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9151U -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 Google Patents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39151U CN210439151U CN201920866517.7U CN201920866517U CN210439151U CN 210439151 U CN210439151 U CN 210439151U CN 201920866517 U CN201920866517 U CN 201920866517U CN 210439151 U CN210439151 U CN 2104391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box
- box girder
- bearing platform
- steel
-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83 coal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钢箱梁支撑体系包括:钢箱梁支撑体系包括:钢箱梁、格构支架、承台和桩体;钢箱梁下方设置有多个格构支架,多个格构支架分别与钢箱梁连接;每一格构支架下方设置有承台,承台与格构支架连接,且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每一承台下方设置有多个桩体,多个桩体分别与承台连接,多个桩体分别插入河道的地下。由于格构支架与桩体之间通过承台连接,且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因此,河道的地面给承台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承台将格构支架及钢箱梁的部分重量分散到河道的地面,从而使得多个桩体受到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背景技术
钢箱梁支撑体系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钢箱梁支撑体系常常应用于河道的桥梁建设,在河道内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时,首先,需要将河道内的水排干,然后再在河道内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
钢箱梁支撑体系一般包括钢管桩、格构支架和钢箱梁;钢箱梁下方设置多个格构支架,多个格构支架分别与钢箱梁的底部连接,每一格构支架下方分别设置多个钢管桩,多个钢管桩与水平面垂直,且多个钢管桩分别与格构支架连接;钢管桩均完全插设于河道的地下。
然而,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钢箱梁支撑体系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所述钢箱梁支撑体系包括:钢箱梁、格构支架、承台和桩体;
所述钢箱梁下方设置有多个所述格构支架,多个所述格构支架分别与所述钢箱梁连接;
每一所述格构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承台,所述承台与所述格构支架连接,且所述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
每一所述承台下方设置有多个所述桩体,多个所述桩体分别与所述承台连接,多个所述桩体分别插入河道的地下。
进一步地,所述格构支架包括多个钢柱,多个所述钢柱通过槽钢连接;
每一所述承台上的多个所述钢柱分别与该所述承台下的多个所述桩体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承台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格构支架通过第一加固件与所述承台连接,所述桩体通过第二加固件与所述承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板体和加固筋;
所述加固筋与所述板体的一侧连接;
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加固筋的一侧与所述格构支架连接,所述板体和所述加固筋均与所述承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筋呈U型;
U型所述加固筋远离开口的一端与所述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筋为多个;
多个所述加固筋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多个所述加固筋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加固筋分别与所述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桩体为CFG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固件为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的一端与所述桩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包括钢筋网;
所述钢筋笼、所述加固筋均穿设所述钢筋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在建设时,首先,将多个桩体完全插入河道的地下,桩体的顶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桩体的顶部分别与对应的承台连接,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然后,将格构支架与对应的承台连接;最后,将多个格构支架与钢箱梁分别连接,以形成钢箱梁支撑体系。
由于格构支架与桩体之间通过承台连接,且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因此,河道的地面给承台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承台将格构支架及钢箱梁的部分重量分散到河道的地面,从而使得多个桩体受到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桥梁,所述桥梁包括上述钢箱梁支撑体系。
所述桥梁与上述钢箱梁支撑体系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第一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钢箱梁;2-格构支架;21-钢柱;22-槽钢;3-承台;31-钢筋网;4-桩体;5-第一加固件;51-板体;52-加固筋;6-第二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的侧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包括:钢箱梁1、格构支架2、承台3和桩体4;钢箱梁1下方设置有多个格构支架2,多个格构支架2分别与钢箱梁1连接;每一格构支架2下方设置有承台3,承台3与格构支架2连接,且承台3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每一承台3下方设置有多个桩体4,多个桩体4分别与承台3连接,多个桩体4分别插入河道的地下。
优选地,每一承台3下设置四个桩体4,四个桩体4与水平面垂直,承台3为长方体结构,四个桩体4分别设置在承台3四个角的下方,承台3和钢箱梁1与水平面平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在建设时,首先,将多个桩体4完全插入河道的地下,桩体4的顶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桩体4的顶部分别与对应的承台3连接,承台3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然后,将格构支架2与对应的承台3连接;最后,将多个格构支架2与钢箱梁1分别连接,以形成钢箱梁支撑体系。
由于格构支架2与桩体4之间通过承台3连接,且承台3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因此,河道的地面给承台3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承台3将格构支架2及钢箱梁1的部分重量分散到河道的地面,从而使得多个桩体4受到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如图1-2所示,格构支架2包括多个钢柱21,多个钢柱21通过槽钢22连接;每一承台3上的多个钢柱21分别与该承台3下的多个桩体4一一对应设置,承台3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以每一承台3下设置四个桩体4为例,格构支架2的钢柱21个数也为四个,四个钢柱21之间分别通过槽钢22连接,将格构支架2的四个钢柱21与承台3下的四个桩体4位置分别对应设置,可以使得钢箱梁支撑体系各部位的受力更加均衡,从而大大提高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钢柱21可以采用直径为273mm、壁厚为8mm的钢管,从而既可以保证格构支架2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少钢材的使用,节省钢箱梁支撑体系的建造成本。
钢管顶部连接工字钢,工字钢顶部连接调节管,调节管与钢箱梁1的底部连接,以确保钢箱梁1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
格构支架2通过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桩体4通过第二加固件6与承台3连接。
在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时,首先,将河道内的水排干,将多个桩体4完全垂直插入河道的底部;桩体4的顶部分别连接第二加固件6;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底端分别连接第一加固件5,第一加固件5位于第二加固件6的上方,第一加固件5与第二加固件6对应设置,然后在同一承台3对应的第一加固件5、第二加固件6外设置磨具,并在磨具内设置钢筋,在磨具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第一加固件5和第二加固件6,且混凝土与钢筋、第一加固件5和第二加固件6均稳固地连接,使得第一加固件5、第二加固件6与承台3稳固地连接;最后,将钢箱梁1与格构支架2连接,以形成稳固性、稳定性均良好地钢箱梁支撑体系。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第一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为了使格构支架2通过第一加固件5能够与承台3稳固地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如图2-4所示,第一加固件5包括板体51和加固筋52;加固筋52与板体51的一侧连接;板体51远离加固筋52的一侧与格构支架2连接,板体51和加固筋52均与承台3连接。
优选地,板体51和加固筋52为钢材质制成,当然板体51和加固筋52也可以为其他坚固的材质制成。
为了使第一加固件5的整体质量更佳,板体51与加固筋52之间为一体成型。当然,板体51与加固筋52之间也可以采取焊接的方式连接。
板体51远离加固筋52的一侧与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可以采取焊接的方式连接。
在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时,首先,将多个桩体4完全垂直插入河道的底部;桩体4的顶部分别连接第二加固件6;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底端分别连接第一加固件5的板体51,第一加固件5位于第二加固件6的上方,第一加固件5与第二加固件6对应设置,然后在同一承台3对应的板体51、加固筋52、第二加固件6外设置磨具,并在磨具内设置钢筋,在磨具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板体51、加固筋52和第二加固件6,且混凝土与钢筋、板体51、加固筋52和第二加固件6均稳固地连接,板体51远离加固筋52的一面与承台3的上表面对齐。
由于第一加固件5包括板体51和加固筋52;加固筋52与板体51的一侧连接;板体51远离加固筋52的一侧与格构支架2连接,板体51和加固筋52均与承台3的混凝土连接,板体51与承台3的水平方向大面积连接,加固筋52与承台3的竖直方向大面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能够稳固地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如图2-4所示,加固筋52呈U型;U型加固筋52远离开口的一端与板体51连接。
加固筋52与板体51之间一体成型。
将加固筋52设计成U型,可以使一个加固筋52能够与更大面积的承台3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如图2-4所示,加固筋52为多个;多个加固筋52设置于板体51的同一侧,多个加固筋52平行设置,且多个加固筋52分别与板体51连接。
将板体51与多个加固筋52连接,使得板体51、多个加固筋52同时与承台3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的面积,以提高第一加固件5与承台3连接的牢固性,进而提高格构支架2与承台3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钢箱梁支撑体系运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桩体4为CFG桩。
如果桩体4采用钢管桩,在建设桥梁时,需要采用振拔锤将钢管桩的一端打入河道的地下,然而,由于很多河道地下局部存在卵石层、孤石层,在采用振拔锤将钢管桩的一端下河道地下打压时,容易出现打压速度慢、且钢管桩与水平面的垂直度较差,将影响钢箱梁支撑体系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桩体4采用CFG桩,CFG桩是英文Cement Fly-ash Gravel的缩写,意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用各种成桩机械制成的具有较好强度的桩体4。CFG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
在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时,首先,将河道内的水排干,采用螺旋钻向河道的地下钻一定深度的孔,然后向孔内注入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而成的混合物,并将第二加固件6的一端置于混合物中,上述混合物在孔内凝固成CFG桩,并且CFG桩与第二加固件6的一端稳固地连接;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底端分别焊接第一加固件5的板体51,第一加固件5位于第二加固件6的上方,第一加固件5与第二加固件6对应设置,然后在同一承台3对应的板体51、加固筋52、第二加固件6外设置磨具,并在磨具内设置钢筋,在磨具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板体51、加固筋52和第二加固件6的另一端,且混凝土与钢筋、板体51、加固筋52和第二加固件6的另一端稳固地连接;最后,将钢箱梁1与格构支架2连接,以形成稳固性较好地钢箱梁支撑体系。
由于对CFG桩施工时,是采用螺旋钻在河道地下钻孔,然后在孔内注入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而成的混合物,混合物在孔内凝固成桩体4,因此,与采用钢管桩相比,即使河道地下局部存在卵石层、孤石层,也不会出现施工速度慢、桩体4与水平面的垂直度差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格构支架2与桩体4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中,如图2-3所示,第二加固件6为钢筋笼;钢筋笼的一端与桩体4连接,另一端与承台3连接。
钢筋笼包括多个竖直的钢筋条,钢筋条外间隔设置多个钢筋圈,多个钢筋圈沿钢筋条的长度间隔设置,且钢筋圈与多个钢筋条分别连接。
钢筋笼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
承台3包括钢筋网31;钢筋笼、加固筋52均穿设钢筋网31,以使得钢筋结构沿承台3的竖直方向全部覆盖,从而大大提高格构支架2与CFG桩连接的牢固性。
在建设钢箱梁支撑体系时,首先,将河道内的水排干,采用螺旋钻向河道的地下钻一定深度的孔,然后向孔内注入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而成的混合物,并将钢筋笼的第一端置于混合物中,上述混合物在孔内凝固成CFG桩,并且CFG桩与钢筋笼的第一端稳固地连接,当然,钢筋笼需要插入CFG桩内一定深度,以确保CFG桩与钢筋笼稳固地连接。
然后,格构支架2的多个钢柱21底端分别焊接第一加固件5的板体51,第一加固件5位于第二加固件6的上方,第一加固件5与第二加固件6对应设置;然后在同一承台3对应的板体51、加固筋52、钢筋笼外设置磨具,并在磨具内设置钢筋网31,且钢筋笼、加固筋52均穿设钢筋网31,在磨具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网31、板体51、加固筋52和钢筋笼的第二端,且混凝土与钢筋网31、板体51、加固筋52和钢筋网31的第二端稳固地连接,此时,承台3的底端与桩体4的顶端对齐,且承台3的底端与桩体4的顶端连接,承台3的顶端与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底端对齐,且承台3的顶端与格构支架2的钢柱21底端连接。
最后,将钢箱梁1与格构支架2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桥梁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钢箱梁支撑体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中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在建设时,首先,将多个桩体4完全插入河道的地下,桩体4的顶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桩体4的顶部分别与对应的承台3连接,承台3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然后,将格构支架2与对应的承台3连接;最后,将多个格构支架2与钢箱梁1分别连接,以形成钢箱梁支撑体系。
由于格构支架2与桩体4之间通过承台3连接,且承台3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因此,河道的地面给承台3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承台3将格构支架2及钢箱梁1的部分重量分散到河道的地面,从而使得多个桩体4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好,进而使得桥梁的稳定系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并且,桩体4可以采取CFG桩,由于对CFG桩施工时,是采用螺旋钻在河道地下钻孔,然后在孔内注入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而成的混合物,混合物在孔内凝固成桩体4,因此,与采用钢管桩相比,即使河道地下局部存在卵石层、孤石层,也不会出现施工速度慢、桩体4与水平面的垂直度差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钢箱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桥梁的稳定性,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箱梁支撑体系包括:钢箱梁、格构支架、承台和桩体;
所述钢箱梁下方设置有多个所述格构支架,多个所述格构支架分别与所述钢箱梁连接;
每一所述格构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承台,所述承台与所述格构支架连接,且所述承台的底面与河道的地面对齐;
每一所述承台下方设置有多个所述桩体,多个所述桩体分别与所述承台连接,多个所述桩体分别插入河道的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支架包括多个钢柱,多个所述钢柱通过槽钢连接;
每一所述承台上的多个所述钢柱分别与该所述承台下的多个所述桩体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承台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支架通过第一加固件与所述承台连接,所述桩体通过第二加固件与所述承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板体和加固筋;
所述加固筋与所述板体的一侧连接;
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加固筋的一侧与所述格构支架连接,所述板体和所述加固筋均与所述承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筋呈U型;
U型所述加固筋远离开口的一端与所述板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筋为多个;
多个所述加固筋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多个所述加固筋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加固筋分别与所述板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为CFG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件为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的一端与所述桩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包括钢筋网;
所述钢筋笼、所述加固筋均穿设所述钢筋网。
10.一种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钢箱梁支撑体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6517.7U CN210439151U (zh) | 2019-06-10 | 2019-06-10 |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66517.7U CN210439151U (zh) | 2019-06-10 | 2019-06-10 |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39151U true CN210439151U (zh) | 2020-05-01 |
Family
ID=7040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66517.7U Active CN210439151U (zh) | 2019-06-10 | 2019-06-10 |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3915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30754A (zh) * | 2020-08-19 | 2020-12-04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钢结构桥梁的施工方法及钢结构桥梁 |
CN114414354A (zh) * | 2021-12-01 | 2022-04-29 | 中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箱梁架设临时支撑试验装置 |
-
2019
- 2019-06-10 CN CN201920866517.7U patent/CN2104391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30754A (zh) * | 2020-08-19 | 2020-12-04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钢结构桥梁的施工方法及钢结构桥梁 |
CN114414354A (zh) * | 2021-12-01 | 2022-04-29 | 中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箱梁架设临时支撑试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2791B (zh) | 一种可卸荷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0130358A (zh) | 一种基坑支护的斜桩撑结构与施工方法 | |
CN110777806B (zh) |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11441343A (zh) | 一种山地光伏支架微孔灌注桩基础系统、施工方法及应用 | |
CN103422510A (zh) | 钢管框架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254966A (zh) | 山区桥台及墩柱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JP7149919B2 (ja) | 既存岸壁の改良構造及び改良方法 | |
CN210439151U (zh) | 钢箱梁支撑体系及桥梁 | |
CN116290003B (zh) | 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 | |
CN217629964U (zh) | 地下室深基坑替换撑 | |
CN208167770U (zh) | 装配式钻孔墩基础 | |
CN105569329A (zh) | 单面支模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地下室 | |
CN111472362B (zh) | 一种斜支撑基坑支护体系和施工方法 | |
CN113266038B (zh) | 基坑开挖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 |
CN212052850U (zh) | 山区桥台及墩柱基础结构 | |
CN210507458U (zh) | 一种基坑竖向拉锚支护系统 | |
CN112709231A (zh) | 一种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487303B (zh) | 一种支护桩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组合挡墙及施工方法 | |
CN212956547U (zh) | 一种基坑支护塔吊基础一体式结构 | |
CN115198787B (zh) | 一种钢管柱式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 |
CN219240605U (zh) | 一种钢混组合式塔吊基础 | |
CN221461166U (zh) | 用于振冲碎石桩的加固装置 | |
CN218757418U (zh) | 兼具防渗功能的一体化地下连续墙导墙结构 | |
CN210712821U (zh) | 墙板预制的注浆式地下连续墙 | |
CN216194666U (zh) | 一种装配式骨架结构及连续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