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4335U -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4335U
CN210444335U CN201921777026.1U CN201921777026U CN210444335U CN 210444335 U CN210444335 U CN 210444335U CN 201921777026 U CN201921777026 U CN 201921777026U CN 210444335 U CN210444335 U CN 210444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ing
phone shell
shell body
mobile phon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70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770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4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4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43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包括与手机对应匹配的手机壳本体,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设有一便携式拉环结构和数个防摔凸块;其中,手机壳本体的背面为双层结构设计,包括手机壳本体底板和手机壳本体盖板,手机壳本体盖板上设有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和拉环扣滑槽孔;便携式拉环结构包括柔性拉环带和拉环扣;数个防摔凸块分布于手机壳本体背面靠近外边缘和/或拐角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手机壳上的手环全部裸露在手机壳的外面,易被钩挂缠绕住,易导致手机放不平稳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摔凸块在手机掉落时还会从多个位置、多个方向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手机不被摔坏。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背景技术
手机一般采用手机壳进行保护,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壳基本上都是单纯的一个保护套或者保护套后面再加上一个环状转动支架,功能比较单一,手机壳的利用程度不高。
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用单手操作手机屏幕或者单手打电话的频率较高,而此时一旦受到外力的碰撞,便易造成手机掉落,损坏手机。为了解决此问题,人们在现有的手机壳上增设了一个手环,虽然该手环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机的滑落,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该手环在不用时极易被其他带钩的物品钩挂缠绕住,让人们感到十分的烦恼,而且该手环的设置还增加了手机壳背面的凹凸不平感,人们在桌面等平面上放置手机时会使手机难以被放置平稳,增加了手机从桌面上掉落的隐患。另外,现有手机壳上的环状转动支架也存在上述易使手机放置不平稳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包括与手机对应匹配的手机壳本体,所述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设有一便携式拉环结构和数个防摔凸块,其中,
所述手机壳本体的背面为双层结构设计,包括手机壳本体底板和手机壳本体盖板;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和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之间存有间隙;
所述便携式拉环结构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的中间部分,包括柔性拉环带和拉环扣;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上设有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和拉环扣滑槽孔;所述柔性拉环带位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和所述拉环扣滑槽孔的下方且其末端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相固定;所述拉环扣位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的上方并且其穿过所述拉环扣滑槽孔与所述柔性拉环带的首端相固定;所述拉环扣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滑动连接;所述柔性拉环带的宽度小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的宽度;
数个所述防摔凸块分布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靠近外边缘和/或拐角的位置上,所述防摔凸块固定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上并穿过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上的相应凸块通孔突出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设计为双层结构,并进一步的将便携式拉环结构中的柔性拉环带隐藏到了双层结构之间,待需要使用拉环时,只需向下滑动拉环扣,让柔性拉环带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内伸出,将其环套到手腕上使用即可;不需要使用时,向上滑动拉环扣,让柔性拉环带重新回到双层结构之间即可;同时拉环扣也无需设计的过大,为一个可以方便进行施力的薄片即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手机壳上的手环全部裸露在手机壳的外面,易被钩挂缠绕住,易导致手机放不平稳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在手机壳本体背面靠近外边缘和/或拐角的位置上设计了数个防摔凸块,这些防摔凸块在手机掉落时会从多个位置、多个方向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手机不被摔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做出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柔性拉环带的末端位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远离所述拉环扣滑槽孔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柔性拉环带的首端位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远离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
上述柔性拉环带的两端优选隐藏在手机壳本体底板和手机壳本体盖板之间间隙的内部,以使整个手机壳的外形看起来更加的美观。
优选的,分布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位置处的所述防摔凸块包括弧形凸条以及位于所述弧形凸条内侧的圆形凸块,所述弧形凸条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的弯曲弧度一致。
弧形凸条和圆形凸块可以在手机跌落或撞击硬物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手机,避免手机受损,同时还能增加手机壳背面的摩擦阻力,让手机被握住时不易滑落。
优选的,所述拉环扣的形状为盾形。
盾形既增加了拉环扣的设计感,又不会让拉环扣在手机壳本体盖板外面占用太大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因拉环结构引起的手机壳背面不平整,手机放置不稳易滑落的隐患。
优选的,所述柔性拉环带、所述拉环扣以及所述防摔凸块均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硅胶材质的柔性拉环带更易在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内来回伸缩,同时,硅胶材质的拉环扣和防摔凸块既增强了该手机壳的手感,又能够起到更加优异的缓冲防摔效果。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采用PC材料制作而成,除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外的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其他部件采用TPU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上还转动连接有一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沿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的内边缘设置且所述U型支架相对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能够实现180°旋转。
将该U型支架支在平坦的位置上,能起到手机支架的作用,该U型支架在不用时会隐藏在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内,使用时,直接将其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内抠出即可,故该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因外置手机支架引起的手机壳背面不平整,手机放置不稳易滑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U型支架采用五金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上还设计有减震网格,减震网格可以进一步的缓冲外力对于手机壳以及手机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其中的柔性拉环带和U型支架正常情况下会被隐藏起来,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会被拉出来,大大减少了手机壳背面外露的结构,使手机更易被平稳放置;另外,设于手机壳背面四周边缘及拐角上的防摔凸块也大大增强了该手机壳的防摔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的结构拆分图。
其中,图中,
1-手机壳本体底板;2-手机壳本体盖板;3-柔性拉环带;4-拉环扣;5-柔性拉环带容纳孔;6-拉环扣滑槽孔;7-防摔凸块,71-弧形凸条,72-圆形凸块,73-梯形凸块;8-凸块通孔;9-U型支架;10-减震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包括与手机对应匹配的手机壳本体,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设有一便携式拉环结构和数个防摔凸块7,其中,
手机壳本体的背面为双层结构设计,包括手机壳本体底板1和手机壳本体盖板2;手机壳本体底板1和手机壳本体盖板2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的,手机壳本体盖板2采用PC(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除手机壳本体盖板2外的手机壳本体的其他部件采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
便携式拉环结构位于手机壳本体背面的中间部分,包括柔性拉环带3和盾形形状的拉环扣4;手机壳本体盖板2上设有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和拉环扣滑槽孔6;柔性拉环带3位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和拉环扣滑槽孔6的下方且其末端与手机壳本体底板1相固定;拉环扣4位于拉环扣滑槽孔6的上方并且其穿过拉环扣滑槽孔6与柔性拉环带3的首端相固定;拉环扣4与拉环扣滑槽孔6滑动连接,拉环扣滑槽孔6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限位块,以方便调节柔性拉环带3伸出的长短,适应不同人群的手腕细度;柔性拉环带3的宽度小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的宽度,以便于其能够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内自由的进行伸缩。
具体的,柔性拉环带3的末端位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远离拉环扣滑槽孔6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柔性拉环带3的首端位于拉环扣滑槽孔6远离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
数个防摔凸块7分布于手机壳本体背面靠近外边缘和/或拐角的位置上,防摔凸块7固定于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并穿过手机壳本体盖板2上的相应凸块通孔8突出于手机壳本体盖板2的上表面。
上述柔性拉环带3、拉环扣4以及防摔凸块7均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分布于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位置处的防摔凸块7包括弧形凸条71以及位于弧形凸条71内侧的圆形凸块72,弧形凸条71与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的弯曲弧度一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防摔凸块7分别为设于手机壳本体背面三个拐角处的弧形凸条71及圆形凸块72、设于手机壳本体背面三个边缘上的梯形凸块73。
另外,梯形凸块73还可以依据不同手机壳的设计理念改变形状和进行更多外观上的设计,此处不再过多的详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还转动连接有一采用五金材料制作而成的U型支架9,该U型支架9沿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的内边缘设置且其相对于手机壳本体底板1能够实现180°旋转,起到了手机支架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还设计有能够进一步的缓冲外力冲击的减震网格1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需要使用拉环时,沿拉环扣滑槽孔6向下滑动拉环扣4,让柔性拉环带3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内伸出,再将其环套到手腕上使用;不再需要使用拉环时,沿拉环扣滑槽孔6向上滑动拉环扣4,让柔性拉环带3重新回到双层结构之间即可;
需要使用U型支架9时,从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内抠出该U型支架9,让其转动到合适的位置以支撑手机;不再需要使用U型支架9时,重新将该U型支架9转回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内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包括与手机对应匹配的手机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的背面设有一便携式拉环结构和数个防摔凸块(7),其中,
所述手机壳本体的背面为双层结构设计,包括手机壳本体底板(1)和手机壳本体盖板(2);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和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之间存有间隙;
所述便携式拉环结构位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的中间部分,包括柔性拉环带(3)和拉环扣(4);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上设有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和拉环扣滑槽孔(6);所述柔性拉环带(3)位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和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的下方且其末端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相固定;所述拉环扣(4)位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的上方并且其穿过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与所述柔性拉环带(3)的首端相固定;所述拉环扣(4)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滑动连接;所述柔性拉环带(3)的宽度小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的宽度;
数个所述防摔凸块(7)分布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靠近外边缘和/或拐角的位置上,所述防摔凸块(7)固定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并穿过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上的相应凸块通孔(8)突出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环带(3)的末端位于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远离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环带(3)的首端位于所述拉环扣滑槽孔(6)远离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一端的下方或者下方再靠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分布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位置处的所述防摔凸块(7)包括弧形凸条(71)以及位于所述弧形凸条(71)内侧的圆形凸块(72),所述弧形凸条(71)与所述手机壳本体背面拐角的弯曲弧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扣(4)的形状为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环带(3)、所述拉环扣(4)以及所述防摔凸块(7)均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采用PC材料制作而成,除所述手机壳本体盖板(2)外的所述手机壳本体的其他部件采用TPU材料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还转动连接有一U型支架(9),所述U型支架(9)沿所述柔性拉环带容纳孔(5)的内边缘设置且所述U型支架(9)相对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能够实现180°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9)采用五金材料制作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本体底板(1)上还设计有减震网格(10)。
CN201921777026.1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44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7026.1U CN21044433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7026.1U CN21044433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4335U true CN210444335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702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4433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4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5010B1 (ko) 링 케이스
EP3524085B1 (en) Accessory for mobile device
CN203851178U (zh) 便于收纳耳机的手机套
US20090036175A1 (en) Mobile Telephone Case
US20070259704A1 (en) Mobile phone receiving bag for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US20090210995A1 (en) Headwear with receiving part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
KR101257295B1 (ko) 자력을 통해 탈부착 가능한 휴대폰 지갑형 케이스
CN210444335U (zh) 一种便携式防摔手机壳
KR200463097Y1 (ko) 릴타입 이어폰이 부착된 휴대용 단말기 케이스 및 탈부착이 가능한 릴타입 이어폰
KR20120047576A (ko) 휴대용 멀티미디어 기기의 보호 케이스
CN105942691A (zh) 一种耳机线与手机支架一体盒
TWI450598B (zh) 具有電線管理功能之可攜式收存容器及用於可攜式收存容器之電線管理方法
CN216976289U (zh) 一种磁吸指环支架
CN206117756U (zh) 一种手机套
KR20130123176A (ko)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852307B1 (ko) 스마트폰 케이스
JP4985125B2 (ja) 巻取り装置および巻取り装置を用いた吊下げ装置
KR200479890Y1 (ko) 모바일 기기의 다기능 보호 범퍼
KR200476557Y1 (ko) 충격완화 및 부착기능이 구비된 스마트폰 보호케이스
CN208539979U (zh) 一种可收纳耳机的防摔手机壳
KR101373747B1 (ko) 핸드폰 거치대로도 사용될 수 있는 다용도 핸드폰케이스
CN220545044U (zh) 一种可以保护摄像头的手机壳
CN209767627U (zh) 一种防摔手机壳
CN212546001U (zh) 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05179130U (zh) 一种具有防撞安全功能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