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0829U - 一种加筋抗裂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筋抗裂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0829U
CN210420829U CN201920929233.8U CN201920929233U CN210420829U CN 210420829 U CN210420829 U CN 210420829U CN 201920929233 U CN201920929233 U CN 201920929233U CN 210420829 U CN210420829 U CN 210420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asphalt
crack
asphal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92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丹
张向东
朱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um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Rum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Rum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Rum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92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0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0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0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筋抗裂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沥青层、织物层和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内嵌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筋条,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沿第一沥青层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分布。本实用新型的加筋抗裂具有很强的荷载传递能力和对沥青路面的保护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裂缝反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加筋抗裂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领域,涉及一种加筋抗裂贴,用于防止反射裂缝,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黑”直接加铺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所使用的防止反射裂缝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俗称“白改黑”或“白+黑”)工程中,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一般采用灌缝剂灌缝、喷洒应力吸收层或者在接缝上贴“纤维织物+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等来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的裂缝反射到加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来。其中抗裂贴的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的抗裂贴均以纤维织物作为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加筋物来承担弯拉变形力,而在实际施工中,该纤维织物是自然铺设上去的,并且随上层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自由移动,无法在垂直于裂缝的方向形成具有刚性的梁架结构,因此在行车轮载作用、温度热胀冷缩变形等引起的裂缝上下、左右位移情况下,普通抗裂贴基本不具有荷载传递能力和承担拉应力的能力,其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很快在裂缝处断裂从而将旧水泥路面的裂缝反射到路面,即反射裂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加筋作用,具有强的荷载传递能力和承受沥青路面层底大部分拉应力,对沥青路面起到保护作用,具备防止反射裂缝的抗裂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裂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沥青层、织物层和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内嵌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干厚度为1-3mm的金属板,或者,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干厚度为1-3mm的金属网,或者,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筋条,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沿第一沥青层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筋条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2-4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筋条为镀锌或防腐处理的高强硬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筋条的横截面为矩形,宽度为8-12mm,厚度为1-3.0mm。可选地,为镀锌或防腐处理的高强硬钢条,进一步地,第一金属筋条的长度为1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为钢铁。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一金属筋条垂直的第二金属筋条,所述第二金属筋条完全嵌入在第一沥青层内且与各第一金属筋条连接,形成筋条网。进一步地,其中,第二金属筋条为直径为0.25-1.5mm的铁丝或钢丝,优选为0.25-0.75mm直径的铁丝或钢丝。如此,一方面可形成整体筋条网,提升沥青层整体性,防止应力集中,进一步提升抗裂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强第一金属筋条与第一沥青层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金属筋条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脱落;此外,第二金属筋条直径较小,不会妨碍抗裂贴的卷曲,以便存放或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网(9)为由直径为0.5-1.5mm的丝材制成的编织网、焊接网、轧制网、冲孔网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板上设有多排孔,相邻的2排孔之间的距离为50-70mm;单排孔中,相邻2个孔的距离为40-50mm;单个孔的半径为150-18mm;板厚度1.0~2.0mm。孔的设置,可保证金属板上方、下方的沥青连成一体,提升金属板、沥青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沥青层的厚度为0.8-2mm;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为0.1-0.7mm;所述第二沥青层的厚度为0.3-0.7mm。
进一步地,沥青层由改性沥青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为SBS、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他高分子改性沥青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沥青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隔离层;第二沥青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隔离层。
对于设有金属板的抗裂贴,金属板与沥青形成整体的第一沥青层,可对载荷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对裂缝产生的集中应力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提升抗裂贴的抗裂能力,防止裂缝反射。
对于设有第一金属筋条的抗裂贴,铺设抗裂贴时,可使得第一金属筋条与裂缝长度方向垂直,改善裂缝边沿的受力情况,第一金属筋条将车辆等施加的压力往其两边传递,降低沥青层底拉应力。织物层一方面可直接提升抗裂能力,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分散第一金属筋条传递的应力,与第一金属条协同配合,进一步提升抗裂能力,有效防止反射裂缝。
加金属板或第一金属筋条后,沥青层底部在接缝附近整体性大大增强,车辆荷载引起的沥青层底部的弯拉变形被金属板或第一金属筋条扛住并传递至下承力层,沥青层底部的弯拉变形、弯拉应力大幅度减小,自然地,沥青层得到保护,“防裂”、“抗裂”功能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筋抗裂贴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筋条网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金属网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沥青层、钢板的位置示意简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筋抗裂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合的第一沥青层1、织物层2和第二沥青层3,所述第一沥青层1内嵌入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筋条4,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4沿第一沥青层1的长度方向(铺贴方向)向依次均匀分布,相邻第一金属筋条之间的距离为50mm。
所述第一金属筋条4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2.5mm,如此第一金属筋条部分地向第一沥青层上表面外露出。
所述金属为钢铁。
还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一金属筋条垂直的第二金属筋条7,所述第二金属筋条完全嵌入在第一沥青层1内且与各第一金属筋条连接,形成筋条网,其中,第二金属筋条为直径为0. 5mm的铁丝。
所述第一沥青层的厚度为1mm;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为0.5mm;所述第二沥青层的厚度为0.5mm。
沥青层SBS改性沥青制成。
所述第一沥青层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隔离层5;第二沥青层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隔离层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重复第一种实施方式,将其中的金属筋条改为金属板10,金属板与水平面平行,金属板中心线两边各15-25mm范围外上设有多排孔(8);单排孔中,相邻2个孔的距离为40-50mm;单个孔的半径为10-18mm(参见图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重复第一种实施方式,将其中的金属筋条改为金属网9,金属网与水平面平行,金属网为直径0.5-1.5mm的编织网或焊接网或轧制网(参见图3)。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筋抗裂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沥青层(1)、织物层(2)和第二沥青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1)内嵌入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干厚度为1-3mm的金属板(10),或者,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若干厚度为1-3mm的金属网(9),或者,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筋条(4),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4)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金属筋条(4)沿第一沥青层(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筋条(4)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2-4mm;或者,所述第一金属筋条(4)的横截面为矩形,宽度为8-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一金属筋条垂直的第二金属筋条(7),所述第二金属筋条完全嵌入在第一沥青层(1)内且与各第一金属筋条连接,形成筋条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筋条为直径为0.25-0.75mm的铁丝或钢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9)为由直径为0.5-1.5mm的丝材制成的编织网、焊接网、轧制网、冲孔网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10)上设有多排孔(8),相邻的2排孔之间的距离为50-70mm;单排孔中,相邻2个孔的距离为40-50mm;单个孔的半径为10-18。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的厚度为0.8-2mm;所述织物层的厚度为0.3-0.7mm;所述第二沥青层的厚度为0.3-0.7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SBS改性沥青或橡胶粉改性沥青。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加筋抗裂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隔离层(5);第二沥青层(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隔离层(6)。
CN201920929233.8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加筋抗裂贴 Active CN210420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9233.8U CN21042082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加筋抗裂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9233.8U CN21042082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加筋抗裂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0829U true CN210420829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9233.8U Active CN21042082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加筋抗裂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08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6195A (zh) * 2022-09-29 2022-12-23 黑龙江达融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刚弹性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防治反射裂缝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6195A (zh) * 2022-09-29 2022-12-23 黑龙江达融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刚弹性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防治反射裂缝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1532U (zh) 一种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05012222U (zh) 钢桥面铺装结构
CN107435547B (zh) 支护用波纹板组件和隧道支护方法
CN110847007A (zh) 一种基于高性能材料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结构
CN109577189A (zh) 采用肋底钢板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肋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10055893A (zh) 一种波纹钢-橡胶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CN210420829U (zh) 一种加筋抗裂贴
CN102108675B (zh) 一种桥面伸缩缝结构
CN109338899B (zh) 一种无焊接连接件的钢混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9798466U (zh)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基层板块的接缝结构
CN216338983U (zh) 一种桥梁连接体系、负弯矩区结构及桥梁
KR20130127305A (ko) 조인트 하이브리드 보강 교량용 거더
CN216156280U (zh) 一种增强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道路结构
CN110409712A (zh) 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
CN109577188A (zh) 用于桥面板的带肋底钢板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肋
CN211596235U (zh) 一种沥青道路避免开裂的结构
CN210104592U (zh) 桥墩盖梁的预应力复合加固构造
CN211522814U (zh) 一种高强度的复合结构波纹钢板拱桥
CN215164252U (zh) 一种玄武岩组合路基结构
CN212128893U (zh) 一种基于缓粘结预应力的空心板桥桥面连续改造装置
CN113106806A (zh) 基于钢筋焊接网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CN220450598U (zh) 一种由自应力板与先张法预制板组成的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12611788U (zh)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CN111139751A (zh) 一种面向多目标的既有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提升方法
CN204590068U (zh) 一种加筋土挡墙单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