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7112U -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7112U
CN210397112U CN201921380165.0U CN201921380165U CN210397112U CN 210397112 U CN210397112 U CN 210397112U CN 201921380165 U CN201921380165 U CN 201921380165U CN 210397112 U CN210397112 U CN 210397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gulating
holes
depth
regulating hole
rad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01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少鹏
史正良
刘鹏飞
关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3801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7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7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7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通过第一零件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摩擦副表面包括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流体作剪切流动,在第一调压孔和/或第二调压孔处形成动压效应,在孔深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小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小,在孔浅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大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大,使得第一配合面和/或第二配合面发生变形,从而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收敛间隙,提高润滑流体膜的承载能力,改善配合面的润滑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泵体零部件端面磨损是旋转压缩机常见的失效形式,尤其滚子与法兰、滚子与隔板等配合端面,经常发生磨粒、黏着、疲劳等磨损形式,严重影响压缩机长寿命、可靠性。压缩机正常稳定运行过程中,滚子端面一般处于流体润滑状态,但受到运行工况变化或外界扰动干扰,润滑油膜承载能力有限,无法有效抵抗外界冲击,极易造成油膜破裂,迫使配合端面迅速进入混合润滑或边界润滑状态,出现摩擦系数增高,磨损严重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理论认为摩擦副表面一般越光滑,摩擦性能越好,而近年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也表明,摩擦副表面并非越光滑越好,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反而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从而减小摩擦磨损。适当在运动副表面加工出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微观纹理织构,可起到储存润滑油及杂质颗粒作用,且通过织构动压效应,提升流体膜承载能力,改善端面润滑状态,提高摩擦学性能。
因此,为了克服旋转压缩机滚子端面摩擦磨损、维持流体润滑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类波度”微孔端面滚子的旋转式压缩机结构。利用滚子端面沿周向与径向开设深度周期性变化的微孔结构,产生不同动压效应,控制端面整体产生周向波度与径向锥度变形,增强流体动压与静压能力,提升流体膜承载力、刚度与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从而维持滚子端面流体润滑状态。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896182U涉及的一种动静压型柱状微凸体波度分布机械密封结构,密封端面的柱状微凸体织构高度呈现三维波度分布,其中沿径向的收敛锥度微凸体可产生静压效应,沿周向的波度分布微凸体可产生流体动压效应。柱状织构一方面对介质中固体颗粒有较强粉碎作用,且粉碎颗粒能从微凸体间隙及时排出;另一方面,微凸体间隙有助于流体散热,减小端面温升。
该专利申请中的微凸起高度采用三维波度分布,除端面整体锥度分布与波度分布外,柱状凸起本身动压效应有限,且凸起结构强度一般,极易发生碰撞破坏。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322528A涉及的一种动静压结合型非对称波度端面流体机械密封结构,该端面采用径向锥度与周向非对称波度相结合,防止密封流体中颗粒的堆积,实现轴静止时的静密封,具有启停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承载力充足,泄漏量小等效果,但是该波度端面加工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提高润滑流体膜的的承载能力,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包括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所述第一零件能够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所述摩擦副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分别沿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一环形调压孔单元;
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一调压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坝区环带,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内不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10mm。
进一步的,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内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外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
进一步的,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为1~50μm,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为10~100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分别沿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二环形调压孔单元;
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二调压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坝区环带,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内不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1~10mm。
进一步的,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内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外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
进一步的,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为1~50μm,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为10~100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零件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摩擦副表面包括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由于第一零件相对第二零件旋转使第一配合面相对第二配合面旋转而带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润滑流体作剪切流动,在第一调压孔和/或第二调压孔处形成动压效应,在深度较深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小,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小,在深度较浅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大,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大,通过第一调压孔和/或第二调压孔的深度的变化,使得第一配合面和/或第二配合面发生变形,从而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收敛间隙,提高润滑流体膜的承载能力,改善配合面的润滑状态。
由于收敛间隙由动压效应形成,则构造有调压孔的摩擦副表面可以是平面,不需要加工成波度面,减小了加工的难度。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子的上端面的第一调压孔分布图;
图3为图2在A-A处的断面图;
图4为图2中的环剖断面图B-B展开后的周期变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滚子的上端面的第一调压孔分布图;
图6为图5中的断面图C-C;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孔面积密度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对象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包括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所述第一零件能够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所述摩擦副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
该装置通过第一零件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摩擦副表面包括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由于第一零件相对第二零件旋转使第一配合面相对第二配合面旋转而带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润滑流体作剪切流动,在第一调压孔和/或第二调压孔处形成动压效应,在深度较深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小,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小,在深度较浅的位置动压效应形成的压力较大,相应配合面的变形大,通过第一调压孔和/或第二调压孔的深度的变化,使得第一配合面和/或第二配合面发生变形,从而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收敛间隙,提高润滑流体膜的承载能力,改善配合面的润滑状态。
图1示出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了本实施例的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该装置的数量为两套,其中一套装置是由压缩机的滚子1和上法兰2构成,在此装置中,第一零件为滚子1,第二零件为上法兰2;另一套装置是由压缩机的滚子1和下法兰3构成,在此装置中第一零件为滚子1第二零件为下法兰3。本实施例以第一零件为滚子1和第二零件为上法兰2的这套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零件为滚子1和第二零件为下法兰3的这套装置在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原理和结构上与第一零件为滚子1第二零件为上法兰2的这套装置是一样的。本实施例的装置并不局限于滚子1与法兰之间,该装置适用于相对旋转形成的任意摩擦副,例如还可以是滚子1与隔板之间。
在第一零件为滚子1和第二零件为上法兰2的这套装置中,滚子1能够相对上法兰2绕旋转轴线4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摩擦副表面的第一配合面为滚子1的上端面,摩擦副表面的第二配合面为上法兰2的下端面。可以在滚子1的上端面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111,也可以在上法兰2的下端面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还可以在滚子1的上端面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111且在上法兰2的下端面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在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下端面之间形成预设的间隙以供润滑流体在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下端面之间流动。
第一配合面为滚子1的上端面,图2示出了位于滚子1的上端面的第一调压孔111的分布,第一调压孔111分别沿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一环形调压孔单元;所述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由于第一调压孔111的存在,当滚子1相对上法兰2绕旋转轴线4旋转时,带动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润滑流体剪切流动,在第一调压孔111处产生动压效应,使滚子1的上端面在深度较浅的第一调压孔111的位置处变形大,滚子1的上端面在深度较深的第一调压孔111的位置处变形小,使滚子1的上端面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产生周期性波动分布,形成多个波峰和波谷,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从波谷向波峰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收敛间隙,剪切流动的润滑流体在收敛间隙处产生显著的动压效应,波谷向波峰处的收敛间隙形成的动压效应和第一调压孔111形成的动压效应均起到了提高润滑流体的流体膜的承载能力的作用,进而提高流体膜刚度与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最终维持摩擦副表面稳定的流体润滑状态,使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得以改善。
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向外的方向为远离旋转轴线4的方向,向内的方向为靠近旋转轴线4的方向。
由于第一调压孔111的动压效应的影响,滚子1的上端面在孔浅的位置处压力大变形大,孔深的位置处压力小变形小,使得滚子1的上端面与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先向外逐渐减小再向外逐渐增大,从而分别形成向外和向内的收敛间隙。无论润滑流体由内侧向外侧流动还是由外侧向内侧流动,流动的润滑流体在收敛间隙处的流体静压效应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流体的流体膜的承载能力,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得以改善。本实施例中,内侧是指靠近旋转轴线4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旋转轴线4的一侧。通过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变化使滚子1的上端面在润滑流体流动状态下形成波度端面。
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一调压孔111间隔第一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坝区环带12,所述第一坝区环带12内不开孔。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1~10mm。
第一坝区环带12的设置使得摩擦副表面形成高压坝区环带能够减少端面间隙的润滑流体的泄漏,提升压缩机效率。
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坝区环带12内侧的开孔区域13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第一坝区环带12外侧的开孔区域11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如图7所示,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坝区环带12的内侧的开孔区域13可以为与第一坝区环带12内侧最靠外的第一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6和与最内侧的第一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5之间的环形区域;第一坝区环带12的外侧的开孔区域11可以为与第一坝区环带12外侧最靠内的第一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7和与最外侧的第一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8之间的环形区域。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为孔的开口面积与相应区域面积的比值。
在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图2、图3所示的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1次,图5、图6所示的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2次。
所述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如图4所示,如果不将省略号所代表的周期变化的次数计算在内,则图4示出的周期变化的次数为4次。第一调压孔111的深度为1~50μm,第一调压孔111的直径为10~1000μm。第一调压孔111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调压孔111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一调压孔111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在滚子1的上端面通过孔深变化在润滑流体流动时达到波度端面的效果,滚子1的上端面可以加工为平面,减小了滚子1的上端面的加工难度。
第一调压孔能够存储润滑液,存储的润滑液会随剪切运动被挤压、携带或渗透到配合表面,起到二次润滑的作用。通过设置孔型的深度与孔径的比值,可以应用于不同润滑介质。
实施例二:
第二配合面为上法兰2的下端面,本实施例主要描述位于上法兰2的下端面上的第二调压孔,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第二调压孔分别沿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二环形调压孔单元;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由于第二调压孔的存在,当滚子1相对上法兰2绕旋转轴线4旋转时,带动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润滑流体剪切流动,在第二调压孔处产生动压效应,使上法兰2的下端面在深度较浅的第二调压孔的位置处变形大,上法兰2的下端面在深度较深的第二调压孔的位置处变形小,使上法兰2的下端面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产生周期性波动分布,形成多个波峰和波谷,滚子1的上端面和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从波谷向波峰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收敛间隙,剪切流动的润滑流体在收敛间隙处产生显著的动压效应,波谷向波峰处的收敛间隙形成的动压效应和第二调压孔形成的动压效应均起到了提高润滑流体的流体膜的承载能力的作用,进而提高流体膜刚度与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最终维持摩擦副表面稳定的流体润滑状态,使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得以改善。
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向外的方向为远离旋转轴线4的方向,向内的方向为靠近旋转轴线4的方向。
由于第二调压孔的动压效应的影响,上法兰2的下端面在孔浅的位置处压力大变形大,孔深的位置处压力小变形小,使得滚子1的上端面与上法兰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先向外逐渐减小再向外逐渐增大,从而分别形成向外和向内的收敛间隙。无论润滑流体由内侧向外侧流动还是由外侧向内侧流动,流动的润滑流体在收敛间隙处的流体静压效应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流体的流体膜的承载能力,使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得以改善。本实施例中,内侧是指靠近旋转轴线4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旋转轴线4的一侧。通过第二调压孔的深度变化使上法兰2的下端面在润滑流体流动状态下形成波度端面。
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二调压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坝区环带,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内不开孔。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1~10mm。
第二坝区环带的设置使得摩擦副表面形成高压坝区环带能够减少端面间隙的润滑流体的泄漏,提升压缩机效率。
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坝区环带内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第二坝区环带外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坝区环带的内侧的开孔区域可以为与第二坝区环带内侧最靠外的第二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和与最内侧的第二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之间的环形区域;第二坝区环带的外侧的开孔区域可以为与第二坝区环带外侧最靠内的第二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和与最外侧的第二调压孔接触的同心圆环线之间的环形区域。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为孔的开口面积与相应区域面积的比值。
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第二调压孔的深度为1~50μm,第二调压孔的直径为10~1000μm。第二调压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调压孔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在上法兰2的下端面通过孔深变化在润滑流体流动时达到波度端面的效果,上法兰2的下端面可以加工为平面,减小了上法兰2的下端面的加工难度。
第二调压孔能够存储润滑液,存储的润滑液会随剪切运动被挤压、携带或渗透到配合表面,起到二次润滑的作用。通过设置孔型的深度与孔径的比值,可以应用于不同润滑介质。
当滚子1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一调压孔111且上法兰2的下端面构造有第二高压孔时,第一调压孔环形单元的圆心和第二调压孔环形单元的圆心可以同心。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滚子1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一调压孔111且上法兰2的下端面构造有第二高压孔时,第一调压孔环形单元的圆心和第二调压孔环形单元的圆心也可以稍微偏心。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逻辑或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6)

1.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所述第一零件能够相对第二零件旋转形成摩擦副表面,所述摩擦副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零件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零件的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一调压孔,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构造有深度不同的第二调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分别沿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一环形调压孔单元;
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一调压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一配合面上的第一坝区环带,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内不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内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所述第一坝区环带外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一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深度为1~50μm,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为10~10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一调压孔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分别沿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分布从而构成第二环形调压孔单元;
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
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再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深度最深的两个第二调压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以形成位于第二配合面上的第二坝区环带,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内不开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1~1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内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所述第二坝区环带外侧的开孔区域的开孔面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05~0.5。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一次周期内,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对称分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径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沿第二配合面的周向方向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3~40次。
23.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深度为1~50μm,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为10~1000μm。
24.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菱形孔、矩形孔和蜂窝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均相同或所述第二调压孔的直径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2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921380165.0U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Active CN210397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165.0U CN210397112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165.0U CN210397112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7112U true CN210397112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0165.0U Active CN210397112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71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7595A (zh) * 2019-08-23 2019-11-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7595A (zh) * 2019-08-23 2019-11-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7105U (zh) 定锥度型波形曲面机械密封装置
CN103732958B (zh) 滑动部件
US9512923B2 (en) Sliding component
US9347566B2 (en) Sliding component
CN105683633B (zh) 密封圈
US9234594B2 (en) Sliding component
CN202327104U (zh) 变锥度型波形曲面机械密封装置
JP2004507669A (ja) 微小孔を持つ潤滑シール
CN203641506U (zh) 倾斜渐变多孔端面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
CN104165229A (zh) 液体润滑圆环槽端面机械密封结构
CN210397112U (zh)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CN104728451A (zh) 方向性大孔与三维型槽相结合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
WO2019013271A1 (ja) 摺動部品
CN103470762A (zh) 倾斜渐变多孔端面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
JP5096992B2 (ja) 内燃機関用すべり軸受
CN212251139U (zh) 一种上游泵送微织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106015580B (zh) 一种动静压型柱状微凸体波度分布机械密封结构
CN205605823U (zh) 一种满足正反转的仿鱼鳍型槽端面机械密封结构
CN110397595A (zh) 一种改善配合面润滑状态的装置和压缩机
CN204573105U (zh) 方向性大孔与三维型槽相结合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
CN208236901U (zh) 一种轴颈表面织构化的气体径向滑动轴承
CN110410504B (zh) 一种变深度螺旋t形槽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212251137U (zh) 一种带有副堰区的机械密封端面结构
CN114396381A (zh) 滚子、压缩机和温度调节设备
CN210371172U (zh) 曲轴组件、泵体组件、压缩机、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