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5064U - 双层结构扭扭车 - Google Patents

双层结构扭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5064U
CN210455064U CN201920298065.7U CN201920298065U CN210455064U CN 210455064 U CN210455064 U CN 210455064U CN 201920298065 U CN201920298065 U CN 201920298065U CN 210455064 U CN210455064 U CN 210455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ructure
driver
double
swing c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98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筱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98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5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5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5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结构扭扭车。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踏座结构复杂,安装难度大,装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两个脚踏座,脚踏座通过连接结构转动相连,在每个脚踏座上分别设有驱动器和连接在驱动器上的滚轮,每个脚踏座分别具有上下两层结构,即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连接结构和驱动器均位于脚踏座的下层结构,在脚踏座的下层结构还设有与驱动器相连的控制电路和蓄电池,在脚踏座的上设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重力感应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脚踏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双层结构扭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结构扭扭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扭扭车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保持动态平衡的新一代代步工具,在现有技术中,电动平衡扭扭车通常有两个分别由上盖、中间框架、以及下盖组成的脚踏座和分布在脚踏座两侧的车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照明的双轮平衡车[公开号CN206914531U],包括通过转向轴套活动连接的两个承重铝板,两个所述承重铝板的下方设置塑胶下壳,该塑胶下壳与承重铝板间的空腔内设置有动力电池和控制主副板,两个所述承重铝板的上方设置有塑胶上壳,该塑胶上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硅胶脚垫。
在上述方案中,由承重铝板、塑胶上壳、塑胶下壳组成脚踏座,但是上述方案中的脚踏座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影响装配生产效率,同时承重铝板以及安装在承重铝板上的配件使平衡扭扭车整体中心上移,影响平衡扭扭车平衡,使控制电路消耗更多的能源控制平衡扭扭车的整体平衡,影响平衡扭扭车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层结构扭扭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层结构扭扭车,包括两个脚踏座,所述的脚踏座通过连接结构转动相连,在每个脚踏座上分别设有驱动器和连接在驱动器上的滚轮,每个脚踏座分别具有上下两层结构,即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和驱动器均位于脚踏座的下层结构,在脚踏座的下层结构还设有与驱动器相连的控制电路和蓄电池,在脚踏座的上设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重力感应结构。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所述的下层结构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下座体,所述的驱动器、控制电路和蓄电池均设置在容置腔内,两个下座体分别与连接结构相连;所述的上层结构包括上盖体,所述的上盖体扣合在下座体上。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连接结构包括分别与两个下座体相连的枢接轴,下座体远离滚轮的一侧设有半弧形凹槽,且在该侧扣合有另一具有半弧形凹槽的固定块,两个半弧形凹槽相互拼合形成供枢接轴一端容置的枢接轴孔。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容置腔顶部敞口,在敞口处固定扣合有盖板。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下座体的上端靠近滚轮一侧设有下弧形口,所述的上盖体靠近滚轮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在侧板下端设有上弧形口,所述的下弧形口和上弧形口合围形成供枢接轴穿过的滚轮轴孔。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容置腔的腔底设有驱动器安装槽,所述的驱动器设置在驱动器安装槽内,在驱动器安装槽内设有若干贯通容置腔内外侧的散热孔。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上盖体远离滚轮的一侧顶部设有U型沉孔,在U型沉孔上固定有U型扣板。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两个脚踏座之间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重力感应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层结构且与控制电路相连的信号发生单元和设置在上层结构且当上层结构受压时能向下移动的触发单元,所述的信号发生单元和触发单元上下对应设置且两者构成距离感应器。
在上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中,上盖体上设有下沉区域,所述的触发单元设置在下沉区域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脚踏座由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组成且控制电路和蓄电池设置在下层结构中,降低扭扭车整体重心,从而降低扭扭车保持平衡的能耗,提高续航能力,同时降低使用者控制扭扭车平衡难度,提升用户体验。
2.在装配过程中,将控制电路、感应装置和蓄电池直接安装在下层结构中,完成下层结构装配后,直接将上层结构扣合在下沉结构上,结构简单,工序简略,大大降低了装配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3.连接结构中先将枢接轴安装在半弧形凹槽中,再利用小体积的固定块固定枢接轴,相较于直接穿插或利用上盖体定位枢接轴更容易装配,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4.信号发生单元独立安装在下层结构,触发单元独立安装在上层结构,使得重力感应结构在装配下层结构时完成所有接线工作,实现上层结构中的零件由下而上一次直接装配到下层结构上,无需再进行接线工作,利于流水装配,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感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脚踏座1、连接结构2、驱动器3、滚轮4、控制电路5、蓄电池6、重力感应结构7、容置腔8、下座体9、上盖体10、枢接轴11、半弧形凹槽12、固定块13、盖板14、下弧形口15、侧板16、上弧形口17、驱动器安装槽18、散热孔19、U型沉孔 20、U型扣板21、提手22、触发单元23、下沉区域24、信号发生单元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双层结构扭扭车,包括两个脚踏座1,所述的脚踏座1通过连接结构2转动相连,在每个脚踏座1上分别设有驱动器3和连接在驱动器3上的滚轮4,其特征在于,每个脚踏座1分别具有上下两层结构,即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2和驱动器3均位于脚踏座1的下层结构,在脚踏座1 的下层结构还设有与驱动器3相连的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在脚踏座1的上设有与控制电路5相连的重力感应结构7。如图3 所示,虚线以上为上层结构,虚线以下为下层结构,脚踏座1由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组成且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设置在下层结构中,降低扭扭车整体重心,从而降低扭扭车保持平衡的能耗,提高续航能力,同时降低使用者控制扭扭车平衡难度,提升用户体验。
在装配过程中,现将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固定安装在下层结构上,完成下层结构装配后,再直接将上层结构扣合在下沉结构上,结构简单,工序简略,大大降低了装配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下层结构包括具有容置腔8的下座体9,所述的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均设置在容置腔8内,两个下座体9分别与连接结构2相连。在装配过程中,现将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固定安装在容置腔中,并完成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之间的接线工作。重力感应结构7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层结构且与控制电路5相连的信号发生单元25,再将信号发生装置25固定安装在下层结构,同时完成信号发生单元25 与控制电路5的接线工作,即完成所有的内部接线工作。由于容置腔8顶部敞口,简化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以及信号发生单元25的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提升安装可操作性,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优选地,在敞口处固定扣合有盖板14,进一步限定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以及信号发生单元5的安装位置,提高装配精度,同时盖板14起到保护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以及信号发生单元5的作用,更优选地,盖板 14上设置有金属网结构,以屏蔽外界对控制电路以及信号发生单元的干扰,稳定控制信号和重力信号的产生。
具体的,连接结构2包括分别与两个下座体9相连的枢接轴 11,下座体9远离滚轮4的一侧设有半弧形凹槽12,且在该侧扣合有另一具有半弧形凹槽12的固定块13,两个半弧形凹槽12相互拼合形成供枢接轴11一端容置的枢接轴孔。在安装过程中,将枢接轴11直接安装在下座体9的半弧形凹槽12中,完成枢接轴 11的初步安装后,将固定块13扣合都设置在下座体9的半弧形凹槽12中,并使固定块13上的半弧形凹槽12与下座体9上的半弧形凹槽合并成枢接轴孔以控制定位枢接轴11。优选地,两个半弧形凹槽12两端分别设置有枢接轴11阻挡块,在完成枢接轴11 的安装后,阻挡块限位枢接轴11在枢接轴11轴向位移实现枢接轴平移限位。枢接轴11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从而进一步提高扭扭车整体装配效率。
优选地,上层结构包括上盖体10,所述的上盖体10扣合在下座体9上。在完成容置腔8中的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的安装以及枢接轴11的安装后,将上盖体10直接扣合在下座体9上,即完成脚踏座1的内部装配和两个脚踏座1之间的枢接,装配过程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
优选地,下座体9的上端靠近滚轮4一侧设有下弧形口15,所述的上盖体10靠近滚轮4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16,在侧板16下端设有上弧形口17,所述的下弧形口15和上弧形口17 合围形成滚轮轴穿过的滚轮轴孔。在安装驱动器3时,将滚轮4 的滚轮轴与驱动器3连接,并安装在下弧形口15中,在扣合上盖体10时,上弧形口17自动与下弧形口15对准同轴,限制滚轮轴在转动时的轴向跳动,即方便滚轮4安装,有提高滚轮4转动稳定性。
优选地,容置腔8的腔底设有驱动器安装槽18,所述的驱动器3设置在驱动器安装槽18内,有利于驱动器3安装。在驱动器安装槽18内设有若干贯通容置腔8内外侧的散热孔19,驱动器3 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19排出,为驱动器3正常工作提供有利环境,防止驱动器3在工作过程中,过热导致损坏、骤停等情况引发事故,同时延长驱动器寿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驱动器3可以是步进电机,也可以是伺服电机等旋转驱动器。
优选地,上盖体10远离滚轮4的一侧顶部设有U型沉孔20,在U型沉孔20上固定有U型扣板21。增强图案变化性。
优选地,两个脚踏座1之间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22。方便使用者携带。
优选地,重力感应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上层结构且当上层结构受压时能向下移动的触发单元23,所述的信号发生单元25和触发单元23上下对应设置且两者构成距离感应器。上盖体10上设有下沉区域24,所述的触发单元23设置在下沉区域24内。当完成上盖体10与下座体9的扣合后,将触发单元23安装在下沉区域24中,所述的下沉区域24中设置有浮动板,浮动板上设置有连接脚,连接脚插接在下沉区域24相对应的插接孔中,连接脚远离浮动板的一端设置有倒扣,下沉区域24上设置有与触发单元 23相对应的感应过孔,下沉区域顶面与浮动板之间设置有受压弹簧。
在安装触发单元23时,现将触发单元23固定连接在浮动板上与感应过孔相对应的固定部上,再将弹簧设置在下沉区域的定位部上,然后将装有触发单元的浮动板通过倒扣直接扣装在连接孔中,装配过程简单高效。在被压缩的弹簧作用下,通过浮动板以及连接脚使得倒扣抵靠在下沉区域背面,限制浮动板移动。当浮动板受力时,浮动板下沉从而减小触发单元23与信号发生单元 25之间的距离,产生感应信号;当浮动板失去外力作用后,浮动板被压缩弹簧顶起复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脚踏座1、连接结构2、驱动器3、滚轮4、控制电路5、蓄电池6、重力感应结构7、容置腔8、下座体9、上盖体10、枢接轴11、半弧形凹槽12、固定块13、盖板14、下弧形口15、侧板16、上弧形口17、驱动器安装槽18、散热孔19、U型沉孔20、U型扣板21、提手22、触发单元23、下沉区域24、信号发生单元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结构扭扭车,包括两个脚踏座(1),所述的脚踏座(1)通过连接结构(2)转动相连,在每个脚踏座(1)上分别设有驱动器(3)和连接在驱动器(3)上的滚轮(4),其特征在于,每个脚踏座(1)分别具有上下两层结构,即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2)和驱动器(3)均位于脚踏座(1)的下层结构,在脚踏座(1)的下层结构还设有与驱动器(3)相连的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在脚踏座(1)的上设有与控制电路(5)相连的重力感应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结构包括具有容置腔(8)的下座体(9),所述的驱动器(3)、控制电路(5)和蓄电池(6)均设置在容置腔(8)内,两个下座体(9)分别与连接结构(2)相连;所述的上层结构包括上盖体(10),所述的上盖体(10)扣合在下座体(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2)包括分别与两个下座体(9)相连的枢接轴(11),下座体(9)远离滚轮(4)的一侧设有半弧形凹槽(12),且在该侧扣合有另一具有半弧形凹槽(12)的固定块(13),两个半弧形凹槽(12)相互拼合形成供枢接轴(11)一端容置的枢接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8)顶部敞口,在敞口处固定扣合有盖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座体(9)的上端靠近滚轮(4)一侧设有下弧形口(15),所述的上盖体(10)靠近滚轮(4)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侧板(16),在侧板(16)下端设有上弧形口(17),所述的下弧形口(15)和上弧形口(17)合围形成滚轮轴穿过的滚轮轴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8)的腔底设有驱动器安装槽(18),所述的驱动器(3)设置在驱动器安装槽(18)内,在驱动器安装槽(18)内设有若干贯通容置腔(8)内外侧的散热孔(19)。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体(10)远离滚轮(4)的一侧顶部设有U型沉孔(20),在U型沉孔(20)上固定有U型扣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脚踏座(1)之间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22)。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感应结构(7)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层结构且与控制电路(5)相连的信号发生单元(25)和设置在上层结构且当上层结构受压时能向下移动的触发单元(23),所述的信号发生单元(25)和触发单元(23)上下对应设置且两者构成距离感应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结构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体(10)上设有下沉区域(24),所述的触发单元(23)设置在下沉区域(24)内。
CN201920298065.7U 2019-03-08 2019-03-08 双层结构扭扭车 Active CN210455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8065.7U CN210455064U (zh) 2019-03-08 2019-03-08 双层结构扭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8065.7U CN210455064U (zh) 2019-03-08 2019-03-08 双层结构扭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5064U true CN21045506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98065.7U Active CN210455064U (zh) 2019-03-08 2019-03-08 双层结构扭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5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2628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支撑骨架
CN105539695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105539664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210455064U (zh) 双层结构扭扭车
CN214875322U (zh) 具有前置把手的电动摩托车
KR200339371Y1 (ko) 좌판이 절첩가능한 충전식 스쿠터
CN216887091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制动装置
CN113548137B (zh) 摩托车
CN215622503U (zh) 后轮悬挂总成及摩托车
CN105644679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206336378U (zh) 车轮和车辆
CN221498307U (zh) 具有辅助轮的独轮车
CN221498313U (zh) 方便组装的独轮车
CN100463813C (zh) 沙滩车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06485126U (zh) 一种车轮和车辆
CN213008538U (zh) 一种单边轴轮毂电机外置式自平衡两轮电动车
JP3234443U (ja) 踏み面が上を向くペダルプレート
CN216467134U (zh) 轮毂及摩托车
CN216468227U (zh) 用于安装仪表的多功能安装件及摩托车
CN21555378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两用电动滑板车
CN213502744U (zh) 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
CN105620646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217472689U (zh) 电动碰碰车
CN216468209U (zh) 后挡泥板组件及摩托车
CN216467364U (zh) 电动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