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407U -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407U
CN210463407U CN201921259326.0U CN201921259326U CN210463407U CN 210463407 U CN210463407 U CN 210463407U CN 201921259326 U CN201921259326 U CN 201921259326U CN 210463407 U CN210463407 U CN 21046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eatment device
filter
humidifying
ai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93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国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93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加湿部,所述加湿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所述加热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上游以对经过所述加湿部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空气加湿装置,可以通过设置湿膜对流经湿膜的气流进行加湿处理,但是湿膜对气流的加湿能力有限,空气处理装置的加湿效率较低,影响空调处理装置的加湿效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加湿部,所述加湿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所述加热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上游以对经过所述加湿部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部为长条形,所述加热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部为电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湿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湿部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加湿组件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滤网的上游,或者,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错开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区的不同区域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可推拉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一滤网本体,所述第一滤网本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以随所述第一支架一起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湿部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推拉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滤网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随所述第二支架一起移动;湿膜,所述湿膜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随所述第二支架一起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错开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区的不同区域对应,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进风区与所述第二滤网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的邻近所述进风区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可推拉地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滤网的移动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种类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进风区流向所述出风区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空气处理装置1、壳体100、隔板110、进风区120、出风区130、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加湿部200、加湿组件210、水箱组件220、第二支架230、湿膜240、加热部300、过滤部400、第一滤网410、第一支架411、第一滤网本体412、第二滤网420、风机组件500、空调室内机2、空调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100、加湿部200和加热部300。
壳体100具有进风区120和出风区130,进风区120和出风区13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加湿部200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加热部300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加热部3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上游以对经过加湿部200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通过设置加湿部200和加热部300,使加热部3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上游,这样可以利用加热部300对经过加湿部200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装置,可以提高经过加湿部200之前的空气的温度,使空气在流经加湿部200时更容易让加湿部200中的水分蒸发,以便于空气中可以携带更多的水蒸气,从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加湿效率,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加湿效果,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功能性和适用性,便于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100、加湿部200和加热部3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300为长条形,加热部3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100的侧壁上。这样便于加热部300与壳体100配合连接,便于实现加热部300的安装设置。
具体而言,加热部300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且与所述气流通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加热部3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气流的流动方向。换言之,加热部300的表面积最大的侧壁设在迎风面上。
具体地,所述气流通道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穿过加热部300,另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所述过流间隙流经加热部300。这样不仅便于加热部300对穿流而过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加热部300对气流的加热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加热部300对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全部空气进行加热,避免空气处理装置1的出风温度过高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具体而言,加热部300包括过流部和热源部,所述过流部具有气流过孔,所述热源部可以对所述过流部进行加热,所述过流部可以对流经所述气流过孔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部呈网状结构。
可选地,加热部300为电加热装置。这样便于对加热部30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提高加热部300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加湿部200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00内,加湿部200包括加湿组件210和水箱组件220,加湿组件2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水箱组件220的一部分位于加湿组件210的上方(上下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这样可以利用水箱组件220为加湿组件210补水,提高加湿组件210的含水量和加湿时间,进一步便于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加湿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用户的加水次数,简化用户的加水操作,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过滤部400,过滤部400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这样可以利用过滤部400对流经过滤部400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可以根据需要对过滤部400进行更换,以便于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或者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具体地,过滤部4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上游。这样可以在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可以避免设置过滤部400影响空气处理装置1的加湿效果,进一步便于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过滤部400包括第一滤网410和第二滤网420,第一滤网41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二滤网420的上游,或者,第一滤网410与第二滤网420错开设置且分别与进风区120的不同区域对应。这样可以利用第一滤网410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利用第二滤网420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便于提高过滤部400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滤网410包括第一支架411和第一滤网本体412,第一支架411可推拉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一滤网本体412设于第一支架411以随第一支架411一起移动。这样不仅便于第一滤网本体412的安装设置,便于将第一滤网本体412设置于壳体100内,而且便于第一滤网本体412的取放,以便于对第一滤网本体412进行更换,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结构灵活性,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11和壳体100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定位凸起且另一个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均沿第一支架411的移动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对第一支架411的移动进行定位和导向,便于第一支架411顺畅地进行抽拉移动,提高第一支架411的移动平稳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加湿部200还包括第二支架230和湿膜240,第二支架230可推拉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二滤网420设于第二支架230上以随第二支架230一起移动。湿膜240设于第二支架230上以随第二支架230一起移动。这样不仅便于第二滤网420和湿膜240的安装设置,便于将第二滤网420和湿膜240设置于壳体100内,而且可以将第二滤网420和湿膜240一起取出,便于提高第二滤网420和湿膜240的取放效率,进一步便于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的结构灵活性,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230和壳体100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定位凸起且另一个具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沿第二支架230的移动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对第二支架230的移动进行定位和导向,便于第二支架230顺畅地进行抽拉移动,提高第二支架230的移动平稳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设于第二支架230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定位槽设于壳体100的内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湿部200包括第二支架230、加湿组件210和水箱组件220,加湿组件210包括湿膜240,湿膜2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湿膜240和第二滤网420均设于第二支架230上以随第二支架230一起移动。
进一步地,水箱组件220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竖直部连通,所述水平部位于湿膜240的上方,所述竖直部位于湿膜240的外侧,所述竖直部与湿膜240连通。换言之,水箱组件220大体为L形结构,且L形的水箱组件220形成内侧的容纳槽,湿膜240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这样在不影响湿膜240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大水箱组件220的容积,提高水箱组件220的储水量。同时,还可以使空气处理装置1的内部结构更加的合理紧凑,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控制空气处理装置1的整体尺寸。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滤网410与第二滤网420错开设置且分别与进风区120的不同区域对应,加热部300位于进风区120与第二滤网420之间且位于第一滤网410的下方。这样便于为加热部300留出足够的设置空间,进一步便于加热部300对经过加湿部200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0内具有隔板110,隔板110将壳体100内的邻近进风区120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一滤网410位于第一腔室101内,加热部300位于第二腔室102内。这样便于第一滤网410和加热部300的安装设置,避免第一滤网410和加热部300发生干涉。
具体地,第一滤网410可推拉地设于第一腔室101内,加热部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滤网410的移动方向相同。这样便于对第一滤网410进行取放操作,便于提高第一滤网410的拆装效率,还可以便于加热部300的安装设置,在增大加热部3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可以将加热部300与第一滤网410间隔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定位槽,隔板110和壳体100的内顶面均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起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槽均沿第一支架411的移动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使第一支架411的受力更加的均匀,进一步便于第一支架411顺畅地进行抽拉移动,提高第一支架411的移动平稳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滤网410和第二滤网420种类相同或不同。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滤网种类不同可以是指滤网的用途不同,例如第一滤网410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第二滤网420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如甲醛的有害气体。当然,滤网种类不同也可以是指滤网的材质不同。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滤网,增加过滤部400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高过滤部400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举例而言,第一滤网410可更换为除甲醛滤网,第二滤网420可更换为除尘杀菌滤网,这样可以使过滤部400具有除甲醛和除尘杀菌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用于驱动气体从进风区120流向出风区130的风机组件500,风机组件5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下游。这样不仅可以利用风机组件500为气流的流动提供足够的动力,便于增加空气处理装置1的气流量,而且便于将风机组件500与加湿部200分开设置,避免风机组件500与加湿部200之间发生干涉影响。
可选地,壳体100还具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加湿部200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500位于所述第四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三腔室内的邻近进风区120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滤网41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第二滤网420、湿膜240和水箱组件220位于所述第三腔室远离进风区120的空间内。
可选地,进风区120位于壳体100的侧壁,出风区130位于壳体100的底壁。
具体地,壳体100的侧壁还具有第一取放口和第二取放口,所述第一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一支架411,所述第二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二支架230。换言之,所述第一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一滤网410,所述第二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二滤网420、湿膜240和水箱组件220。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取放口和所述第二取放口位于壳体100的同一侧的侧壁。这样用户在空调处理装置1的一侧就可以对第一支架411和第二支架230进行取放操作,进一步便于简化用户的操作过程,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空气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100、加湿部200和加热部300。壳体100具有进风区120和出风区130,进风区120和出风区13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加湿部200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加热部300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加热部3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上游以对经过加湿部200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
加热部300为长条形,加热部3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100的侧壁上。加热部300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且与所述气流通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加热部3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气流通道内的一部分气流可以穿过加热部300,另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所述过流间隙流经加热部300。
加热部300包括过流部和热源部,所述过流部具有气流过孔,所述热源部可以对所述过流部进行加热,所述过流部可以对流经所述气流过孔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所述过流部呈网状结构。加热部300为电加热装置。
加湿部200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00内,加湿部200包括加湿组件210和水箱组件220,加湿组件2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水箱组件220的一部分位于加湿组件210的上方。
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过滤部400,过滤部400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过滤部4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上游。过滤部400包括第一滤网410和第二滤网420,第一滤网41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二滤网420的上游。
第一滤网410包括第一支架411和第一滤网本体412,第一支架411可推拉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一滤网本体412设于第一支架411以随第一支架411一起移动。第一支架411和壳体100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定位凸起且另一个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均沿第一支架411的移动方向延伸。
加湿部200还包括第二支架230和湿膜240,第二支架230可推拉地设于壳体100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二滤网420设于第二支架230上以随第二支架230一起移动。湿膜240设于第二支架230上以随第二支架230一起移动。第二支架230和壳体100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定位凸起且另一个具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沿第二支架230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设于第二支架230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定位槽设于壳体100的内底壁。
水箱组件220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竖直部连通,所述水平部位于湿膜240的上方,所述竖直部位于湿膜240的外侧,所述竖直部与湿膜240连通。
第一滤网410与第二滤网420错开设置且分别与进风区120的不同区域对应,加热部300位于进风区120与第二滤网420之间且位于第一滤网410的下方。
壳体100内具有隔板110,隔板110将壳体100内的邻近进风区120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一滤网410位于第一腔室101内,加热部300位于第二腔室102内。第一滤网410可推拉地设于第一腔室101内,加热部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滤网410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一滤网410和第二滤网420种类相同或不同。
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用于驱动气体从进风区120流向出风区130的风机组件500,风机组件50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加湿部200的下游。
壳体100还具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加湿部200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500位于所述第四腔室内。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三腔室内的邻近进风区120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滤网41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第二滤网420、湿膜240和水箱组件220位于所述第三腔室远离进风区120的空间内。
进风区120位于壳体100的侧壁,出风区130位于壳体100的底壁。壳体100的侧壁还具有第一取放口和第二取放口,所述第一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一支架411,所述第二取放口用于取放第二支架230。所述第一取放口和所述第二取放口位于壳体100的同一侧的侧壁。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包括空调室内机2和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空气处理装置1与空调室内机2连接。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2悬空布置,空气处理装置1位于空调室内机2的下方。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1与空调室内机2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具有使用方便、加湿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加湿部,所述加湿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其中,所述加热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上游以对经过所述加湿部之前的空气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长条形,所述加热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电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湿部包括:
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加湿组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滤网的上游,或者,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错开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区的不同区域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可推拉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第一滤网本体,所述第一滤网本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以随所述第一支架一起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推拉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滤网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随所述第二支架一起移动;
湿膜,所述湿膜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随所述第二支架一起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错开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区的不同区域对应,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进风区与所述第二滤网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的邻近所述进风区的空间分隔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可推拉地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滤网的移动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种类相同或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进风区流向所述出风区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加湿部的下游。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
CN201921259326.0U 2019-08-05 2019-08-05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46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9326.0U CN2104634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9326.0U CN2104634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407U true CN210463407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9326.0U Active CN2104634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5881B (zh) 柜机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8278695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6123614A (zh) 新风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US9200812B2 (en)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CN21261876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239049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46340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EP2436996B1 (en) Ventilating apparatus
KR20120101787A (ko) 공기청정기
US11333368B2 (en)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CN106949586B (zh)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1327289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89U (zh) 用于送风设备的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CN2119770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151891A (zh) 无雾加湿器
CN216481298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CN111735116A (zh) 移动空调
CN215808947U (zh)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
CN216281724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062075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流杆
CN213747036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11996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51413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