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1190U - 多功能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1190U
CN210381190U CN201921817074.9U CN201921817074U CN210381190U CN 210381190 U CN210381190 U CN 210381190U CN 201921817074 U CN201921817074 U CN 201921817074U CN 210381190 U CN210381190 U CN 21038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heat dissipation
switch
switch body
dissipa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70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应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nhu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n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n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70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多功能交换机包括:散热壳体扇、支撑脚、散热孔、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活动板和移动柱;交换机本体嵌入散热壳体中;风扇与散热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支撑脚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支撑脚对称设置在散热壳体的底部;至少四个散热孔设置在散热壳体上;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分别与散热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第一弹簧嵌于第一弹簧座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相连接;活动板设置在第一弹簧座内,且活动板的一侧面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移动柱的一端与活动板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移动柱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Description

多功能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交换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交换机能为子网络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然而,在网线与交换机连接后,在长期的工作中,交换机本体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交换机长时间保持这种高温,会导致交换机内部组件的损坏,无法继续使用,而这通常会对正常的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交换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多功能交换机包括:散热壳体扇、支撑脚、散热孔、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活动板和移动柱;交换机本体嵌入散热壳体中;风扇与散热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支撑脚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支撑脚对称设置在散热壳体的底部;至少四个散热孔设置在散热壳体上;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分别与散热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第一弹簧嵌于第一弹簧座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相连接;活动板设置在第一弹簧座内,且活动板的一侧面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移动柱的一端与活动板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移动柱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交换机本体嵌入散热壳体中,并将风扇与散热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以使风扇加速空气流动,进而实现为交换机本体散热,同时实现散热壳体对交换机本体的保护作用;其次,通过使支撑脚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支撑脚对称设置在散热壳体的底部,进而提升多功能交换机的稳定性,同时使散热壳体距离接触面有一定距离,以使热量更容易散出;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散热孔设置在散热壳体上,以使交换机本体周围的热空气从散热孔排出,同时,散热壳体外部的冷空气流入,实现冷热气体交换,进一步帮助交换机本体散热;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分别与散热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并将第一弹簧嵌于第一弹簧座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弹簧座将弹簧固定;再次,通过将活动板设置在第一弹簧座内,且活动板的一侧面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增大活动板的接触面积;再次,通过将移动柱的一端与活动板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移动柱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实现当交换机本体振动时,交换机本体带动移动柱运动,进而使移动柱带动活动板运动,活动板压缩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的减震效果。采用此种连接方式,通过在散热壳体上设置风扇,以实现风扇加速散热壳体内空气的流动;通过在散热壳体上设置散热孔,以实现散热壳体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进一步对交换机本体散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分别与散热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将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相连接,将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相连接,将活动板与移动柱的一端与相连接,且移动柱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使交换机本体振动时,振动经过移动柱和活动板传递给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压缩,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进行减震,避免交换机本体与散热壳体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损坏的问题产生,延长交换机本体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多功能交换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弹簧座、第二弹簧和第一缓冲垫;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座与散热壳体侧壁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弹簧嵌于第二弹簧座内,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座相连接;第一缓冲垫为橡胶垫,第一缓冲垫与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缓冲垫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座与散热壳体侧壁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弹簧嵌于第二弹簧座内,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座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弹簧座固定第二弹簧;第一缓冲垫为橡胶垫,通过将第一缓冲垫与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缓冲垫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避免第二弹簧与交换机本体发生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损坏,同时对交换机本体横向减震,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相配合,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全方位减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固定板、第三弹簧和第二缓冲垫;固定板与第一弹簧座的外壁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第二缓冲垫为橡胶垫,且第二缓冲垫与第三弹簧相连接,且第二缓冲垫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固定板与第一弹簧座的外壁相连接,以增大第一弹簧座的接触面积;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一弹簧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的减震;通过将第二缓冲垫为橡胶垫,且第二缓冲垫与第三弹簧相连接,且第二缓冲垫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避免第三弹簧与交换机本体发生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受损的情况产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在固定板上,且至少部分第三弹簧嵌入第一凹槽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凹槽设置在固定板上,且至少部分第三弹簧嵌入第一凹槽中,以实现第一凹槽对第三弹簧的限位作用,增强第三弹簧与固定板连接的稳定性,以确保第三弹簧的减震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设置在活动板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弹簧嵌入第二凹槽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凹槽设置在活动板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弹簧嵌入第二凹槽中,以实现第二凹槽对第一弹簧的限位作用,增强第三弹簧与活动板连接的稳定性,以确保第一弹簧的减震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防尘网;防尘网设置在散热孔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防尘网设置在散热孔的外侧,以阻挡外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散热壳体中,导致交换机本体内部组件的损坏,延长交换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防滑垫;防滑垫与支撑脚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防滑垫与支撑脚相连接,以增大支撑脚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进而增大支撑脚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以提升散热壳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交换机本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散热壳体,12风扇,14支撑脚,16散热孔,18第一弹簧座,20第一弹簧,22活动板,24移动柱,26第二弹簧座,28第二弹簧,30第一缓冲垫,32固定板,34第三弹簧,36第二缓冲垫,38第一凹槽,40第二凹槽,42防尘网和44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多功能交换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多功能交换机包括:散热壳体10扇、支撑脚14、散热孔16、第一弹簧座18、第一弹簧20、活动板22和移动柱24;交换机本体嵌入散热壳体10中;风扇12与散热壳体10的内壁相连接;支撑脚14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支撑脚14对称设置在散热壳体10的底部;至少四个散热孔16设置在散热壳体10上;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18分别与散热壳体10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第一弹簧20嵌于第一弹簧座18内,第一弹簧2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18相连接;活动板22设置在第一弹簧座18内,且活动板22的一侧面与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相连接;移动柱24的一端与活动板22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移动柱24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使交换机本体嵌入散热壳体10中,并将风扇12与散热壳体10的内壁相连接,以使风扇12加速空气流动,进而实现为交换机本体散热,同时实现散热壳体10对交换机本体的保护作用;其次,通过使支撑脚14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支撑脚14对称设置在散热壳体10的底部,进而提升多功能交换机的稳定性,同时使散热壳体10距离接触面有一定距离,以使热量更容易散出;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散热孔16设置在散热壳体10上,以使交换机本体周围的热空气从散热孔16排出,同时,散热壳体10外部的冷空气流入,实现冷热气体交换,进一步帮助交换机本体散热;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18分别与散热壳体10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并将第一弹簧20嵌于第一弹簧座18内,第一弹簧2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18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弹簧座18将弹簧固定;再次,通过将活动板22设置在第一弹簧座18内,且活动板22的一侧面与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增大活动板22的接触面积;再次,通过将移动柱24的一端与活动板22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移动柱24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实现当交换机本体振动时,交换机本体带动移动柱24运动,进而使移动柱24带动活动板22运动,活动板22压缩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的减震效果。采用此种连接方式,通过在散热壳体10上设置风扇12,以实现风扇12加速散热壳体10内空气的流动;通过在散热壳体10上设置散热孔16,以实现散热壳体10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进一步对交换机本体散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弹簧座18分别与散热壳体10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将第一弹簧2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18相连接,将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与活动板22相连接,将活动板22与移动柱24的一端与相连接,且移动柱24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使交换机本体振动时,振动经过移动柱24和活动板22传递给第一弹簧20,使第一弹簧20压缩,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进行减震,避免交换机本体与散热壳体10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损坏的问题产生,延长交换机本体的使用年限,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弹簧座26、第二弹簧28和第一缓冲垫30;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座26与散热壳体10侧壁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弹簧28嵌于第二弹簧座26内,第二弹簧28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座26相连接;第一缓冲垫30为橡胶垫,第一缓冲垫30与第二弹簧2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缓冲垫30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座26与散热壳体10侧壁相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弹簧28嵌于第二弹簧座26内,第二弹簧28的一端与第二弹簧座26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弹簧座26固定第二弹簧28;第一缓冲垫30为橡胶垫,通过将第一缓冲垫30与第二弹簧2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缓冲垫30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避免第二弹簧28与交换机本体发生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损坏,同时对交换机本体横向减震,通过第一弹簧20与第二弹簧28相配合,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全方位减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固定板32、第三弹簧34和第二缓冲垫36;固定板32与第一弹簧座18的外壁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三弹簧34的一端与固定板32相连接,且第三弹簧34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第二缓冲垫36为橡胶垫,且第二缓冲垫36与第三弹簧34相连接,且第二缓冲垫36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板32与第一弹簧座18的外壁相连接,以增大第一弹簧座18的接触面积;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三弹簧34的一端与固定板32相连接,且第三弹簧34的另一端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通过第三弹簧34与第一弹簧20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实现对交换机本体纵向的减震;通过将第二缓冲垫36为橡胶垫,且第二缓冲垫36与第三弹簧34相连接,且第二缓冲垫36与交换机本体相连接,以避免第三弹簧34与交换机本体发生刚性接触,导致交换机本体受损的情况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一凹槽38;第一凹槽38设置在固定板32上,且至少部分第三弹簧34嵌入第一凹槽38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凹槽38设置在固定板32上,且至少部分第三弹簧34嵌入第一凹槽38中,以实现第一凹槽38对第三弹簧34的限位作用,增强第三弹簧34与固定板32连接的稳定性,以确保第三弹簧34的减震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第二凹槽40;第二凹槽40设置在活动板22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弹簧20嵌入第二凹槽40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凹槽40设置在活动板22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弹簧20嵌入第二凹槽40中,以实现第二凹槽40对第一弹簧20的限位作用,增强第三弹簧34与活动板22连接的稳定性,以确保第一弹簧20的减震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防尘网42;防尘网42设置在散热孔16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防尘网42设置在散热孔16的外侧,以阻挡外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散热壳体10中,导致交换机本体内部组件的损坏,延长交换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防滑垫44;防滑垫44与支撑脚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防滑垫44与支撑脚14相连接,以增大支撑脚14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进而增大支撑脚14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以提升散热壳体10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交换机本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包括:
散热壳体,所述交换机本体嵌入所述散热壳体中;
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梯形结构,且四个所述支撑脚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的底部;
散热孔,至少四个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上;
第一弹簧座,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座分别与所述散热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相连接;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嵌于所述第一弹簧座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座相连接;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座内,且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
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面相连接,且所述移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第二弹簧座,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座与所述散热壳体侧壁相连接;
第二弹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簧嵌于所述第二弹簧座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座相连接;
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为橡胶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弹簧座的外壁相连接;
第三弹簧,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为橡胶垫,且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第三弹簧相连接,且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交换机本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弹簧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上,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弹簧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设置在所述散热孔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还包括:
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支撑脚相连接。
CN201921817074.9U 2019-10-28 2019-10-28 多功能交换机 Active CN21038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7074.9U CN2103811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多功能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7074.9U CN2103811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多功能交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1190U true CN21038119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7074.9U Active CN2103811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多功能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5930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
CN211258961U (zh) 一种用于水泵的基座固定装置
CN211016531U (zh)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CN210670131U (zh) 易于散热的交换机
CN210381190U (zh) 多功能交换机
CN210491087U (zh) 一种路由器断网隔离装置
CN110778652A (zh) 一种计算机部件防震机构
CN209015716U (zh)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CN216899412U (zh)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使用的防护装置
CN212623890U (zh) 一种计算机硬盘支撑固定装置
CN109149464A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通信工程电缆桥架
CN210959191U (zh) 一种防水减震型集成电路保护结构
CN211951958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支撑座
CN209891771U (zh) 一种观光亭减震装置
CN211525427U (zh) 一种电梯主机减震装置
CN220037355U (zh) 一种发动机橡胶减震垫
CN21540996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0199683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风扇减震型框体
CN217417112U (zh) 一种双质体给料机
CN215721863U (zh) 一种机电设备的抗震底座
CN217784112U (zh) 一种用于隔振器制造的减震装置
CN213270915U (zh) 一种齿轮
CN210578025U (zh) 一种串激电机底座
CN217234924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防震底座
CN215672804U (zh) 一种智能会计数据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211200 4007, building C, No. 288, Qinhuai Avenue, yongyang street,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Anh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803, No. 18, Xinghua North Street, Tiexi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nhu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200 4007, building C, No. 288, Qinhuai Avenue, yongyang street,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Anh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803, No. 18, Xinghua North Street, Tiexi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nhui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