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6146U -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6146U
CN210396146U CN201920961034.5U CN201920961034U CN210396146U CN 210396146 U CN210396146 U CN 210396146U CN 201920961034 U CN201920961034 U CN 201920961034U CN 210396146 U CN210396146 U CN 210396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rotective sheath
rod
nut seat
protecti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10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阿芹
庄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su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u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u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uy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10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6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6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6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配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连接杆外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相连一端的外径小于另一端的外径,还包括用于使连接杆和第一保护套相互远离的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设置在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朝向第一保护套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保护套朝向连接杆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插接配合,具有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内支撑件的各结构从混凝土内拔出,省时省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壳和支架,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可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并能降低工程成本。
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内支撑件,对相对设置的两块模板进行支撑和限位,避免其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公告号为CN20500064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板内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设置在两块垫板之间,所述支撑件本体包括用于支撑垫板,保持模板宽度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所述连接杆外径较小的一端顶端连接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连接杆外径较小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外径较大的一端顶端连接有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连接杆外径较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这种模板内支撑件中连接杆的两端外径不同,在取出时,只需作用力使外径较大的一端移出墙面,即可使整个支撑件移出墙体内,方便拆卸,循环使用,同时保证了墙面的整体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支撑件要在混凝土固化后才能取出,二者粘连在一起,需要较大的力才能使内支撑件与混凝土脱离。而上述模板内支撑件不便于着力,将其从混凝土内取出时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具有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内支撑件的各结构从混凝土内拔出,省时省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连接杆外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相连一端的外径小于另一端的外径,还包括用于使连接杆和第一保护套相互远离的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设置在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朝向第一保护套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保护套朝向连接杆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插接配合,使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始终保持同轴,能够稳定承担两端模板对其施加的压力;顶撑机构使连接杆和第一保护套相互远离,使得二者当中至少有一个与混凝土脱离,然后反向敲击与混凝土脱离的连接杆(或第一保护套),即可使第一保护套(或连接杆)与混凝土分开;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内支撑件的各结构从混凝土内拔出,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螺母座、第二螺母座和螺杆,所述第一螺母座与第一保护套的内侧壁固接,所述第二螺母座与连接杆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螺杆平行于连接杆的轴线设置,螺杆穿设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上,螺杆一端设有左旋螺纹部,另一端设有右旋螺纹部,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上设置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螺纹配合,旋拧螺杆,可以使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脱离;反向旋拧螺杆,可以使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相互靠拢,进而带动第一保护套与连接杆紧贴,使二者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螺母座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固接,所述第二螺母座与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固接,所述螺杆穿设于第一保护套上,与第一保护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并使螺杆穿设在第一保护套上,避免其与穿过连接杆和第一保护套的穿墙螺杆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套背向连接杆一端的端面上嵌设有环形齿条,所述齿条沿自身周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上,所述螺杆背向连接杆一端套设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齿条与各齿轮啮合,转动齿条,可以使各螺杆同步转动,进而使第一保护套和连接杆均匀受力,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机构包括楔块和顶杆,所述楔块的尖端指向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的连接处,另一端与顶杆相抵,所述顶杆平行于连接杆的轴线设置,顶杆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上,顶杆与楔块的接触面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杆与第一保护套滑动配合,敲击顶杆,使其朝向楔块移动,由于二者接触面为斜面,故可以使楔块背向连接杆的轴心移动,楔块尖端逐渐嵌入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的连接处,将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撑开。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的连接处开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块的尖端嵌于楔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设楔形槽,使楔块的尖端嵌于其内,能够引导楔块与连接杆和第一保护套之间的缝隙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朝向楔块一端的斜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楔块上对应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杆挤压楔块,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时,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对楔块进行限位和导向,使其只能沿连接杆的径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套朝向连接杆一端嵌设有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杆朝向第一保护套一端嵌设有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吸附,使第一保护套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搭建模板时,二者不易相互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内支撑件的各结构从混凝土内拔出,省时省力;
2.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插接配合,二者不会发生错位,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上,连接杆与第一保护套也能稳定连接,便于搭建模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第一保护套、齿条、螺杆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顶撑机构的剖面图。
图中,1、连接杆;2、第一保护套;3、楔块;4、楔形槽;5、第二保护套;11、凹槽;12、第二螺母座;13、第二容纳槽;14、第二磁铁;21、凸块;22、第一螺母座;23、螺杆;24、第一容纳槽;25、齿条;26、齿轮;27、转柄;28、顶杆;29、导向槽;210、第一磁铁;31、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如图1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2、连接杆1和第二保护套5,三者依次连接,且内径相等。此外,第一保护套2与连接杆1的连接处还设有顶撑机构,用于使第一保护套2和连接杆1相背运动。
如图1所示,沿同一轴向上,第一保护套2的外径逐渐减小,直至与连接杆1朝向第一保护套2一端的外径相等,连接杆1的外径逐渐增加,直至与第二保护套5朝向连接杆1一端的外径相等,第二保护套5的外径逐渐增加,直至与第一保护套2背向连接杆1一端的外径相等。
如图2所示,连接杆1朝向第一保护套2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1,第一保护套2朝向连接杆1一端的端面上则固设有环形凸块21,且凸块21嵌于凹槽11内,与凹槽11插接配合。受凸块21限制,连接杆1和第一保护套2无法沿径线方向发生相对错位。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保护套2的内侧壁朝向连接杆1一端开设有四个第一容纳槽24,连接杆1的内侧壁朝向第一保护套2一端开设有四个第二容纳槽13,顶撑机构则包括四组第一螺母座22、第二螺母座12和螺杆23,上述结构沿连接杆1的周向均匀分布。
如图2所示,第一螺母座22位于第一容纳槽24内,与第一容纳槽24的槽底固接。第二螺母座12位于第二容纳槽13内,与第二容纳槽13的槽底固接。螺杆23平行于连接杆1的轴线设置,依次穿过第一保护套2、第一螺母座22和第二螺母座12,其上设有左旋螺纹部和右旋螺纹部,与第一保护套2转动连接,通过左旋螺纹部与第一螺母座22螺纹配合,通过右旋螺纹部与第二螺母座12螺纹配合。
如图3所示,第一保护套2背向连接杆1(参见图1)一端的端面上嵌设有环形齿条25,齿条25与第一保护套2同轴,其内径大于螺杆23与第一保护套2轴心之间的距离。此外,齿条25沿自身周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上,其上固接有转柄27,便于使齿条25转动。
如图3所示,螺杆23背向连接杆1一端同轴套设有齿轮26,齿轮26与螺杆23固接。齿条25的锯齿部设置在内侧壁上,与齿轮26啮合。
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螺杆23与第一螺母座22和第二螺母座12相配合,将连接杆1和第一保护套2撑开时,螺杆23与第一保护套2发生相对运动,故螺杆23上齿轮26的长度大于齿条25的厚度,且齿轮26可以滑入第一保护套2。
具体实施过程:
转动齿条25,使四根螺杆23同步旋转,驱动第一螺母座22和第二螺母座12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一保护套2与连接杆1脱离。若第一保护套2先与混凝土脱离,则敲击第一保护套2的端面,通过第一螺母座22、螺杆23和第二螺母座12将力传导至连接杆1上,可以有效地使连接杆1和第二保护套5与混凝土脱离。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顶撑机构包括四组楔块3和顶杆28,沿连接杆1的周向均匀分布。楔块3陷入连接杆1和第一保护套2的内侧壁,顶杆28则穿设在第一保护套2上。
如图4所示,连接杆1与第一保护套2的连接杆1处开设有楔形槽4,楔块3的尖端嵌于楔形槽4内,指向楔形槽4的槽底。顶杆28平行于第一保护套2的轴线设置,并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上,其朝向连接杆1一端与楔块3背向楔形槽4一端相抵,且二者接触面为斜面。
如图4所示,顶杆28朝向楔块3一端的斜面上开设有导向槽29,楔块3上对应固设有导向块31,导向块31与导向槽29滑动配合。
如图4所示,第一保护套2朝向连接杆1的一端嵌设有第一磁铁210,连接杆1朝向第一保护套2的一端嵌设有第二磁铁14,二者磁性吸附,使第一保护套2与连接杆1较为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具体实施过程:
将顶杆28压向连接杆1,抵住楔块3,并使楔块3背向连接杆1的轴心移动,其尖端卡入连接杆1与第一保护套2的连接处,将二者分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包括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连接杆(1)外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保护套(2),所述第一保护套(2)与连接杆(1)相连一端的外径小于另一端的外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连接杆(1)和第一保护套(2)相互远离的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与连接杆(1)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1)朝向第一保护套(2)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保护套(2)朝向连接杆(1)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与凹槽(11)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螺母座(22)、第二螺母座(12)和螺杆(23),所述第一螺母座(22)与第一保护套(2)的内侧壁固接,所述第二螺母座(12)与连接杆(1)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螺杆(23)平行于连接杆(1)的轴线设置,螺杆(23)穿设于第一螺母座(22)和第二螺母座(12)上,螺杆(23)一端设有左旋螺纹部,另一端设有右旋螺纹部,分别与第一螺母座(22)和第二螺母座(12)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4),所述连接杆(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3),所述第一螺母座(22)与第一容纳槽(24)的槽底固接,所述第二螺母座(12)与第二容纳槽(13)的槽底固接,所述螺杆(23)穿设于第一保护套(2)上,与第一保护套(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2)背向连接杆(1)一端的端面上嵌设有环形齿条(25),所述齿条(25)沿自身周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上,所述螺杆(23)背向连接杆(1)一端套设有与齿条(25)相啮合的齿轮(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机构包括楔块(3)和顶杆(28),所述楔块(3)的尖端指向连接杆(1)与第一保护套(2)的连接处,另一端与顶杆(28)相抵,所述顶杆(28)平行于连接杆(1)的轴线设置,顶杆(28)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上,顶杆(28)与楔块(3)的接触面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与第一保护套(2)的连接处开设有楔形槽(4),所述楔块(3)的尖端嵌于楔形槽(4)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8)朝向楔块(3)一端的斜面上开设有导向槽(29),所述楔块(3)上对应设有导向块(31),所述导向块(31)滑动设置在导向槽(29)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2)朝向连接杆(1)一端嵌设有第一磁铁(210),所述连接杆(1)朝向第一保护套(2)一端嵌设有第二磁铁(14)。
CN201920961034.5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Active CN210396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034.5U CN21039614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034.5U CN21039614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6146U true CN210396146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0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1034.5U Active CN21039614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6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56547A (en) Anchoring means
TW201039937A (en) Quick clamping assembly for driving a knockout punch
CN210396146U (zh) 一种便于取出的模板内支撑件
US2116597A (en) Concrete form tie
CN113964740A (zh) 一种电力电缆切割装置及方法
CN203430542U (zh) 膨胀可回收型锚杆
CN210101161U (zh) 一种雕塑连接结构
CN214135839U (zh) 轴承拆卸装置
CN207268076U (zh) 脚手架连墙装置
JP6795242B1 (ja) 組立式スリーブグラウト訓練装置
CN204893785U (zh) 圆螺母预紧器
CN203583881U (zh) 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堵头机构
US3473578A (en) Form tie breaker tool
CN104438869A (zh)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上模的免保持式锁定装置
CN219672230U (zh) 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注浆止水针头及其定位插拔工具
CN204867139U (zh) 一种简易不锈钢管夹头装置
CN213055734U (zh) 一种基于衬塑产品加工用成型装置
CN218381748U (zh) 一种水土保持监测用插钎装置
CN215109815U (zh) 一种伺服液压缸
CN203566596U (zh) 具伸缩功能的手工具
CN204725419U (zh) 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装置
CN217168224U (zh) 一种管路用防变形工装
CN216840602U (zh) 一种建筑物框架结构方柱扣支模结构
CN210395329U (zh) 一种建筑基础桩紧固装置
JP7481947B2 (ja) ケーシング引き抜き装置および引き抜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3

Address after: 214000 No.9, Fangqian Fangxi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xinsuyang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9, Fangqian Fangxi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uyang Constru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