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1473U -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1473U
CN210401473U CN201921086356.6U CN201921086356U CN210401473U CN 210401473 U CN210401473 U CN 210401473U CN 201921086356 U CN201921086356 U CN 201921086356U CN 210401473 U CN210401473 U CN 21040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ating
carrier assembly
cover plate
produc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63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863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1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1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针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针测试设备,包括底板、产品载具组件和盖板,所述产品载具组件浮动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盖板一端与产品载具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产品载具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位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远离产品载具组件与盖板连接端的一端;所述止动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杆和拨动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底板设置;所述产品载具组件包括浮动板和载板,所述浮动板和载板均浮动设于底板上,所述载板设于浮动板内,所述浮动板靠近载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在安装Flex连接器时探针浮出载板,进而避免刮伤待测产品或损坏探针。

Description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针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浮动式微针测试设备,当需要在待测产品的连接器上扣合Flex连接器时,会产生一定的下压力,从而使载板下移,则下模组件的探针就会露出载板,使探针与待测产品接触,当探针浮出载板时极易损坏探针和待测试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针测试设备,避免在待测产品的连接器上扣合Flex连接器时探针浮出载板,避免损坏探针和待测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包括底板、产品载具组件和盖板,所述产品载具组件浮动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盖板一端与产品载具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产品载具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位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远离产品载具组件与盖板连接端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杆和拨动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底板设置;所述止动件与产品载具组件的连接处位于支撑杆和拨动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件通过第二连接轴与产品载具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载具组件包括浮动板和载板,所述浮动板和载板均浮动设于底板上,所述载板设于浮动板内,所述浮动板靠近载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一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板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止动件,所述止动件靠近浮动板一侧设有第二支撑面,所述浮动板设有与第二支撑面配合的第一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靠近浮动板的一侧设有压块,所述压块浮动连接于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远离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浮动板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有公扣,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公扣配合的母扣。
进一步的,所述公扣包括把手和卡钩,所述盖板与公扣的连接处位于把手和卡钩之间,所述把手与盖板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板一端设有止动件,在给待测产品安装Flex连接器时可防止浮动板及载板向下移动,进而避免探针浮出载板刮伤待测产品,同时避免损坏探针;所述止动件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拨动杆,在盖板盖合过程中会推动拨动杆向远离浮动板的方向移动,同时止动件的支撑杆向靠近浮动板的方向移动并下沉入底板的避让槽中,从而浮动板和载板可实现下压,完成盖合动作;所述止动件处设有推动止动件复位的第二扭簧,从而在设备打开时自动推动止动件复位,同时浮动板和载板也可实现复位,方便移开待测产品及下一次使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效保护待测产品和探针,且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微针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微针测试设备扣合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产品载具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浮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4中C-C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止动件安装于浮动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图6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图8中A-A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图8中B-B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底板、101-避让槽、2-浮动板、201-导向孔、202-第一支撑板、203-第二支撑板、204-第一支撑面、3-载板、4-盖板、5-压块、501-第一导向柱、6-公扣、601-把手、602-卡钩、7-母扣、701-卡槽、8-止动件、801-拨动杆、802-支撑杆、803-第二支撑面、9-第一扭簧、10-第一连接轴、11-第二导向柱、12-第一弹性件、13-第二弹性件、14-探针、15-卡簧、16-第二连接轴、17-第三连接轴、18-第三弹性件、19-连接板、20-第四弹性件、21-第二扭簧、22-固定板、23-探针安装板、24-Flex连接器、25-待测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附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针测试设备,包括底板1、产品载具组件和盖板4,所述产品载具组件浮动设置于底板1上,所述盖板4一端与产品载具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产品载具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有止动件8,所述止动件8位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远离产品载具组件与盖板4连接端的一端。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转动连接于产品载具组件的一端,从而实现可将所述盖板4盖合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上,进行测试。
参考附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产品载具组件包括浮动板2和载板3,所述浮动板2和载板3均浮动设于底板1上,所述载板3设于浮动板2内,所述浮动板2靠近载板3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浮动板2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导向柱11;所述底板1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导向柱11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柱11远离浮动板2的一端限位于底板1远离浮动板2的一侧;从而,所述浮动板2在相对于底板1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导向柱11与底板1上对应的通孔配合实现导向的作用,避免浮动板2在相对底板1上下时发生偏移。
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与底板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2;所述第一弹性件12一端与底板1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12另一端与浮动板2相抵,从而在第一弹性件12弹力的作用下可推动浮动板2向远离底板1的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2为弹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2还可选用弹片、柔性块等具有弹性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和浮动板2上分别设有限位第一弹性件12的限位槽,所述底板1和浮动板2上的限位槽上下对应设置,从而可在水平方向上限位第一弹性件12,避免第一弹性件12发生偏移,同时避免第一弹性件12 发生倾斜,进而使第一弹性件12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弹力。
参考附图3、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中部设有一通槽,其一侧边设有缺口,所述浮动板2呈类“工”字形;所述载板3设置于所述浮动板2内的通槽中;所述载板3浮动设置于通槽内。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中部设置的通槽为封闭式,所述载板3设置于该通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板3通过销柱与底板1连接,所述载板3可相对于底板1上下移动;所述载板3与底板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3,所述第二弹性件13一端与底板1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13另一端与载板3相抵,从而所述第二弹性件13推动载板3向远离底板1的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3为弹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3还可选用弹片、柔性块等具有弹性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和载板3上分别设有限位第二弹性件13的限位槽,所述底板1和载板3上的限位槽上下对应设置,从而可在水平方向上限位第二弹性件13,避免第二弹性件13发生偏移,同时避免第二弹性件13 发生倾斜,进而使第二弹性件13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靠近载板3的一侧设有一对支撑板,即第一支撑板202和第二支撑板203,所述第一支撑板202和第二支撑板203分别位于浮动板2上通槽的对角线两端,所述浮动板2上的支撑板用于支撑载板3。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靠近载板3的一对对称侧壁上分别可设置至少一块支撑板;当然,所述浮动板2靠近载板3的每个侧壁上均可设置至少一块支撑板;除此之外,所述支撑板可环绕浮动板2的通槽侧壁不间断设置。
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对应载板3的位置设有探针安装板23,探针14固定安装于探针安装板23上;所述载板3对应探针14的位置设有探针14穿过的通孔;当载板3在第二弹性件13的作用下处于远离底板1的位置时,所述探针14陷入载板3的通孔中,即探针14不外露于载板3上方;当载板3克服第二弹性件13的弹力处于靠近底板1的位置时,所述探针14伸出载板3上的通孔,即探针14浮出于载板3上方,以使探针14接触待测产品25进行检测。
参考附图1、图2、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10与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0上设有第一扭簧9;所述第一扭簧9一端与盖板4相抵,所述扭簧9另一端与浮动板2相抵,从而在打开盖板4时,在第一扭簧9弹力的作用下可直接将盖板4弹开,方便微针测试设备的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一端设有公扣6,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公扣6配合的母扣7;所述公扣6与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母扣7固定设于底板1上,所述母扣7处于浮动板2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一端;当将盖板4盖合于产品载具组件上时,可通过所述公扣6与母扣7的配合将盖板4固定盖合于产品载具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公扣6通过第三连接轴17与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公扣6包括把手601和卡钩602,所述把手601和卡钩602分居于第三连接轴17的两侧;所述母扣7上设有与卡钩602配合的卡槽701,由卡钩602卡合于卡槽701中实现公扣6与母扣7的扣合连接;所述把手601与盖板4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8,所述第三弹性件18一端与把手601相抵,所述第三弹性件18另一端与盖板4相抵,从而在第三弹性件18的作用下推动把手601向远离盖板4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卡钩602向靠近卡槽701的方向移动,实现卡钩602和卡槽701的紧固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8为弹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8还可选用弹片、柔性块等具有弹性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靠近把手601的一侧设有限位第三弹性件18的限位槽,所述把手601靠近盖板4的一侧同样设有限位第三弹性件18的限位槽,所述第三弹性件18容置于两限位槽中,从而可使第三弹性件18稳定安装于盖板4和把手601之间,以提供稳定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轴17与盖板4的连接处还套设有卡簧,以实现定位第三连接轴17,避免其随意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靠近浮动板2的一侧设有压块5,所述压块5浮动连接于盖板4上;所述盖板4靠近浮动板2的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板19,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9通过销钉固定连接于盖板4上。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9还可通过焊接、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于盖板4上。实施例中,所述压块5通过销柱连接于连接板19远离盖板4的一侧,所述压块5与连接板19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20,所述第四弹性件20一端与连接板19相抵,所述第四弹性件20的另外一端与压块5相抵,从而在第四弹性件20的作用下可推动压块5向远离连接板19的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性件20选用弹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性件20还可选用弹片、柔性块等具有弹性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块5远离连接板19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柱501,所述浮动板2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柱501配合的导向孔201,从而在盖合盖板4时可以使压块5准确压紧在载板3上。
参考附图1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2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止动件8。所述浮动板2向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方向延伸设有一对连接臂,所述止动件8通过第二连接轴16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臂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16的一端还设有卡簧15,以起到定位第二连接轴16的作用,避免其随意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16上还套设有第二扭簧21,从而可带动止动件8主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动件8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所述第二连接轴16位于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802靠近底板1设置;所述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所述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之间形成一台阶面,即第二支撑面803;所述浮动板2设有与第二支撑面803配合的第一支撑面204;当止动件8在第二扭簧21的作用下复位后,即止动件8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面803可支撑第一支撑面204,也即所述支撑杆802支撑浮动板2和载板3不向下移动。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靠近支撑杆802的位置设有避让槽101,所述避让槽101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杆802的横截面积,即支撑杆802可以插入避让槽101中;所述避让槽101处于支撑杆802的移动路径上,当支撑杆802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支撑杆802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落在避让槽101的外侧;当逐渐推动拨动杆801向远离浮动板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支撑杆802逐渐移动至避让槽101处,并逐渐沉入避让槽101中,待支撑杆802逐渐沉入避让槽101中后,所述浮动板2和载板3可以实现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固定板22,当微针测试设备上安装Flex连接器24后,由固定板22对其进行固定。
当使用者使用微针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待测产品25时,将待测产品25放置于载板2上,再将Flex连接器24连接于待测产品25的连接器上,在安装过程中载板3和浮动板2都会受到一定的下压力,在此过程中,支撑杆802会支撑浮动板2不向下移动,进而由浮动板2支撑载板3不向下移动,从而避免在此过程中探针14浮出载板3外接触待测产品25,进而避免刮伤待测产品25和损坏探针14;待安装好Flex连接器24后,用固定板22对Flex连接器24的一侧进行固定;翻转盖板4盖合于产品载具组件上,在此过程中,所述盖板4会逐渐推动拨动杆801向远离浮动板2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杆802逐渐向避让槽101的方向移动,最终所述支撑杆802沉入避让槽101中;随后,使用者继续向下翻转盖板4,所述压块5会逐渐推动载板3及浮动板2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下移动,所述探针14会与待测产品25接触;下压完成后,将公扣6扣合在母扣7上,即可避免盖板4弹起,从而使探针14与待测产品25接触良好,即可进行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微针测试设备,在待测产品上安装Flex连接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探针浮出载板刮伤待测产品的问题,同时也避免探针的损坏;进而可以避免增多不良品,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针测试设备,包括底板(1)、产品载具组件和盖板(4),所述产品载具组件浮动设置于底板(1)上,所述盖板(4)一端与产品载具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产品载具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有止动件(8),所述止动件(8)位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远离产品载具组件与盖板(4)连接端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8)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所述支撑杆(802)靠近底板(1)设置;所述止动件(8)与产品载具组件的连接处位于支撑杆(802)和拨动杆(8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8)通过第二连接轴(16)与产品载具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6)上套设有第二扭簧(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载具组件包括浮动板(2)和载板(3),所述浮动板(2)和载板(3)均浮动设于底板(1)上,所述载板(3)设于浮动板(2)内,所述浮动板(2)靠近载板(3)的一侧设有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10)与盖板(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0)上设有第一扭簧(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2)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一端转动连接止动件(8),所述止动件(8)靠近浮动板(2)一侧设有第二支撑面(803),所述浮动板(2)设有与第二支撑面(803)配合的第一支撑面(2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靠近浮动板(2)的一侧设有压块(5),所述压块(5)浮动连接于盖板(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5)远离盖板(4)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柱(501),所述浮动板(2)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柱(501)配合的导向孔(2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远离第一连接轴(10)的一端设有公扣(6),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公扣(6)配合的母扣(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针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6)包括把手(601)和卡钩(602),所述盖板(4)与公扣(6)的连接处位于把手(601)和卡钩(602)之间,所述把手(601)与盖板(4)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8)。
CN201921086356.6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Active CN210401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6356.6U CN210401473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6356.6U CN210401473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1473U true CN21040147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5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6356.6U Active CN210401473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14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4076A (zh) * 2021-07-30 2021-10-22 日善电脑配件(嘉善)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4076A (zh) * 2021-07-30 2021-10-22 日善电脑配件(嘉善)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30763B1 (en)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US6824396B2 (en) Compliant connector for land grid array
US4715823A (en) Plug-in socket assembly for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US7520754B1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CN101523229B (zh) 电连接装置
US20020048982A1 (en)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401473U (zh)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US7112068B2 (en) Land grid array socket having contact-protecting mechanism
US78196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probe recess surfaces
US744206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4735580A (en) Test adapt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arrier
US7556505B2 (en) Socket connector
US8057242B2 (en) Burn-in socket assembly with base having protruding strips
US6328587B1 (en) Contact for a ZIF socket type connector
US75341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lignment pin
CN211826141U (zh)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US10804647B2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device
CN218981639U (zh) 玻片架及病理切片扫描仪
JP2000188144A (ja) プラグとベ―スを有する印刷回路用コネクタ
US5990693A (en) Test contactor
US5651705A (en) Contact terminal of a memory card plug connector
CN213581172U (zh) 一种型芯及包括其的导电件组件
US6296503B1 (en) Socket for an electric part
KR200455152Y1 (ko) 메모리 모듈 테스트 소켓용 접촉단자
US7510442B2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