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5126U - 一种车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5126U
CN206485126U CN201621200097.1U CN201621200097U CN206485126U CN 206485126 U CN206485126 U CN 206485126U CN 201621200097 U CN201621200097 U CN 201621200097U CN 206485126 U CN206485126 U CN 206485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pport bar
vehicle
wheel hub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00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小龙
邵伊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jo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jo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jo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jo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000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5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5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5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寿命较长的车轮和采用该车轮的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其安装到车辆上使车辆运动,车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轮的连接部件,该车轮包括轮毂和至少一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轮毂上以跟所述车辆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该车辆采用了上述的车轮。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和采用该车轮的车辆具有寿命较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寿命较长的车轮和采用该车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在车辆在每个人的出行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而现有的车轮在车辆上不容易拆卸,更重要的是车轮的中轴上所受到的力过大,可能出现中轴被扭断的情形,严重影响了车轮的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寿命较长的车轮,就成了交通工具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车轮寿命较短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寿命较长的车轮和采用该车轮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其安装到车辆上使车辆运动,车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轮的连接部件,该车轮包括轮毂和至少一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轮毂上以跟所述车辆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轮还包括中轴,所述中轴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锁紧装置通过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中轴上以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或者所述锁紧装置直接固定在轮毂上,所述中轴,轮毂和锁紧装置相对静止。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扣合件用于快速锁合车辆的连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和一个扣合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固定所述扣合件。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两个扣合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都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连接,其成“V”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或中轴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或所述另一端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连接,其成“一”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中轴或轮毂可拆卸的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扣合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整体呈Y字形或T字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形成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车轮还包括轮辋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转动的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轮辋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车轮还包括从动装置,所述从动装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上,所述从动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从动装置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了上述的车轮。
优选地,所述车辆包括连接部件,所述锁紧装置跟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锁紧装置能够快速锁合车辆的连接部件,且锁紧装置能够快速开合,使车辆的连接部件能够快速和车轮结合或分离,为车轮的装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中轴,中轴和锁紧装置共同配合,锁紧和固定车辆的连接部件,把车轮固定到车辆上,中轴减少了锁紧装置受到的扭矩,大大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提高车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固定在轮毂或者中轴上,可选择性较强,且能够正常对车辆的连接部件锁紧,增加了车轮的实用性,减少了车轮的制造成本。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固定,可根据需要拆卸锁紧装置,在锁紧装置损坏时,能够更换锁紧装置,不必更换车轮,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为车轮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扣合件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扣合件用于快速装拆所述车辆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利于应用和推广。且扣合件能够差拆卸的固定,可根据需要拆卸扣合件,在扣合件损坏时,能够更换扣合件,不必更换车轮,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都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可根据需要移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轮毂板固定的位置,适应性强,适应不同车轮大小的所需的扣合件的位置,降低制作成本。且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还可以一端连接,其成“V”字形或“一”字形,进一步拓展了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轮毂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和两个扣合件,使快速扣合车辆的连接部件的扣合件伸出,更够更好的连接车轮的连接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成“T”字形或“Y”字形,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换,“Y”字形能够规避与锁紧装置干涉的装置,“T”字形更加容易生产及制作,减少制作成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形成,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寿命,使车轮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还包括轮辋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转动的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轮辋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从动装置与轮辋连接并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车轮运行时,轮毂,中轴和锁紧装置相对于车辆的连接部件静止不动,使车辆的连接部件和轮毂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车轮的安全性,增加了车轮的实用性,且传动结构可应用范围广,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传动效率高,减少了能量供应装置的能量浪费。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从动装置,从动装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上,所述从动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从动装置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即动力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和从动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可一致或不一致,选择性强,可搭配选择,增加用户的喜爱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和车辆配合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轮的第一轮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轮毂板的一种变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轮毂板的另一种变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的另一种变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一种变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轮锁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车轮锁紧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10,其安装到车辆20上使车辆20运动,车辆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轮10的连接部件21,该车轮10包括轮辋11,轮胎12,轮毂17,中轴16,至少一动力装置13和至少一从动装置14。中轴16固定到轮毂17上,且中轴16和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连接,动力装置13和从动装置14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17上,动力装置13、从动装置14都和轮辋11接触,轮胎12固定在轮辋11上。轮辋11在动力装置13的驱动下转动,从动装置14在轮辋11作用下转动,轮毂11、中轴16相对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 保持静止。
轮胎12相对轮辋11不可转动,优选的,轮胎12和轮辋11可拆式连接。作为一种选择,轮胎12可以为实心的,也可以为空心的,可以是充气的,也可以是充液的,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至少两层的,如分内外胎等形式,且轮胎12的材质不做限定。优选地,轮胎12至少具有下列性能的一种或多种:优秀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低的生热性。
较佳的,轮辋11可以基本上是圆形的,即椭圆形或卵形或一些其它不完全圆形,优选为圆形。
轮毂17形状优选为为圆形,星型,三角形等其他对称或不对称形状。本实施例中,轮毂17形状为类三角形,其三个边均朝三角形中心凹陷,其达到稳固效果,亦节省制作轮毂17的材料。优选地,轮毂17包括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连接,其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大致平行。作为一种选择,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连接方式可以为扣合,锁合,卯合等,也可以一体成型,可以是永久式连接、半永久式连接或者可拆式连接。优选地,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锁合连接,其为可拆式紧固连接,但不易把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分离,从而对整个车轮10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和防盗性有较大作用。可以理解,也可以只有一块轮毂板,其他装置固定在其表面。
请参阅图3,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轮毂板172包括第一底板1721和至少一个竖板1723,竖板1723位于第一底板1721的边沿,和第一底板1721固定连接。竖板1723和第一底板1721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在第一轮毂板172 和第二轮毂板174连接时,第一底板1721、第二轮毂板174和竖板1723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即轮毂17内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密闭或不密闭,收容空间内容纳其他装置。收容空间密闭时对收容空间内的物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也可起到防尘作用;收容空间不密闭时,可使收容空间内的装置的部分结构伸出收容空间,以和其他装置连接,或者其他作用。本实施例中收容空间不密闭,在第一底板1721的边沿局部不设置竖板1723,从而不设置竖板处,即相邻两块竖板1723之间形成缝隙,缝隙可使位于收容空间中的装置伸出,或者在靠近缝隙的第一底板1721边沿处安装其他装置。第一底板1721、第二轮毂板174和竖板1723对收容空间内的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且可防盗。
优选地,第一底板1721上开设一个第一中轴孔1725和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727。第一中轴孔1725用于安装中轴16,且使中轴16不能在第一中轴孔1725内转动。第一固定孔1727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动力装置13和/或从动装置14;第一固定孔1727的数量为动力装置13和从动装置14的数量之和。优选地,第一中轴孔1725位于第一底板1721上的中心位置,即轮毂17通过动力装置13和/或从动装置14安装到轮辋11上时,第一中轴孔1725位于轮胎12的几何中心。作为一种选择,第一中轴孔1725位于靠近第一底板1721的中心位置,即第一中轴孔1725距第一轮毂板172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轮胎12几何中心到轮胎边沿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一固定孔1727位于靠近第一底板1721的边沿,在动力装置13和/或从装置可转动的安装到轮毂17上时,动力装置13和/或从装置能够和轮辋11接触,使动力装置13转动时可带动轮辋11转动,轮辋11转动时能够带动从动装置14转动。
请参阅图4,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轮毂板272形状略有变化,竖板2723位于第一底板2721上,在第一轮毂板272和第二轮毂板174连接时,第一轮毂板272、第二轮毂板174和竖板2723之间同样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密闭或不密闭。
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轮毂板272或者第二轮毂板174上开设有通风孔2727,增加了美观,也能为轮毂17收容空间内通风,为收容空间内部装置降温。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变形,竖板3723可同时位于第一底板3721上和第一底板3721的边沿。
请参阅图6,作为另外一种变形,仅有一块竖板4723,其呈柱状,可为圆柱状或者楞柱状,其横截面积可为变化或者不变化的,竖板4723位于第一底板4721上。第一轮毂板472和第二轮毂板固定时,轮毂47从侧面看,呈“工”字型。可以理解第一底板4721和第二轮毂板474面积可一致或不一致;竖板4723可位于第一轮毂板472中心或者不位于第一轮毂板472中心。竖板4723上可固定其他装置(如图5中剖面线的方块所示),其他装置不和第一底板4721和/或第二轮毂板474接触。可以理解,其他装置也可以和第一底板4721或者第二轮毂板474接触。可以理解,还可以在轮毂47呈“工”字型基础上设置其他竖板4723,从而使其他装置密闭或者不密闭。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优选地,第二轮毂板174上开设有第二中轴孔1741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1742,第二中轴孔1741和第一中轴孔1725数量一致,第二固定孔1742和第一固定孔1727数量一致。第二中轴孔1741用于安装中轴16,且使中轴16不能在第二中轴孔1741内转动。在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连接时,第二中轴孔1741和第一中轴孔1725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固定孔1742的位置和第一固定孔1727的位置一一对应。
从动装置14和动力装置13的数量均至少有一个,每个从动装置14或动力装置13通过位置相互对应一个第一固定孔1727和一个第二固定孔1742从而可转动地固定在轮毂17上,动力装置13或从装置14转动时,轮毂板固定不动。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上不设置第一固定孔1727和第二固定孔1742,采用其他方式,如扣合,锁合等方式可转动的固定动力装置13或从动装置14。作为一种变形,只有一个轮毂板,从动装置14和动力装置13可通过在轮毂板上开孔,或者通过如扣合,锁合等方式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板上。
优选的,动力装置13有一个,从动装置14有两个。优选地,至少一动力装置13基本上位于车轮10和路面的接触部位的轮辋11的内表面,或其位置比车轮10和路面的接触部位靠前的轮辋11内表面。动力装置13和/或从动装置14与轮辋11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动力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和从动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一致或不一致。链条传动结构即轮辋11为刚性链条,动力装置13上有和刚性链条上插孔相对应的插齿,此结构利于雨水泥泞道路的排水排沙。刚性链条至少有一排,优选为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一排或者两排。优选的,在通过齿轮传动或者链条式传动时,齿或者插齿位于动力装置13上,与动力装置13上的齿对应的齿或与动力装置13上插齿对应的插孔位于轮辋11上。可以理解,插齿或者插孔位置可互换,也即在通过齿轮传动或者链条式传动时,齿或者插齿位于轮辋11上,与轮辋11上的齿对应的齿或与轮辋11上插齿对应的插孔位于动力装置13上。动力装置13优选采用电机,并在电机的外壳或者转轴等位置上设置传动结构,如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电机进一步优选为外转子电机,此时在外转子电机上设置齿或者插齿,把外转子电机直接压在轮辋11上,轮辋11上设置与之对应的齿或插孔。可以理解,动力装置13可直接或间接的传递扭矩到轮辋11,优选为直接传递扭矩到轮辋11。
作为一种变形,可以在动力装置13和/或从动装置14与轮辋11采用齿轮传动结构的齿表面设置两端通向外部的凹槽,凹槽可斜向,横向,或竖向等。作为另一种变形,也可以在动力装置13和/或从动装置14与轮辋11采用摩擦传动结构的摩擦表面设置两端通向外部的凹槽。
请参阅图8,作为一种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车轮10可以没有从动装置14,动力装置13有一个,动力装置13和轮辋11接触,轮辋11在动力装置13的驱动下转动,此时动力装置13为外转子电机,其中心为定子不转动,外壳为转子转动,外转子电机上和轮辋11上设置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定子上固定轮毂17,中轴16,能量供应装置15等。可以理解,可以不设置轮毂17,直接把中轴16,能量供应装置15等固定在定子上。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从动装置14,动力装置13至少设置两个。
中轴16形状为一圆柱状,用于固定和支撑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中轴16通过第一中轴孔1725和第二中轴孔1741固定在轮毂17上,轮毂17相对中轴16不可转动。优选的,所述中轴16与轮毂17分体设置,中轴16和轮毂1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中轴16也可和轮毂17不可拆卸连接,如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作为一种选择,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通过螺母,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中轴16上。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轮毂板172上不设置第一中轴孔1725,第二轮毂板174上不设置第二中轴孔1741,也不设置中轴16,在第一中轴孔1725和第二中轴孔1741的位置设置凸起,凸起起到中轴16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凸起与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一体成型设置,如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可以理解,凸起与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也可不一体成型设置,如通过螺纹连接、键连接等方式。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轮毂板172上不设置第一中轴孔1725,第二轮毂板174上不设置第二中轴孔1741,也不设置中轴16,直接把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焊接到轮毂17上。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通过中轴16或者前述其他方式固定到轮毂17上时,轮毂17相对于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静止。
请继续参阅图1,优选地,车轮10还包括能量供应装置15和至少一个控制装置19。能量供应装置15和动力装置13都和控制装置19电性连接,且能量供应装置15和所述动力装置13电性连接。所述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都固定安装轮毂17上。即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可固定在轮毂17的表面,当轮毂17形成有收容空间时,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收容在收容空间中。下面以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固定在轮毂17中的收容空间内为例来说明,在此不做限定。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在轮毂内的收容空间安装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连接,能量供应装置15和/或控制装置19在收容空间内可密闭或不密闭。能量供应装置15在收容空间内分散分布,优选地,能量供应装置15的质量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分散分布。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在收容空间内可以受到良好的保护,使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不会受到外界撞击或者干扰,极大地保证了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的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车轮10在移动运行时,轮毂17是不转动的,从而能量供应装置15和控制装置19也都不转动,避免了能量供应装置15或控制装置19因转动造成干扰,从而避免能量供应装置15和/或控制装置19因转动导致发热或者失效。能量供应装置15为动力装置13提供能量,带动轮辋11转动从而带动车轮10移动,轮毂17相对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静止,控制装置19能够调节能量供应装置15输入到动力装置13的能量,且能调节动力装置13的输出功率。可以理解,能量供应装置15和/或控制装置19也可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轮毂17中的收容空间内。
能量供应装置15包括至少一个电池152,电池152和动力装置13电性连接,电池152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18650电池,作为一种选择,能量供应装置15为燃料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干电池等电池的一种或多种。较佳的,能量供应装置15至少有两个,电池152在收容空间内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分散分布,从而减少了单个电池152在同一方向的尺寸,且电池152容易在轮毂17的收容空间内放置,使布局简单,从而可以减小轮毂17的尺寸,进一步可减小整个车轮10的尺寸,可使车轮10的尺寸可达14寸-28寸,从而解决了此种车轮10不能制作小尺寸车轮10的技术难题。优选的,电池152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能量供应装置15的质量在轮毂17内的收容空间中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分散分布,使车轮10的质量平衡,车轮10在运行过程中,运行更加平稳,且使运行阻力减少,节省了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增强了车轮10的巡航能力。优选地,控制装置19和能量供应装置15在轮毂17内的收容空间中也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分散分布。可以理解,电池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立设置。可以理解,在有一个电池152时,可也通过改变电池152的形状,从而使电池152的质量在轮毂17内的收容空间中大致以车轮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分散分布。
优选的,控制装置19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图未视,即BMS,BATTERY MANAGEMENTSYSTEM)和电机控制模块(图未视),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分开设置,能量供应装置15通过电池管理模块和动力装置13电性连接,即电池152通过电池管理模块和动力装置13电性连接,电机控制模块和动力装置13电性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控制能量供应装置15的充电和放电,防止电池152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提高能量供应装置15的电量利用率,延长能量供应装置15的使用寿命,监控能量供应装置15的状态;电机控制模块控制动力装置13的运动特性,即电机控制模块控制动力装置13的加速和减速,动力装置13的扭矩增大和减小,防止动力装置13抱死等,可从而调节车轮10不同的运动特性,调节安装有车轮10的车辆20的运动特性。
作为一种选择,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一体成型设置,即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集成到一起。
作为一种变形,车轮10还包括调节旋钮(图未视)或者调节按键(图未视),调节旋钮或者调节按键不设置在轮毂17内的收容空间中,而设置在车轮10的外部,在车轮10安装到车辆20上时,调节旋钮或者调节按键安装到车辆20的方向控制装置(如车把,方向盘)或者车架等位置,可进行手按、手拧动、脚踩等方式人为控制,调节旋钮或者调节按键和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或者与电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可调节电池152的输出能量或者动力装置13的输出功率,进而调节车轮10的运行速度。
优选的,车轮10还包括切换按钮(图未视),其可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如切换在模式一处,可控制能力供应装置15为动力装置13提供能量,从而动力装置13驱动车轮10运动;切换在模式二处,能力供应装置15不能为动力装置13提供能量,此时转动轮辋11可在外力作用下自由转动,如若车轮10安装到自行车上或其他能脚踏的车辆20上,车辆20可在脚踏作用下运动。可以理解,切换按钮可以有更多的模式,从而使装有车轮10的车辆20可在不同模式下移动。可以理解,切换按钮可以与调节旋钮合二为一。
优选的,能量供应装置15还包括至少一个充电口(图未视)。充电口用于给电池152充电。充电口和电池管理模块或者电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优选的,能量供应装置15还包括USB输出接口(图未视),USB输出接口用于给其他装置或外部装置充电。USB输出接口和电池管理模块或者电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车轮10还包括至少一锁紧装置18,锁紧装置18可拆卸的固定在中轴16上以跟轮毂17固定,进而跟所述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固定连接。锁紧装置18通过两块竖板1723之间的缝隙延伸出收容空间。锁紧装置18相对于轮毂17固定。锁紧装置18用于快速锁合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锁紧装置18能够快速开合,使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能够快速和车轮10结合或分离,为车轮10的装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锁紧装置18和中轴16共同配合,锁紧和固定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把车轮10固定到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上,所述动力装置13转动时,带动所述轮辋11转动,所述轮毂17、中轴16和锁紧装置18与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保持相对静止。车轮10行进过程中,只有轮胎12和轮辋11 转动,从而给中轴16造成了较大的扭矩,有极大可能使中轴16扭断,锁紧装置18的存在,极大减小了中轴16所受到的扭矩,使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和轮毂17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车轮10的安全性,保证了车轮10的实用性。可以理解,锁紧装置18可直接可拆卸的固定在轮毂17上。
优选的,锁紧装置18包括第一支撑杆182,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和扣合件186。第一支撑杆182位于第一轮毂板172和第二轮毂板174之间,第一支撑杆182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到中轴16或轮毂17上,且固定连接,如通过在第一支撑杆182一端开设一连接孔1822,或螺纹连接等方式。第一支撑杆182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连接,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远离第一支撑杆182的另一端设置有扣合件186。车轮10组装状态时,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的一端延伸出轮毂17所在的平面,即扣合件186延伸出轮毂17所在的平面。较佳的,扣合件186距第一支撑杆182的垂直距离与车轮直径之比为1:(10-30),优选为1:(15-25),进一步优选为1:20,其距离随着车轮的增大而增大,使车轮的连接部件21和扣合件更好的连接。可以理解,第一支撑杆182也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到轮毂17上。
第一支撑杆182,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整体呈Y字形或T字形。优选的,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与第一支撑杆182所在的平面对称。第一支撑杆182,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为扣合件186起固定支撑作用。扣合件186用于快速锁合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能够快速组装或者分离连接部件21和车轮10,且减少中轴16所受的扭矩。优选的,第一支撑杆182,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一体成型形成。作为一种选择,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一体成型,且第一支撑杆182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固定连接方式可为锁合,卯合,扣合等。
在车轮运行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82所在的平面和轮胎12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第一支撑杆和水平面的夹角为50°-90°,较佳的,第一支撑杆182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5°-85°,优选为70°,75°,80°,从而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能和扣合件186更好的连接。
请参阅图11,优选的,扣合件186包括扣合底板1861,扣合压板1862,扣合压杆1863,转轴1864和连接杆1865。扣合底板1861和扣合压板1862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扣合底板1861和扣合压板1862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865连接,连接杆1865通过转轴1864和扣合压杆1863连接。优选的,扣合底板1861和第二支撑杆184一体成型。通过转动扣合压杆1863,可调节扣合底板1861和扣合压板1862之间的距离。
扣合底板1861和扣合压板1862之间形成一锁紧孔1866,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穿过此锁紧孔1866,通过转动扣合压杆1863,即可锁紧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扣合压杆1863和扣合压板1862旋转时接触的部位至少有一点距转轴1864的距离大于其他点,即图中扣合压杆1863和扣合压板1862旋转时接触的部位至少有一点D1大于另一点D2,使转动扣合压杆1863时,转轴1864距扣合压板1862之间的距离有变化,从而调整连接杆1865移动,调整了扣合底板1861和扣合压板1862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扣合压杆1863和扣合压板1862接触旋转的一端呈弧形,弧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距转轴距离逐渐增大。作为一种选择,可以不采用连接杆1865,转轴1864和扣合压杆1863,用螺栓和螺母形式调整扣合压板1862和扣合底板1861之间的距离。在使用扣合件186时,拧动扣合压杆1863,扣合压板1862相对于扣合底板1861移动,使锁紧孔1866变大,把车辆20的连接部件穿过锁紧孔1866,并把车辆20的连接部件的端部固定到中轴16上,再次拧动扣合压杆1863,使锁紧孔1866变小,从而锁紧车辆20的连接部件。可以理解,车轮10可以没有中轴16,没有中轴16时,直接把车辆20的连接部件21的端部固定到锁紧装置18上。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锁紧装置18只包括扣合件186,所述扣合件186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17上。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锁紧装置18包括第二支撑杆184和一个扣合件186,所述第二支撑杆184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17上,所述第二支撑杆184另一端固定所述扣合件186。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锁紧装置18包括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和两个扣合件186,所述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的一端都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17上,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186;或所述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一端连接185,其成“V”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17或中轴16上,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186;或所述另一端第二支撑杆184、第三支撑杆185一端连接成“一”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17上,第二支撑杆184和第三支撑杆185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186。优选地,第二轮毂板184、第三轮毂板185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20,车辆20采用了上述的车轮10。车辆20包括但不限于轮椅,自行车,独轮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滑板车,汽车等其他骑行车辆20、电动车辆20或人力车辆。所述车辆20还包括连接部件21,所述连接部件21和轮毂17直接或间接连接,如所述锁紧装置18跟所述连接部件21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锁紧装置能够快速锁合车辆的连接部件,且锁紧装置能够快速开合,使车辆的连接部件能够快速和车轮结合或分离,为车轮的装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中轴,中轴和锁紧装置共同配合,锁紧和固定车辆的连接部件,把车轮固定到车辆上,中轴减少了锁紧装置受到的扭矩,大大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提高车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固定在轮毂或者中轴上,可选择性较强,且能够正常对车辆的连接部件锁紧,增加了车轮的实用性,减少了车轮的制造成本。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固定,可根据需要拆卸锁紧装置,在锁紧装置损坏时,能够更换锁紧装置,不必更换车轮,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锁紧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为车轮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扣合件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扣合件用于快速装拆所述车辆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利于应用和推广。且扣合件能够差拆卸的固定,可根据需要拆卸扣合件,在扣合件损坏时,能够更换扣合件,不必更换车轮,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都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可根据需要移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轮毂板固定的位置,适应性强,适应不同车轮大小的所需的扣合件的位置,降低制作成本。且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还可以一端连接,其成“V”字形或“一”字形,进一步拓展了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轮毂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和两个扣合件,使快速扣合车辆的连接部件的扣合件伸出,更够更好的连接车轮的连接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成“T”字形或“Y”字形,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换,“Y”字形能够规避与锁紧装置干涉的装置,“T”字形更加容易生产及制作,减少制作成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形成,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寿命,使车轮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还包括轮辋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转动的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轮辋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从动装置与轮辋连接并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车轮运行时,轮毂,中轴和锁紧装置相对于车辆的连接部件静止不动,使车辆的连接部件和轮毂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车轮的安全性,增加了车轮的实用性,且传动结构可应用范围广,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传动效率高,减少了能量供应装置的能量浪费。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从动装置,从动装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上,所述从动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从动装置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即动力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和从动装置与轮辋的传动结构可一致或不一致,选择性强,可搭配选择,增加用户的喜爱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寿命较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轮,其安装到车辆上使车辆运动,车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轮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车轮包括轮毂和至少一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轮毂上以跟所述车辆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还包括中轴,所述中轴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锁紧装置通过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中轴上以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或者所述锁紧装置直接固定在轮毂上,所述中轴,轮毂和锁紧装置相对静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扣合件用于快速锁合车辆的连接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和一个扣合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固定所述扣合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两个扣合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都可拆卸的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连接,其成“V”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或中轴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或所述另一端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连接,其成“一”字形固定到所述轮毂上,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各固定一扣合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中轴或轮毂可拆卸的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扣合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整体呈Y字形或T字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形成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还包括轮辋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转动的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动力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轮辋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还包括从动装置,所述从动装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轮毂上,所述从动装置与轮辋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摩擦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所述从动装置在轮辋的带动下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车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连接部件,所述锁紧装置跟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采用了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
CN201621200097.1U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车轮和车辆 Active CN206485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097.1U CN206485126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车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0097.1U CN206485126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车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5126U true CN206485126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0097.1U Active CN206485126U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车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51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0931A1 (zh) * 2016-11-08 2019-05-16 深圳天轮科技有限公司 空心轮装置及代步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0931A1 (zh) * 2016-11-08 2019-05-16 深圳天轮科技有限公司 空心轮装置及代步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8880B2 (en)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US10076954B2 (en) Self-powered planetary orbital wheel assemblies
CN100361861C (zh)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CN104210350A (zh) 轻小型电动车车轮
JP2015527248A (ja) 電動自動平衡型一輪車
CN101712351A (zh) 鞍座型电动车辆
CN109843708A (zh) 一种卡丁车
CN205010404U (zh)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CN106428273A (zh) 载人翻滚双轮车
CN206485126U (zh) 一种车轮和车辆
CN206336378U (zh) 车轮和车辆
CN201272455Y (zh) 便携式电动代步车
CN208498687U (zh) 一种平衡车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04250250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
CN108545138A (zh) 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
CN216102630U (zh) 一种电动车
CN105752243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
CN212950950U (zh) 一种转向灵活的滑板车
CN202935528U (zh) 自行车电动马达动力辅助装置
CN107097878A (zh) 一种脚踏电动独轮平衡车
CN206826813U (zh) 一种脚踏电动独轮平衡车
KR101219699B1 (ko) 스페어타이어를 이용한 전기 자전거
CN101811552A (zh) 四轮电动脚踏两用车
CN203020473U (zh) 轻便型电动四轮车
CN212980424U (zh) 分体电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