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0956U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0956U
CN210380956U CN201922047458.3U CN201922047458U CN210380956U CN 210380956 U CN210380956 U CN 210380956U CN 201922047458 U CN201922047458 U CN 201922047458U CN 210380956 U CN210380956 U CN 210380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connector
foldable
housing assembly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74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庭勇
郑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74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0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0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0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转轴、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转轴包括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分别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能够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有效地避免转轴两侧的机壳因受冲击力而相互错动,出现屏受损或屏裂现象。

Description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手机等可折叠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由于转轴两侧的壳体因受冲击力而相互错动,柔性显示屏跟随壳体扭曲变形而出现屏受损或屏裂现象。因此,如何让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避免转轴两侧的机壳因受冲击力而相互错动,出现屏受损或屏裂现象,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能够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有效地避免转轴两侧的机壳因受冲击力而相互错动,出现屏受损或屏裂现象。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分别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通过在转轴上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当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展平时,第一固定件限制第一支撑臂在相对于转轴运动,第二固定件限制第二支撑臂相对于转轴运动,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支撑臂与转轴上形成一个整体,及第二壳体通过第二支撑臂与转轴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可折叠电子设备跌落时,第一壳体、转轴及第二壳体也会因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束缚力而不会相错开,有效地防止对柔性显示屏产生拉扯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防摔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一局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一局部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沿A-A线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沿A-A线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沿A-A线的第三种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另一局部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可折叠显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电脑、电子展示屏等各种显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可折叠的非显示设备。本申请以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轴沿Y轴方向延伸。
请参照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及柔性显示屏20。所述柔性显示屏20固定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所述柔性显示屏20能够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折叠而折叠,及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展平而展平,如此,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具有多种展示状态。本申请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是指可折叠壳体组件10和柔性显示屏2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整体体积小,便携性较好;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是指可折叠壳体组件10和柔性显示屏2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20展示的面积较大,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画面展示的效果较好。
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从展平状态逐渐弯折直至折叠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朝向柔性显示屏20所在的一侧进行弯折或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朝向柔性显示屏20的背侧进行弯折。
以下实施例对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具体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3,可折叠壳体组件10包括转轴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一壳体4及第二壳体5。第一支撑臂2连接于转轴1与第一壳体4之间。第二支撑臂3连接于转轴1与第二壳体5之间。
具体的,转轴1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壳体4、转轴1及第二壳体5依次沿X轴方向排列。第一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臂3关于转轴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其中,转轴1的中心轴为过转轴1的几何中心且沿Y轴延伸的轴线。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在转轴1的两侧绕转轴1的中心轴转动,其转动过程使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互靠近带动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相互靠近。当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相抵接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相互远离带动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相互远离。当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共面或相齐平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
请参照图4,所述转轴1包括连接件1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11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分别从所述连接件11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11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2,且所述第二支撑臂3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13。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是指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
具体的,第一固定件12、连接件11及第二固定件13依次沿X轴方向排列。第一固定件12位于转轴1靠近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侧,第二固定件13位于转轴1靠近第二壳体5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臂2、连接件11、所述第二支撑臂3依次沿X轴方向排列。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11,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4。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11,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5。
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展平时,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中间部分(第二支撑臂3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之间)与第一固定件12卡合连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中间部分(第二支撑臂3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之间)与第二固定件13卡合连接。
第一固定件12对第一支撑臂2产生沿Y轴方向的束缚力,以使第一支撑臂2在Y轴方向上与转轴1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跌落冲击力下,第一固定件12也确保第一支撑臂2不会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同样地,第二固定件13对第二支撑臂3产生沿Y轴方向的束缚力,以使第二支撑臂3在Y轴方向上与转轴1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跌落冲击力下,第二固定件13也确保第二支撑臂3不会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
通过在转轴1上设置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当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展平时,第一固定件12限制第一支撑臂2在Y轴方向相对于转轴1运动,第二固定件13限制第二支撑臂3在Y轴方向相对于转轴1运动,第一壳体4通过第一支撑臂2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形成一个整体,及第二壳体5通过第二支撑臂3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第一壳体4、转轴1及第二壳体5在Y轴方向上也会因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的束缚力而不会相错开,有效地防止对柔性显示屏20产生Y轴方向的拉扯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防摔能力。
请参阅图5,转轴1包括转轴座14,所述转轴座14呈长条形,并沿Y轴方向延伸。所述转轴座14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一侧板141、底板142、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4及第四侧板145。其中,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3在X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44与第四侧板145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41、第三侧板144、第二侧板143、第四侧板145依次围接于底板142的周侧。第一侧板141、第三侧板144、第二侧板143、第四侧板145与底板142包围的空间形成收容腔146。连接件11设于收容腔146内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2。具体的,连接件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底板14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1还可以通过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底板142。连接件11的两侧可以分别贴合于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3,如此,连接件11在Y轴方向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与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转动连接,以提高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与连接件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5,第一固定件1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41上远离所述底板142的一端,第一固定件12包括第一凹槽15,第一支撑臂2在展平时卡入所述第一凹槽15内。可以理解的,第一凹槽15在X轴方向贯穿第一侧板141。换言之,第一凹槽15连通收容腔146。第一支撑臂2在转动过程中从第一凹槽15在端面(第一侧板141远离底板142的一端的端面)上的开口沿Z轴方向逐渐进入第一凹槽15中。
具体的,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第一凹槽15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槽壁151、底壁152及第二槽壁153。第一凹槽15沿Y轴方向的尺寸与第一支撑臂2沿Y轴方向的尺寸相同。换言之,第一槽壁151与第二槽壁153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支撑臂2沿Y轴方向的尺寸相同,以使当第一支撑臂2位于第一凹槽15内时,第一槽壁151和第二槽壁153抵接第一支撑臂2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41的第一凹槽15,从而第一槽壁151和第二槽壁153限制第一支撑臂2沿Y轴方向相对转轴1运动。
进一步地,当第一支撑臂2位于第一凹槽15时,所述底壁152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臂2。换言之,底壁152为第一支撑臂2展平提供支撑力,利于第一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
同样地,请参阅图5,第二固定件13设于第二侧板143远离底板142的一端,第二固定件13包括第二凹槽16。第二支撑臂3在展平时卡于所述第二凹槽16内。第二凹槽16与第一凹槽15关于转轴1的中心轴镜像对称。与第一凹槽15作用于第一支撑臂2相类似,第二凹槽16沿Y轴方向的内壁抵接第二支撑臂3的相对两侧,以限制第二支撑臂3沿Y轴方向相对转轴1运动。第二凹槽16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凹槽15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6的底壁支撑第二支撑臂3。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5的底壁与第二凹槽16的底壁共面,第一支撑臂2转动至抵接第一凹槽15的底壁,第二支撑臂3转动至抵接第二凹槽16的底壁,可确保第一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
请参阅图5及图7,所述第一槽壁151、所述第二槽壁153与所述第一侧板141远离所述底板142的端面之间皆形成倒角。如此,第一凹槽15在端面(第一侧板141远离底板142的一端的端面)上的开口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稍大于第一凹槽15的底壁152在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第一凹槽15在端面上的开口(参见上述定义)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稍大于第一支撑臂2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以有效地避免第一支撑臂2与第一凹槽15之间因公差而无法精确对准而不能够将第一支撑臂2卡合于第一凹槽15内的问题,提高将第一支撑臂2卡合于第一凹槽15内的可操作性。
同样地,第二凹槽16的开口边缘也进行倒角,其作用与第一凹槽15的开口边缘倒角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槽壁151上设有第一卡位件154。所述第二槽壁153上设有第二卡位件155。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进入所述第一凹槽15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154和所述第二卡位件155被所述第一支撑臂2挤压。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5时,所述第一卡位件154和所述第二卡位件155压合所述第一支撑臂2背离所述第一凹槽15的底壁152的表面。
具体的,第一卡位件154可以为弹性凸起或弹片。弹性凸起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料等。弹片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等。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位件155的结构与第一卡位件154的结构和材质相同,且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对称设置在第一槽壁151和第二槽壁153上,以使第一卡位件154与第二卡位件155对等地压合第一支撑臂2,提高第一支撑臂2的平稳性。
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用于在第一支撑臂2设于第一凹槽15内时压合于第一支撑臂2,第一支撑臂2在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向下的作用力及在第一凹槽15的底壁152向上的抵接力下被固定。第二凹槽16的槽壁上也设有与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相同的两个卡位件。这两个卡位件在第二支撑臂3设于第二凹槽16内时压合于第二支撑臂3,以在Z轴方向上固定第二支撑臂3。通过以上的设计,以使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在展平时,在卡位件的作用下保持展平状态,即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平状态能够保持展平,不会产生非操作者本意的形状改变。
由于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是弹性结构,所以第一支撑臂2在较小的作用力下能够移出或移入第一凹槽15,换言之,第一卡位件154和第二卡位件155不会妨碍到第一支撑臂2移出或移入第一凹槽15。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凹槽15的底壁152上设有第一凸块156。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56相对应的第一凹孔21。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块156卡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的第一凹孔21。
具体的,第一凹孔21为通孔或盲孔。第一凸块156可以在Y方向上对第一支撑臂2进行限位。换言之,第一凸块156辅助第一凹槽15在Y方向上对第一支撑臂2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臂2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的整体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跌落或碰撞时的整体性,防止柔性显示屏20受损。
同样地,第二凹槽16上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支撑臂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对应的第二凹孔。第二凸块和第二凹孔虽未在图中标识,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图9而容易想到第二凸块和第二凹孔的结构。当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二支撑臂3上的第二凹孔。第二凸块的作用与第一凸块156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156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当所述第一凸块156卡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的第一凹孔21时,所述第一凸块156被挤压,以将所述第一支撑臂2束缚于所述第一凹槽15内。
具体的,第一凸块156可以为弹性橡胶、弹性硅胶或弹性塑料。当所述第一凸块156卡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的第一凹孔21时,所述第一凸块156被挤压形变后紧紧地贴合于第一凹孔21的内壁,第一凸块156与第一凹孔2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有效地防止第一凸块156与第一凹孔21分离,进而将第一支撑臂2固定于第一凹槽15内,此时,第一凸块156起到限制第一支撑臂2移出第一凹槽15的作用。
同样的,第二凸块的结构与第一凸块156的结构相同,第二凸块的作用与第一凸块156的作用相同。第二凸块起到限制第二支撑臂3移出第二凹槽16的作用。通过第一凸块156和第二凸块的设计,以使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在展平时保持展平状态,即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平状态能够保持展平,不会产生非操作者本意的形状改变。
请参阅图10,所述连接件11具有并列设置的第一弧形滑道111和第二弧形滑道112。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1的第一弧形滑道111。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1的第二弧形滑道112。
具体的,请参阅图10,第一弧形滑道111和第二弧形滑道112沿X轴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沿第一弧形滑道111滑动,以形成绕Y轴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沿第二弧形滑道112滑动,以形成绕Y轴方向的转动,通过对第一弧形滑道111和第二弧形滑道112进行结构设计,以使第一支撑臂2与第二支撑臂3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逐渐收拢或逐渐展开。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相对于连接件11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00°。
请参阅图10,所述连接件11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所述第一连接件113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114的表面设有第一弧形槽115。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槽115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116。所述第一连接件11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的间隙110、所述第一弧形槽115及所述第二弧形槽116形成所述第一弧形滑道111。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113与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相间隔,并形成第一弧形滑道111和第二弧形滑道112。
通过设置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在将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弧形滑道111的过程中,可先将第一连接件113固定于转轴座14上,然后将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13的适当位置,再将第二连接件114安装于第一支撑臂2的对应位置,并用力压紧第二连接件114、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及第一连接件113后固定第二连接件114,如此,可实现将第一支撑臂2安装于第一弧形滑道111内,且第一支撑臂2与第一弧形滑道111在Y轴方向无需预留安装间隙,提高了第一支撑臂2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支撑臂3安装于第二弧形滑道112的过程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支撑臂2包括主滑杆22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主滑杆22相对两侧的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4。所述主滑杆22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的间隙110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23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15内滑动。所述第二滑块24于所述第二弧形槽116内滑动。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一弧形槽115和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弧形槽116在绕Y轴运动的方向上对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起到导向作用,以辅助第一支撑臂2绕Y轴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2上可以设有弧形槽,第一连接件113上可以设置与弧形槽相匹配的滑块,这种实施方式是以上实施方式的简单变形,亦应该在本领域所保护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连接件113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114的表面设有与第一弧形槽115相间隔设置的第三弧形槽117。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弧形槽117相对应的第四弧形槽118。所述第一连接件11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的间隙119、所述第三弧形槽117及所述第四弧形槽118形成所述第二弧形滑道112。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臂3与第一支撑臂2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1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14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弧形槽117及所述第四弧形槽118滑动,以形成绕Y轴方向的转动。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臂2、连接件11及第二支撑臂3形成连接组件以连接第一壳体4、转轴1和第二壳体5。这样的连接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增加第一壳体4、转轴1和第二壳体5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以连接组件为两个进行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10,通过在转轴1上设置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当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3展平时,第一固定件12限制第一支撑臂2在Y轴方向相对于转轴1运动,第二固定件13限制第二支撑臂3在Y轴方向相对于转轴1运动,第一壳体4通过第一支撑臂2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形成一个整体,及第二壳体5通过第二支撑臂3与转轴1在Y轴方向上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跌落时,第一壳体4、转轴1及第二壳体5在Y轴方向上也会因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的束缚力而不会相错开,有效地防止对柔性显示屏20产生Y轴方向的拉扯力,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防摔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分别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一侧板、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凹槽,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部分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部分卡入所述第二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槽壁、底壁及第二槽壁,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底壁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卡合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之间皆形成倒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上设有第一卡位件,所述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二卡位件,在所述第一支撑臂进入所述第一凹槽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和所述第二卡位件被所述第一支撑臂挤压,当所述第一支撑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卡位件和所述第二卡位件压合所述第一支撑臂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支撑臂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孔,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上的凹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当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上的凹孔时,所述凸块被挤压,以将所述第一支撑臂束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并列设置的第一弧形滑道和第二弧形滑道,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弧形滑道,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弧形滑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弧形槽及所述第二弧形槽形成所述第一弧形滑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设有与第一弧形槽相间隔设置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弧形槽相对应的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弧形槽及所述第四弧形槽形成所述第二弧形滑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主滑杆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主滑杆相对两侧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主滑杆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块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13.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
CN201922047458.3U 2019-11-22 2019-11-22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380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458.3U CN210380956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458.3U CN210380956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0956U true CN21038095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7458.3U Active CN210380956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095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1064A (zh) * 2021-11-30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079681A (zh) * 2020-08-18 2022-02-22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弯电子设备
CN114263674A (zh) * 2020-09-16 2022-04-0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2068211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49072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955A (zh) * 2022-04-11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309386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9681A (zh) * 2020-08-18 2022-02-22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弯电子设备
CN114263674A (zh) * 2020-09-16 2022-04-0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2068211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49072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449072B (zh) * 2020-10-31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093860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51064A (zh) * 2021-11-30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051064B (zh) * 2021-11-30 2024-0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740955A (zh) * 2022-04-11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740955B (zh) * 2022-04-11 2023-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80956U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147630B (zh) 折叠屏设备
EP3920167A1 (en) Rotary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folding terminal device
CN111147637B (zh)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559531B (zh)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90829B (zh)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71096B (zh) 连接件、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190100329A (ko) 지지 조립체 및 표시 장치
KR20190094470A (ko) 릴 어셈블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KR20190100333A (ko) 지지 조립체 및 표시 장치
CN10750597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294949U (zh) 可折叠设备
CN209767998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333308A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06941540B (zh)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460136B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8137395A1 (zh) 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958546A1 (en) Folding terminal structure
CN111885859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8164890B2 (en) Sliding and tilt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2068390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210864466U (zh) 移动终端保护装置
CN111510519B (zh) 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结构和柔性屏终端
CN108958361B (zh) 电子设备及底座
KR101097968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스탠드 힌지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