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2102U -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2102U
CN210382102U CN201921000722.1U CN201921000722U CN210382102U CN 210382102 U CN210382102 U CN 210382102U CN 201921000722 U CN201921000722 U CN 201921000722U CN 210382102 U CN210382102 U CN 210382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ncubator
fungus
anchor clamps
fungus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07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岳刚涛
吴喜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imin Qifa Fruit And Veget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imin Qifa Fruit And Veget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imin Qifa Fruit And Veget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imin Qifa Fruit And Veget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07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2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2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2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放置板,且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和培养箱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架,且支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下夹具,所述下夹具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夹具,上夹具和下夹具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菌棒上的每个菌丝均能得到发育,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培养效果,还可以起到对培养箱良好的杀菌作用,避免箱中的其他杂菌对菌棒培养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培养效果,同时在保证空气流通性的同时不会对菌棒造成污染,并保证菌棒有一定的营养供应并维持培养箱内有合适的湿度,培养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棒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菌棒是用棉籽壳或者木屑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经过合理配比,接种上菌种,培养出来的,菌丝体经过生理生长达到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会长成蘑菇来。
目前,在蘑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菌棒放置在专门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但是,现有的培养箱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培养时,均是直接将菌棒放置在培养箱中,导致菌棒的底部与放置板接触的部分呼吸能力较差,会直接导致菌棒上的蘑菇培养不均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放置板,且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和培养箱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架,且支架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下夹具,所述下夹具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夹具,上夹具和下夹具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水箱,且水箱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加热板,水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水管,水箱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和培养箱的一侧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抽风机,且抽风机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和培养箱的顶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风机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集气罩,且集气罩的内壁设置有微孔滤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板和抽风机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液箱,且液箱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加液管,液箱的一侧外壁通过软管连接有液泵,液泵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外壁焊接有花洒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支架、上夹具和下夹具,菌棒可以放置在支架上的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并通过螺栓将两者之间固定,可以使菌棒呈悬空状态,极大提高了菌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菌棒的各部分均能与空气接触,保证菌棒上的每个菌丝均能得到发育,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培养效果;
2.通过设置的水箱、加热板、透气孔和排气管,在将菌棒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之前,可以先通过加热板将水箱中的水加热,加热所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通过连通管进入培养箱中,并通过放置板上的透气孔,弥漫至整个培养箱,最后再通过排气管排出,可以起到对培养箱良好的杀菌作用,避免箱中的其他杂菌对菌棒培养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培养效果;
3.通过设置的抽风机、集气罩和微孔滤膜,驱动抽风机开始工作,可以将外界空气抽进培养箱中,保证菌棒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且位于集气罩上的微孔滤膜可以将空气中的其他杂菌滤除,保证空气的纯净性,在保证空气流通性的同时不会对菌棒造成污染,使用效果更佳;
4.通过设置的液箱、液泵和花洒盘,可以定期驱动液泵工作,将液箱中的营养液通过花洒盘喷向菌棒表面,保证菌棒有一定的营养供应并维持培养箱内有合适的湿度,培养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2排气管、3支架、4下夹具、5上夹具、6放置板、7透气孔、8加热板、9水箱、10进水管、11连通管、12微孔滤膜、13集气罩、14抽风机、15导气管、16箱门、17液箱、18液泵、19导液管、20连接管、21花洒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的内壁焊接有多个放置板6,且放置板6的顶部外壁开有多个透气孔7,放置板6的顶部外壁和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均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架3,且支架3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下夹具4,下夹具4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夹具5,上夹具5和下夹具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6。
其中,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排气管2,且排气管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水箱9,且水箱9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加热板8,水箱9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进水管10,水箱9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连通管11,连通管11的一端和培养箱1的一侧相连通,培养箱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抽风机14,且抽风机14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导气管15,导气管15的一端和培养箱1的顶部相连通,抽风机1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集气罩13,且集气罩13的内壁设置有微孔滤膜12,加热板8和抽风机14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将菌棒放入培养箱1中培养之前,可以先通过加热板8将水箱9中的水加热,加热所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通过连通管11进入培养箱1中,并通过放置板6上的透气孔7,弥漫至整个培养箱1,最后再通过排气管2排出,可以起到对培养箱1良好的杀菌作用,避免箱中的其他杂菌对菌棒培养造成影响,菌棒可以放置在支架3上的上夹具5和下夹具4之间,并通过螺栓将两者之间固定,可以使菌棒呈悬空状态,极大提高了菌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菌棒的各部分均能与空气接触,保证菌棒上的每个菌丝均能得到发育,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培养效果,驱动抽风机14开始工作,可以将外界空气抽进培养箱1中,保证菌棒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且位于集气罩13上的微孔滤膜12可以将空气中的其他杂菌滤除,保证空气的纯净性,在保证空气流通性的同时不会对菌棒造成污染,使用效果更佳。
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培养箱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液箱17,且液箱17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加液管,液箱17的一侧外壁通过软管连接有液泵18,液泵18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导液管19,导液管19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多个连接管20,连接管20的一端外壁焊接有花洒盘21。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以定期驱动液泵18工作,将液箱17中的营养液通过花洒盘21喷向菌棒表面,保证菌棒有一定的营养供应并维持培养箱1内有合适的湿度,培养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放置板(6),且放置板(6)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多个透气孔(7),所述放置板(6)的顶部外壁和培养箱(1)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架(3),且支架(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下夹具(4),所述下夹具(4)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上夹具(5),上夹具(5)和下夹具(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排气管(2),且排气管(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水箱(9),且水箱(9)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加热板(8),水箱(9)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水管(10),水箱(9)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连通管(11),连通管(11)的一端和培养箱(1)的一侧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抽风机(14),且抽风机(1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导气管(15),导气管(15)的一端和培养箱(1)的顶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1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集气罩(13),且集气罩(13)的内壁设置有微孔滤膜(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8)和抽风机(14)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液箱(17),且液箱(17)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加液管,液箱(17)的一侧外壁通过软管连接有液泵(18),液泵(1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导液管(19),导液管(19)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多个连接管(20),连接管(20)的一端外壁焊接有花洒盘(21)。
CN201921000722.1U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Active CN210382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722.1U CN210382102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722.1U CN210382102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2102U true CN210382102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0722.1U Active CN210382102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21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72A (zh) * 2020-08-24 2020-11-13 刘友军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菌种培养装置
CN112913583A (zh) * 2021-04-02 2021-06-08 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自消毒的蘑菇种植用智能培养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72A (zh) * 2020-08-24 2020-11-13 刘友军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菌种培养装置
CN112913583A (zh) * 2021-04-02 2021-06-08 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自消毒的蘑菇种植用智能培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38544B1 (en) Cell/tissue cul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CN210382102U (zh) 一种菌菇菌棒培养装置
CN110628603A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箱
CN210367477U (zh) 一种生产肥料的发酵罐
CN106942125A (zh) 一种环保多功能水产养殖装置
CN217367522U (zh) 一种黑莓无土栽培用水质净化装置
CN211645212U (zh) 一种水产养殖复合菌增氧培养装置
CN212610641U (zh)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发酵处理机
CN212335156U (zh) 一种固定化法酿醋装置
CN210314045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腐熟罐
CN209493566U (zh) 一种微生物菌培养基发酵罐
CN203333666U (zh) 发酵罐
CN207767292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211665109U (zh) 一种干细胞培养箱
CN109392611A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发酵装置
CN215593083U (zh) 一种带有供水功能的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
CN109607752A (zh) 一种养殖场废水处理的沉降式生物反应池
CN213570460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水解池搅拌装置
CN220265593U (zh) 一种酿热补气装置及温室
CN112358950B (zh) 一种好氧发酵罐
CN218483459U (zh) 一种毛状根生长培养装置
CN220999653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培养器
CN209442977U (zh) 白僵菌发酵装置
CN218561464U (zh) 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
CN216983171U (zh) 一种亲鱼选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