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027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0278U
CN210430278U CN201920799430.2U CN201920799430U CN210430278U CN 210430278 U CN210430278 U CN 210430278U CN 201920799430 U CN201920799430 U CN 201920799430U CN 210430278 U CN210430278 U CN 210430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arm
elastic arm
electrical connector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9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卫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9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0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0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02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且供一对接元件对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且与对接元件电性接触;一锁扣装置,固定于绝缘本体,用以锁扣固定对接元件,其具有:一弹性臂,具有一锁扣部,锁扣部定义一锁扣状态和一解锁状态,一固定臂,相对于电路板具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一限制件,当弹性臂处于锁扣状态时,限制件活动设于弹性臂和固定臂,限制了所述弹性臂朝向外侧变形的变形量,使得所述锁扣部稳定地与所述电子卡锁扣固定。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与对接元件对接稳定效果良好的电 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具有向前开口的一对接槽,用以供一电子卡向后插接,对接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金属卡扣件,每一金属卡扣件具 有一个弹性锁紧臂,当电子卡插入对接槽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锁紧臂向外张开容许所述 电子卡插入所述对接槽,当电子卡插入所述对接槽后,所述弹性锁紧臂回复原位分别对 应锁扣所述电子卡的左右两侧,从而将所述电子卡固定于所述对接槽内。
但是,由于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电连接器受到颠簸,弹性锁紧臂朝远离所述电子卡的侧边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弹性锁紧臂脱离所述电子卡,使得所述弹性锁紧 臂不能将电子卡固定于对接槽内,电子卡与电连接器的对接不稳定,不利于电连接器的 电气性能。
业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于所述弹性锁紧臂上凸伸一个加强肋,从而增强弹性锁紧 臂的强度,使其在颠簸过程中不易从电子卡侧边脱离,虽然设置加强肋增加所述弹性锁紧臂的强度,但是为了让电子卡顺利插入对接槽中,弹性锁紧臂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弹性,当受到剧烈颠簸时,所述弹性锁紧臂仍然与电子卡脱离,造成电子卡与电连接器对接不 稳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锁扣装置具有限制 件活动设于弹性臂和固定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且供一对接元件对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 且与所述对接元件电性接触;一锁扣装置,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用以锁扣固定所述 对接元件,其具有:一弹性臂,具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对接元件锁扣配合 从而定义一锁扣状态,所述弹性臂沿着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变形,所述锁扣部脱离 所述对接元件从而定义一解锁状态,一固定臂,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一个固定的位 置;一限制件,当所述弹性臂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限制件活动设于所述弹性臂和所 述固定臂,限制所述弹性臂朝向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弹性变形,当所述弹性臂处于 解锁状态时,所述限制件解除对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的限制。
进一步,所述限制件解除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的限制,所述弹性臂未发生弹性变形时定义为一自由状态,所述锁扣部朝向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锁 扣部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侧边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弹性臂朝向 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扣部相对于所述自由状 态的所述锁扣部偏移形成一第一位移,所述第一位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进一步,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扣部间隔设置,所述弹性臂朝向远离对接元件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定义一第二位移,所述第二位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进一步,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扣部相邻接,所述弹性臂的弹性变形量为零。
进一步,所述锁扣装置进一步具有一连接部桥接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弹性臂,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锁扣部的后方且与所述锁扣部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扣部之 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制件的长度,所述限制件活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锁扣部之 间。
进一步,定义靠近所述对接元件的方向为内侧,所述固定臂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内侧,所述弹性臂具有一止挡部,至少部分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内侧,所述限 制件设于所述止挡部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固定臂具有一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制件设于所述焊接部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锁扣部设于所述弹性臂的前端,所述锁扣部设于所述固定臂的前方且与所述固定臂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限制件具有一收容槽收容所述弹 性臂和所述固定臂,所述收容槽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所述锁扣部具有前后设置的一第一锁扣部和一第二锁扣部,自所述对接元件侧边凹设一凹槽,所述第一锁扣部凸伸进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锁扣部位于所述 对接元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 锁扣部的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锁扣装置进一步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弹性臂,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锁扣部后方且与所述锁扣部前后间隔设置,所述限制件设于所述 第二锁扣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锁扣装置具有一限制件,当所述弹性臂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限制件活动设于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弹性臂,限制了所述弹性臂朝向外侧变形的变形 量,使得所述锁扣部稳定地与所述电子卡锁扣固定,当所述弹性臂处于解锁状态时,所 述限制件解除了对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的限制,使得所述弹性臂朝外变形至所述锁 扣部脱离所述电子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锁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限制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弹性臂;
图6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处于锁扣状态下的弹性臂;
图7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处于另一种锁扣状态下的弹性臂;
图8为为本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处于解锁状态下的弹性臂;
图9为本实施例的限制件设于金属件上的第一种情况;
图10为本实施例的限制件设于金属件上的第二种情况;
图11为本实施例的限制件设于金属件上的第三种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安装面 10 绝缘柱 101
对接槽 11 后壁面 110 上壁 12
缺口 120 导引面 121 下壁 13
让位槽 130 让位面 1301 端子槽 14
固持槽 15
端子 C
上排端子 2 第一主体部 20 第一弹力部 21
第一接触部 210 第一固持部 22 第一焊脚 23
下排端子 3 第二主体部 30 第二弹力部 31
第二接触部 310 第二固持部 32 第二焊脚 33
锁扣装置 S
金属件 4 弹性臂 41 第一板部 410
第一锁扣部 411 第二锁扣部 412 止挡部 413
固定臂 42 第二板部 420 焊接部 421
卡持部 43 弹性槽 430 悬臂 431
连接部 44
限制件 5 收容槽 50 第一侧壁 51
第二侧壁 52 操作部 53
电子卡 200 导电垫片 201 凹槽 202
前后方向X 左右方向Y 上下方向Z
第一距离 L1 第二距离 L2 第一位移 D1
第二位移 D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的所有附图均定义有一前后方向X,一左右方向Y和一上下方向Z,其中X轴箭头指向为向前方向,Y轴箭头之间为向右方向,Z轴箭头指向为向上方向。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电连接器100沿着所述上下方向Z安装于一电路板 (未图示),一电子卡200向后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一绝缘 本体1,绝缘本体1具有向前开口的一对接槽11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200,所述电子卡 200具有上下两排导电垫片201,多个端子C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且显露于所述对接槽 11内与所述导电垫片201电性接触,两个锁扣装置S设于所述对接槽11的左右两侧用 以锁扣所述电子卡200的左右两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下表面形成一安装面10,自所述安装面 10向下凸伸两个绝缘柱101,所述绝缘柱101收容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定位孔 中,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1定位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表 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对接槽11,且所述对接槽11向后未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 所述对接槽11具有一后壁面110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平行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平行设置的一上壁12和一下壁13, 所述对接槽11位于所述上壁12和所述下壁13之间,一缺口120贯穿所述上壁12使得 所述上壁12的前表面位于所述下壁13的前表面的后方,用以使得所述电子卡200自上 而下倾斜插入所述对接槽11。所述上壁12的前表面形成自上而下且自前向后倾斜的一 导引面121,用以导引所述电子卡200倾斜插入所述对接槽11。自所述下壁13凹设一 让位槽130,所述让位槽130位于所述对接槽11下方且朝向所述对接槽11开口,与所 述后壁面110相邻接,用以让位收容自上而下倾斜插入的所述电子卡200,所述让位槽 130的前端具有一让位面1301,与所述导引面121平行,用以让位所述电子卡200倾斜 插入所述让位槽130。当所述电子卡200倾斜插入所述让位槽130后,再将所述电子卡 200的前端向上旋转至所述电子卡200与所述对接槽11平行,从而完成插卡过程。所述 电子卡200插入所述对接槽11后,所述让位槽130位于电子卡200的下方。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上下平行设置两排端子槽14,上排 所述端子槽14和下排所述端子槽14一一错位设置。上排所述端子槽14自后向前贯穿 所述绝缘本体1后表面和所述导引面121,且与所述对接槽11上下连通,下排所述端子 槽14自前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前表面和所述让位面1301,且与所述对接槽11上下 连通。
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两个固持槽15,自所述绝缘本体1前表面向后贯穿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两个所述固持槽15分别设于所述对接槽11的左右两端。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端子C由板状金属冲压形成。多个所述端子C设成 平行设置的上排端子2和下排端子3,所述上排端子2与上排所述端子槽14一一对应设 置,每一所述上排端子2向前插入对应的上排所述端子槽14,所述下排端子3与下排所 述端子槽14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下排端子3向后插入对应的下排所述端子槽14。 所述上排端子2具有竖直状的一第一主体部20,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0上端向前延伸一 第一弹力部21,所述第一弹力部21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10显露于所述对接槽11 内与上排所述导电垫片201电性接触,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0的中间部分向前延伸一第 一固持部22,与上排所述端子槽14的内壁干涉固定从而将上排所述端子C固定于所述 绝缘本体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0下端向后延伸一第一焊脚23,与所述电路板(未图 示)表面焊接。所述下排端子3具有水平状的一第二主体部30,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0 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二弹力部31,所述第二弹力部31向下竖直连接所述第二 主体部30,然后向前弯折延伸再反折向后弯折延伸形成其末端,所述第二弹力部31的 末端具有一第二接触部310,所述第二接触部310显露于所述对接槽11与下排所述导电 垫片201电性接触,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0的后端向后延伸一第二固持部32,所述第二 固持部32固定于下排所述端子槽14的内壁干涉固定从而将所述下排端子3固定于所述 绝缘本体1,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0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第二焊脚33,所述第二焊脚33与 电路板(未图示)表面焊接。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一接触部21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10位于同一竖 直平面上,使得所述电子卡200上下两面受到两排所述端子C的抵接力相平衡,使得电 子卡200不容易倾斜,有利于电子卡200与所述端子C的接触稳定性。所述第一焊脚23 和所述第二焊脚33共同定义一水平焊接面(未图示),位于所述安装面10的下方,使 得自上而下安装所述电连接器100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时,所述第一焊脚23和所 述第二焊脚33相比所述安装面10先接触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电 路板(未图示)对应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支撑力的受力点分布在所述第一焊脚23和所 述第二焊脚33上,根据力的反作用原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于电路板(未图示)的 作用力的受力点也分布在所述第一焊脚23和所述第二焊脚33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焊 脚23和所述第二焊脚33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表面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减少了所述 第一焊脚23和所述第二焊脚33与电路板(未图示)表面存在间隙而导致的空焊现象, 有利于所述端子C的电性连接性能。
两个所述锁扣装置S分别自前向后插入且固定于所述固持槽15从而设于所述对接槽11的左右两侧,用以锁扣所述电子卡200的左右两侧。在所述左右方向Y上定义一 内侧和一外侧,靠近所述电子卡200方向定义为所述内侧,远离所述电子卡200的方向 为所述外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每一所述锁扣装置S具有一金属件4,所述金属件4由板 状金属冲压形成,然后再将冲压完成的板状金属对折设置。所述金属件4具有一弹性臂 41和位于所述弹性臂41内侧的一固定臂42,两者的板面相对设置,还具有一连接部44, 连接所述弹性臂41的后端上缘和所述固定臂42的后端上缘。自所述弹性臂41的后端 向后延伸一卡持部43,所述卡持部43后端向前凹设一弹性槽430,使得所述卡持部43 后端分叉成两个悬臂431,所述悬臂431与所述固持槽15卡扣配合,所述弹性槽430 为所述悬臂431提供弹性变形的空间,有利于调整金属件4的位置。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弹性臂41具有一第一板部410和一锁扣部,所述锁 扣部具有一第一锁扣部411和一第二锁扣部412,所述第一板部410向前延伸超过所述 固定臂42,所述第一板部410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部44,自所述第一板部410前端朝 向所述内侧弯折延伸一第一锁扣部411,所述电子卡200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凹设一凹槽 202,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向内越过所述电子卡200的侧边凸伸进入凹槽202内,从而 将所述电子卡200进行所述前后方向X上的定位。自所述第一板部410前端上缘朝向所 述内侧弯折延伸一第二锁扣部412,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相对于所述第一锁扣部411靠 后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固定臂42靠前设置,与所述固定臂42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L2,所 述第二锁扣部412向内延伸超过所述电子卡200的侧边位于所述电子卡200的上方,向 下止挡所述电子卡200的上表面,防止所述电子卡200向上脱离所述对接槽11。所述第 二锁扣部412的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板部410的上缘凸出设置,所述连接部44相对于 所述第一板部410的上缘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锁扣部411的末端与所述电子卡200侧边 的距离,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的末端与所述电子卡200侧边的距离相等,定义其为第一 距离L1。如果所述弹性臂41朝外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 部412朝外的位移量超过所述第一距离L1,那么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 412将会解除对所述电子卡200的锁扣固定。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自所述第一板部410的前端下缘朝向所述内侧延伸延伸 一止挡部413,所述止挡部413与所述第一板部410连接的部分位于所述固定臂42前方, 所述止挡部413末端向后延伸形成,其位于所述固定臂42的内侧,用以止挡所述弹性 臂41朝向所述外侧过度弹性变形。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自所述固定臂42具有一第二板部420,所述第二板部420 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44连接,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的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部420的 上缘凸出设置,所述连接部44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部420的上缘凸出设置。自所述第二 板部420的下缘朝向所述内侧弯折延伸一焊接部421,所述焊接部421的底面与所述电 路板(未图示)表面焊接,所述焊接部421的底面与所述水平焊接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整体方便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悬臂431的弹 性设置,可以使得所述金属件4在上下方向Z上调整,可以调整所述焊接部421的底面 使其与所述水平焊接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的状态。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每一所述锁扣装置S具有一限制件5,由塑胶制成,活动 设于对应的所述弹性臂41和所述固定臂42。所述限制件5具有向下开口的收容槽50, 所述收容槽5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以及位于所述收容槽50两侧的一第一侧壁 51和一第二侧壁52,位于所述收容槽50上方连接所述第一侧壁51和所述第二侧壁52 的一操作部,用以将所述限制件5脱离所述金属件4,解除其对于所述弹性臂41和所述 固定臂42的限制。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所述限制件5自上而下安装于对应的所述金属件4,所述 收容槽50收容所述固定臂42和所述弹性臂41,所述第一侧壁51具有凸肋(未标示) 与所述第一板部410干涉配合,所述第二侧壁52具有凸肋(未标示)与所述第二板部 420干涉配合,从而使得所述限制件5夹持所述第一板部410和所述第二板部420,从 而限制所述弹性臂41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变形量。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所述限制件5活动设于所述第二锁扣部412与所述连接 部44之间,包括与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相邻接,也包括与所述连接部44相邻接。所述 第二锁扣部412与所述连接部4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制件4长度的2倍,使得操作 人员在安装所述限制件5时,不用额外注意找准所述限制件5的安装位置,有利于所述 限制件5的快速安装,且相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安装的工序也简单。所述第二锁扣部412 和所述连接部44凸出于所述第一板部410的上缘和所述第二板部420的上缘,对所述 限制件5形成前后止挡限位的作用。当所述限制件5邻接所述第二锁扣部412时,由于 所述收容槽5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所述固定臂42的前端也被收容于所述收容 槽50内,起到了限制所述弹性臂41和所述固定臂42的作用,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向 后止挡所述操作部53,从而防止所述限制件5向前移动。当所述限制件5邻接所述连接 部44时,所述连接部44向前止挡所述操作部53,从而防止所述限制件5向后移动。另 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和所述连接部44凸出于所述第一板部410的上缘和所述第二板部 420的上缘,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快地确定在所述金属件4上安装所述限制件5的 范围,方便快速简易安装所述限制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410朝外凸设一 加强肋(未标示),加强了所述第一板部410的强度。但是同时也使得所述限制件5不 能在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和所述连接部44之间来回滑移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 第一板部410没有设加强肋(未标示),所述限制件5可以在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和所 述连接部44之间来回滑移运动。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对所述电子卡200进行锁扣固定且未将所述限制件5活动安装于所述金属件4上时定义为一自由状态。请参阅图 6和图7,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对所述电子卡200进行锁扣固定 且所述限制件5活动设于金属件4时定义为一锁扣状态。请参阅图8,将所述限制件5 自所述金属件4上移除,所述弹性臂41朝外变形,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 扣部412脱离所述电子卡200,解除了对所述电子卡200的锁扣固定时定义为一解锁状 态。
请参阅图5和图8,所述自由状态下的所述弹性臂41受到颠簸时容易朝向外侧变形, 从而由所述自由状态转换成所述解锁状态,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 第二锁扣部412相对于所述自由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具有一第一位移D1,所述第一位移D1大于所述第一距离L1,使得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 所述第二锁扣部412解除对所述电子卡200锁扣固定。上述情况的解锁状态是因为意外 颠簸产生的,而非应操作人员意愿进行解锁。如果所述电连接器100处于工作状态,由 于意外的解锁状态产生,那么就会使得所述电子卡2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不稳, 不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电性性能。
请参阅图6,在锁扣状态下,所述限制件5与所述第二锁扣部412间隔设置时,所 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相对于自由状态的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 第二锁扣部412可以朝向外侧弹性变形一第二位移D2,所述第二位移D2大于等于零且 小于所述第一距离L1。所述限制件5与所述连接部44相邻接时,所述第二位移D2最大, 但是仍然小于所述第一距离L1。上述情况的所述限制件5对所述弹性臂41的限制是减 小了所述弹性臂41朝向外侧变形的变形量,使其小于所述第一距离L1,从而保证所述 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与所述电子卡200的锁扣固定,同时也在所述电 子卡200由于外力发生晃动的同时,所述弹性臂41提供一定的弹性缓冲,在缓冲的过 程中,抵消掉一部分的外力作用。
请参阅图7,在锁扣状态下,所述限制件5与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相邻接,所述弹 性臂41不能朝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相对 于自由状态的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不会朝向外侧产生位移。上述 情况的所述限制件5对所述弹性臂41的限制是使其不能朝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将所 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部412保持在原位,保证了对所述电子卡200的锁扣 固定。
所述限制件5还可以位于所述止挡部413上方和所述焊接部421上方。所述限制件5设于所述止挡部413上方,即使所述弹性臂41朝向外侧变形时也不会使得所述止挡部 413与所述固定臂42发生摩擦碰撞,保护了所述止挡部413。由于所述焊接部421焊接 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第二板部420越靠近所述焊接部421的部分强度越 好,所述限制件5设于所述焊接部421上方,有利于保护所述金属件4。
即使发生了意外颠簸,所述限制件5也限制了所述弹性臂41朝向外侧变形的变形量,所述弹性臂41朝外侧变形的所述第二位移D2均小于所述第一距离L1,或者是使得 所述弹性臂41不能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锁扣部411和所述第二锁扣 部412稳定地锁扣所述电子卡200。
请参阅图9,此为处于锁扣状态下,两个所述限制件5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44邻接,两侧的所述弹性臂41可以朝向外侧变形弹性变形,但形成的所述第二位移D2小 于所述第一距离L1,两侧的所述弹性臂41与所述电子卡200弹性卡扣,即使发生朝向 外侧的弹性变形,第一锁扣部411始终位于所述凹槽202内,所述第二锁扣部412始终 位于所述电子卡200上方,使得所述电子卡2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稳定。请参阅图 10,此为处于锁扣状态下,两个所述限制件5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锁扣部412邻接, 所述弹性臂41没有办法朝向外侧弹性变形,此时两侧的所述弹性臂41与所述电子卡200 刚性卡扣。请参阅所述图11,此为处于锁扣状态下,其中一个所述限制件5与所述连接 部44邻接,另一个所述限制件5与所述第二锁扣部412邻接,其中一侧的的所述弹性 臂41不能朝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另一侧的第二位移D2大于零小于第一距离L1,其中 一侧的所述弹性臂41与所述电子卡200弹性卡扣,另一侧的所述弹性臂41与所述电子 卡200刚性卡扣。当然,所述限制件5是可选择位置地设于所述金属件4上,所述限制 件5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并不局限于图9到图11的三种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锁扣状态下,限制件5与第二锁扣部412间隔设置时,第一锁扣部411和第 二锁扣部412相对于自由状态的第一锁扣部411和第二锁扣部412可以朝向外侧弹性变 形一第二位移D2,第二位移D2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第一距离L1。限制件5与连接部44 相邻接时,第二位移D2最大,但是仍然小于第一距离L1。上述情况的限制件5对弹性 臂41的限制是减小了弹性臂41朝向外侧变形的变形量,使其小于第一距离L1,从而保 证第一锁扣部411和第二锁扣部412与电子卡200的锁扣固定,同时也在电子卡200由 于外力发生晃动的同时,弹性臂41提供一定的弹性缓冲,在缓冲的过程中,抵消掉一 部分的外力作用。
2、限制件5与第二锁扣部412相邻接,弹性臂41不能朝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第 一锁扣部411和第二锁扣部412相对于自由状态的第一锁扣部411和第二锁扣部412不 会朝向外侧产生位移。上述情况的限制件5对弹性臂41的限制是使其不能朝向外侧发 生弹性变形,将第一锁扣部411和第二锁扣部412保持在原位,保证了对电子卡200的 锁扣固定。
3、第一接触部210和第二接触部31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使得电子卡200上下 两面受到两排端子C的抵接力相平衡,使得电子卡200不容易倾斜,有利于电子卡200 与端子C的接触稳定性。
4、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共同定义一水平焊接面,位于安装面10的下方,使 得自上而下安装电连接器100于电路板(未图示)时,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相比 安装面10先接触电路板(未图示)表面,从而使得电路板(未图示)对应电连接器100 的支撑力的受力点分布在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上,根据力的反作用远离,电连接 器100对于电路板(未图示)的作用力的受力点也分布在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上, 从而使得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与电路板(未图示)表面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减少 了第一焊脚23和第二焊脚33与电路板(未图示)表面存在间隙而导致的空焊现象,有 利于端子C的电性连接性能。
5、当限制件5邻接第二锁扣部412时,收容槽50的长度大于第二距离L2,固定臂 42的前端也被收容于收容槽50内,起到了限制弹性臂41和固定臂42的作用。
6、当限制件5邻接第二锁扣部412时,第二锁扣部412向后止挡操作部53,从而 防止限制件5向前移动。当限制件5邻接连接部44时,连接部44向前止挡操作部53, 从而防止限制件5向后移动。另第二锁扣部412和连接部44凸出于第一板部410的上 缘和第二板部420的上缘,可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快地确定在金属件4上安装限制件 5的范围,方便快速简易安装限制件5。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 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且供一对接元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对接元件电性接触;
一锁扣装置,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用以锁扣固定所述对接元件,其具有:
一弹性臂,具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对接元件锁扣配合从而定义一锁扣状态,所述弹性臂沿着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变形,所述锁扣部脱离所述对接元件从而定义一解锁状态,
一固定臂,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一限制件,当所述弹性臂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限制件活动设于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限制所述弹性臂朝向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弹性变形,当所述弹性臂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制件解除对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的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解除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的限制,所述弹性臂未发生弹性变形时定义为一自由状态,所述锁扣部朝向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锁扣部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侧边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弹性臂朝向远离所述对接元件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解锁状态的所述锁扣部相对于所述自由状态的所述锁扣部偏移形成一第一位移,所述第一位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扣部间隔设置,所述弹性臂朝向远离对接元件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定义一第二位移,所述第二位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扣部相邻接,所述弹性臂的弹性变形量为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进一步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弹性臂,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锁扣部的后方且与所述锁扣部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扣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制件的长度,所述限制件活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锁扣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靠近所述对接元件的方向为内侧,所述固定臂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内侧,所述弹性臂具有一止挡部,至少部分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内侧,所述限制件设于所述止挡部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具有一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限制件设于所述焊接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部设于所述弹性臂的前端,所述锁扣部设于所述固定臂的前方且与所述固定臂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限制件具有一收容槽收容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固定臂,所述收容槽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部具有前后设置的一第一锁扣部和一第二锁扣部,自所述对接元件侧边凹设一凹槽,所述第一锁扣部凸伸进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锁扣部位于所述对接元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扣部的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末端与所述对接元件的侧边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进一步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弹性臂,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后方且与所述锁扣部前后间隔设置,所述限制件设于所述第二锁扣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CN201920799430.2U 2019-05-17 2019-05-17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30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430.2U CN21043027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9430.2U CN21043027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0278U true CN210430278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943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3027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0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6717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121386U (ja) コネクタガイド部材
CN113078510B (zh) 连接器组件
JPH07235351A (ja)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13437576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6676433B1 (en) Connector
CN108695614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US5803761A (en) Edge connector
KR20130128314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1525338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0034434B (zh) 卡边缘连接器系统
TWM601912U (zh) 插座連接器
CN213484017U (zh) 电连接器
US6466452B2 (en) Socket
TW202224284A (zh)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CN210430278U (zh) 电连接器
CN111525340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2003078B (zh) 电连接器
CN109066151B (zh) 电连接器
CN110556646A (zh) 电连接器
CN215070740U (zh) 连接器组件
CN109273908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5642441A (zh) 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4505855U (zh) 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