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0864U -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80864U CN210480864U CN201921105482.1U CN201921105482U CN210480864U CN 210480864 U CN210480864 U CN 210480864U CN 201921105482 U CN201921105482 U CN 201921105482U CN 210480864 U CN210480864 U CN 2104808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water
- water
- electrode
- jacket sleeve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外电极套在内电极外,在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留有臭氧流通间隙,水套套筒套在外电极外,在水套套筒套与外电极之间留有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在外电极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在内电极内设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在水套套筒的两端部设有外冷却水进水嘴和外冷却水出水嘴,在双水冷臭氧发生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冷却水进水口、内冷却水出水口、出气口和进气口,在水套套筒的端部开设有外冷却水出水孔,外冷却水出水孔与水套套筒的端部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零,或者外冷却水出水孔靠近水套套筒的端面,在水套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出水腔,外冷却水出水嘴设置在出水腔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端部干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会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而且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剩余的臭氧还可被还原成氧气,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环保。
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按原理分为光化学、电化学、原子辐射和电晕放电等几种方式。其中,工业上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所产生的臭氧源,电晕放电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电子离解氧分子,经气体碰撞反应又聚合成臭氧分子。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最低、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是采用电晕放电方法生产臭氧的专用设备,而臭氧发生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件,该放电器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和介电体,其中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外电极套设在内电极外围,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具有放电气隙。臭氧的产生和产量以及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与臭氧发生管的电极、介电体和工作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臭氧发生管的放电过程是:当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逐渐升高时,两电极间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外电极边缘因集肤效应而更为显著,当电场强度增至含氧气体空气或氧气的击穿强度时,由于介电体的绝缘作用,使外电极附近气体发生电晕放电,上述工作状况与电容相似,都是以充放电形式传输能量,充入的电子中一部分用于离解氧原子。
如申请号为20142059451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冷却水可在其内冷却水流通管道和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内流动,实现对臭氧发生管的双水冷。该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的正常使用方式是垂直安装使用的,其与外冷却水流通间隙连通的出水嘴位于上端,进水嘴位于下端。在出水嘴处,由于焊接工艺的原因和出水嘴需要安装空间的原因,用于安装连通出水嘴的出水孔的位置必须与水套套筒的上端面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使得外冷却水流通间隙上端部的一部分空间的高度是高于出水孔的。在使用过程中,当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内的水位达到出水孔时,上端冷却水就从出水孔流出,使得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高度高于出水孔的部分空间出现了无水现象,在该部分空间内的空气也无法排出去,而该部分空间所对应的搪瓷管部分仍然是正常工作的,因此就产生了干烧的问题。出现干烧情况时,会使得臭氧的温度不断上升,加速上端密封圈的老化和损坏,导致臭氧泄露,直至引起明火,最终把上端的封头烧坏。
为了解决干烧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内部的搪瓷管长度相应缩短,但是,这样等于减少了放电面积,也就降低了臭氧发生管产生臭氧的浓度和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解决了上端部干烧的问题,且不影响其产生臭氧的浓度和产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水套套筒、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两个封头,外电极、内电极和水套套筒固定安装在两个封头之间,其中,外电极套在内电极外,在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留有臭氧流通间隙,水套套筒套在外电极外,在水套套筒套与外电极之间留有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在外电极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在内电极内设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在水套套筒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外冷却水流通间隙连通的外冷却水进水嘴和外冷却水出水嘴,在双水冷臭氧发生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冷却水流通管道连通的内冷却水进水口和内冷却水出水口、与臭氧流通间隙连通的出气口和进气口,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分别与内电极和外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开设有外冷却水出水孔,外冷却水出水孔与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零,或者外冷却水出水孔靠近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的端面,在水套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密封盖住外冷却水出水孔的出水腔,外冷却水出水嘴设置在出水腔上。
双水冷臭氧发生管两端的更具体的安装结构为:在外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板,水套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环形凸板密封连接,出水腔的一端与环形凸板的表面密封连接。
为了更好的固定封头,封头通过固定螺栓与环形凸板连接。
为了更好的与外部设备连接,在内冷却水进水口和内冷却水出水口处分别设有内电极水嘴和冷水弯管,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出水腔,将外冷却水出水嘴设置在出水腔上,使得外冷却水出水孔的位置不再受外冷却水出水嘴的安装结构的限制,从而能将外冷却水出水孔设置在与水套套筒的端面保持零距离的位置,或者非常靠近水套套筒的端面的位置。在垂直安装使用过程中,提高了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内的水位,并将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内积存的气体排出,避免了上端部的干烧,降低了上端部的温度,提高了臭氧发生管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解决了上端部干烧问题的同时,还不影响臭氧发生管产生臭氧的浓度和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水套套筒;2-外电极;3-内电极;4-外冷却水流通间隙;5-臭氧流通间隙;6-内冷却水流通管道;7-外冷却水进水嘴;8-安装支架;9-加强圈;10-出气口;11-出气嘴;12-内电极水嘴;13-内电极固定螺母;14-负极接线端子;15-防水平垫;16-内冷却水进水口;17-封头;18-环形凸板;19-进气嘴;20-进气口;21-冷水弯管;22-内冷却水出水口;23-正极接线端子;24-内电极平垫;25-外冷却水出水嘴;26-外冷却水出水孔;27-出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包括外电极2、内电极3、水套套筒1、正极接线端子23、负极接线端子14和两个封头17。
外电极2、内电极3和水套套筒1均为圆管状,内电极3中部空间即为内冷却水流通管道6,内电极3的两端口向内缩小,形成内冷却水进水口16和内冷却水出水口22。外电极2、内电极3和水套套筒1固定安装在两个封头17之间,其中,外电极2套在内电极3外,在外电极2与内电极3之间留有臭氧流通间隙5,水套套筒1套在外电极2外,在水套套筒套1与外电极2之间留有外冷却水流通间隙4,在外电极2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在水套套筒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外冷却水流通间隙4连通的外冷却水进水嘴7和外冷却水出水嘴25,在双水冷臭氧发生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臭氧流通间隙5连通的出气口10和进气口20,内冷却水进水口16和内冷却水出水口22对应从封头的中间孔穿出,正极接线端子23和负极接线端子14分别与内电极3和外电极2连接,该连接为电性连接,通过正极接线端子23和负极接线端子14可为内电极3和外电极2通电。在水套套筒1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25的端部(图中所示为上端部)开设有外冷却水出水孔26,外冷却水出水孔26与水套套筒1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25的端部的端面(图中所示为水套套筒1的上端面)之间的间距为零,在水套套筒1的外壁上设有密封盖住外冷却水出水孔26的出水腔27,外冷却水出水嘴25设置在出水腔27上。
对于外冷却水出水孔26的位置,还可以为设置在非常靠近水套套筒1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25的端部的端面的位置。
使用时,将正极接线端子23和负极接线端子14与外部电源连接,为内电极3和外电极2提供电源,将内冷却水进水口16和内冷却水出水口22分别与外部的循环冷却系统连接,将外冷却水进水嘴7和外冷却水出水嘴25也与外部的循环冷却系统连接,冷却水不断流经内冷却水流通管道6和外冷却水流通间隙4,从而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冷却,实现双水冷,外冷却水流通间隙4内的冷却水从外冷却水出水孔26流入出水腔27,再从外冷却水出水嘴25流出,从进气口20进入的含氧气体,在经过臭氧流通间隙5时,被分解成臭氧,最后从出气口10流出。
本实施例在外电极2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板18,水套套筒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环形凸板18密封连接,该连接为焊接,通过环形凸板18密封住外冷却水流通间隙4的两端口,出水腔27的一端与环形凸板18的表面密封连接,该连接为焊接。封头17通过固定螺栓与环形凸板18连接。通过环形凸板18更好的实现了对封头17、水套套筒1和出水腔27的连接固定,结构更紧凑,密封性更好。
为了更方便的连接,在内冷却水进水口16和内冷却水出水口22处分别设有内电极水嘴12和冷水弯管21,在进气口20和出气口10处分别设有进气嘴19和出气嘴11,通过内电极水嘴12和冷水弯管21分别与外部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连接,通过进气嘴19和出气嘴11与外部的气管连接。
更具体的,内电极3的两端与封头的中间孔之间通过内电极密封圈进行密封,内电极3从封头的中间孔穿出的端部设有内电极固定螺母13,在内电极固定螺母13与封头17之间垫有防水平垫15和内电极平垫24。在两个封头17上还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支架8。在下端的封头上设有加强圈9,加强圈9通过螺栓固定在下端的封头的边缘处。在封头17与环形凸板18之间设有端部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水套套筒、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两个封头,所述外电极、内电极和水套套筒固定安装在两个封头之间,其中,所述外电极套在内电极外,在所述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留有臭氧流通间隙,所述水套套筒套在外电极外,在所述水套套筒套与外电极之间留有外冷却水流通间隙,在所述外电极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在所述内电极内设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在所述水套套筒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外冷却水流通间隙连通的外冷却水进水嘴和外冷却水出水嘴,在所述双水冷臭氧发生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冷却水流通管道连通的内冷却水进水口和内冷却水出水口、与臭氧流通间隙连通的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分别与内电极和外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开设有外冷却水出水孔,所述外冷却水出水孔与所述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零,或者所述外冷却水出水孔靠近所述水套套筒的用于安装外冷却水出水嘴的端部的端面,在所述水套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密封盖住所述外冷却水出水孔的出水腔,所述外冷却水出水嘴设置在所述出水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板,所述水套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环形凸板密封连接,所述出水腔的一端与环形凸板的表面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通过固定螺栓与环形凸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冷却水进水口和内冷却水出水口处分别设有内电极水嘴和冷水弯管,在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05482.1U CN21048086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05482.1U CN21048086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80864U true CN210480864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53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05482.1U Active CN210480864U (zh) | 2019-07-08 | 2019-07-08 |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80864U (zh) |
-
2019
- 2019-07-08 CN CN201921105482.1U patent/CN2104808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80864U (zh) | 一种双水冷臭氧发生管 | |
WO2019161614A1 (zh) |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 |
CN211813443U (zh) | 一种臭氧腔体吊装结构 | |
CN212315538U (zh) | 一种臭氧发生器 | |
CN211169848U (zh) | 一种玻璃管臭氧发生单元 | |
CN210313539U (zh) | 水线杀菌清洗一体机用臭氧发生器 | |
CN212508458U (zh) | 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低温磁化降解炉 | |
CN204173911U (zh) | 一种高密封内外风冷型臭氧发生管 | |
CN2926186Y (zh) | 一种双冷臭氧放电管 | |
CN210595267U (zh) | 一种双风冷臭氧发生管 | |
CN209536971U (zh) | 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 | |
CN204173912U (zh) |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 |
CN210595268U (zh) | 一种单水冷式高密封、低能耗搪瓷管臭氧发生器 | |
CN217025348U (zh) | 臭氧发生装置 | |
CN216946445U (zh) | 冷却循环水处理系统除垢机构 | |
CN212655470U (zh) | 一种便捷安装的臭氧发生管 | |
CN216057597U (zh) | 大功率氩气等离子发生器及其进出水供气安装结构 | |
CN213771342U (zh) |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室 | |
CN216918623U (zh) | 双极冷却双间隙放电回流式臭氧发生器 | |
CN217385690U (zh) | 一种电极寿命测试装置 | |
CN215048665U (zh) |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臭氧放电管 | |
CN221370652U (zh) | 一种高浓度双冷却臭氧发生器 | |
CN220393924U (zh) | 一种变频臭氧发生器 | |
CN111908428B (zh) | 一种臭氧发生器 | |
CN218301728U (zh) | 一种宽幅型等离子处理机喷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