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3815U - 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阀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3815U CN210423815U CN201920922860.9U CN201920922860U CN210423815U CN 210423815 U CN210423815 U CN 210423815U CN 201920922860 U CN201920922860 U CN 201920922860U CN 210423815 U CN210423815 U CN 2104238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cavity
- valve
- interface
- valve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组件,包括阀体、第一阀芯,阀体至少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一安装部,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部,阀体至少包括阀本体、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的至少部分自所述第一接口部凸出延伸,阀本体具有平整部,所述平整部具有第一腔,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腔;以第一腔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第一凸出部在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第一安装部在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平整部凸出设置,第一凸出部在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第一安装部凸出设置。该阀组件结构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一定程度上省略了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冷剂系统中,有时根据系统的要求,制冷剂会有不同的流向要求,同一阀件有时是正向流进,有时是反向流进,因此各阀件一般都是通过管路连接,通过管路连接的各阀件结构相对较大。
公开号为CN106907881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制冷剂控制装置,该制冷剂控制装置可根据系统应用需要来采用节流或者直通,从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为流体节流,从第二端口至第一端口为流体直通,如此满足系统中正向节流,反向导通的作用。该专利公开的制冷剂控制装置只具有正向节流、反向导通的作用,功能较为简单,阀芯、阀体结构也较为简单,其阀体一般是在整块的金属材料上进行开孔等加工工艺而形成,由于机加工处理的阀体整体外形相对比较规整,如果通过机加工制造不规则形状的阀体,操作非常麻烦,由于机加工的阀体外形相对成块状,故阀体重量相对较重,且需要对整块金属结构进行加工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小巧、成本相对较低的阀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组件,包括阀体、第一阀芯,所述阀体至少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阀体至少包括阀本体、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凸出延伸,所述阀本体具有平整部,所述平整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平整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以所述第一腔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出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平整部、第一凸出部、第一安装部,以所述第一腔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出设置。如此阀体结构小巧,重量较轻、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阀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阀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阀组件的阀体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阀体的另一视图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阀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阀体的一种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阀体的另一种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阀体的又一种流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示意出阀组件10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阀组件100包括阀体10、第一阀芯20、第二阀芯30和第三阀芯40,阀体10包括第一腔101、第二腔102、第三腔103,第一阀芯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101,第二阀芯30位于第二腔102,第三阀芯40位于第三腔103;第一阀芯20、第二阀芯30、第三阀芯40与阀体10组装固定。
结合参照图1-图5、阀体10至少包括阀本体110、第一接口部104、第二接口部105、第三接口部106、第一安装部107、第二安装部108、第三安装部109、第一凸出部111、第二凸出部112,第一凸出部111的至少部分自第一接口部104凸出延伸,第二凸出部112的至少部分自第二接口部105凸出延伸,阀本体110具有平整部113,第一腔101位于平整部113内部,第一阀芯20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腔101;平整部113与第一安装部107连接,第一接口部104与第一安装部107连接,第一凸出部111与第一安装部107连接。为使得结构更为流畅,平整部113与第一安装部107圆弧连接,第一接口部104与第一安装部107圆弧连接,第一凸出部111与第一安装部107圆弧连接。
以第一腔101的延伸方向为阀体的高度方向H,以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平整部上方为上,以垂直所述平整部表面为厚度方向T,以沿着所述平整部的表面方向为长度方向L,其中平整部是指大部分表面为平整结构,以垂直平整部表面为厚度方向是指垂直其大部分平整结构表面,若其表面有较小的凹坑或凸起或突出结构,可忽略不计。以沿着平整部的表面方向是指沿着大部分表面为平整结构的表面部分。
第一凸出部111、第二凸出部112在阀体10的厚度方向T相对平整部113凸出设置,平整部113在阀体10的厚度方向T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部107在阀体的厚度方向T的厚度,或者说在阀体10的厚度方向T上,第一安装部107相对平整部113凸出设置,第一凸出部111相对第一安装部107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口部的长度;在阀体10的高度方向H,第一接口部104的高度大于第一安装部107,第一凸出部111的高度大于第一安装部107。
第二凸出部112自第二接口部凸出设置,第二凸出部112与平整部113圆弧连接,第二接口部在阀体10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凸出部112在阀体10高度方向的长度。在高度方向H,第二凸出部11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凸出部111的下方。由于阀体10具有平整部113、第一凸出部111、第二凸出部112的结构,相对阀体仅通过机加工形成的结构,结构更为复杂。另外,在阀体10的厚度方向T上,第一安装部107相对平整部113凸出设置,在阀体结构上,平整部具有较小的厚度(厚度方向T),阀体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降低了材料成本。由于第一安装部107需要与第一阀芯配合设置,第一安装部107的厚度尺寸大于平整部113的厚度尺寸,第一安装部107可以设置有内螺纹用于和第一阀芯螺纹连接,第一安装部107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用于和第一阀芯连接。第一接口部104与第一安装部107圆弧连接,第一凸出部111相对第一安装部107凸出设置,第一凸出部111用于设置固定孔,用于和外接管配合。
阀体10包括支脚部114,在阀体的厚度方向T,支脚部114自平整部113凸出,平整部113、支脚部114由铸造或锻造形成,第一凸出部111、第二凸出部112的侧面由铸造或锻造形成,第一凸出部11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5,第二凸出部112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16,支脚部114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17,第一固定孔115、第二固定孔116、第三固定孔117由机加工形成。平整部113、支脚部114、第一凸出部111的侧面、第二凸出部112的侧面由铸造或锻造形成,使得材料的利用率更高,且相对阀体只采用机加工的方式,降低了制造成本。
第一阀芯20为电子膨胀阀阀芯,第二阀芯30为单向阀阀芯,第三阀芯40为单向阀阀芯。
第一阀芯20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07,第二阀芯30位于第二腔102,第三阀芯40位于第三腔103。
阀体10包括连通通道118,连通通道118连通第一腔101与第二腔102,连通通道118与第二腔102连通的部位相对第二阀芯30靠近第一接口部104,第三阀芯40位于第三腔103的位置相对第二腔102与第三腔103连通的部位靠近第三接口部106;
第一接口部104能够通过第二腔102与第二接口部105连通;
第三接口部106能够通过第三腔103与第二接口部105连通;
第三接口部106能够通过第一腔101与第一接口部104连通。
其中,第三腔103与第二腔102的连通位置相对第二阀芯30更为远离第一接口部104,阀体10包括第二腔102对应的底壁119,且该底壁119与第一接口部104相对,底壁119与第三腔103对应的壁部在阀体10的高度方向H的高度不同。底壁119在阀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超过第三腔103对应的壁部的位置,有利于第三腔的机加工过程中第三腔对应的壁部的毛刺的去除,如果底壁119与第三腔对应的壁部在高度方向平齐,在底壁119位置会出现一些毛刺,毛刺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阀组件内制冷剂的流动,另一方面会影响阀组件的性能,容易引起阀芯部件的阻塞。
阀体10包括第二安装部108,第二安装部108的开口与第一腔101连通,在阀体10的高度方向,该第二腔102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第二阀芯30配合的部位相对第二安装部108更为远离第一接口部104,第二腔102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第二阀芯30配合的部位位于第一接口部104与第二接口部105之间。第二安装部108连接第一接口部104和第二接口部105,第一凸出部111在阀体的厚度方向T相对第二安装部108凸出,第二凸出部112在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第二安装部108凸出。如此第二接口部可在第一接口部下方凸出,结构上更为紧凑,对于机加工而言,这样的结构加工难度增大了好几倍,加工成本较高。
阀组件100包括封闭件141,封闭件141与第二安装部108配合,封闭件141例如与第二安装部108螺纹连接,并密封设置。第二安装部108的设置有助于阀体结构的加工,使得内部流道更为清楚。
阀体10包括第三接口部106和第三安装部109,第三接口部106与第三安装部109在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平整部113凸出设置,第三接口部106、第三安装部109与平整部113连接。阀组件100包括传感器120,传感器120靠近第三接口部106设置;阀组件100包括第四腔140,第三安装部109的开口于第四腔140连通,传感器120与第三安装部109配合,传感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四腔140,第四腔140与第三腔103连通,第四腔140的中心线与第三腔103的中心线成角度设置,第三安装部109的开口与第三接口部106的开口位于阀体10的不同侧部。如此,传感器110的安装可以避开与第三接口部106配合连接的结构。
传感器120与第三安装部109螺纹连接,第一阀芯20与第一安装部107螺纹连接,第一安装部107侧壁具有用于固定第一阀芯20的第四固定孔121。
阀体10包括底面125,第一接口部104与底面125相对设置,第三接口部106所在面与底面125相邻设置,第二接口部105所在面与底面125相邻设置,第四腔140的中心线与底面125成锐角。如此,传感器120上的插线端相对底面为倾斜角度,在阀组件100应用于车辆系统中时,信号管线可以相对底面为倾斜角度插入传感器110的插口,插接相对方便。
第二阀芯30为单向阀阀芯,第三阀芯为单向阀阀芯,第二阀芯30嵌入第二腔102,第二腔102中位于第二阀芯30两侧的通道在一个方向连通,第三阀芯40嵌入第三腔103,第三腔103中位于第三阀芯40两侧的通道在一个方向连通。
第二腔102包括第一子腔102a和第二子腔102b,第二阀芯30阻断或导通第一子腔102a和第二子腔102b,第三腔103包括第三子腔103a和第四子腔103b,第三阀芯40阻断或导通第三子腔103a和第四子腔103b;第二阀芯30打开,第一子腔102a与第二子腔102b连通,第三阀芯40打开,第三子腔103a与第四子腔103b连通,第四子腔103b与第二子腔102b连通。
连通通道118连通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连通通道118与第二腔102连通的部位相对第二阀芯20靠近第一接口部104所在侧面,连通通道118与第一子腔102a连通。
具体的,参照图6-图8,阀组件100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芯20为关闭状态,流体从第一接口部104进入,第二阀芯30导通第一子腔102a和第二子腔102b,流体通过第二阀芯30,从第二接口部105离开;
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芯20为关闭状态,流体从第三接口部106进入,第三阀芯40导通第三子腔103a和第四子腔103b,流体通过第三阀芯40,从第二接口部105离开;
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阀芯20为打开状态,流体从第三接口部106进入,第三阀芯40导通第三子腔103a和第四子腔103b,流体通过第三阀芯40,经第四子腔103b进入第一阀芯20,第一阀芯20调节流体流量,然后流体从第一接口部104离开。
如此,流体经该阀组件100可实现流道的导通,或者流体流量的调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阀体10包括第一侧部122、第二侧部123、第三侧部124,第一接口部104的开口位于第一侧部122,第二接口部105的开口位于第二侧部123,第三接口部106的开口位于第三侧部124;第一侧部122、第二侧部123、第三侧部124位于阀体10的不同侧。第二侧部123与第三侧部124可相对设置,便于第三腔103与第二接口部105的连通。如此,与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连接的外部管路相互不干涉,而且插接更为方便,有利于该阀组件的应用。
应当明白,本文中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等术语不限制为同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阀组件,包括阀体、第一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至少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阀体至少包括阀本体、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一接口部凸出延伸,所述阀本体具有平整部,所述平整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平整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以所述第一腔的延伸方向为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二凸出部、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接口部凸出延伸,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平整部圆弧连接,以沿着所述平整部的表面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在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在所述高度方向,以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平整部上方为上,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由铸造或锻造和机加工形成,所述阀体包括支脚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所述支脚部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凸出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支脚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支脚部、第一凸出部的侧面、第二凸出部的侧面由铸造或锻造形成,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由机加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出,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接口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接口部、第三安装部与所述平整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二阀芯、第三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为电子膨胀阀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为单向阀阀芯,所述第三阀芯为单向阀阀芯,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
所述阀体包括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三阀芯位于所述第三腔,
所述阀体包括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二阀芯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三阀芯位于所述第三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的部位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
所述第一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
所述第三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
所述第三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接口部连通;
所述阀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关闭状态,流体从第一接口部进入,通过第二阀芯,从第二接口部离开;
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关闭状态,流体从所述第三接口部进入,通过所述第三阀芯,从所述第二接口部离开;
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打开状态,流体从所述第三接口部进入,所述流体经过所述第一阀芯,从所述第一接口部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位置相对所述第二阀芯更为远离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底壁,且该底壁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相对,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三腔对应的壁部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的高度不同;
所述阀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该第二腔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更为远离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且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第二阀芯更为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设置;
所述阀体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阀体包括第四腔,所述传感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腔,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开口与所述第四腔连通,所述第四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四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腔的中心线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位于所述阀体的不同侧部;所述传感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安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侧壁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二凸出部、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接口部凸出延伸,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平整部圆弧连接,以沿着所述平整部的表面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在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口部在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在所述高度方向,以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平整部上方为上,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方;
所述阀体由铸造或锻造和机加工形成,所述阀体包括支脚部,在所述阀体的横向方向,所述支脚部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凸出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支脚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支脚部、第一凸出部的侧面、第二凸出部的侧面由铸造或锻造形成,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由机加工形成;
所述阀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出,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出;
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接口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在所述阀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平整部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接口部、第三安装部与所述平整部连接;
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二阀芯、第三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为电子膨胀阀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为单向阀阀芯,所述第三阀芯为单向阀阀芯,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
所述阀体包括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三阀芯位于所述第三腔,
所述阀体包括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二阀芯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三阀芯位于所述第三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的部位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
所述第一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
所述第三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
所述第三接口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接口部连通;
所述阀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关闭状态,流体从第一接口部进入,通过第二阀芯,从第二接口部离开;
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关闭状态,流体从所述第三接口部进入,通过所述第三阀芯,从所述第二接口部离开;
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芯为打开状态,流体从所述第三接口部进入,所述流体经过所述第一阀芯,从所述第一接口部离开;
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位置相对所述第二阀芯更为远离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底壁,且该底壁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相对,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三腔对应的壁部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的高度不同;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该第二腔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部位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更为远离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阀体壁部中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之间;
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且在所述阀体的高度方向,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第二阀芯更为靠近所述第一接口部;
所述阀组件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设置;
所述阀体包括第四腔,所述传感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腔,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开口与所述第四腔连通,所述第四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四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腔的中心线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位于所述阀体的不同侧部;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侧壁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阀芯的第四固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22860.9U CN210423815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阀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22860.9U CN210423815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阀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3815U true CN210423815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22860.9U Active CN210423815U (zh) | 2019-06-19 | 2019-06-19 | 阀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381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946A (zh) * | 2020-09-30 | 2021-03-02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WO2023226953A1 (zh) * | 2022-05-23 | 2023-11-30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阀 |
-
2019
- 2019-06-19 CN CN201920922860.9U patent/CN2104238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946A (zh) * | 2020-09-30 | 2021-03-02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WO2023226953A1 (zh) * | 2022-05-23 | 2023-11-30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23815U (zh) | 阀组件 | |
CN1100787A (zh) | 岐管阀 | |
JP2005516796A5 (zh) | ||
ITRM960194A1 (it) | Raccordo per pompa di lubrificante. | |
CN102064504B (zh) | 带有承载框架和壁调节元件的电安装设备 | |
CN112113005A (zh) | 阀组件的制造方法及阀组件 | |
CN201380583Y (zh) | 注塑机开模背压组件 | |
CN205001135U (zh) | 一种变量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控制活塞及液压泵、马达 | |
CN107975508B (zh) | 阻尼阀 | |
CN109026888B (zh) | 一种回转缓冲阀 | |
CN211778296U (zh) | 一种适用于行走马达的变量液控阀 | |
CN220850893U (zh) | 一种多路阀用溢流阀 | |
CN205013796U (zh) | 降噪型电磁阀底座 | |
CN220302437U (zh) | 一种电控换向阀 | |
CN211599130U (zh) | 一种电液比例阀 | |
CN205371132U (zh) |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换向阀 | |
CN217481636U (zh) | 可拆卸式背压平衡装置 | |
CN219242335U (zh) | 一种实现双向平衡阀功能的双向锁 | |
CN209943232U (zh) | 一种带接近开关的手动换向阀 | |
CN218093666U (zh) | 一种节流单向节流阀 | |
CN211231768U (zh) | 通讯协议阀岛的阀座部件 | |
CN209976943U (zh) | 一种开合模油路块装置 | |
CN107989840B (zh) | 一种阻尼控制阀 | |
CN212389759U (zh) | 截止阀 | |
CN212376989U (zh) | 一种蓄能器储能控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