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1578U - 一种执法记录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执法记录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1578U
CN210431578U CN201921527264.7U CN201921527264U CN210431578U CN 210431578 U CN210431578 U CN 210431578U CN 201921527264 U CN201921527264 U CN 201921527264U CN 210431578 U CN210431578 U CN 21043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attery
law enforcement
circuit board
enforcement rec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72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荣坤
马彦文
彭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72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1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执法记录仪,包括:前壳、后壳、主电路板、主天线支架、辅电路板和摄像模组,其中,前壳与后壳配合形成一容置腔;主电路板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主电路板开设有第一开槽;主天线支架,设置于主电路板朝向前壳一侧,且开设有与第一开槽彼此重叠的第二开槽;辅电路板和摄像模组,摄像模组设置于辅电路板上,并从主电路板朝向后壳一侧穿设于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其中,主天线支架靠近前壳的顶部设置,执法记录仪还包括主电池,其中在主电路板与前壳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朝向前壳的底部一侧形成电池仓,主电池设置于电池仓内。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减少执法记录仪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执法记录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执法记录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执法记录仪。
背景技术
执法记录仪又称现场执法记录仪,能够对相关事件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便于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由于执法记录仪是被相关人员随身携带用于记录现场,因此,轻薄便携的执法记录仪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执法记录仪,能够有效利用执法记录仪的内部空间,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执法记录仪,包括:前壳、后壳、主电路板、主天线支架、辅电路板、摄像模组和主电池。后壳与前壳配合形成一容置腔;主电路板设置于容置腔内,且主电路板开设有第一开槽;主天线支架设置于主电路板朝向前壳一侧,且开设有彼此重叠的与第一开槽彼此重叠的第二开槽;摄像模组设置于辅电路板上,并从主电路板朝向后壳一侧穿设于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其中,主天线支架靠近前壳的顶部设置,在主电路板与前壳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朝向前壳的底部一侧形成电池仓,主电池设置于电池仓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将摄像模组可以设置在独立于主电路板的辅电路板,实现摄像模组与主电路板的分开布置,并在主电路板和主天线支架上开设有彼此重叠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使得摄像模组从邻近后壳一侧依次穿设于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相对于摄像模组、主天线支架、主电路板简单堆叠结构而言,能够有效地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而且通过利用主电路板与前壳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朝向前壳底部的一侧形成有电池仓,将主电池设置于该电池仓内,较好地利用了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结构设计,相对于单独需要为电池配置电池仓相比,进一步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使得整机更轻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开关拨动机构和卡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开关拨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开关拨动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卡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主天线支架和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的主天池和分集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申请执法记录仪实施例可以包括:前壳10、后壳20、主电路板30、主电池40、主天线支架50、辅电路板60、摄像模组70、主集天线81、分集天线82、辅电池91、声学器件92、灯板93。
前壳10可以用于暴露摄像模组70的镜头部分,也即在执法记录仪进行拍摄时,前壳10是朝向被拍摄物体,而后壳20则背向被拍摄物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壳10与后壳20可以通过卡扣扣合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前壳10与后壳20可以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其他部件将前壳10和后壳20实现间接连接。前壳10与后壳20可以配合形成一容置腔100,该容置腔100可以用于容置执法记录仪的内部部件,对内部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避免内部部件遭受外力而损坏。为了清楚地描述容置腔100,在图1所示出的是前壳10和后壳20处于分解状态下的容置腔100,虽然容置腔100标注于前壳10的位置,但可以理解的是,容置腔100是由容置腔10和后壳20配合形成的。具体地,前壳10可以是具有一容置空间,后壳20可以呈板状,后壳20和前壳10相互盖合时,容置空间被盖合形成容纳腔100。当然,前壳10可以具有一容置空间,后壳20可以具有另一容置空间,后壳20和前壳10盖合时,该两个容置空间共同配合成容置腔100。
前壳10与后壳2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内部的部件的形状作出调整,以使得内部部件的布局可以更加紧凑,充分利用容置腔100的空间。当然,前壳10朝向容置腔100的一侧、后壳20朝向容置腔100的一侧可以根据内部布局的需求而设计相应的结构,以更好地容纳内部的部件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电线等。例如可以在前壳10与后壳20上开设有埋线槽,可以用于执法记录仪器走线的布置,便于对电线的固定作用。
容置腔100具体可以用于容纳主电路板30、主天线支架50、辅助电路板和摄像模组70。具体地,主电路板30可以设置于容置腔100内,且可以开设有第一开槽31。主电路板30可以是本实施例的执法记录仪器的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执法记录仪的运行。主天线支架50可以设置于主电路板30朝向前壳10一侧,也即位于前壳10与主电路板30之间。主天线支架50可以开设有与主电路板30的第一开槽31彼此重叠的第二开槽52。
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彼此重叠可以是指在主电路板30和主天线支架50设置于容置槽内时,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在后壳20到前壳10的方向上相互贯通或连通。例如,主天线支架50的第二开槽52可以完全与主电路板30的第一开槽31彼此重叠。第一开槽31的形状和第二开槽52的形状相适应,例如两者均呈U型。当然,第二开槽52与第一开槽31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一开槽31邻近前壳10的顶部的一侧可以为开口11,第二开槽52朝向前壳10底部的一侧可以为开口11,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彼此重叠,可以定义一个较为完成的环状区,如此可以在便于主天线支架50和主电路板30的制造的基础上,便于主天线支架50和主电路板30的装配。
摄像模组70可以设置于辅电路板60上,共同容纳于容置腔100内。辅电路板60可以用于控制或者驱动摄像模组70的运行。例如,摄像模组70可以不直接与主电路板30电性连接,而与辅电路板60连接。辅电路板60和主电路板30之间可以电性连接。辅电路板60与摄像模组70的镜头部分相背设置。摄像模组70从主电路板30朝向后壳20一侧穿设于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内。具体地,摄像模组70的镜头部分从主电路板30朝向后壳20一侧依次穿过第一开槽31、第二开槽52,最后可以通过前壳10暴露,以进行拍摄工作。例如前壳10形成有镜头孔(图未示),摄像模组70的镜头部分可以通过镜头孔进行暴露。
通过将摄像模组70可以设置在独立于主电路板30的辅电路板60,实现摄像模组70与主电路板30的分开布置,并在主电路板30和主天线支架50上开设有彼此重叠的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使得摄像模组70从邻近后壳20一侧依次穿设于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相对于摄像模组70、主天线支架50、主电路板30简单堆叠结构而言,能够有效地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改善了直接将摄像模组70设置主电路板30的一侧导致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的问题。
可选地,辅电路板60叠置并位于主电路板30朝向后壳20一侧。也即,辅电路板60和主电路板30层叠设置。由于摄像模组70可以设置于辅电路板60上,而摄像模组70从主电路板30朝向后壳20一侧穿设于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内,因此,可以将辅电路板60叠置并固定于主电路板30朝向后壳20一侧,通过将辅电路板60固定于主电路板30上,可以通过固定辅电路板60,实现对摄像模组70的固定。
参阅图2,主天线支架50可以靠近前壳10的顶部设置。例如前壳10的顶部设置有往外侧延伸的天线装饰部12。天线装饰部12具有连通容置腔100的空间,主天线支架50容置于容置腔100内时,主天线支架50的一部分可以插设于该空间内。主天线支架50位于主电路板30和前壳10之间,由于主天线支架50的厚度,可以使得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50朝向前壳10底部的一侧形成有电池仓400,主电池40设置于电池仓400内。
通过利用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50朝向前壳10底部的一侧形成有电池仓400,将主电池40设置于该电池仓400内,较好地利用了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结构设计,相对于单独需要为电池配置电池仓400相比,进一步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使得整机更轻薄。
前壳10和后壳20形成的容置腔100的两侧壁也可以分别开设有凹槽,用于供主电路板30插入,从而起到固定主电路板30的作用。进一步地,前壳10和或后壳20的侧壁可以设置连通容置腔100的按键开口,用于设置或者固定执法记录仪的功能按键或者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后壳20上还可以设置有显示屏22(如图1所示),显示屏22可以暴露于后壳20的外侧,用于显示执法记录仪的操作信息或者操作画面,例如可以将摄像模组70收集的画面进行播放。为了实现防水的效果,前壳10与后壳20之间连接边缘设置防水密封圈,进而防止水从前壳10与后壳20的连接处进入容置腔100,造成容置腔100内部的主电路板30、摄像头、主电池40等损坏。
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形成的用于设置主天线支架50和电池仓400的一空间,与后壳20形成的另一空间。该另一空间内可以布置与显示屏22有关的其他电路和元件等。通过主电路板30对容置腔100空间的分隔,可以使得内部的各部件根据其大小与连接关系等,分置于不同的空间内,优化结构安排和设计,利于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而且通过主电路板30分隔开,避免内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和后壳20还可以共同对内部的部件起到固定的作用,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主电路板30与后壳20可以共同抵靠内部的各部件,起到固定作用。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前壳10或者后壳20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前壳10或者后壳20上。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主电池40的拆卸和安装,前壳10的底部开设有与电池仓400连通的开口11,主电池40以可拆卸方式从开口11插入至电池仓400。通过在前壳10的底部设置与电池仓400连通开口11,便可以保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开口11将主电池40插入电池仓400,实现了电池可拆卸的效果。
为了提高主电池40固定于电池仓400内的稳定性,可以在前壳10、主电路板30和主天线支架50分别与主电池40接触的部分位置设置减震弹性件(图未示),使得主电池40可以较为紧密地抵靠前壳10、主电路板30和主天线支架50,且减震弹性件的存在也可以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减震弹性件例如弹性泡棉或者弹性橡胶、硅胶等。当执法记录仪掉落地上或者与其它物体硬接触时,减震弹性件可以减小主电池40受到的冲击,起到保护主电池40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主电池4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部41和壳体部42。电池部41和壳体部42可以相互固定。电池部41用于插入电池仓400,壳体部42用于与开口11配合,以封堵开口11。如此可以便于主电池40的拆卸,也不必另外设置其他壳或盖等以封堵出口。电池部41和壳体部4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两者一体化的设计可以使得二者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壳体部42和前壳10的开口11处可以设置有防水密封圈,起到防水的效果。
参阅图3至图6,对于主电池40的可拆卸方式而言,主电池40可以通过卡扣方式与前壳10和/或后壳20连接。如图1所示,执法记录仪的后壳20的底部位置可以设置开关拨动机构21,主电池40的壳体部42可以开设有卡槽422,在主电池40推入到电池仓400内时,开关拨动机构21与卡槽422卡扣连接,以将电池部41固定于电池仓400内。在主电池40需要拆卸出来时,通过拨动开关拨动机构21以与卡槽422脱扣,从而便于将电池部41拆卸出电池仓400内。
具体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该开关拨动机构21可以包括推扭座211、推扭固定片212、推紧弹性件213。推扭固定片212用于将推扭座211可滑动地固定于前壳10。例如,推扭固定片212可以与后壳20通过螺丝等相固定,比如推扭固定片212上可以设置有孔,螺丝穿设于推扭固定片212两侧的孔将其固定于后壳21上,推扭座211位于后壳20和推扭固定片212之间且能够相对于推扭固定片212进行滑动。如图3所示,推扭座211朝向后壳20一侧具有至少一个推杆2111,推扭座211背离推杆2111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拨动部2112,拨动部2112通过孔裸露于后壳20,以便通过手推动该拨动部2112从而带动推杆2111移动。推紧弹性件213可以是弹簧,推紧弹性件213的一端固定于推扭固定片212或者后壳20,另一端连接推扭座211。比如,推扭固定片212形成如图5所示的凹曲状,推紧弹性件213抵接于推扭固定片212的弯曲段和推扭座211的侧边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推紧弹性件213弹性支撑推扭座211。
壳体部42上的卡槽422的数量可以与推杆2111的数量一致。卡槽4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延伸方向与推动方向平行的第一卡槽4221和与之连通的第二卡槽4222。第一卡槽4221的底部与推紧弹性件213相对设置,以便于主电池40与电池仓400装配后,在自然状态下,推紧弹性件213弹性支撑推扭座211的推杆2111抵接第一卡槽4221的底部。推动方向是指,为了实现主电池40与后壳20的脱扣,而推动推扭座211的移动方向。如图6所示,第二卡槽4222贯通至壳体部42朝向电池部41一侧边缘,推杆2111可以从该一侧边缘进入到第二卡槽4222,或者从该一侧边缘退出。第二卡槽4222具有第一斜引导侧42221和第二斜引导侧42222,第一斜引导侧42221和第二斜引导侧42222从壳体部42的该一侧边缘往与第一卡槽4221的连通处呈聚拢状,其中第一斜引导侧42221与第一卡槽4221邻近电池部41的一侧之间弧形过渡,第二斜引导侧42222与第一卡槽4221远离电池部41的一侧连接。
在将主电池40推入到电池仓400内时,第一斜引导侧42221抵顶推杆2111,并推动推杆2111往推动方向移动,以使得推杆2111经过第一斜引导侧42221与第一卡槽4221的弧形过度处进入到第一卡槽4221。在推紧弹性件213的弹性支撑下,推杆2111被抵持在第一卡槽4221内,从而将主电池40固定于电池仓400内。在将主电池40从电池仓400中拆卸出来时,通过沿推动方向推动拨动部2112,推杆2111随着拨动部2112往推动方向移动,由于第二斜引导侧42222的引导作用,会使得壳体部42往电池仓400外移动,从而带动电池部41移动,此时的主电池40会在前壳10的开口11方向退出一段距离,方便操作人员的拆卸。通过设置上述卡扣结构使得主电池40固定于电池仓400内,可以方便拆卸主电池40,同时由于弹簧的弹性抵紧的作用,使得主电池40可以牢固地插入电池仓400,结构简单且稳定。
参阅图7和图8,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天线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主集天线81和分集天线82分别设置于执法记录仪的顶部和底部。例如主集天线81可以设置于主天线支架50上,分集天线82可以设置于主电池40的底部。
如图7所示,主集天线81用于执法记录仪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了保证主集天线81可以获得良好的数据传输效果,可以将主天线支架50上的一部分设置成柱状,并且可以穿入前壳10的天线装饰部12,可以保护部分主集天线81。主集天线81例如以镭射、喷涂或者镶嵌的方式设置于主天线支架50的部分外表面。
如图8所示,分集天线82可以设置于主电池40的壳体部42朝向开口11外的底部。例如壳体部42的底部具有分天线支架423。分集天线82可以设置于分天线支架423上。当主集天线81的信号收发功能异常时,可以通过分集天线82来实现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使得执法记录仪可以正常工作。也可以在执法记录仪处于信号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分集天线82与主集天线81共同配合作用,进一步的加强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为了固定分集天线82,也可以在主电池40上设置凹槽,以将分集天线82收纳于凹槽内,避免分集天线82被其它部件碰触,影响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具体地,分集天线82可以设置于壳体部42,且壳体部42的底面开设有凹陷区421(如图2所示),分集天线82通过分天线支架423埋设于凹陷区421内,也即分天线支架423嵌设于凹陷区421内,而分集天线82设置于分天线支架423上。由于壳体部42是为了封堵前壳10的开口11,提高整个执法记录仪的密封性,因此壳体部42可以充分利用,用来埋设分集天线82,壳体部42的空间可以满足分集天线82的净空需求。将分集天线82埋设于壳体部42底面的凹陷区421,可以减少执法记录仪本身的部件对分集天线82工作的影响,提高信号发射和/或接收的效率,还可以保护分集天线82,减少被其他部件碰触的几率。在实施例中,分集天线82可以通过镭射的工艺设置与壳体部42的凹陷区421。
主天线支架50可以用于承载执法记录仪的部分元件,可以充分利用主天线支架50上未被利用的部分,既可以节省容置腔100的空间。例如主天线支架50可以用于设置辅电池91。
如图7所示,辅电池91可以起到在主电池40的供电出现异常,比如主电池40没电或者主电池40脱落出电池仓400时,提供电源向执法记录仪其他元件提供电量,以维持执法记录仪的正常工作。在主电池40供电异常时,辅电池91也可以给部分元件提供电源,维持执法记录仪的某些功能的正常工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主电池40正常工作时,辅电池91可以不工作,也即不提供电量,在主电池40工作异常时,才提供电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主电池40和辅电池91可以各自独立使用,向整体提供电量,或者主电池90向一部分元件提供电量,辅电池91可以向另一部分元件提供电量。
辅电池91可以设置于主天线支架50。进一步地,可以在主天线支架50朝向后壳20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容纳区51,辅电池91容纳于容纳区51。容纳区51可以起到固定辅电池91的作用,以此在主天线支架50上未被利用的空间设置元件,提高执法记录仪的空间利用率,优化结构设置,提高执法记录仪器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节约容置腔100的空间,进而减小执法记录仪的厚度。
当然,辅电池91的形状可以根据主天线支架50上容纳区51的形状而调整,容纳区51的形状根据主天线支架50上未被利用的空间情况,可以设置成长方形或者圆柱形等,同时相应调整辅电池91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在容纳区51的一侧壁还内凹形成有连通容纳区51的侧槽54。相应地,辅电池91的一部分形成为凸起部911,在容置在容纳区51内时,凸起部911进一步插入该侧槽54,如此可以通过该侧槽54可以增大辅电池91体积,从而增大辅电池91的电容量,同时侧槽54的设置可以起到固定辅电池91的作用。
声学器件92可以用于声音的收集或播放。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声学器件92设置于主天线支架50上。声学器件92例如是喇叭和/或麦克风,喇叭和/或麦克风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为了提高声学器件92的声音的收集和播放的效果,可以将声学器件92设置于贴近前壳10和/或后壳20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在前壳10和/或后壳20对应的位置上开设多个小孔,用于声音的收集或播放。
具体地,声学器件92可以设置于主天线支架50和前壳10的顶部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声学器件92可以固定于前壳10的顶部,或者声学器件92可以固定于主天线支架50。将声学器件92置于前壳10和主天线支架50之间,能够有效保持声学器件92的结构稳定性,利用前壳10和主天线支架50的相对位置以减少晃动,可以改善将声学器件92设置于前壳10或后侧侧部所导致的空间利用率低问题,提高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主天线支架50朝向前壳1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台53,声学器件92可以支撑于支撑台53和前壳10的顶部之间。例如声学器件92为扬声器,固定于前壳10的顶部,并与前壳10的顶部构成音腔,作为扬声器的声学器件92的声学面为出声面,出生面朝向前壳10的顶部。例如声学器件92为麦克风,其声学面为拾音孔所在的面。通过在主天线支架50朝向前壳10的顶部一侧设置支撑台53,可以增大主天线支架50对声学器件92的支撑接触面积,进而可以使得声学器件92与前壳10的固定更稳定。此外,通过将声学器件92的声学面朝向前壳10的顶部,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声学器件92的声学效果。为了实现防水的效果,声学器件92外可以包覆防水膜透气膜,实现防水通音的效果。
如图1所示,灯板93可以设置于前壳10朝向主电路板30一侧,灯板93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开槽931,摄像模组70可以进一步穿设于第三开槽931内。灯板93上可以设置有各类的发光元件,例如是闪光灯,红外灯等。通过灯板93集成各类发光元件,可以实现发光元件的集中布局,使得布局可以更加紧凑,减少空间占用。由于发光元件的体积不大,可以通过在灯板93上设置第三开槽931,以此减少灯板93的占用的容置腔100的空间,并且可以将摄像模组70穿设于第三开槽931内,以此实现摄像模组70与各类发光元件的配合使用,并且使得摄像模组70和发光元件的布局紧凑,减少空间的占用。灯板93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前壳10,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当然,灯板93与摄像模组70接触的表面,可以增加减震弹性件,避免摄像模组70与第三开槽931的硬接触,同时也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将摄像模组70从邻近后壳20一侧依次穿设于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52,相对于摄像模组70、主天线支架50、主电路板30简单堆叠结构而言,能够有效地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并利用主电路板30与前壳10之间以及主天线支架50朝向前壳10底部的一侧形成有电池仓400,将主电池40设置于该电池仓400内,较好地利用了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结构设计,相对于单独需要为电池配置电池仓400相比,进一步减薄执法记录仪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
后壳,与所述前壳配合形成一容置腔;
主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主电路板开设有第一开槽;
主天线支架,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朝向所述前壳一侧,且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槽彼此重叠的第二开槽;
辅电路板和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辅电路板上,并从所述主电路板朝向所述后壳一侧穿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
其中,所述主天线支架靠近所述前壳的顶部设置,所述执法记录仪还包括主电池,其中在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前壳之间以及所述主天线支架朝向所述前壳的底部一侧形成电池仓,所述主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池仓连通的开口,所述主电池以可拆卸方式从所述开口插入至所述电池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法记录仪还包括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所述主集天线设置于所述主天线支架上,所述分集天线设置于所述主电池经所述开口外露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池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部和壳体部,所述电池部用于插入所述电池仓,所述壳体部用于与所述开口配合,以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分集天线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且所述壳体部的底面开设有凹陷区,所述分集天线埋设于所述凹陷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法记录仪还包括辅电池,所述辅电池设置于所述主天线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天线支架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凹陷形成有容纳区,所述辅电池容纳于所述容纳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法记录仪还包括声学器件,所述声学器件设置于所述主天线支架和所述前壳的顶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支架朝向所述前壳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声学器件固定于所述前壳的顶部并支撑于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前壳的顶部之间,且所述声学器件的出声面朝向所述前壳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电路板叠置并位于所述主电路板朝向所述后壳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法记录仪还包括灯板,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前壳朝向所述主电路板一侧,所述灯板上设置有第三开槽,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穿设于所述第三开槽内。
CN201921527264.7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执法记录仪 Active CN21043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7264.7U CN210431578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执法记录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7264.7U CN210431578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执法记录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1578U true CN210431578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7264.7U Active CN210431578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执法记录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15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600A (zh) * 2020-04-29 2020-07-17 深圳市莱法照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通信终端壳体及可见光通信终端
CN113709347A (zh) * 2021-08-27 2021-11-26 深圳警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跌落性强的执法记录仪
CN113950166A (zh) * 2021-10-09 2022-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终端及移动终端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600A (zh) * 2020-04-29 2020-07-17 深圳市莱法照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通信终端壳体及可见光通信终端
CN111431600B (zh) * 2020-04-29 2022-03-01 深圳市莱法照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通信终端壳体及可见光通信终端
CN113709347A (zh) * 2021-08-27 2021-11-26 深圳警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跌落性强的执法记录仪
CN113950166A (zh) * 2021-10-09 2022-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终端及移动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31578U (zh) 一种执法记录仪
JP469451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KR101587138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10491728B2 (en) Ke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key module
US10863013B2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ccessories
US9210822B2 (en) Entrance device housing with detachable front panel
CN108429826B (zh) 电子设备
CN213186172U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0381085U (zh) 装饰件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7028544A (ja)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CN105277280B (zh) 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721552U (zh)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EP1909469B1 (en) Battery cover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JP536491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6050602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プレーヤ
CN213809959U (zh) 手柄云台及手柄云台套件
US201101105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3876865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その電子機器
KR101891972B1 (ko) 마이크로 폰 홀더용 장착 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5187211U (zh) 一种具有断电续航和摄像功能的音箱
JP4158791B2 (ja)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CN218064794U (zh) 多功能照明装置
CN219627863U (zh) 一种便携式多通道无线麦克风
CN219697740U (zh) 一种热成像执法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