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2087U - 一种防伪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2087U
CN210392087U CN201921300159.XU CN201921300159U CN210392087U CN 210392087 U CN210392087 U CN 210392087U CN 201921300159 U CN201921300159 U CN 201921300159U CN 210392087 U CN210392087 U CN 21039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ker
cap
cover
cover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01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彬
宋卓
张乾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01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属于防伪技术领域。防伪瓶盖用于盖设于瓶体上,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相对移动;撞针,撞针的一端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个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防伪芯片,设置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撞针相对;止挡件,止挡件被配置为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靠近时阻止撞针移动,并在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释放对撞针的阻止,使得撞针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下撞击破坏防伪芯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相对移动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并采用第一弹性件连接撞针与防伪瓶盖,第一弹性件在开启瓶盖时储存机械能,提高了撞针与防伪芯片接触时的撞击力,有效地破坏了防伪芯片。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瓶盖。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由识别标签和读写器组成,识别标签的内置防伪芯片存储量大、信息稳定、读写简便,读写器能够实现识别标签非接触的远距离、运动状态下或多目标的读写,因此在商品上设置识别标签,可以实现商品流通中的全程跟踪。但是包含商品唯一识别码的防伪芯片全球唯一,仿制成本极高,一旦被非法分子获得防伪芯片,则含有商品信息的防伪芯片可被不法分子用来作假。
对于饮料、酒类等液体瓶类商品来说,其识别标签通常设于瓶盖上,因此亟待提供一种防伪瓶盖,能够在开启瓶盖时一次性破坏瓶盖上的识别标签及其防伪芯片,防止含有产品信息的瓶盖被造假者再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能够在开启瓶盖的同时对瓶盖上的识别标签进行有效破坏,防止防伪芯片被不法分子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伪瓶盖,用于盖设于瓶体上,所述防伪瓶盖包括: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能够相对移动;
撞针,所述撞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一个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
防伪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所述撞针相对;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靠近时阻止所述撞针移动,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释放对所述撞针的阻止,使得所述撞针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下撞击破坏所述防伪芯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为压旋瓶盖,所述第二盖体设于所述瓶体上,通过按压所述第一盖体以实现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芯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第一限位槽和设于所述撞针上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自由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上侧壁为第一易折件;按压所述第一盖体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折断所述第一易折件以使所述撞针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阻止。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芯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第一限位槽和设于所述撞针上的第二易折件,所述第二易折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按压所述第一盖体时,所述第一限位槽能够折断所述第二易折件,以使所述撞针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阻止。
作为优选,所述防伪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内部的内盖,所述内盖设有中空的内部通道,所述撞针穿设于所述内盖的内部通道;所述内盖与所述撞针之间设置所述止挡件。
作为优选,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内盖上的第二限位槽和设于所述撞针上的第三易折件,所述第三易折件的自由端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按压所述第一盖体时,所述第二限位槽能够折断所述第三易折件,以使所述撞针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阻止。
作为优选,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内盖上的第三限位槽和设于所述撞针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所述撞针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按压所述第一盖体时,所述第二楔形面与所述第一楔形面接触,进而使所述推块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由所述第三限位槽脱离,以使所述撞针脱离所述第三限位槽的阻止。
作为优选,所述推块与所述撞针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撞针与设有所述防伪芯片的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初始弹力,所述初始弹力使所述撞针具有朝向所述防伪芯片运动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并采用第一弹性件连接撞针与防伪瓶盖,第一弹性件在开启瓶盖过程中储存机械能,在止挡件释放对撞针的阻止后,该机械能得以释放,提高了撞针与防伪芯片接触时的撞击力,有效地破坏了防伪芯片,防止了防伪芯片被不法分子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防伪瓶盖处于按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另一种防伪瓶盖处于按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中一种防伪瓶盖处于按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中一种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识别标签;110-防伪芯片;
1-第一盖体;11-顶盖;12-外盖;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易折件;15-内螺纹;
2-第二盖体;21-外螺纹;
3-内盖;31-第二限位槽;32-第三限位槽;
4-撞针;41-第一限位件;42-第二易折件;43-第三易折件;44-第二限位件;45-第一楔形面;
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
7-推块;71-第二楔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用于盖设于瓶体上,具体包括: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能够相对移动;撞针4,撞针4的一端与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中的一个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防伪芯片110,设置于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撞针4相对;止挡件,止挡件被配置为在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相对靠近时阻止撞针4移动,并在第一弹性件5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释放对撞针4的阻止,使得撞针4在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力下撞击防伪芯片11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相对移动的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并采用第一弹性件5连接撞针4与防伪瓶盖,第一弹性件5在开启瓶盖过程中储存机械能,在撞针4在克服止挡件的阻碍后,该机械能得以释放,提高撞针4与防伪芯片110撞击时的撞击力,有效地破坏了防伪芯片110,防止了防伪芯片110被不法分子利用。可选地,第一盖体1为压旋瓶盖,第二盖体2设于瓶体上,通过按压第一盖体1以实现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2的相对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5可以在初始状态时就选择性储存一定的初始弹力,该初始弹力使撞针4具有朝向识别标签100的运动趋势,但不足以克服止挡件的阻挡,当开启瓶盖时,第一弹性件5储存的弹力进一步加大,直至克服止挡件的阻挡;通过初始状态时就储存一定的初始弹力,可以优化压旋瓶盖的按压距离有限、第一弹性件5所产生的弹力大小受限的问题,以充分实现撞针4的撞击破坏效果。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可为弹簧、弹片等弹性元件,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
具体地,第一盖体1底部设有敞口,敞口朝向第二盖体2设置;第二盖体2顶部或者第一盖体1的内侧上方设置有识别标签100,识别标签100内置防伪芯片110;识别标签100采用胶接的方式与第一盖体1或第二盖体2连接,但并不仅限于胶接的方式,也可采用螺钉紧固、卡接等方式,只要能保证识别标签100与第一盖体1或第二盖体2的连接稳定性即可。进一步,由于第一盖体1为压旋瓶盖,因此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2之间还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具体地,第一盖体1的内侧设有内螺纹15,第二盖体2的外侧设有外螺纹21。第二盖体2可包括瓶体本身的设有外螺纹的瓶口部分,如此,第一盖体1直接与瓶口部分的外螺纹配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盖体2可为单独的设有外螺纹21的部件,如设有外螺纹21的垫片,其设置于瓶体的瓶口处,并与第一盖体1配合使用,进而简化瓶体本身的制造工艺;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当需要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2相互分离时,需先按压第一盖体1再拧动第一盖体1,才能达到开启防伪瓶盖的目的。
为方便设置螺纹,可选地,第一盖体1为中空的筒形结构、第二盖体2为圆形结构。进一步,撞针4为相应的圆柱体结构;具体地,撞针4包括撞针本体和设于撞针本体端部的撞击部,撞击部与识别标签100相对,并能够与防伪芯片110直接接触。撞击部的直径应大于防伪芯片110的最小边长,以使撞击部尽可能地与防伪芯片110接触,实施破坏。可选地,为了提高撞击时的应力,撞击部可为球形结构或锯齿结构,球形结构能够通过减小作用面积提高撞击力,而锯齿结构能够利用锯齿的尖锐部分与防伪芯片110接触,进而完成破坏。具体可选地,锯齿结构的锯齿间距设置为0.1-1.0倍的防伪芯片110最小边长。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作为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一种防伪瓶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识别标签100设于第一盖体1的内侧,撞针4与第二盖体2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止挡件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第一限位槽13和设于撞针4上的第一限位件41,第一限位件41的自由端设于第一限位槽13内,第一限位槽13上侧壁为第一易折件14;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一限位件41能够折断第一易折件14以使撞针4脱离第一限位槽13的阻止(参考图2);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性件5压缩得以储存弹力,待第一限位件41由第一限位槽13脱离时,第一弹性件5的压缩弹力释放,驱动撞针4以较大的冲击力与第一盖体1上的识别标签100相撞,撞针4能够有效地将防伪芯片110破坏。进一步地,可选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5具有一定压缩形变,即储存一部分的机械能,有助于撞针4克服第一限位槽13的阻挡,同时增大释放时对防伪芯片110的撞击力。
可选地,第一限位槽13及第一限位件41的数目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均沿撞针4的周向呈均匀分布,保证撞针4能够在均匀的弹力作用下与防伪芯片110相撞。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3及第一限位件41的数目设置为两个。
为了实现上述防伪瓶盖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包括了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盖11和外盖12,识别标签100设于顶盖11的内侧,第一限位槽13设于外盖12的内侧;进一步,外盖12上设置内螺纹15,其与第二盖体2螺纹连接。具体装配时,先将识别标签100设于顶盖11上;再将撞针4、第一弹性件5与外盖12装配完成;最后将第二盖体2与外盖12、顶盖11与外盖12连接,且保证按压时,顶盖11与外盖12同步运动。可选顶盖11与外盖12之间通过卡接或者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参考图3,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选止挡件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第一限位槽13和设于撞针4上的第二易折件42,第二易折件42的自由端位于第一限位槽13内;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一限位槽13能够折断第二易折件42,以使撞针4脱离第一限位槽13的阻止。可选第一易折件14、第二易折件42为塑料片,在其与第一盖体1或撞针4连接时,可在连接处设置预切线,便于在第一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顺利发生断裂。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作为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一种防伪瓶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防伪瓶盖还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内部的内盖3,内盖3设有中空的内部通道,撞针4穿设于内盖3的内部通道;内盖3与撞针4之间设置止挡件。具体地,识别标签100设于第二盖体2上,撞针4与第一盖体1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止挡件包括设于内盖3上的第二限位槽31和设于撞针4上的第三易折件43,第三易折件43的自由端设于第二限位槽31内,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二限位槽31能够折断第三易折件43,以使撞针4脱离第二限位槽31的阻止。本实施例中,可使第一弹性件5初始状态时处于压缩状态,进而撞针4具有朝向第二盖体2及防伪芯片110运动的趋势,当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一弹性件5进一步压缩,以提高撞针4撞击识别标签100时的撞击力。
可选地,第二限位槽31和第三易折件43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均沿撞针4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可选,第三易折件43采用与第二易折件42相同的结构。
装配时,先将识别标签100设于第二盖体2上,再将内盖3、撞针4及第一弹性件5放入第一盖体1内,最后将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2拧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由于无需将第一盖体1设计为顶盖11与外盖12的分体式结构,而是利用内盖2就可完成相应功能的实现,因此能够简化整个瓶盖的制造工艺和装配过程。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防伪芯片110设于第一盖体1内侧,撞针4与第二盖体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5进行连接;而相应的止挡件的设置与实施例三相同,具体的作用原理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是对实施例三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撞针4与设置识别标签100的第二盖体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连接,第二弹性件6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6的设计能够避免装配时,撞针4与识别标签100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接触,使识别标签100的防伪芯片110损坏,造成瓶盖在未封闭前就发生了失效,无法起到相应的商品跟踪作用;同时第二弹性件6在装配及瓶盖封闭状态时还可以起到辅助支撑撞针4及内盖3的作用,维持撞针4在瓶盖内部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第二弹性件6可选地为弹簧、弹片或其他弹性元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弹簧;进一步,第二弹性件6为弹簧时,其直径应大于识别标签100的防伪芯片110的边长,以使其不干涉撞针4与防伪芯片110之间的撞击接触。进一步,优选第二弹性件6在初始状态时处于拉伸状态,以使撞针4具有朝向第二盖体2运动的趋势。可允许第二弹性件6在初始状态或者按压过程中处于一定的压缩状态,此时,需通过第一弹性件5及第二弹性件6具体的弹性模量等参数的设置,使得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一弹性件5所产生的压缩弹力不仅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6的压缩弹力,还具有足够的弹力使撞针4克服第二限位槽31的阻挡,与防伪芯片110发生撞击。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是对实施例四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撞针4的一端与第一盖体1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盖体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其中第二弹性件6的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五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6也可用于实施二中的防伪瓶盖结构中,即在实施例二中的防伪瓶盖中,使撞针4与顶盖11之间设置上述第二弹性件6,其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与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6的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作为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一种防伪瓶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防伪瓶盖还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内部的内盖3,内盖3设有中空的内部通道,撞针4穿设于内盖的内部通道;内盖3与撞针4之间设置止挡件。具体地,防伪芯片110设于第一盖体1的内侧,撞针4与第二盖体2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止挡件包括设于内盖3上的第三限位槽32和设于撞针4上的第二限位件44,第二限位件44的自由端位于第三限位槽32内;撞针4上连接有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45,连接有第一弹性件5的第二盖体2上设有推块7,推块7上设有与第一楔形面45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71,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二楔形面71与第一楔形面45接触,进而使推块7驱动第二限位件44由第三限位槽32脱离,以使撞针4脱离第三限位槽32的阻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二限位件44被第三限位槽32所限制,因此第一弹性件5得以压缩并储存一定的弹力,在撞针4脱离第三限位槽32的阻挡后,第一弹性件5释放弹力,撞针4得以充分撞击防伪芯片110,完成破坏(参考图9)。具体实施时,需合理设置第三限位槽32的尺寸,进而合理控制撞针4的位移,避免撞针4的偏移过大,影响撞针4与防伪芯片110的撞击效果;同时也需合理控制内盖3的内部通道与撞针4之间的间隙,既要允许撞针4能够脱离第三限位槽32,还要避免间隙过大造成装配困难、无法达到初始状态时的止挡目的。本实施例中,可选第二限位件44与撞针4为刚性连接;进一步,第二限位件44与撞针4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八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伪瓶盖中,识别标签100是设于第二盖体2上,推块7设于第一盖体1的内侧,撞针4与推块7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具体的作用原理与实施例七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是对实施例七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撞针4与设置识别标签100的第一盖体1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连接,第二弹性件6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6的设计能够避免装配时,撞针4与识别标签100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接触,识别标签100的防伪芯片110被损坏,造成瓶盖在未封闭前就发生了失效,无法起到相应的商品跟踪作用;同时第二弹性件6在装配及瓶盖关闭状态时还可以起到辅助支撑撞针4及内盖3的作用,维持撞针4和内盖3在瓶盖内部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第二弹性件6可选地为弹簧、弹片或其他弹性元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弹簧;进一步,第二弹性件6为弹簧时,其直径应大于识别标签100的防伪芯片110的边长,以使其不干涉撞针4与防伪芯片110之间的撞击接触。进一步,优选第二弹性件6在初始状态时处于拉伸状态,以使撞针4具有朝向第一盖体1上的识别标签100运动的趋势;可允许第二弹性件6在初始状态或者按压过程中处于一定的压缩状态,此时,需通过第一弹性件5及第二弹性件6具体的弹性模量等参数的设置,使得按压第一盖体1时,第一弹性件5所产生的压缩弹力不仅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6的压缩弹力,还具有足够的弹力使撞针4克服第三限位槽32的阻挡,与防伪芯片110发生撞击。
实施例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是对实施例八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撞针4与设置识别标签100的第二盖体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连接,第二弹性件6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本实施例中所做改进的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九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与实施例十所提供的防伪瓶盖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伪瓶盖中,去除了实施例十中的第一弹性件5,只保留了第二弹性件6,且第二弹性件6储存有足够拉伸弹力,以使撞针4在推块7的驱动作用下脱离第三限位槽32的阻止时,仍具有朝向第二盖体2运动的趋势,进而实现对防伪芯片110的充分撞击破坏。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防伪瓶盖,用于盖设于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瓶盖包括:
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能够相对移动;
撞针(4),所述撞针(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中的一个通过第一弹性件(5)连接;
防伪芯片(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中的另一个上,且与所述撞针(4)相对;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盖体(1)和所述第二盖体(2)相对靠近时阻止所述撞针(4)移动,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释放对所述撞针(4)的阻止,使得所述撞针(4)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力下撞击破坏所述防伪芯片(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为压旋瓶盖,所述第二盖体(2)设于所述瓶体上,通过按压所述第一盖体(1)以实现所述第一盖体(1)与所述第二盖体(2)的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芯片(110)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的内侧;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上的第一限位槽(13)和设于所述撞针(4)上的第一限位件(41),所述第一限位件(41)的自由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3)内,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上侧壁为第一易折件(14);按压所述第一盖体(1)时,所述第一限位件(41)能够折断所述第一易折件(14)以使所述撞针(4)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阻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芯片(110)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的内侧;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上的第一限位槽(13)和设于所述撞针(4)上的第二易折件(42),所述第二易折件(42)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3)内;按压所述第一盖体(1)时,所述第一限位槽(13)能够折断所述第二易折件(42),以使所述撞针(4)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阻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内部的内盖(3),所述内盖(3)设有中空的内部通道,所述撞针(4)穿设于所述内盖(3)的内部通道;所述内盖(3)与所述撞针(4)之间设置所述止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内盖(3)上的第二限位槽(31)和设于所述撞针(4)上的第三易折件(43),所述第三易折件(43)的自由端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1)内,按压所述第一盖体(1)时,所述第二限位槽(31)能够折断所述第三易折件(43),以使所述撞针(4)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31)的阻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设于所述内盖(3)上的第三限位槽(32)和设于所述撞针(4)上的第二限位件(44),所述第二限位件(44)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32)内;
所述撞针(4)上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45),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所述第一盖体(1)或所述第二盖体(2)上设有推块(7),所述推块(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45)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71),按压所述第一盖体(1)时,所述第二楔形面(71)与所述第一楔形面(45)接触,进而使所述推块(7)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44)由所述第三限位槽(32)脱离,以使所述撞针(4)脱离所述第三限位槽(32)的阻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7)与所述撞针(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4)与设有所述防伪芯片(110)的所述第一盖体(1)或所述第二盖体(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6)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6)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具有初始弹力,所述初始弹力使所述撞针(4)具有朝向所述防伪芯片(110)运动的趋势。
CN201921300159.XU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防伪瓶盖 Active CN21039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0159.XU CN210392087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防伪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0159.XU CN210392087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防伪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2087U true CN21039208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0159.XU Active CN210392087U (zh) 2019-08-12 2019-08-12 一种防伪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20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457A (zh) * 2020-08-20 2020-11-2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挡销的液体容器的发电自毁式防伪装置及系统
CN112221054A (zh) * 2020-10-21 2021-01-15 温州樱弧服装有限公司 防火自动喷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4457A (zh) * 2020-08-20 2020-11-2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挡销的液体容器的发电自毁式防伪装置及系统
CN112221054A (zh) * 2020-10-21 2021-01-15 温州樱弧服装有限公司 防火自动喷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2087U (zh) 一种防伪瓶盖
CN201023809Y (zh) 一种旋开失效的带有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防伪瓶盖
US7061382B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ally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contents within a container
US20060180650A1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ally determining whether a tax for a product has been paid
CN202765511U (zh) 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
CN101723125A (zh) 一次性变色防伪包装瓶
CN202529311U (zh) 瓶盖防伪结构
CN200979773Y (zh) 一次性易损封装结构电子标签
JP4199197B2 (ja) ボトル栓及び栓抜き具
WO2007065196A1 (en) A vessel closure
CN202807392U (zh) Rfid防伪酒瓶盖
CN202765503U (zh) 设有无线射频防伪标签的防转移防伪瓶盖
CN109502178B (zh) 一种开盖自毁式防伪瓶盖
KR20100114444A (ko) 위조 방지용 병마개
CN2397060Y (zh) 能实现ic芯片自毁的下压式防伪瓶盖
CN201327666Y (zh) 绑带式酒瓶防盗器
CN201231923Y (zh) 防伪包装盒
CN2926083Y (zh) 一种开启后留下永久破损标记的防盗瓶
CN216486479U (zh) 一种防揭防伪电子标签
CN213893634U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的防伪环
CN103303566B (zh) 一种密码防伪包装盒
CN204660366U (zh) 带有外包盖的无线射频识别防转移防伪瓶盖
CN112978071A (zh) 一种防伪瓶盖、一种防伪瓶盖结构及一种防伪瓶盖系统
CN205819918U (zh) 一种带自毁功能的瓶口防伪套装置
CN206178936U (zh) 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4 201, room 3, 518 Xinzhu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4 201, room 3, 518 Xinzhu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echsun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nti-counterfeiting bottle ca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Songjiang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1000017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Songjiang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Ltd.|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100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