装固定。与传统主要在墙面上开槽放挂钩的形式进行安装存在不同。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可通过螺丝连接方式固定在墙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部件可快速地安装固定在墙面上,后提供承载第二夹持部件及板状建材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可包括凸起棱条,所述凸起棱条上设有沿所述凸起棱条的长边延伸方向开设的插槽;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包括与所述插槽的槽型匹配的插接板体,在所述插接板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凸起棱条与插接板体的设置可增加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对板状建材的固定相对可靠且稳定。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在所述插接板体的板体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配合的第二锯齿结构,可提升插接板体与插槽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而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外壁位置处的所述凸起棱条表面上还设有第三锯齿结构,则可有利于降低板状建材在被夹持后出现移位情形的可能性。
参见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夹持部件的应用结构示意。如图10 所示,本图中的第一夹持部件结构为图3中的第一夹持部件31可廷伸图2中的21,第二夹持部件结构包括图4中的第二夹持部件22和图5中的第二夹持部件32,具体地,图4中的第二夹持部件32通常用于设置在安装板状建材墙面的边缘位置处,利用第二夹持部件32中的曲面型板体的曲面可起到收边及相应的装饰效果。而图5中的第二夹持部件22通常用于设置在各个板状建材之间,以形成可同时与两块板状建材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图中,为便于区分,前述图4中的第二夹持部件22为a第二夹持部件22,前述图5中的第二夹持部件32为b第二夹持部件。
a第二夹持部件22位于第一板状建材4与第二板状建材5之间,且a第二夹持部件22与第一夹持部件31插接连接,在插接连接后所形成的夹持结构将板状建材4的边沿夹住,同时,利用a第二夹持部件22的第二夹持接触面超出于插接板体的板面的凸出部分与第一夹持部件31上设有的托板形成另一夹持结构,将第二板状建材5的边沿夹住。而b第二夹持部件32则位于第一板状建材4远离第二板状建材5的边沿所在一侧,且b第二夹持部件32上的插接体322或22上的插接体222用于与另一第一夹持部件31上的插槽313形成插接连接,且在插接连接后可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4边沿的夹持结构。同时,利用b第二夹持部件32的曲面板体结构将第一板体上的垫件314或垫件314所在的第一板体端部遮盖,由此实现收边及夹持结构等相应的功能和装饰效果。
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包括曲面型板体的第二夹持部件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二夹持部件32可应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边沿位置处及边角位置,利用曲面型板体的曲面结构实现收边及相应的装饰效果。
参见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应用于板状建材的墙面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墙体8为包括立式墙面,在第一夹持部件31的第一板体上均开设有供螺栓61穿过的安装孔,通过螺栓61将第一夹持部件31固定在墙面上。同时,还可继续在其的下方继续固定多个第一夹持部件。在固定好第一夹持部31后,将板状建材7置入两个第一夹持部件的凸起棱边之间,后再利用将第二夹持部件的插接板体插置于第一夹持部件上的插槽中以形成插接连接及相应的夹持结构即可将板状建材7固定住。
本应用例中,在两块板状建材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的第二夹持部件为图4中的结构,以减少相应部件的设置。同时,在利用两组夹持组件(也即包括用于夹持图中板状建材的上边沿的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图中板状建材的下边沿的第二夹持组件)共同夹持同一板状建材7时,用于夹持板状建材7上边沿的夹持组件中的第一夹持部件的托板位于靠近另一组夹持组件一侧,而用于夹持板状建材7下边沿的夹持组件中的第一夹持部件的垫片则位于靠近所述托板一侧。此外,位于两块板状建材之间的第二夹持部件,向上侧凸出的凸出部分较向下侧凸出的凸出部分少,从而在固定板状建材过程中,利用凸出更多的凸出部分可有效限制板状建材的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墙面接触固定的固定接触面及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一夹持接触面,所述固定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位置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插接配合部;
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连接的第二夹持部件可拆卸,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连接状态下,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组合形成用于夹持板状建材的夹持结构;
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用于与板状建材的板面接触的第二夹持接触面,在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配合部;在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插接连接固定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形成夹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包括凸起棱条,所述凸起棱条上设有沿所述凸起棱条的长边延伸方向开设的插槽;
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的插槽型匹配的插接体,在所述插接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处于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内壁上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在所述插接体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配合的第二锯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两板面分别为所述固定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
所述凸起棱条的凸起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槽的槽体外壁位置处的所述凸起棱条表面上还设有第三锯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棱条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板体边缘处,在远离所述凸起棱条的所述第一板体的板体边缘处还设有垫件,所述垫件与所述第一板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棱条远离所述垫件的一侧设有沿远离所述垫件方向延伸设置的托板,与所述凸起棱条的凸起方向同侧的所述托板的板面与所述垫件的垫面齐平;
在所述托板上还设有第四锯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一侧的板面提供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为平直型板体,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插接体相互垂直,在所述插接体的两侧均有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超出于所述插接体的凸出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为曲面型板体,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曲面上,在所述插接体的两侧均有所述第二夹持接触面的超出于所述插接体的凸出部分。
CN201921325988.3U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Active CN210482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5988.3U CN210482898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5988.3U CN210482898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2898U true CN210482898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5988.3U Active CN210482898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2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4664B (zh) 一种墙体装饰板组件及墙体装饰板安装方法
CN210597968U (zh) 一种墙体装饰板组件
CN210482898U (zh) 新型的扣件装饰线条
CN102102417B (zh) 明龙骨结构件
CN210263747U (zh) 一种瓷砖快速固定安装结构
CN212317356U (zh) 一种装饰板材的安装结构
CN212405870U (zh) 一种装配式可拆卸墙板系统
CN214833774U (zh) 节能环保轻钢龙骨隔墙建筑结构
CN112302281A (zh) 一种墙面石材可拆卸式设计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1286483U (zh) 多点固定式卡扣、装潢材料及装潢材料固定组件
CN219840319U (zh) 一种用于格栅墙稳固安装的龙骨骨架
CN109138368B (zh) 一种吊顶安装线条
CN113638563A (zh) 一种装配式装饰墙面及其安装方法
CN215368154U (zh) 一种平面吊顶结构
CN215106864U (zh) 横龙骨
CN214658436U (zh) 一种墙面石材可拆卸式设计结构
CN217000569U (zh) 一种干挂铝板
CN214364590U (zh) 一种装配式装饰墙面
CN215212062U (zh) 一种板材扣合件
CN21655263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室内吊顶结构
CN214461688U (zh) 一种室内顶部超薄装饰结构
CN210067071U (zh) 一种龙骨转向连接件
CN216810715U (zh) 一种可单独拆卸的插接式装配式墙板安装系统
CN213359065U (zh) 一种饰板插接件及吊顶板总成
CN216840371U (zh) 地板锁扣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