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7397U -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7397U
CN210417397U CN201920879570.0U CN201920879570U CN210417397U CN 210417397 U CN210417397 U CN 210417397U CN 201920879570 U CN201920879570 U CN 201920879570U CN 210417397 U CN210417397 U CN 210417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ottle
seal
blocking 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95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Buti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uti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uti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uti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95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7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7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73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帽、瓶头、瓶身、底充,并由上而下相互套设,底充由底塞、顶封、上顶杆、下顶杆、密封套和弹簧组成,上顶杆和下顶杆相互套设为双顶杆结构在连接处的卡位设有密封套并同向运动作为充液排气的开关,密封套上部紧密贴合顶封侧面上下滑动使其外侧面、内侧面空间隔离,密封套内侧面连通出液口,顶封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气口,底充内堵液口和充液口连通,堵气口和出气口连通,进气口连通到密封套外面,出液口连通到密封套里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固性强和密封性好的特点,并且生产容易加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特殊液体的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便携式液体瓶是由按压(喷头)组件和承载瓶体组成,基本上为一次性使用,瓶内液体用完后瓶体也无使用价值,容易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产材料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环保,对于消费者而言,经常使用一次性的物品也不经济。选择大瓶包装虽能减少上述弊病,但使用者不方便携带,某些特殊场合比如高铁动车飞机上是限制携带,也是使用者头疼的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51806.9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可充式喷液瓶,其采用了单顶杆,在底部缓慢排气的方案,排气的密封性生产不好控制,会有漏液的风险,且设置在出液口的第一密封圈生产不好装配稳定性也不好,品质成本很高;专利申请号为200820206225.2提供一种改进型便可充式喷液瓶,是对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51806.9的排气简单改进,排气效果总算好了一点但还是不够,因为是瞬时排气充液手感会变差,而且在排气口的制造极为困难,除非高成本用CNC精加工,否折精度达不到,第二密封圈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排气口批锋刮破;专利申请号CN201120166277.3提供一种内置负压式循环充液瓶,其采用的结构排气充液会有联通的机会导致漏液,且因密封性和精度要求高,要使用CNC金属精加工才行,成本高,而且金属件不适宜装特殊的液体比如香水酒精等;专利申请号为201110219030.8提供一种便携式乳膏充液瓶,包括瓶体和设置在瓶口的按压组件,在瓶体底部设有充补机构,充补机构包括充补导管,在该导管下端口直通瓶外,充补导管上端口直通瓶内,还有伺服活塞等,该实用新型解决了乳膏等流动性较差液体瓶的循环使用,但是对于流动性较强的液体瓶来说该实用新型的部件就显得复杂,而且活塞等真空的结构大大降低了瓶子的稳固性;专利申请号CN201420445045.5提供一种便携式充液瓶,采用双密封圈在排气口,并采用分体部件组装,但是排气口披锋问题存在,堵气和堵液的位置分开,精度要求高品质不好控制,稳定性不好,如采用CNC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双顶杆结构上下运动来实现开、关补液和排气,具有双顶杆结构简单巧妙、稳固性强和密封性好的特点,并且生产容易加工成本低,而且螺旋结构瓶头可以为一个以上作为互换件共存互换组合用以装不同溶度液体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包括瓶帽、瓶头、瓶身、底充,并由上而下相互套设,为增加相互结合的密封性之间可以增加密封环或密封垫,瓶头、瓶身和底充相互套设方式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可拆式,内设有双顶杆结构通过上下运动来实现开、关补液和排气,底充由底塞、顶封、上顶杆、下顶杆、密封套和弹簧组成,上顶杆下部和下顶杆上部相互套设为双顶杆结构并在连接处有卡位,实现同向运动,弹簧设在上部,或者弹簧也可以设在下顶杆上部,顶封设在底塞上部,并设有出液口、气管和进气口,底充内中部的堵液口和底部充液口连通,堵气口和底部的出气口连通,密封套上部紧密贴合顶封侧面上下滑动使其外侧面、内侧面空间隔离,但其内侧面连通出液口,其外侧面连通进气口,上顶杆在限位骨上面,下顶杆在限位骨下面,堵液口在卡位处,充液口在下顶杆底部中心,堵气口在限位骨的中心孔上,出气口在底塞下部,密封套为堵液口和出液口连通的开关同时也是堵气口和进气口连通的开关。
进一步,顶封和底塞结合之间设有缝隙以使进气口连通密封套外面,或者也可以顶封下部的侧面设有开槽来实现,上顶杆侧面和密封套内面设有缝隙以使出液口连通到密封套里面,进气口连通密封套外面,下顶杆外侧面和底塞下部内侧面之间设有缝隙以使堵气口和出气口连通,上顶杆下部外侧面有一个以上凹陷和下顶杆上部套入后之间形成了缝隙以使堵液口和充液口连通,开槽和凹陷可降低占有结合的体积又留有缝隙连通排气和充液的问题,同时满足部件结合强度要求,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在外部施加力下,弹簧反弹力下充液口贴紧喷液杆,双顶杆结构带动卡位向上运动,再带动密封套离开堵液口使其连通出液口,同时离开堵气口使其连通进气口充液和排气开始,直至下顶杆顶到限位骨,反之,施加力变小或消失,双顶杆结构在弹簧反弹力下带动卡位向下运动,再带动密封套向下滑动,直至被上顶杆顶到限位骨,从而使堵液口和堵气口都关闭,使充液和排气结束,堵液口打开时瓶体外的液体可以进入瓶体内,同时堵气口打开时瓶体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到瓶体外,堵液口关闭同时堵气口关闭并且瓶体内外的液体和气体都不可以进出。
进一步,当弹簧设在下顶杆上部时,上顶杆和下顶杆必需紧配为一体式以防脱出。
进一步,双顶杆结构的上下往复运动可增补瓶体内的液体。
进一步,顶封为凹形结构,底充采用一体式组装后再与瓶身互套,或者,也可以采用顶封在底充上可拆分体方式,利用卡扣结构先压在瓶身下部后再来组合底塞,瓶身下部设有挡位,作为定位用,当底充采用一体式组件不可拆方式时瓶身下部优选设置在底塞上部的外面,瓶身下部侧面、挡位和顶封及底塞侧面采用相互过盈套塞或卡扣结构或螺旋结构紧配的方式以防止脱出、漏液;底充也可以采用顶封在底充上可拆分体方式组合,此时瓶身可以设置在底塞上部的里面或者外面;而当采用顶封在底充上分体方式时,顶封可以设置和挡位为一体组成挡封以增加强度,此时瓶身下部设置在底塞上部的里面。
进一步,充液口设置有环形的软垫以加强充液的密封性,底塞底部设置紧配有环形的定位片,内圆上均匀设有三个以上相同的弹骨方便粗细有不同的外部喷液杆更好的对中密封以防止偏心漏液同时可以防止软垫或下顶杆脱出来.
进一步,瓶头和瓶身结合方式为可拆式时优选为螺旋结构,此时可拆式瓶头和瓶身容易拆卸清洗,此方式下瓶头可以为按压喷液按压喷雾件、按压滴液件或滚液件,并作为一个以上互换件共存互换组合,用以装不同溶度液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底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的B处一体式底充的放大图;
图5为图1的立体爆炸图;
图6、图7、图9、图8为图3的B处不同结合方式放大图;
图10为图1不同方式相互组合瓶头的放大剖面图。
其中,图中各图标记。
1-瓶帽,2-瓶头,3-瓶身,31-挡位,32-挡封,4-底充,
5-底塞,51-限位骨,6-顶封,7-上顶杆, 71-卡位,8-下顶杆,
9-密封套, 10-弹簧,11-出液口,12-气管,13-进气口, 14-堵液口,
15-充液口,16-堵气口,17-出气口,18-软垫,19-定位片, 20-弹骨,
21-喷液杆,22-螺旋结构,23-开槽,24-凹陷,25-按压喷液喷雾件,
26-按压滴液件,27-滚液件 , 28-密封环, 29-密封垫,30-双顶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包括瓶帽1、瓶头2、瓶身3、底充4,并由上而下相互套设。
如图3,为增加相互结合的密封性之间可以增加密封环28或密封垫29,瓶头2、瓶身3和底充4相互套设方式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可拆式,内设有双顶杆结构30通过上下运动来实现开、关补液和排气。
如图5,底充4由底塞5、顶封6、上顶杆7、下顶杆8、密封套9和弹簧10组成。
如图4,上顶杆7下部和下顶杆8上部相互套设为双顶杆结构30并在连接处有卡位71。实现同向运动,弹簧10设在上部,如图8,或者弹簧10也可以设在下顶杆8上部。
如图3,顶封6设在底塞5上部,并设有出液口11、气管12和进气口13.
如图4,底充4内中部的堵液口14和底部充液口15连通,中部设有的限位骨51带的堵气口16和底部的出气口17连通,密封套9上部紧密贴合顶封6侧面上下滑动使其外侧面、内侧面空间隔离,但其内侧面连通出液口11,其外侧面连通进气口13。
如图6,在外部施加力下,弹簧10反弹力下充液口15贴紧喷液杆21,双顶杆结构30带动卡位71向上运动,再带动密封套9离开堵液口14 使其连通出液口11,同时离开堵气口16使其连通进气口13,此时开始充液和排气,直至下顶杆8顶到限位骨51。
如图7,反之,施加力变小或消失,双顶杆结构30在弹簧10反弹力下带动卡位71向下运动,再带动密封套9向下滑动,直至被上顶杆7顶到限位骨51,从而使堵液口14和堵气口16都关闭,使充液和排气结束,顶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可增补瓶体内的液体。
如图7,顶封6为凹形结构,底充4采用一体式组装后再与瓶身3互套,或者,如图6,也可以采用顶封6在底充4上可拆分体方式,利用卡扣结构先压在瓶身3下部后再来组合底塞5。
如图5,部件间缝隙的形成可以为设有的开槽23和凹陷24,进一步,如图4,开槽23和凹陷24可使排气和充液通道连通,并可提高部件结合的面积使其满足部件结合强度要求,增加稳定性。
如图9,瓶身3可以设置在底塞5上部的外面,并且如图6,其下部设有挡位31,作为定位用。
如图8,瓶身3也可以设置在底塞5上部的里面,此时顶封6和挡位31设置为一体组成挡封32以增加强度。
如图3,充液口15设置有环形的软垫18以加强充液的密封性。
如图4,底塞5底部设置紧配有环形的定位片19,可以防止软垫或下顶杆脱出来,其内圆上均匀设有三个以上相同的弹骨20以便粗细有不同的外部喷液杆21更好的对中。
如图10,瓶头和瓶身结合方式为可拆式时优选为螺旋结构22,此时容易拆卸清洗,此方式下可以为按压喷液按压喷雾件25、按压滴液件26或滚液件27,作为一个以上互换件共存互换组合,用以装不同溶度液体使用。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包括瓶帽、瓶头、瓶身、底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帽、瓶头、瓶身、底充由上而下相互套设紧密结合,为增加相互结合的密封性之间可以增加密封环或密封垫,其结合方式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可拆式,瓶帽设置在瓶头外部或瓶身上部的外部,瓶身下部和底充相互套设紧密结合并且为增加密封性之间可以设有密封环或增加密封垫,底充和瓶身结合方式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可拆式,底充里有双顶杆结构,双顶杆结构上下运动来实现开、关补液和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底充由底塞、顶封、上顶杆、下顶、密封套和弹簧组成,上顶杆下部和下顶杆上部相互套设为双顶杆结构实现同向运动并在连接处有卡位,弹簧设在上部或者也可以设在下顶杆上部,顶封设在底塞上部并设有出液口、气管和进气口,底充内设有堵液口和充液口并相互连通,同时设有堵气口和出气口并相互连通,密封套下部紧密套设在上顶杆和下顶杆连接的卡位处且可相对上下滑动,密封套上部紧密贴合顶封侧面上下滑动使其外侧面、内侧面空间隔离,密封套内侧面连通出液口,其外侧面连通进气口, 底充内的堵液口和底部充液口连通,底塞中间有带孔的限位骨,上顶杆在限位骨上面,下顶杆在限位骨下面,堵液口在卡位处,充液口在下顶杆底部,堵气口在限位骨的中心,出气口在底塞下部, 密封套为堵液口和出液口连通的开关同时也是堵气口和进气口连通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堵液口打开时瓶体外的液体可以进入瓶体内,同时堵气口打开时瓶体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到瓶体外,堵液口关闭同时堵气口关闭并且瓶体内外的液体和气体都不可以进出,下顶杆在外部压力下带动卡位向上运动,再带动密封套离开堵液口和堵气口使充液和排气开始,直至下顶杆顶到限位骨,反之,上顶杆在弹簧的反弹力下带动卡位向下运动再带动密封套向下滑动直至顶到限位骨从而使堵液口和堵气口都关闭,使充液和排气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顶封为凹形结构,瓶身下部设有挡位,当底充采用一体式组件不可拆方式时瓶身下部优选设置在底塞上部的外面,瓶身下部侧面、挡位和顶封及底塞侧面采用相互过盈套塞或卡扣结构或螺旋结构紧配的方式以防止脱出、漏液;底充也可以采用顶封在底充上可拆分体方式组合,此时瓶身可以设置在底塞上部的里面或者外面;而当采用顶封在底充上分体方式时,顶封可以设置和挡位为一体组成挡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充液口设置有环形的软垫以加强充液的密封性,同时,底塞底部设置紧配有环形的定位片,以防软垫或下顶杆脱出;定位片内圆上可以设有弹骨,以便喷液杆的对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瓶头和瓶身结合方式为可拆式时优选为螺旋结构,此时可拆式瓶头和瓶身容易拆卸清洗,此方式下瓶头可以为按压喷液喷雾瓶头、按压滴液瓶头或滚液瓶头一个以上互换件共存互换组合,用以装不同溶度液体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当弹簧设在下顶杆上部时,上顶杆和下顶杆必需紧配为一体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和密封套外面的连通可以在顶封下部的侧面设有的开槽来实现,堵液口和充液口的连通可以在上顶杆下部外侧面设有的凹陷来实现。
CN201920879570.0U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17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9570.0U CN21041739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9570.0U CN21041739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7397U true CN210417397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957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1739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73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4330A (zh) * 2019-06-12 2019-10-08 南昌不倒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CN114084861A (zh) * 2021-11-12 2022-02-25 淮安娇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补充装置
CN115736471A (zh) * 2022-11-16 2023-03-07 淮安娇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补充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4330A (zh) * 2019-06-12 2019-10-08 南昌不倒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CN114084861A (zh) * 2021-11-12 2022-02-25 淮安娇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补充装置
CN115736471A (zh) * 2022-11-16 2023-03-07 淮安娇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补充瓶
CN115736471B (zh) * 2022-11-16 2023-09-26 淮安娇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补充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7397U (zh)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CN203819764U (zh) 一种便携式乳膏瓶
CN103723384A (zh) 用于分配液体产品的可重复填充瓶
CN206079482U (zh) 无菌真空膏霜瓶
CN101879966B (zh) 干粉泵
CN110451075B (zh) 自吸式化妆品专用包装瓶
CN201395333Y (zh) 干粉泵
CN101233970B (zh) 吸嘴角度可调的旅行杯
CN201395334Y (zh) 干粉泵的拨粉机构
CN202697535U (zh) 粉末喷雾器
WO2020147706A2 (zh) 一种倒转定量容器
CN210539548U (zh) 一种化妆瓶
CN101879967B (zh) 干粉泵的拨粉机构
CN110304330A (zh) 一种双顶杆底充补液瓶
CN103563881A (zh) 粉末喷雾器
CN203638423U (zh) 一种袋式耐腐蚀型雌阀
CN113827022B (zh) 化妆品容器
CN210094957U (zh) 一种新型的化妆品包装结构
CN212951942U (zh) 一种旋压式定量挤液装置
CN210618967U (zh) 一种瓶用液体泵头
CN210642986U (zh) 按压液体化妆品容器
CN208942017U (zh) 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水箱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CN220826748U (zh) 带有替换装的化妆品瓶
CN107878903B (zh) 一种坐台式挤压出液系统
CN201193139Y (zh) 一种配量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